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電影《寄生蟲》獲最佳影片獎,創造奧斯卡歷史,如何評價?

史努此


我的心理活動

好看→震驚→恐怖→看似荒唐→沉思→壓抑→想看

這部電影也獲得了戛納電影節金棕櫚大獎,這部電影的成功似乎更能說明韓國電影產業的蓬勃發展和藝術表現。特別是在臺灣、香港、日本和印度電影出海領獎後,韓國電影走向社會,走向城市,走向課堂,走向生活的艱辛段,以筆鋒犀利和深思熟慮,贏得了掌聲和獎項。

這是開啟代表亞洲、代表世界的正確道路。成就,就是把自己的痛苦和人生,搬到鏡子前。正好是9102年。千禧年之後,韓國電影的發展歷程、成長曆程和成就可以分為20年我曾經聽說一些中國導演在西方獲獎,因為他們總是向歐美展示中國貧窮落後的一面。韓國和日本早已跨過了中等收入陷阱,但它們的工作仍將以窮人為目標畢竟,所謂的底部是社會的大多數,這部電影就是講訴底層人的生活!






壹科影視


一本正經小叔叔,一本正經說電影,非常高興回答你這個問題。

我從今天早上開始直播奧斯卡紅毯以及頒獎晚會,經歷了一個驚心動魄的上午。

《寄生蟲》這部電影的異軍突起讓我幾次三番的歡呼,但到了最後,我心中的有了幾多感慨,總結起來一句話,你這問題提的很有意義。


獲獎對於《寄生蟲》意味著什麼?

奉俊昊的《寄生蟲》開始在國際舞臺嶄露頭角要從去年的戛納影展說起,《寄生蟲》拿到了戛納的金棕櫚,導演奉俊昊說過,戛納的金棕櫚獎盃是他最看重的,此後《寄生蟲》又拿到了韓國本國的青龍獎五個大獎,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影片以及金球獎的最佳影片。無疑,這部話題類型片已經成為亞洲之光。

奉俊昊自己曾經說過,本屆奧斯卡《寄生蟲》能入圍最佳影片、最佳國際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劇本是美國電影界對這部電影最大的肯定,奉俊昊的原話是——因為奧斯卡不算是國際影展。

怎奈何,《寄生蟲》成為了最大冷門也成為了最大贏家。

《寄生蟲》同時拿到了最佳影片和最佳外語片,這就相當於奧斯卡宣佈《寄生蟲》是2019年全世界最好的電影,而奉俊昊拿到了最佳導演和最佳劇本,這就相當於奧斯卡宣佈,奉俊昊是2019年全世界最好的導演和編劇。


有的人說:《寄生蟲》在本屆奧斯卡上的瘋狂有點像奧斯卡對於奉俊昊的“捧殺”。

《寄生蟲》到底夠不夠好?

《寄生蟲》的故事很多人都已經很熟悉了,去年拿到資源之後我做過比較詳細的解讀,包括電影的具體情節以及電影的隱藏寓意。《寄生蟲》從命題上來看不像是講一個故事,而更像是詮釋一種現象。

社會底層的一家四口,機緣巧合遇到了一個有錢人家,窮人發現富人很好哄騙,掌握技巧就能換取信任,於是一家四口一步一步進入富人的家,妄圖鳩佔鵲巢但他們發現富人並不是好哄騙,兩種人的差異也不是一棟房子那麼簡單。

《寄生蟲》的故事一定是虛構出來的,但選題靈感一定來自真實的生活。作為業內人士,我必須要說從專業角度上來說,《寄生蟲》這部電影在結構和內容上是完美的,選題滿分,表演滿分,故事展開滿分,技術層面滿分,結局滿分,《寄生蟲》是一部滿分的電影,這一點毋庸置疑,所以說《寄生蟲》是一部好電影,但是,好到奧斯卡四項大獎全歸他?

