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代县雁门关还有杨家将的后人吗?

柳育龙


《宋史》对杨家着墨不多。杨业、杨延昭(杨业之长子)、杨文广(杨延昭三子)确实存在,其余如穆桂英及杨排风等皆是杜撰出来的,并不存在于《宋史》等史实中。《宋史》记载的杨业七个儿子分别是:杨延朗(杨延昭)、杨延浦、杨延训、杨延环、杨延贵、杨延彬、杨延玉。其中杨延玉随乃父征战,于陈家谷口一战殉国,其余六子,后皆善终,延朗为崇仪副使,延浦、延训并为供奉官,延环、延贵、延彬并为殿直(官名)。正史并无战死、出家、流落番邦、身死奸臣之手一说。[1]

杨业原是北汉名将,官至建雄军节度使,骁勇善战,国人号为“无敌”。北汉降宋,杨业得到宋太宗赵光义信任,继续戍边防备契丹。他曾在雁门以奇兵数千骑大败契丹,自此令契丹望风而遁,但也受到上级猜忌。宋太宗雍熙三年(986年),宋军北伐,潘美一路,杨业副之,克云、应、寰、朔四州。曹彬军败绩,潘美、杨业所部护送四州民众内迁。途中遭遇契丹主力,潘美等强令杨业出战。杨业率部血战陈家谷,其子杨延玉战死,杨业为契丹所擒,绝食三日而死。

在杨业的儿子中,以杨延昭最为出色,杨业说:“此儿类我。”杨延昭在边防二十余年,契丹颇为忌惮,目为杨六郎。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辽军深入宋境,杨延昭率部突入辽境,击破古城。

杨延昭有三子,《宋史》仅载第三位杨将文广之事迹。延昭长子传永,次子德征,名字独见于曾巩《隆平集》。杨延昭的三子杨文广,字仲容,青年时代得到范仲淹的赏识,置于麾下;曾从狄青南征。杨文广在西边防御西夏,而不忘燕云。辽宋争代州地界,杨文广献上阵图及进取幽燕的方略,但不久就去世了。


读书是福


肯定有,就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代县鹿蹄涧村,杨家将的正牌传人。

演义中的杨家将

演义中的杨家将,世代为将,满门忠烈,堪称古代历史第一将门,巅峰时期一口金刀八杆枪,杨家女将上战场,让敌人闻风丧胆,对宋朝居功至伟,无奈被奸臣潘美陷害。

历史上的杨家将

历史上的杨家将远没有演义中那么风光,但仍然是令人肃然起敬的将门世家。

初代杨家将杨业,主要活跃在宋太宗时期,是北汉降将,在山西雁门关一代抗辽,打出“杨无敌”的赫赫威名,后再雍熙北伐中被俘,不屈绝食而死。

二代杨家将杨延昭,主要活跃在宋真宗时期,是杨业长子,继承父亲遗志,在河北一线抗辽,打出了“杨六郎”的名声,被誉为辽军克星。

三代杨家将杨文广,主要活跃在宋仁宗时期,是杨延昭的儿子,曾追随范仲淹、狄青等名臣名将参加抗击西夏、南征等,立下汗马功劳。

杨家将后人何在

杨家将在三代以后,便再无名将,史料上也没有留下他们的事迹,所以到北宋灭亡时,杨家将及其没能出来救国,他们的去向也没有留下正式史料,一度无人知晓。

不过杨家男丁众多,初代杨家将杨业就有7个儿子,除了次子杨延玉随之战死外,其他儿子都长大成人,且并未像演义中那样战死沙场,因此杨家后人枝繁叶茂,如今全国很多地方特别是南方的湖北、湖南、四川、福建、贵州等地,都有自称为杨家将后裔的家族,他们很可能是北宋灭亡时,杨家将后人南迁到南方各地,繁衍生息形成的家族。

目前在国内比较公认的杨家将后人居住地,首推忻州市代县鹿蹄涧村。

初代杨家将杨业在山西抗辽时,主要活跃区域是雁门关一带,也就是如今的忻州市范围内,他牺牲前的职务是云州观察使、知代州兼任三交驻泊兵马部署,代州就是今天的代县。

不过杨家将后人却不是从杨业开始就在此地定居的,而是在元朝初年。

据鹿蹄涧村志记载,元朝初年,杨业的十四世孙杨友、杨山兄弟两人,率军屯垦于代县。

一天,两人二人外出狩猎,射中一只梅花鹿,梅花鹿带箭而逃,两人紧追不舍,追至代县的联庄一带,这只梅花鹿突然以头触地,顿时消失无踪,两人挖地三尺,发现一块怪石,石头上是一只梅花鹿的图案,大感惊奇。

