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乳企收奶“難”:全國13省出現奶農倒奶現象,牧場發出“斷糧”預警

疫情期間乳企收奶“難”:全國13省出現奶農倒奶現象,牧場發出“斷糧”預警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金曉巖 北京報道

“信息顯示,截至2月7日,13個省份出現倒奶,半數以上的奶牛養殖場出現飼料短缺,大型乳品加工廠開始噴粉,企業銷售同比下降。”這是2月10日,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嚴峻形勢,中國奶業協會向外界披露的市場調查情況。

在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部分乳企不收奶,物流系統跟不上導致奶農奶源輸出困難,多個奶農也向《華夏時報》記者反映了倒奶情況,如果長期不能得到解救措施,對未來發展的影響將很難估量。

“每天倒掉5噸奶”

日前,一位來自山東的奶農王亮(化名)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由於原來簽訂的乳企在疫情期間不收奶,導致養殖場每天倒掉5噸奶。

“而且地處偏遠,其他奶粉廠也不會收我們的奶。即便是處於中上規模的養殖場,依然不能抵抗這場疫情帶來的影響,如果持續兩個月這種情況,養殖場將倒閉,另謀出路了。”王亮稱。

其實,和王亮相似的情況還有很多。

2月4日,農業農村部緊急發文:要求各地不得攔截畜產品運輸車輛,並著力推動將生鮮乳、畜禽等運輸車輛納入重要物資供應綠色通道,協調辦理交通通行證,解決運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確保畜產品運得出生產一線、運得到消費一線,防止出現“賣難”和“斷供”現象。

儘管在政策文件下發後,全國部分地區的道路得到紓解,但仍有部分地區在強化封村、封路。無奈之下,河北部分奶農開始倒奶了。有奶農反映,如果交通管制繼續下去,很多牧場將經營不下去了,存在破產倒閉的可能。

這場疫情讓乳製品行業備受壓力。往年春節後,是乳製品企業的奶源小高峰。然而由於疫情防控的需要,交通被阻斷、城市被隔離,牧場等不來飼草飼料,乳企等不來原奶,供應鏈堵塞,上下游產業的流通受到極大影響。

儘管全民一心對抗疫情,但這場與新冠病毒的戰鬥已經波及了各行各業,影響了乳製品行業上下游各個環節,壓力之大,前所未有。

連日來,全國多地牧場發出“斷糧”的預警信號,部分牧場的儲備飼料只能撐到月底,有的牧場的苜蓿草甚至只剩3天的量。與此同時,因疫情管控,人們減少出行,春節期間牛奶消費需求受到抑制,物流受阻也進一步影響到電商平臺交易,終端市場的旺季不旺,直接導致下游乳企庫存增高。

一位飼料供應商也同樣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受到的打擊很大。

乳業多方考驗

這不僅是對奶農的考驗,更是對乳企和相關主管部門的考驗。

“目前奶農日子不太好過,乳企面臨的壓力也很大,但光明乳業還是毅然決然地踐行起社會責任,不拒收一滴奶,不讓合作牧場白白受苦受累。光明乳業還保證不會隨意降低原奶收購價格,嚴格按照合同約定去執行。“光明乳業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由於全行業常溫銷售渠道大部分堵塞,物流、成品倉庫和包裝材料等環節也處於堵塞狀態。一般情況下,奶源成本佔總成本的65%左右,但現在是非常時期,其他各項成本都在提高。為了應對這一情況,光明乳業表示,將把此次按合同回收的原奶主要做成常溫產品,

疫情期間,蒙牛也表示正常按合同收奶。

除了乳企的響應之外,相關主管部門也發佈了相關政策。2月10 日,中奶協表示,把握生產情況,瞭解產業損害,中國奶業協會根據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意見,啟動特殊時期奶業生產信息監測,並及時上報農業農村部。目前,已同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奶業協會和相關部門、中國奶業20強企業(D20)及5家觀察員企業、200餘家奶牛養殖場和近90家乳品加工廠建立信息溝通渠道。

同時,中奶協表示,配合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快速瞭解湖北、浙江、廣東、河南、山東、安徽、四川、重慶、江蘇、湖南、江西11個省(直轄市)的養殖加工企業的貨款額度。以上情況已上報農業農村部,農業農村部高度重視,及時協調解決,幫助企業排憂解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