同樣入圍本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的其他八部電影中,至少有三部是可以和《寄生蟲》較量一下的,《1917》的反戰題材人文主義,《好萊塢往事》的故事性理想主義,《愛爾蘭人》的復古保守主義,你說這個獎給誰更合適,這個問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我覺得,給誰都不太應該給《寄生蟲》,在國際範圍內《寄生蟲》夠好,所以最佳國際電影《寄生蟲》實至名歸,但最佳影片是一種態度,不光是好萊塢看待這部電影的態度,更是好萊塢看待亞洲的態度....品,你細品。

《寄生蟲》以及奉俊昊將會面臨什麼?

有一點毋庸置疑,韓國電影乃至亞洲電影都會在《寄生蟲》拿到好萊塢四項大獎之後有一個突飛猛進的發展,至少投資會蜂擁而至。據韓聯社報道韓國總統第一時間向奉俊昊發去賀電,表示,《寄生蟲》以最韓國的故事打動全世界觀眾,其充滿個性而細膩的刻畫、一針見血的臺詞、腳本、剪輯、音樂、美術和演技都向世界證明了韓國電影的力量。

韓國的影視業將會迎來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的第四次飛躍,前三次可以自行查閱。我可以告訴你前三次飛躍的代表演員,第一次是張東健,第二次是裴勇俊,第三次是玄彬。前三次韓國影視業在國際視野中的飛躍主要依靠電視業,但這一次,韓國的電影真正意義上走向世界了,這是好事。

但對於奉俊昊以及他的團隊來說,壓力巨大。這次的四冠王名頭可能會成為奉俊昊的轉折點,今後或許會出現這樣的局面,奉俊昊拍攝了有一部優秀作品,人們會說,這是他的正常發揮,他就應該是這個樣子,別忘了他是奧斯卡級別的大導演,而如果奉俊昊拍攝了一部爛片,人們又會說,你看看我就說2020奧斯卡是大烏龍,我就說他不配....

不管怎樣,既成事實,一切翻篇,留給我們的無盡的唏噓感慨。

都說2019年是奧斯卡的“大年”,最佳影片、最佳男主、最佳女主、最佳男配、最佳女配、最佳導演甚至最佳國際電影都出現“神仙打架”的局面,最沒有什麼比《寄生蟲》拿到四項大獎更與戲劇性的結局了!

最後只能祝各自安好,走好前路。

一本正經小叔叔,一本正經說電影,感謝大家留言關注點贊轉發,再見。


遠見電影院


受到疫情的影響,今年國內對奧斯卡的關注可謂是冷清。

困在家中這幾天,想必不少人已經出離“崩潰”。

不妨讓我們關注一下奧斯卡:

作為難得一遇的奧斯卡大年,最讓我們關心的,還是提名影片的質量。

戛納金棕櫚《寄生蟲》和威尼斯金獅《小丑》同時入圍;《小丑》《1917》《愛爾蘭人》《好萊塢往事》獲得10項及以上奧斯卡提名;《小丑》(11項)超越《黑暗騎士》(8項),成為入圍獎項數史上最多的漫改電影;

《寄生蟲》(最佳原創劇本)捧得了韓國第一座奧斯卡獎盃。

導演奉俊昊盯著奧斯卡小金人看了好久。

(嗯,是真的)另外,《寄生蟲》還一舉拿下奧斯卡最佳影片和最佳國際影片(前最佳外語片)!

成為首部獲得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的韓國影片!

奉俊昊本人也再次創造歷史,成為首個拿下奧斯卡最佳導演的韓國導演。

他在獲獎感言裡致敬了馬丁斯科塞斯,大膽示愛昆汀……讓我們看到了迷影精神的傳承,一個好萊塢學徒擊敗了大師,著實讓人淚目。





小僧兒看電影


意料之中的是,《寄生蟲》會拿到今年奧斯卡的最佳國際影片獎,奉俊昊拿到最佳導演獎,也在幾個前哨獎項中有所暗示。

但還是沒想到,《寄生蟲》竟然真的拿到了最佳影片獎,成為了這屆奧斯卡獎的最大贏家。

這是非英語片的第一次。

仔細想想,不得不佩服學院的魄力和膽識。

我原以為這個大獎會給《1917》,如果從電影角度來說,《1917》當然是無與倫比的傑作,從技術角度看比《寄生蟲》要完美許多,但如果從時代維度出發,《寄生蟲》無疑是更有歷史價值的作品。

