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哪怕是流星,也要照亮夜空

01 少时成名

唐代的神童很多,最先登场的当属王勃。他从小就博学多闻,六岁时可以写出文笔流畅文章,九岁可以熟读《汉书》,并作《指瑕》十卷,用来指出其中的错误之处。

用今天的话来说,就好比还在上小学的学生,读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后,提出里面有很多错误一样。

十岁时,已经能熟读《六经》了。

十二岁到十四岁王勃来到长安跟着长安一名医师曹元学习医术学习《周易》、《黄帝内经》、《难经》,对于医药治病之术都有所涉猎。

十六岁时,参加考试,得到唐高宗的赏识,授职朝散郎,成为朝廷最年少的小文官。

还不到二十岁,就已经进士及第。就连唐高宗读到他献上的颂,知是未及弱冠的神童所写,都连声赞叹他为“大唐奇才”。

上得君王赞赏,下得众人称美——身为当时朝廷最年轻的官员,他的才华惊动了整个大唐。

在那个人才辈出的年代,出身名门、少年得志的王勃,仍是传奇般的存在。

就连“初唐四杰”的排名,虽然后人争论很多,但不管如何,王勃也已年纪最轻,名声最大而长期居于首位。

王勃自幼所表现出来的天赋,除了先天优势外,与其家庭环境也是密不可分的。

王勃的祖父是隋朝的大学者,父亲也是文采出众,而其叔爷爷王绩更是五言律诗的奠基人。所以出生在书香世家的王勃,长期沐浴在良好的家风中,自然成了“别人家的孩子”。

王勃:哪怕是流星,也要照亮夜空

02 官场沉浮

王勃从小就被称为神童,十几岁的时候就当了官,按照现在的年龄来看,就相当于还没高中毕业,就已经成了国家公务员,按理说,前途应该是一片光明,但是他的官运却恰恰相反。

哪个朝代,有斗鸡的爱好。

在一次沛王和英王的斗鸡比赛中,沛王让王勃写一篇鼓舞士气的文章,王勃遂作《檄英王鸡文》。

这篇给沛王助兴的文章,模仿了军事檄文的写法,滑稽又特别不庄重。

文章流传开来,原本赞王勃为奇才的高宗,看到“两雄不堪并立,见异己者即攻”这两句时,怒而批道:“歪才,歪才!”

高宗发怒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两位皇子斗鸡,王勃身为皇子身边的人,不加劝解,反而带头起哄,实在不成体统。

二是受“玄武门之变”这件事的影响,曾亲眼目睹自己亲人为了权力互相斗争的高宗,曾经一度敏感的神经,又被引爆了起来。

于是一道圣旨降下,当官没多长时间的王勃,就被逐出了长安。

王勃:哪怕是流星,也要照亮夜空

03 天妒英才

王勃优秀的作品很多,但最著名的,当属《滕王阁序》,它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重要作品。

关于《滕王阁序》的缘起,也有一段有意思的故事。

话说有次王勃去看他父亲,刚好遇上滕王阁要举办酒会,于是王勃就被留下了。

滕王阁就在今天的南昌市,当时南昌市的市长,想让自己的侄子在滕王阁酒会上出风头,就让他侄子为滕王阁写一篇文章。

在场的都是混迹官场很多年的老手,都看出来了市长的意思,王勃也看出来了,但是王勃年轻气盛,心里不服气。于是就跟市长说,那我也来写一篇吧。

这一写就写成了千古名篇,大名鼎鼎的《滕王阁序》,尤其是那句“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让所有人都惊艳。

但不幸的是,王勃写了《滕王阁序》之后,在一次乘船渡海时,遇上了风暴,不幸掉进了水里,落水淹死了,此时,他只有27岁。

像流星划过天空一样,他离开了这个世界,可是在夜空里却留下了耀眼的光芒。

王勃:哪怕是流星,也要照亮夜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