在古代,鹿是吉祥福禄的象征,杨友、杨山两人觉得梅花鹿消失的联庄定是一块风水宝地,于是决定把整个家族迁到联庄定居,改村名为“鹿蹄箭”,意思是鹿中箭消失的地方,后来因为村子左右各有深涧,又改名为“鹿蹄涧”。

如今的鹿蹄涧村有近1000口人,90%以上姓杨,都是杨家将的后裔,从初代杨家将杨业算起,繁衍至今已经51代,并得到全国各地杨氏后人的认可。

为了纪念先祖,弘扬杨家将的爱国精神,鹿蹄涧村建有杨忠武祠,引得全国各地杨家将后人前来认祖归宗,祭拜祖庙,举行大规模的祭祀活动。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不仅有杨家将的后人,而且数量是目前中国最大的几个聚集地之一。

鹿蹄涧村最出名的是杨忠武祠,也被称作是杨家祠堂。

鹿蹄涧村——杨家祠堂杨忠武祠

鹿蹄涧村则是距离山西雁门关代县城东20公里的地方,如今可谓是香火鼎盛,每年都会有大量的杨家将后人来到此地祭祖。

其实很多人都被历史演义故事误导,杨家将确实存在,但是并没有小说当中所书写的这么凄惨。

小说当中的杨家将家主名叫杨业,膝下有8个儿子,基本上都战死沙场,或者是被奸臣所害。

除了他们之外,杨家将还涌现出一大批的杨家将女郎。以杨业的妻子佘太君为首,年近百岁的年龄仍然带兵出征。

历史当中确实有佘太君的身影,但是并没有带兵出征的记载。

其实杨家将父子从五代北汉时期就已经镇守在雁门关,后来才归顺北宋。

因此在此地传宗接代,虽然有多次战火的侵扰,但是传承一直没有断过,所以在此地修建了杨家将祠堂。


杨家将祠堂确切地址在鹿蹄涧村,关于此地还有这两个传说故事。

在祠堂的前面有一块怪石,整个石头有两尺高左右,放在一个五尺高的石台上面,石台上雕刻着泰定元年的字样。最重要的是上面两尺高的石头,刻着一只带有箭羽的梅花鹿。

根据杨家将族谱的记载,以及杨家将后人的口口相传,这块石头来自于元朝初年。当时已经传到了杨业的十三世孙杨友,他还有一个弟弟名叫杨山。

两人在一次打猎的过程当中,射中了一只梅花鹿,但是被他带着箭羽跑了。两个人一直追着上去,就到了现在的鹿蹄涧村。眼看就要追上,梅花鹿突然头着地,紧接着就消失不见。

两人深感奇怪,于是挖地三尺,就找到了如今那块高两尺的石头,上面正是刻着一只带有箭的梅花鹿。

两人坚定的认为鹿和禄同音,一定是代表着祥瑞,所以就把整个杨家人都迁了过来。

虽然这种故事一看就是虚构的,不过这几百年来,杨家将后人一直是津津乐道。在三人成虎的影响下,似乎显得更加真实了。不过他们搬过来的时候,显然不可能就建造杨家将祠堂。

根据史书记载,杨忠武祠是杨业的十六世孙杨怀玉,奉元朝皇帝的指令建立。不过在元朝末年天下大乱,杨家将后人失散了一部分,虽然后来还是找了回来。他们共同决定每隔60年,在此地召开一次宗族大会。

后来又经过后代十几代人的修缮,如今的杨忠武祠看起来越发的宏伟壮观。占地面积超过一万平方米。

上有"颂德楼"题匾,祠堂门前筑台阶二十四级,阶下有石狮一对蹲踞左右。祠门三间,每间前檐各悬金字巨匾一面,中书"奕世将略",左书"一堂忠义",右书"三晋良将"。门楣上立一盘龙蓝底大匾,上有"忠武祠"三个金字。

不仅如此,祠堂两边还雕刻着宋朝皇帝颁给杨家将的十几篇诰敕。当然吃水不能忘挖井人,还专门建造了一块墙,上面是当年杨怀玉修建这个祠堂发生的各种事情。

家族的传承——杨氏族谱

作为最大的杨家将聚集地之一,光有祠堂显然不够,还要配备有记载非常明确的家族族谱。目前在杨忠武祠内部,存放了两部杨家将族谱。

本地的族谱最开始是从元朝开始修建,也就是建造杨忠武祠的时候。明朝万历年间又重新修订一次,等到清朝道光和光绪的时候,这已经是第四次了。可惜前两本都丢了,只剩下了最后两本。