《寄生蟲》要表達的東西,承載了這個時代的重量。

更厲害的是,奉俊昊導演將這樣的重量,表達得是如此輕盈,讓全世界的大部分觀眾都能夠理解到這部電影的魅力。

簡而言之,這部電影作為類型片,它足夠好看,視聽語言也做到了為講故事服務的極致,同時,它又具有藝術上極強的美感,具有雷霆萬鈞的力量。

它是那種能感染到大部分觀眾的電影,讚譽和爭議,都來自於被感染。

多說一句,為《1917》叫屈是很正常的事情,很多人為《愛爾蘭人》叫屈,那就是不懂裝懂了,從前哨獎項看,大熱門從來都是《1917》,要爆冷,也只能是《寄生蟲》。

恭喜《寄生蟲》,恭喜奉俊昊,恭喜韓國電影,恭喜電影。

當然,我們中國的媒體、影迷、電影工作者們,完全不必自輕自賤,瞅著韓國的導演連拿金棕櫚和奧斯卡就眼紅。我們不缺有本事去拿金棕櫚的好導演,內地、香港、臺灣,都有。我們的電影市場,更是足夠讓別人眼紅。 但必須得說的是,真正的好作品,那種能讓人大呼牛逼的好電影能出現,光靠人才湧現不夠,光靠市場火熱也不夠。



祥子和駱駝


你好,我是小臘肉電影,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寄生蟲》是由奉俊昊執導,宋康昊、李善均、趙茹珍、崔宇植、樸素丹等主演的劇情片,於2019年5月21日在戛納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首映,2019年5月30日在韓國上映2019年10月11日在北美上映。

影片講述住在廉價的半地下室出租房裡的一家四口,原本全都是無業遊民。在長子基宇隱瞞真實學歷,去一戶住著豪宅的富有家庭擔任家教後,一家人的生活漸漸起了變化。

《寄生蟲》獲得第72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棕櫚獎,這也是韓國電影首次拿下金棕櫚大獎。2019年12月4日,該片獲第91屆美國國家評論協會獎最佳外語片獎;12月10日,獲第四屆澳門國際影展亞洲人氣電影大獎。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共獲得了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原創劇本、最佳國際影片4項大獎,成本屆奧斯卡最大贏家。《百度來的》

這部電影講的是從底層邊緣小人物的命運,到縱橫捭闔的權益紛爭……韓國電影人的關注點,始終難以跳脫人與社會的範疇。

我是小臘肉電影,希望回答你滿意,





小臘肉電影


大家好,我是川影

當下什麼電影最容易火?就是講人性和貧富差距的電影,最容易火。而寄生蟲就是這樣的電影。

這部電影最好就好在真實,當下社會什麼能改變一個人?錢。一個懦弱的人如果有了錢,那他就不會再懦弱。寄生蟲裡的一家人因為都進入別墅當僕人,生活有了改善,也漸漸的硬氣了起來,敢教訓在地下室撒尿的醉酒男子了。

別墅主人也對一家人比較客氣,那是有前提的,那就是不能越界,你是什麼人就應該做什麼事情,那麼我會給你表面的尊重和平等,就像在現實世界,有錢人代表有能力,道德好,而不會賺錢就代表無能,道德敗壞。真的有平等和尊重嗎?所有人都高喊我們應該給掃地阿姨尊重,然而真正尊重的有多少?

