疫情來襲,對農業農村有哪些影響,如何應對?

疫情來襲,對農業農村有哪些影響,如何應對?


2020年伊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在武漢爆發,而後蔓延至全國。

在這之前,沒有人能想到2020年的新年爆款會是口罩,緊隨著疫情的發展,武漢封城,全國各地開始限制人員流動,一切娛樂活動取消......隨之而來的是生鮮物資的緊缺,一邊是農民的瓜果蔬菜爛在地裡,一邊是各大城市家中餘糧逐漸告罄。

疫情來襲,對農業農村有哪些影響,如何應對?

隨著感染人數的不斷攀升,返工返崗人員流動加劇,疫情防控難上加難。對於一年之計在於村的農事生產來說,“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年”,疫情已經對農業農村的生產生活造成了極大的影響,後面並不明朗的疫情發展對農業農村會產生哪些長遠影響是我們必須提前考慮的。

毫無疑問,疫情對農業的影響是顯著的,無論在生產端、流通端還是銷售端,尚不明朗的疫情發展對農業人產生的影響須提前考慮。因此,農財君大致梳理了一下未來一段時間內農業將受到哪些主要影響供大家參考,希望“農業人”提前作好準備,共抗疫情。


一、生產端

疫情來襲,對農業農村有哪些影響,如何應對?

春耕將面臨巨大壓力,特種養殖或進入冰凍期


從事農業種植的朋友都知道,一年之計在於春。如今距離立春時節僅剩兩天時間,按照往年,春耕已拉開序幕,農民朋友們也在加緊採購即將用到的農業生產資料。


疫情來襲,對農業農村有哪些影響,如何應對?


然而,受疫情的影響,今年的春耕將面臨較大壓力。


一方面,農業生產資料購置渠道不夠暢通。受限於部分地區交通封堵、“人傳人”傳播等因素,售賣農業生產資料的商戶多處於關門閉市的狀態。由於在當地市場買不到農資,農民朋友只能選擇從網上購買所需的生產資料。但縱觀全網的發貨週期看,大部分仍處於短期不發貨或者無貨可發的狀態。


疫情來襲,對農業農村有哪些影響,如何應對?


另一方面,疫情也給從事生產活動的農業人帶來諸多不便。為了更好地打贏這場“防疫戰”,不少村落都採取了封村、封路措施,很多在其他村落租用土地的種植戶生產資料運不進去,農事工作無法順利開展。還有不少種植大戶,在春耕時節需大量用工,但受制於疫情,很難找到幫忙人員,農事活動無法進行。由於疫情較重,不少地區原定的植保下鄉、技術下鄉等生產性服務也被迫停止,春耕期間農民可能。


疫情來襲,對農業農村有哪些影響,如何應對?


本次武漢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發生源頭較大可能是野生動物,這已經對特種養殖敲響了下行的號角,消費者會排斥即使是家養的“野生動物”,如雁、蛇、孔雀、鴕鳥、野豬等等,特種養殖因此將進入一個長期的低迷期。


疫情來襲,對農業農村有哪些影響,如何應對?


二、流通端

疫情來襲,對農業農村有哪些影響,如何應對?

車輛不給進出成難題,"綠色通道“落地有望解決


農產品再多再好,運不出去只能是血本無歸。近日,農財君收到不少網友留言,因部分地區的封路政策,自己生產的農產品運不出去,或者急需的生產資料運不進來,將面臨巨大的損失。


疫情來襲,對農業農村有哪些影響,如何應對?

疫情來襲,對農業農村有哪些影響,如何應對?

疫情來襲,對農業農村有哪些影響,如何應對?

疫情來襲,對農業農村有哪些影響,如何應對?

疫情來襲,對農業農村有哪些影響,如何應對?

疫情來襲,對農業農村有哪些影響,如何應對?

疫情來襲,對農業農村有哪些影響,如何應對?

疫情來襲,對農業農村有哪些影響,如何應對?

......


當前多地蔬菜價格跌幅明顯,主要還是因為封路導致蔬菜運輸受到影響。


疫情當前,加強防控措施無可厚非,但“一刀切”的封路政策實則不可取。對於所有農業人,都急切地希望恢復正常的農資、農產品流通。農業生產需要綠色通道,唯有流通順暢,農業人才能看到希望!


面對如此嚴峻的流通形勢,近日,三部委聯合下達緊急通知,要求確保“菜籃子”產品和農業生產資料正常流通秩序。相信隨著各地“綠色通道”政策的嚴格落地,農產品和農資運輸會逐漸順暢。


疫情來襲,對農業農村有哪些影響,如何應對?


三、消費端

疫情來襲,對農業農村有哪些影響,如何應對?

供需出現矛盾,線上市場迎轉機


疫情對生產端和流通端的影響必然會波及市場端。


一方面,部分農產品可能出現供給不足的情況,導致價格飆升,如蔬菜、大米等。疫情爆發初期,任何一次不經意的恐慌,就會誘發人們對生活物資包括農產品的搶購,如同在非典期間,多地都發生蔬菜等產品價格的陡然暴漲。


疫情來襲,對農業農村有哪些影響,如何應對?


但此次疫情確切的傳染源尚不十分明確,隨著傳染源的明確,勢必會引起某類產品出現脫銷和價格暴漲,而農產品之類也有可能是某種中藥材、中藥茶飲或者艾草等有保健功能、殺菌功能的產品,病毒疫情一般對中藥材有著強有力的刺激作用,中藥材將迎來強勁的發展機遇。而生活飲食農產品如大米等,也有可能出現價格飆升的情況,畢竟生活物資儲備是每個家庭防範長期性風險的最可靠保障。


對於部分秋冬季成熟的果品或者大棚栽植的蔬菜等農副產品,本來春季前後是農民銷售的旺季,但是受此次疫情影響,前來集中收購的外商人數明顯減少,再加上交通管制力度加大,運銷隊伍出現嚴重“缺編”,農副產品出現了“隱形滯銷”現象。


疫情來襲,對農業農村有哪些影響,如何應對?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疫情期間普遍倡導大家遠離人群,避免參加聚眾活動,農家樂、田園綜合體等三產融合產業必然受到影響而減少對農產品的需求量,這或許會加重隱性滯銷的發生。


另一方面,疫情暴發減少了人們聚集活動,在疫情徹底結束前,實體經濟有可能進入短暫的蕭條期。而農村互聯網平臺則有可能進入急速上升的發展期,很多農業經營活動在線上進行的概率將大大增加。


在疫情防控的主戰場,沒有誰是旁觀者,人人參與、齊心協力,勝利終將屬於英雄的中國人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