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餐饮业自救抗疫

内地餐饮业自救抗疫

内地大型饮食企业推出平价菜站之余,同时推出半成品外卖及与超市合作共享员工等自救措施,以应付疫情困境。

平价卖菜转攻外卖共享员工

农历新年本是中国餐饮业的传统旺季,惟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今年已成为「寒冬」,不少企业生意缩水八成、九成之余,更面对食材囤积,资金告急等问题。面对困境,有企业选择闭门歇业,有的坚持开门,出招自救。「我宁可战死商场,绝不坐等结果。」眉州东坡酒楼创始人王刚守着这个信念,推出在酒楼门口设立平价菜站、门店餐桌拉开1.5米间距距离、提供半成品外卖、与超市合作共享员工等创新措施,并相信企业可渡过难关。■香港文汇报记者李望贤、胡永爱深圳报道

在生意缩水八成下,眉州东坡全国100多家门店仍坚持开业。王刚说:「闭店固然容易,但是坚持开店,我们才会想到这么多创新。虽然困难重重,但是我信心百倍」。

提升服务迎对铁粉捧场

为此,公司制定一个百天作战计划。在做好防控的基础上,推出「平价菜站」、「主攻外卖」及「六星服务」三大举措。针对堂食,门店为到店客人测量体温、手部消毒及提供免费一次性手套等,并且将餐桌间距离拉开至少1.5米以上。

王刚认为,在特殊时期,要力求提供更优质的「六星服务」。「这个时候还来消费的客人,一定是『铁粉』。我要求员工即使戴着口罩,也要对客户露出微笑。我也给员工权限,让他们给客人赠送一碗面,或者一棵菜。要让客人感到温暖。」

针对囤积的材料,眉州东坡酒楼自1月26日起启动平价菜站,其北京门店每天向所在社区、家庭提供的肉蛋瓜菜已近500公斤。

事实上,饭店摆摊卖菜,不独是眉州东坡一家。由于临近农历新年食材采购价格较贵,一般餐饮企业都会提前备货。今次疫情来临,库存的菜品反而成为企业的负担,不少就选择平价出售,甚至捐到湖北疫区。据了解,仅海底捞就捐了蔬菜共计16.2吨。

代电商加工保障有工开

相对于餐饮业的困境,盒马鲜生、每日优鲜及物美超市等生鲜超市电商则因疫情关系而在线订单暴增,出现人手不足现象,「共享员工」遂成为彼此互助共渡时艰的创新之举。以每日优鲜为例,与西贝、眉州东坡等餐饮企业合作,由每日优鲜提供原材料,西贝和眉州东坡分别提供仓库和数百名员工,以按件计费方式,将毛菜加工成标品菜。

王刚介绍,眉州东坡目前为每日优鲜每天加工约2万至3万件。集团最新又和物美集团达成合作,每天为其加工10万件标品菜,并将协调数百名员工到物美超市的物流加工中心「增援」。

发展产品开拓网上销售

他说,眉州东坡仅在北京就有6,000多名员工,超市的加工要求并不复杂,员工经过一天训练,基本上一人一天可以加工700件至800件。「除眉州东坡的中央厨房,我们一些大的门店也作为加工点,这样员工可以不出门,避免交叉感染。」

在他看来,赚的钱可能还是杯水车薪,但是靠自己双手自救,比较重要。在和物美集团沟通中,王刚还和对方达成新的合作意向,将眉州东坡店开到物美超市,卖包子、蔬菜和一些成品、半成品。「这是在自救之余,为我们未来又找了一条发展之路。」

王刚认为,对当前餐饮业来说,恢复生产的最大挑战是现金流。令人鼓舞是,餐饮业的困境正得到关注,连日来有多家银行主动与其联系,愿意贷款助渡难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