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和隨性,哪個更有意義?

敖嘉年


隨性和自律,這兩種生活狀態會導致兩個背道而馳的人生,隨性的人會變得拖拖拉拉,沒有時間觀念,沒有原則,做一件事想要成功感覺有點難,而自律的人,會有很好的時間觀念,做事有原則有上進心,還會變得陽光自信,這種人不僅會越來越優秀,做任何事情成功的幾率很大,都說自律的人是很可怕的,但一定很優秀,所以自律的人生活一定會很精彩很豐富很有意義了。


如意84856


我認為自律和隨性是辯證的統一。在工作和生活中,要在不同的場合,表現出應有的自律或隨性,能使我們更好的融入環境,創造良好的人際關係,利於提高工作和生活質量與效率。

做到自律是一個人的最高境界,特別是在工作中,要按照工作標準一絲不苟,有人監督、無人監督都能自覺高標準,嚴要求,而不是偷懶,降低工作標準。但是如果不分場合,太過於自律,追求完美,就會為自己造成壓力,容易焦慮或者抑鬱。反而不管什麼事,什麼場合,都講隨性,不講原則,就會給工作,給自己增添不必要的麻煩。舉兩個例子:你喜歡室外鍛鍊身體,給自己定下每天必須運動的標準,如果今天下大雨,容易出現危險,你停止運動一次,就是隨性的表現;如果你認為那不行,今天不鍛鍊 就是沒有做到自律,我覺得這就過於嚴苛。如果是年輕人還可以理解,如果你七十多了哪?如果出了意外,還需要看病吃藥,得不償失,不如隨性一點。再如,你是一個外科醫生,手術結束準備縫合這時發現少了一塊紗布,這時候你講隨性,繼續縫合傷口,就不合規範要求,也是對病人、對生命的不負責任,這時候你必須講自律,把紗布的數量核對清楚。這就是自律和隨性的辯證關係。

總結來說,在原則問題上,在遵法守紀守規的時候,要講自律。在生活中,在人際關係中,講點隨性,反而讓你的工作和生活更快樂!


心理諮詢師苗保平


上帝讓兩種人成功,一種人聰明絕頂,一種人終身勤奮,而事實上歷史往往更垂青後者,不管是對民族來說,還是對個人來說,懶惰隨性只能帶來毀滅,他從來沒有在世界上留下好名聲。而成功的人往往都是自律到令人髮指的人。

大家都有這樣的一種體驗吧,就是如果你要是工作的話,你每天不得不按照這個上班的時間起床、出門、吃飯、睡覺、工作、學習。可是你要是到了假期,如果沒有計劃的話,你就會隨性地賴床懶惰,導致一整天就渾渾噩噩的混過去了。睡到自然醒,追劇,吃零食,不刷牙,不洗臉,不收拾,不打扮,最後弄得灰頭土臉,渾身痠疼。

講一個齊白石大師的一個故事,齊白石大師,成名了以後給自己定下了一個規矩,就是至少每天要做5幅畫,他為了督促自己,他寫下了“不叫一日閒過”6個大字,掛在牆上,幾十年來齊白石一直堅持著自己,這個習慣從不間斷。在他90歲大壽這一天,客人來了一波又一波,一直接待到晚上深夜,因為實在太累了,他送走了最後一波客人以後上床就睡著了,第2天早上起來,第一件事就衝到畫室裡面,畫完了5幅畫出來以後出來,已經到了中午,中午吃完飯以後又衝進畫室,家人非常奇怪不解的問他今天的任務不是已經完成了嗎?怎麼還要畫呀?齊白石說:“昨天過生日,忙了一天沒有畫畫,所以我今天要多畫幾張,彌補昨天浪費的時間,我的原則就是不叫一日閒過”。

如果不想讓一生年華虛度,那還是自律吧。



菩提小語


關鍵詞:自律,隨性,意義

◆ 01

自律

自有規律,是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這是農民的“自律”,已經成了深入血液和骨髓的“習慣”、“基因”。朝九晚五,是城市裡面打卡、上班、下班一族的“自律”。每天下班看頭條,寫文章,是頭條創作者的“自律”,都習慣了。

◆ 02

隨性

隨性,隨著自己性子來。這是我一直追求的狀態,喝杯茶,看看書,愛喝幾杯喝幾杯,愛看啥書看啥書,愛喝多久喝多久,愛看幾本是幾本。再比如,出去跑步,愛跑多慢跑多慢,愛跑多遠跑多遠,愛去哪兒跑就去哪兒跑,高興就好!