醉酒男子在電影裡充分體現了現實中的一些人,每天麻木不仁,過一天是一天的生活,活在自己的幻想裡,用“夢”來麻痺自己。引起了觀眾的共鳴。

這部電影還有很多的細節 情節都和現實相襯托,就像我前面說的很真實。當然還有剪輯手法,拍攝等等都是一流的。能獲獎那是實至名歸。

如果你有什麼要補充的觀點,可以評論區留言討論





川影


《寄生蟲》講述一個貧窮的家庭四口從兒子基宇起,開始想方設法要接近上流社會,想從此飛黃騰達,情況卻逐漸失控。電影用小家庭來看大問題,主角們一個個「順利的」求職過程,延伸出貧富差距與階級對社會造成的影響、探討人們面對生死存亡的心態,以及願意犧牲什麼換取更高品質的生活?本片充滿滑稽與荒謬的喜感,其實悲慘又沉重,看完電影之後,彷彿心裡也有個重量,拉著思緒慢慢下沉。

奉俊昊導演對於細節的掌握都可以在片中慢慢發掘,無論是對於場景空間變化的描繪(矮房跟豪宅的格局差異),或是角色表現情緒的臉部特寫(宋康昊飾演的爸爸真的好猛,上一秒彷徨下一秒憤怒),或是活用特定的事件/物件加重故事核心(無法形容的味道、造景石等),或是編導在劇本內安插的梗(北韓、印地安人、美國人、童軍、臺灣古早味雞蛋糕),都使《寄生蟲》的故事厚實有料還很有日常感,加上演員們變色龍般的演技,彙集非常豐富的情感。

不過有一點可惜的部分在於,電影中後期開始轉折以後,劇情的節奏感變得很急促,收尾只有聚焦在主角家庭的命運,因此其他像是樸社長家的後續狀況、男孩解出「救我」的摩斯密碼橋段意義為何……等就沒有更詳盡的描寫與解釋了;然而,編導選擇在電影后半段,開始縮小範圍其實能夠理解,因為電影的主體還是這四位主角,我們從頭看他們受困於貧窮,為了能鹹魚翻身做出不少「努力」,勢必要在最終來檢視他們努力的成果到底如何?這也是我認為可惜但依舊喜愛這結局的原因。

電影裡有一塊來自基宇好友送的造景石,說可以招財富或招考運,主角們當作寶供在家裡,開始期待改運那天的到來。這塊石頭,就像主角們想要擺脫貧窮的發財夢,也像是要滿足慾望的執著,恨不得擁有自己寬敞的客廳和浴室、一覽無遺的庭院美景、不用尋遍角落才能勉強連線的無線網路,或是……改變別人看待自己那種嫌惡的眼光、消除自己身上那股刺鼻的窮酸味。這股龐大的慾望交織著貧窮引起的自卑感、有錢人家的優越感,還有更多扭曲的價值觀,造景石不只默默轉變主角們的經濟狀況,也埋下可怕的殺機。

在避難所裡面,兒子基宇緊緊抱著造景石,一邊喃喃自語的特寫讓我很有感觸,印象中他說:「是石頭黏著我……我說真的,是它一直黏著我。」看到這裡我不禁笑了,基宇不想捨棄石頭,代表他不願意放棄任何一個「成功」的機會,重考大學都已經四次了,還有什麼比改變現況和帶給家人財富更重要?基宇的執著有多深,石頭就有多重,所以「石頭黏著我」聽起來就像他在自我安慰,合理化自己與家人這些荒謬的行徑,呼應到結局另一個關於石頭的特寫,顯得更加諷刺。

在看《寄生蟲》的時候,讓我想起日本導演是枝裕和的《小偷家族》,這部同樣也是用一個家庭遭遇到的狀況,來放大社會上的問題,藉由角色間細膩的互動以及真摯的情感,重新解釋家庭組成和親情的定義。一直以來都很喜歡這兩位導演安排群戲的方式,把一群演員都丟進同一個場景、畫面裡,好像沒有劇本或臺詞般讓他們自由發揮、對談和互動,可能依偎著、可能在吵架、可能在吃飯,都是生活的日常小事,稀鬆平常卻特別深刻(奉俊昊導演之前的《漢江怪物》也有個奇葩的家庭)。


MZ視界


這是韓國電影拿下的第一個金棕櫚獎,也是繼2018年日本導演是枝裕和的《小偷家族》之後亞洲電影再一次榮獲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