这两本基本上是按照:一卷为旧话记略,二至六卷记世系,七卷记封秩,八卷记诰封,九卷记坟墓,十卷记人物。这样的方式记叙。

当然后来也差点遭遇过毁灭,比如说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人曾经拿着刺刀逼着他们交出来,最终也没拿出来。

文革的时候,杨家将祠堂里面的很多卷宗差一点被当做废品卖掉,幸好机缘巧合之下保存了下来。


史之策



你好,代县当地有一座杨家祠堂,这里每年都会有杨家将的后人齐聚一堂,集体参加祭拜活动。当地还成立了民间机构“杨宗武祠保护协会”来更好的让杨家将的后人们相互联系与交流。


代县是杨家将故事的主要发生地,是杨家将战斗与生活时间最长的地方。时至今日,代县是全国保留杨家将文物遗迹和传说故事最丰富的地方。



杨忠武祠是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杨家将满门忠烈祭祀之地,祠堂所在的鹿蹄涧村是现在全国最大杨家将后裔居住地。祠堂始建于元朝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为杨业第十四代孙杨友、杨山兄弟二人奉旨修建。祠堂内供奉有杨业、佘太君夫妇及其子孙和穆桂英等杨门女将塑像与牌位,并以大量文字、图片和实物立体化展示了杨家将满门忠烈、精忠报国的英雄事迹和家喻户晓的传说故事。


忻州身边事


老天爷总是爱跟人们开玩笑,曾经让杨家人风靡一时,却也让这个大家族败落,家破人亡,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阴差阳错间,寻得了一个宝地,鹿蹄涧。

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中,曾经有这样的一群人,他们甘心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奉献出自己的生命。直到现在,我们仍能听见有关他们的故事。

这群人就是杨家名将,他们凭借一口金刀八杆枪,还有威震四方的英勇和无畏,让敌方闻之丧胆。对于国家和百姓而言,他们就是希望和安全的化身。可是无奈宋朝当时政局混乱,让小人得了重权,这个军事家族也被打压得分崩离析。

在现在山西雁门关处,有一个叫鹿蹄涧村的地方,这里是生活着的百姓,大部分都是杨家名将的后人。当初宋朝沦陷之后,杨家后人已经没法继续在开封生活了,大家各自逃亡,寻找新的落脚点。杨业的第四代的子孙杨友,就带着他的一家老小,搬迁到了这里生活。鹿蹄涧村的位置偏僻,少有人来,杨友能找到这个地方,也是有一段渊源的。

杨友曾在雁门关处打猎,有一头梅花鹿成为了它的目标。他追捕着这头鹿,来到了现在鹿蹄涧村这个地方。谁成想鹿儿竟一头扎进了土里消失不见了。杨友派人在鹿消失的地方挖掘,却挖到了一座鹿的雕塑。在杨友看来,这是个难得的吉兆,所以当开封待不下去以后,他才会带着家人来这里生活。

现在的鹿蹄涧村,最吸引人的建筑,莫过于村中的“杨忠武祠”。这是由杨业的子孙奉旨修建的,来这里的杨家后人们,都要来这座祠堂供奉香火,祭祀自己的祖先。

杨家名将不仅是男性优秀,女性也是难得的人中之凤。若按知名度来划分,最有名的当然是“杨家八大美女”。首先要介绍的,当然是杨家的当家人佘赛花。佘赛花是老令公的妻子,她为人十分稳重,做事又谨慎周全。在杨家她说一,就没人敢说二,更难得的是,她也有颗热血赤诚的心。在对抗敌军的时候,她出过不少关键的策略,成功保住了杨家的声望,也保住了大宋的山河。

第二要说的,就是杨宗保的媳妇穆桂英。穆桂英性格豪迈,个性鲜明,武艺又十分高超。在宋朝的边境遭遇到威胁的时候,她二话不说,担起了总将领的职责,带着麾下的士兵们长驱直入,攻破了天门阵。作为一名女将,穆桂英的故事在宋朝广为流传,人们都称赞她的勇气和无畏。天下之大,也难找出第二位能和她比肩的女性。

上述的两位女子,都是“八大美女”中的人物,可见这杨家出过不少的人才。让人感慨的是,杨家七个好儿郎,有五位战死在了沙场上。四郎成了别国的驸马,只有六郎成为了将军,继续行驶着这个家族的使命。而“八大美女”中,有好几位在出征西夏的时候被困悬崖,在敌方人数众多的情况下,全军覆没。