◆ 03

意義

自律者,事易成,不是必成,有些外力非人力所能及,比如三枚火箭彈,咱扛不住。

隨性者,心放鬆,是個減壓、增智慧的好方法,人在放鬆的情況下,容易寫出好文章,比如現在,我正在寫,很放鬆,很隨性!

◆ 04

小結

自律久了,不妨隨性一點兒;隨性久了,不妨自律一點兒。你想幹啥,就幹啥,這不就是人生應有的姿態嗎,只要不違法,不影響別人,不就行了嗎?


枯枝嫩芽


自律和隨性,哪個更有意義?

絕對的自律毫無意義,或許放縱的隨性就是自掘墳墓,要說意義那麼適度的自律和隨性都有意義。

高度自律,就是毀掉身體的“蟻穴”。

正如,千里之堤,潰於蟻穴。

我有位朋友,曾經對自己要求特別高,絕對的自律。

她把所有事情都當做是任務,都走嚴格的要求。

她在工作上不容許自己有一點過失,事事要求完美,於是很多下面人做的工作,她都自己去做。

理由很簡單:他們?我怕弄不好!

因此每天都能把自己累死。

別人用愛好放鬆自己,她把愛好當做任務,每次練瑜伽都不能有一刻停歇。每次游泳都必須達到兩小時,再累也必須完成。

甚至玩遊戲也必須把所有任務做完,即便加班回去一點了,也要上線做任務。

長期下來,她的身體先扛不住了,各種疾病不斷湧來,一個月就有20天在生病。

高度的自律,如同不斷增加的蟻穴,拖垮了她的身體。

自律要適度,才能體現出意義

什麼叫適度?

該做的去做,不該做的不做,不強迫自己去做。

比如,早起早睡,那麼就如按時休息,按時起床。

而不是把一切都當做任務,工作去對待,那是強迫症。

人生的意義離不開隨性

肆無忌憚的隨性,大家都知道是毫無意義的,只會將一個人拉向毀滅之路。

比如,一個人心情不好了,想打人就打人,想做壞事就做壞事,結局肯定是悲慘的。因此,要問意義還是適度的隨性。

曾有人問我,人生的意義是什麼。

我說,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在一生中追求自己的夢想,過自己想要的人生。

在我看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追求和夢想,只是迫於現狀無法實現而已。

假如,你有自己的追求,你認為是對的為何不去做呢?不做會不會留下一生的遺憾?

行動遵從念頭,念隨心動

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追逐自己的夢想,不要在乎外人的看法,無論成敗我們至少努力了,向著目標前進了,難道這樣的隨性沒有意義嗎?

這是一個追夢人的隨性。


牛兒快跑


自律的本來是養成的習慣,受遺傳、家庭、環境的影響,學到的知識和本能。軍人最受紀律約束強調下級服從上級 ,集體主義教育,八個字團結、緊張、嚴肅、活潑所以最受歡迎自律也就自然形成了,最後的活潑指的就是隨性可以在一定情況下隨性發揮,從排序可以看岀自律後的隨性二者缺一不可。


何安華168


自律的形成是一個有序的形成過程,自律廣義上說受到家庭的環境因素比較多,也容易形成良好的自律性。家庭自律性的形成從小時候起就有了很好的啟蒙培養。

良好的家風,家教更易於培養孩子的自律。

《曾文公全集》曾國藩家書,曾國藩無論公文多麼繁忙,始終如一給家人寫家書。經常溝通教育指導孩子的成長以及孩子成長階段的教育。

詩書禮儀的薰陶,持儉以養德的家庭環境,都是培養孩子自律的最好環境和土壞。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所以,家庭的影響力是孩子的一面鏡子。

高情商的表現,往往能表現出高自律的體現。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為什麼做,怎樣做?處理問題的方式,思想,思維,行動,循序有秩。

高度自律的人也更容易讓人尊重和理解,以至信服。

開國上將許世友,戎馬一生,性格耿直,為人熱心。但有一樣就是自己喜歡喝酒,每次在飲酒時也為了把別人照待好,總希望對方也能多喝些。但是,每次這種熱情的舉動都讓下屬很被動。

周總理知道此事後,為了能治治這員虎將改掉這個“毛病”,特意帶四瓶茅臺酒來看望許世友將軍。

喝完一瓶又喝一瓶,許世友將軍終於認輸了,說:總理,您平時不喝酒,但這次未將真服您了。周總理說:我的酒量並不高,是自律讓形成的,我才能控制自己的酒量。

周總理勸解許世友說:喝酒固然可以,但人與人之間酒量有高有低是正常現象,你是領導,你請下面同志喝酒,你功別人喝別人不得不喝,但喝了又喝不過你。

許世友將軍終於明白了,從此以後從不允許自己公務時間喝酒,也不在工作中接受部下的宴請。逐漸形成了自律的個人風格。

所謂隨性,就是隨便。一個不注重自己而影響別人的人。

隨性雖說是性格適然,但缺乏的就是自身的素質問題。做事沒有章法,缺少教育,教養,凡是不認真,將就,湊活,對任何事物沒有敬畏感得過且過!

