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美國青壯年踴躍參軍打仗嗎,爲什麼?

第一軍情


通過很多二戰電影我們都看到,美國人參軍打仗的熱情很高,比如在《血戰鋼鋸嶺》電影中,男豬腳雖然不喜歡殺人,但也在積極參軍,那麼美國人打仗為何如此積極呢?

實際上,二戰爆發前,美國保持著綏靖政策,不願參與戰事當中,只想安安靜靜的大發戰爭財。但日本偷襲珍珠港讓美國人明白,置身事外只會被人當軟柿子捏,於是美國人的火氣上來了,踴躍參軍,發誓要讓小日本付出慘重代價。當然這一點還足以調動大多數美國人的熱情,因為在美國人看來,打仗沒有想象中那麼殘酷。比如在一戰時候,美國派到歐洲戰場的只有200萬人,這200萬人當中,陣亡的不到12萬,這種很低的陣亡率讓美國人忽略了戰爭的危險性,認為就跟打架鬥毆沒什麼區別。

在整個二戰期間,美軍將近有1250萬人參戰,只有40萬人陣亡,陣亡率還不到3.5%。對比同時期的中國軍人陣亡數,國軍135萬,紅軍13萬來說,美國人的陣亡率相當於中國戰損比的一個零頭。另外美國徵兵宣傳起到了很大的鼓勵性,而且當時美國經濟蕭條,參軍打仗還能掙一大筆錢,是一項不錯的工作選擇。而且當時4000萬美國年輕人中就有1200萬人參軍,大部分年輕人都打仗去了,而留下來的還要遭受別人的白眼,被認為是膽小鬼,慫貨。導致很多留下來的人在鄙視的眼光下開始懷疑人生,有些人甚至開始自殺。在多種因素影響下,美國人開始踴躍報名參軍打仗,在加上良好的武器裝備,美國人打起仗來也是很給力的。(歡迎關注第一軍情,若有其他問題,請軍迷朋友們在評論區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