可叹这样一个军功赫赫的家族,竟被封建统治下的小人们迫害,以致崩盘瓦解。最后宋朝灭亡,杨家随之破碎,一代传奇也就此拉上了帷幕。


无笔


代县东20公里,有个叫鹿蹄涧村的地方。那有一座始建于元代的杨忠武祠,也就是杨令公的庙。是当地人的祖庙。

据《代州志》、杨家族谱记载和杨族世代传说,此地本叫联庄。元朝初年,杨业的十三世孙杨友和杨山兄弟二人,率军屯垦于今代县城东。一天,二人外出狩猎,在马峪河看见一只很大的梅花鹿。杨友一箭射中鹿蹄,鹿带箭逃走。二人追至联庄,梅花鹿以头触地,顿时消失不见。杨氏兄弟在鹿没处挖地三尺许,寻得一块怪石,上面现出一只梅花鹿的形象。后来,杨家认为“鹿”就是“禄”,此地必为祥瑞之地,因此便迁到联庄定居,并改村名为"鹿蹄箭",这就是今天的鹿蹄涧村。

这地方我去过,祠堂并不是很大,里面供奉的神像都从杨家将传说设置。全村大部分姓杨,全国杨家将后人都到这里聚会。







名利不如闲86380201


现在全国各地杨姓人氏中,都有杨家将的后人,杨家将的后代已经传了40代以上。

山西代县不仅有杨家将的后人,还有杨家将祠堂。每年特定的时候,全国各地的杨家将后人都会到山西代县的祠堂一起祭拜祖先,场面非常的宏大。不仅如此,杨家将后人还成立了自己的民间协会,经过一千多年的间隔,杨家将后人还能够聚在一起,这是精神与血脉的传承。杨家祠堂是在元朝的时候兴建,当时的杨家将后人们就比较团结。




历史上的杨家将和小说中有很大的出入

第一代杨家将是杨业,小说中他的名字被改成了杨继业。杨业最初是北汉名将,被北汉军队称为“杨无敌”,北汉被宋朝灭亡后,杨业被派遣守卫代州,也就是现在的山西代县。驻守代州期间,杨业多次在雁门关打破契丹军队,他在北宋军中很有威望。这期间杨业多次和潘美搭档,两个人都是抗击辽国的名将。潘美也就是小说中的潘仁美,他的历史形象远没有小说中那么龌龊,杨业战死沙场不是被潘仁美陷害,而是被王侁陷害。



杨业战死之前,王侁强迫杨业进军,造成杨业战败被包围。王侁此时竟然带着军队撤退,不肯去救援杨业,潘美力劝无果后,也只能下令撤军。绝境下杨业绝食而死。

杨业死后,杨延昭继承了父亲的遗志,成为了一代名将,杨延昭是杨家将第二代的代表。他在和辽国的征战中,杨延昭多次击败辽国,立下累累战功。辽国畏惧杨延昭的威名,把他比作了天狼星,因为天狼星在星座中刚好排在第六位,所以辽国人也称杨延昭是杨六郎。



除了杨延昭之外,杨业的其他几个儿子也都做了将领,历史上有零星的记载,只是功劳和名气不如杨延昭。杨延昭去世后,杨文广成为了第三代杨家将的代表人物。小说中杨宗保是杨家将的第三代,历史上没有杨宗保的记载,杨文广实际上是杨延昭的三儿子。杨延昭在世的时候,宋朝为了表彰他的功勋,破格录用了他的三个儿子,其中就杨文广。

杨文广带兵的时候,宋朝已经开始和辽国议和。杨文广也就缺乏了带兵征战的机会,范仲淹曾经和杨文广有过交情,非常赞叹杨文广用兵的谋虑,只可惜英雄无用武之地,杨文广活了75岁去世,只打过几次小规模的遭遇战。由于宋朝和辽国达成了和议,宋朝在岁币政策的影响下有了几十年的安定时期,杨家将从杨文广开始也逐渐的淡出了北宋的历史舞台。



杨家将在后来受到了历代中原王朝的喜爱,特别是马上定江山的忽必烈,更是对杨业和杨延昭的善战敬佩。忽必烈时期,杨业的第14世后人杨山等人在忽必烈的授意下给杨业和杨延昭建了祠堂,这个祠堂也一直保持至今。现在的山西代县,杨家将的后代分布广泛,并且有家谱作为身份的依据。


