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這4個肢體動作暗示“吃飽了”,再喂會積食、脾虛

母乳餵養不比奶瓶餵養,能精確的知道寶寶喝了多少。但事實上,很多寶媽“害怕”孩子吃不飽,會多喂孩子吃點奶。因為寶寶小,消化能力不足,如果寶寶經常吃得很多,不僅容易出現積食的情況,還可能會脾虛,影響寶寶正常的生長髮育。

寶寶這4個肢體動作暗示“吃飽了”,再喂會積食、脾虛

因為寶寶小,不會說話,一旦身體不舒服了,只能用哭來表達。尤其是餵奶的時候,寶媽誤以為寶寶沒吃飽在哭鬧,就繼續喂,可寶寶卻左右搖頭躲,就是不肯吃。沒想到,時間長了寶寶還能積食、脾虛。到底什麼時候,寶寶吃多了積食的呢?怎麼才能知道寶寶吃飽了呢?別急,通過寶寶這4個肢體動作,就能很快判斷出寶寶是否吃飽了。

寶寶的4個肢體動作,在向寶媽暗示“吃飽了”,若再繼續喂,容易積食脾虛!

1.搖頭晃腦

寶寶吃飽後,寶媽再餵奶,寶寶會轉頭躲避。這時,寶媽有木有發現,其實寶寶這麼小就已經很聰明瞭?已經會用實際行動來“暗示”寶媽,寶寶已經吃飽了。

2.抗拒吃奶

寶寶沒吃飽前,吃奶時像個小野獸一樣,不停的吮吸,根本停不下來。當寶寶吃飽後,寶寶對吃奶就不感興趣了,如果寶媽逗弄寶寶,讓寶寶吃奶的話,寶寶會選擇大哭來表示抗拒,“暗示”寶媽,寶寶已經吃飽了。

寶寶這4個肢體動作暗示“吃飽了”,再喂會積食、脾虛


3.自己玩、咿呀咿呀“說話”

寶寶吃奶的時候,一般很專心的,無論誰打擾他都不理。如果寶寶的注意力不在吃奶上了,開始轉頭看向四周,或在玩,或在跟其他人咿呀咿呀“說話”,說明寶寶已經吃飽了。

4.吐奶溢奶

很多寶媽可能都會知道,寶寶吐奶溢奶很常見。主要是因為寶寶胃容量小,食道呈扁平狀,寶寶一旦吃多一點,就會出現吐奶溢奶的情況,寶爸寶媽不必太擔心。但是寶寶頻繁出現這類情況,則需要當心了,可能跟寶媽過度餵養有關!

如果寶寶出現上述4種情況,建議寶媽停止餵養,再喂寶寶容易脾虛、積食。


寶寶這4個肢體動作暗示“吃飽了”,再喂會積食、脾虛

寶寶積食、脾虛,及時用猴菇鋅棘調理

上面也提到過,寶寶腸胃容量小,消化能力也弱,脾常不足。經常過度餵養,寶寶吃得多,寶寶的脾胃就會變得虛弱,也會出現積食的情況。猴菇鋅棘中含有的沙棘,山楂等物質,可以促進寶寶腸胃吸收,改善積食情況,對寶寶積食出現的胃脹,腹瀉等情況,有一定的幫助,另外含有的酸鋅等微量元素可以促進寶寶的生長髮育。

這時,家長要及時用猴菇鋅棘幫孩子調理,避免因為積食、脾虛,引起感冒、發燒、咳嗽,甚至影響寶寶正常發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