說重了,對生活,現實,缺乏自信和激情,容易引起很多誤會。

隨性性格,雖然給人的印象簡單,容易接近,但更是因為缺少自身內涵而讓人無法長久維持。

所以,自律的人更有意義。



民街十三年


自律和隨性,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性格,各有不同,在生活中,隨性點也許過得是比較舒適灑脫的,但在為人處世方面還是覺得一個懂得自律的人是更有發展的空間和可塑性的,越能體現出一個人的自我修養,因此說自律在一個人的成長和發展中是更重要的。

自律是什麼?自律是指行為主體的自我約束、自我管理,是以事業心、責任感、人生理想和價值觀做為基礎。簡單開說,自律就是自我約束自己,自己要求自己。

常言道,態度決定一切,態度決定高度。一個人能否做到自律,關鍵是能否有自律的心態。其實自律說起來簡單,要真正做到是不容易的,要有堅強的意志力,還要有頑強的行動力,如果沒有行動,說再多想再多也是水中月、鏡中花。如果一個人在生活中能做到真正的自律,那他就是真正走在成功的路上。

隨性呢,就是依隨自己的本心,不造做、不迎合,隨請而定、隨心所欲。在生活中可以過得隨意灑脫,但是缺少了銳意進取、積極向上的心態,如果客觀條件好,隨性可以順其自然,快意人生;如果客觀條件不好,隨性就成了不思進取、缺乏自制的頹廢失意之輩。

雖然自律不是成功的必然因素,但一個人要想成功,就必定要有自律的心態和行動,相信在生活中能做到自律的人,他一定離成功不會太遙遠。





生活亂燉大雜燴


自律和隨性,都有意義。對此我有四點認識:

1、自律與隨性,其實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是辯證的統一。真正的隨性,是建立在自律基礎之上的。如果沒有自律,行為猶如斷了線的風箏,脫了韁繩的野馬,必然會橫衝直撞,甚至跌入懸崖。由此,隨性便會遭遇挫折,並付出慘重的代價。

2、人生的核心問題應該是自律。自律,是一種秩序,是一種對於快樂與慾望控制。每一個人,都應該有意識地控制自己,有原則地對待事物,主動掌握自己的心理和行為。人們只有通過自律,才能不斷進步成長,進而實現人生的進階。

3、人在自律狀態下才有隨性的可能。自律與隨性,好比風箏和線,看似線在束縛著風箏,實際上正是因為有了這根線,風箏才能飛翔,離了線的風箏只能墜落。自律的人,會為了自己的目標不斷的前進,不斷的追逐;自律的人,才有機會做最好的自己,並最終體現自身的價值,實現人生的目標。

4、如果讓我選擇,我會選擇自律的隨性人生,即在遵循法律、制度與社會道德規範的前提下,放飛自己的夢想,做真實的自己,過隨性的生活。





今有所悟


自律和隨性是人生二個重要維度,相護相成、互為關聯。

一、隨性是人的本能性,我們都期待自己能自由自在、隨性生活。而且人的最底生活需求就是有個做自己,隨心空間和時間,家和休閒以及獨處愛好都是為了隨心呈現,不需要扮演和偽裝,不需要約束和注意別人以及環境要求。作為生物屬性個體,不能壓抑自己隨心,適時適地適當適物地滿足自己隨心,不但不會違害自我,也不會損害自律,一個自律和隨性平衡的人,無論工作和生活及關係會更協調和持續性。

二、自律是人進化和社會化需要,人長大過程中需要承擔各種角色和做成事情以及維護關係,要完成做事做人就必須養成自律,遵守關係、做事、環境、組織、社會要求規則才能有效達成和成功。

三、自由隨性和自律往往相互成就,越自律越自由,自律變成習慣即是自由通行證,反之,越講自我隨性自由,不管他人感受和社會要求,反而會遭受反自由和挫敗。所以那些自律性強的人,往往人緣關係好,職業操守高,工作成果大,生活美滿。因為他們已經進入自律、利他、受益、受尊重、自由、更自律的良性循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