篱上青说历史


杨家将作为一个将门群体,在民间享受非常高的声誉。天波府杨家满门忠烈,自初代的老令公金刀杨业开始,第二代杨延昭兄弟七人,各个能征善战,一手杨家枪令敌人闻风丧胆。七郎之后,又有第三代的杨宗保、第四代的杨文广、第五代的杨怀玉、第六代的杨士瀚、第七代的杨金豹、第八代的杨满堂、第九代的杨再兴,各个都是豪杰。杨家将的故事,从北宋初年一直延续到了南宋初年,真可谓是名将辈出。



与杨家将相对应的,有衍生出了杨门女将的故事。诸如佘太君百岁挂帅、穆桂英挂帅、十二寡妇征西的故事,也是脍炙人口,为大家所津津乐道。

杨家将在民间的知名度实在是太大了。

晋城当地之人喜欢看豫剧和上党梆子,其中最喜欢说的就是杨家将的故事了,特别是杨家将打官司的故事。杨家可不止和一个家族打官司,他们天不怕地不怕,上可和权臣打官司,下可和自家人打官司。

看过豫剧的人都知道,里面有这样的一出戏《审潘美》,这出戏就和杨家将息息相关了,这部戏说的就是杨家和潘家打官司,其主要原因就是潘家之人害死了杨家七郎,杨家也因此遭到了重创,杨家父子因此战死沙场,因为杨家实在是太过冤屈,因此杨家六郎为了给自己父兄平反,去告了潘仁美此人。

另外一部关于杨家将的戏,这出戏就是《四郎探母》,当时的杨四郎因为在战场之上受伤了,因此流落到其他国家,杨四郎此人长得比较俊郎,因此得到了公主的喜欢,要他做自己的驸马,可杨四郎一门忠烈,肯定不愿意如此,碍于当时的情况,他决定留下当卧底,后来的他想找个机会去探望自己的母亲,这就是这出戏的由来。

戏曲中的杨家将,都是正直无私之人,即便是家族子弟违反军纪,也不徇私枉法、故意包庇。关于杨家将的戏曲中,有一出叫做《辕门斩子》,说的就是杨宗保因为违反军纪,与当时还是敌对方的穆桂英私定终身,引得杨延昭大怒,要将宗保在辕门斩首示众。佘太君、八贤王两次求情未果。最后还是穆桂英救夫心切,献上降龙木,杨延昭这才允许杨宗保戴罪立功,也就有了杨宗保夫妇大破天门阵的故事。

或许大家都觉得杨家将就是我们在电视上看的那样,其实真是这样吗?杨家将在当时真有那么风光吗?其实并不是这样的,那些戏剧都有夸大成分,杨家将并不像电视剧记载的那样。其实杨家将本来刚开始的时候是北汉的大将。第一代杨家将杨继业,也就是我们口中所谓的杨业,在北汉时期已经声名鹊起,因为多次打败辽人,时人称之为“杨无敌”。后来,北汉为北宋所灭,杨业遂归降了北宋,继续和辽人作战,并于雁门关大破辽军,威震契丹。



历史上的杨业,也有多个儿子,但是最为出名的则是长子杨延昭(在小说中杨延昭是杨业的长子)。杨延昭颇有乃父之风,也是一代抗辽名将。杨延昭长期镇守西北,让辽人闻风丧胆。在契丹的传说中,北斗七星中的第六颗星乃是契丹的克星。杨延昭屡败辽军,契丹人便以为杨延昭是星宿下凡,因而称其为“杨六郎”。


杨延昭的儿子中,能够留名史书的也就只有杨文广(小说中杨文广是杨延昭的孙子)。杨文广也在军中为将,不过名气却远远比不上杨业和杨延昭。自杨文广之后,杨业这一脉便从史书中消失了。至于南宋名将杨再兴,除了姓杨之外,和杨业这一脉没什么关系。

杨业这一脉还有没有后人?答案应该是肯定的。当年杨家父子长期驻守雁门,其后人便在此生息繁衍。

在如今的雁门关一代,还有着大量的杨家后人聚集,那里还有一个杨家的祠堂,名为杨忠武祠,亦称杨令公祠。杨令公祠建于元代,是杨业的第十六世孙杨怀玉所建。令公祠里面有碑文记载了杨令公的后人分布,除了雁门关附近,还,“流布英种于川、广、淮、扬间”。

此外,在杨令公祠里面,还有着两部杨家的家谱,详细的记载了杨业的后代情况。


小镇月明


我在山西代县参军10年,有感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