對於奉俊昊,可能很多國內的小夥伴並不是很熟悉,但提起他的作品或許大家都有所耳聞。

就比如說《殺人回憶》、《漢江怪物》和《雪國列車》。

其中《殺人回憶》更是讓奉俊昊一舉拿下了第2屆韓國電影大獎最佳導演。

國內豆瓣也給出了8.7分的高分,位列Top250排行榜第123名。

不少影迷評價韓國電影“文有李滄東,武有奉俊昊”,足見其地位之高

而這部《寄生蟲》也不負眾望,在戛納電影節一經上映場刊評分便高達3.5分,受到了評審團和觀眾的一致好評。

再加上國內一些影評人老的推崇,豆瓣評分更是不俗,9.2分的綜合評價,其中五星好評達到了67.5%。

其實整體看來,《寄生蟲》在很大程度上並不具備戛納電影節的賣相。

因為以往入圍戛納電影節的作品總是晦澀難懂,意味深長。

而這部《寄生蟲》雖然也充滿了對於社會問題的隱喻,但相對來說比較商業化,這也讓它的戛納之旅更加傳奇。

故事圍繞著兩個身份、地位、背景都差距懸殊的家庭展開。

生活在簡陋地下室裡的基澤一家,四口人幾乎都是無業遊民,身為一家之主的基澤更是整日遊手好閒。

直到積極向上的長子基宇通過同學的推薦來到富豪樸社長的家裡應聘家教。

為了應聘成功,他為自己編造了一系列豪華履歷,就連文憑也是偽造的。

自此,這兩個天差地別的家庭便被捲入一連串的意外事件當中。

經常觀看韓國電影的小夥伴都知道,先歡樂,後悲傷,這是眾多韓國電影一貫的作風。

這部《寄生蟲》也不例外。

電影的前半段以歡樂為主,基澤一家人為了“寄生”在樸社長家裡“不擇手段”。

甚至從一開始的基宇被僱用,變成了一家四口人全部被樸社長僱用。隨著一場大雨的沖刷,電影的基調也隨之改變。

先前的歡樂消失殆盡,取而代之的則是無盡的悲傷。

不得不說,這樣的處理方式使得觀眾的心情反差巨大,不免跟隨著片中人物的經歷發生變化。

就像我們常說的“先給一個巴掌,再給一個甜棗”,這部電影則是“先給一個甜棗,再給一個巴掌”,這種感覺讓人難以釋懷

導演奉俊昊近些年來的關注點始終在階級差異和階級矛盾上。

在《寄生蟲》裡,這個社會問題被表現得更加明顯。

樸社長的小兒子多頌明明在繪畫方面沒有什麼天賦,卻被父母當成天才。

基宇和妹妹基貞明明能力很強,卻始終受困於貧窮,抬不起頭來。

可見階級的差異不僅體現在成年人身上,在孩子身上也一覽無遺。

似乎窮人家的孩子不管多麼聰明都無濟於事,富人家的孩子哪怕再愚鈍也能夠不費吹灰之力就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或者說從他們出生的那一刻開始,命運就已經註定了。

看到這兒,有的小夥伴可能會憤憤不平,包括小麥也想問一句:憑什麼?

然而這就是現實,這就是社會,這就是我們不得不承認的真相

那麼片名“寄生蟲”所指代的究竟是窮人家還是富人家呢?

有人說表面上指代的是基澤一家代表的處於社會底層的人們,實則是指代樸社長一家代表的上層人士。

就個人而言,小麥覺得一半一半,因為這兩個家庭的行為都不能讓人苟同。

基澤一家人為了生活苦苦掙扎,他們的遭遇固然讓人同情,可從一開始,他們的做法就大錯特錯了。

我始終堅信每個人所擁有的一切都應該是自己努力爭取來的,而不是依靠耍小聰明、不擇手段

基澤一家四口四肢健全,然而影片開始,他們遊手好閒,全然沒有想要改變的意思。

直到基宇的同學帶來了樸社長家招聘家教的消息,他們才覺得機會來了。

偽造的文憑,編造的履歷,赤裸裸的欺騙。

趁著樸社長一家人不在家的時候,在豪宅裡狂歡,享受著不屬於他們的東西。

包括後來一家四口全部受到樸社長的僱用,也都是因為女兒基貞精心設下的騙局。

正因如此,基貞的死才讓人惋惜不已,她是一家人中最聰明的一個,最後也揹負了所有的罪孽。

憑藉她的才能和聰穎,如果腳踏實地,從事正經職業,可以說是前途無量。

可惜她把自己的能力全都用在了歪門邪道上,小聰明又怎能滴水不漏、瞞天過海呢?

在社會中,我想很難達到身份地位、財富都人人平等的程度。

找到適合自己的事情,維護自己的尊嚴,不讓別人看不起,我想這就是一種平等。

而樸社長一家,他們自認高人一等,看不起窮人,是整個社會的“寄生蟲”,這毋庸置疑。

除此之外,從他們身上我們可以看出來,上層人士的其他感官都很遲鈍,唯獨嗅覺十分靈敏。

基澤一家剛剛在樸社長家裡全員入職,就被多頌識破了。

他們以為是廉價的生活用品散發出來的氣味導致穿幫,其實不過是因為舉手投足之間的氣質出賣了他們。

基宇曾多次詢問家人和樸社長的女兒多惠,自己站在這一群上流人士中間違和嗎?

為什麼?因為他對於自己偽裝的身份並不自信。

在樸社長家裡工作之後,基宇無時無刻不帶著朋友送來的那塊“鎮宅石”,哪怕睡覺也要抱著。

為什麼?因為他害怕自己偽裝的身份會穿幫,或者說不知道自己能不能一直偽裝下去,他不安心。

可見不管是窮人還是富人,階級的差異在他們的思想裡全都根深蒂固。

《寄生蟲》

他們不曾想過,同生為人,哪裡有尊卑貴賤之分?

富人就可以為所欲為,窮人就必須苦苦掙扎嗎?

憑什麼,又為什麼。

就像影片結尾,當基宇將那塊“鎮宅石”放進水池裡之後,才發現它與其他石頭並沒有什麼不同。

也暗示了當你脫下華麗的外衣,或者洗盡鉛華,人與人的本質相差不大。

《寄生蟲》

如果階級差異難以改變,窮人如何得到尊重?我想很簡單。





萊伯爾影視


今天與《寄生蟲》相關的問題好多,我也再囉唆幾句。總的來說,劇情是很有創意的,接近完美。劇情看似簡單,其實很複雜,主人公基宇和妹妹及父母蝸居於狹窄的地下室,基宇的同學給有錢人家的女兒做家教,因為要出國留學,就將家教暫時轉交給基宇。於是,基宇帶上全家住進有錢人家裡,繼而與人家大小姐相愛,隨即又發現人家不為人知的秘密。貧窮與富裕的強烈對比,最是考驗人性的。無論奧斯卡金像獎還是戛納金棕櫚獎,都比較偏好揭示人性的影片。


新視a肖子樹


電影《寄生蟲》在豆瓣的評分8.7分,《寄生蟲》的上映時間在19年的五月二十一號的戛納電影節上映的。然後來說下觀看這部電視劇的感受,看完《寄生蟲》,我發現很多人的感受是不同的,有的人看出來階級,看出來貧窮與富有,韓國社會的貧富差距。但是在我看來講的就不是階級的事。講的是韓國自己。講的韓國的歷史,從電影中樸社長那家最明顯的體現就是兩個字:美國。兒子的印第安控,女兒的外語老師,夫人時不時蹦出的英語和社長公司裡的美國獎狀。這象徵著什麼?別忘了,這一家是搬過來的,在搬過來之前有一戶人家為了防止北邊而修了地下室,那這個年代就能基本確定了。這和韓國史是對應的。我們還可以再來看一個細節,假裝自己是美國留學回來的妹妹去應聘時,哼的歌是《獨島是我們的領土》。寄生蟲,寄生的可不只是階級,更多說的是韓國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