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这篇 Lancet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论文,我学会了描述性研究

随着新型肺炎的爆发,相关的研究成果也越来越多,这些研究成果对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预后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为帮助科研er更好的读懂读透这些研究成果,「丁香科研」将邀请专家从科研的角度为大家解读新冠病毒相关的重点文章。

本次邀请到的专家是「情歌」。情歌,第二军医大学胸心外科博士,美国爱荷华大学联合培养博士。擅长临床科研及论文写作,具有丰富的 SCI 写作及投稿经验,在读博士期间以第一作者发表 SCI 论文 10 篇。

1 月 29 日,顶级医学刊物《The Lancet》(柳叶刀)在线发表了一篇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论文。(如需获取该篇文献全文,可在「科研论文时间」公众号后台回复「99」即可。)

看完这篇 Lancet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论文,我学会了描述性研究

武汉市 2019 例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 99 例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描述性研究 (图片来源:文献截图)

本文第一作者陈南山、周敏、董璇、瞿介明,通讯作者张丽,并列通讯作者为张欣欣教授。由武汉金银潭医院(第一作者单位)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第二作者单位)共同参与完成。

这篇文章介绍了金银潭医院 99 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

文章发现武汉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2019-nCoV)感染呈聚集性起病,更易感染有合并症的老年男性,可以导致严重甚至致命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多脏器功能衰竭。和 《Lancet》 关于新冠的其他两篇文章相比,这篇文章并未引起特别大的反响。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一篇描述性研究

描述性研究(Descriptive study),顾名思义,就是对客观事物进行描述的研究,并没有干预措施。

可以这么理解,描述性研究是对疾病的初步窥探,让大家对疾病的全貌,包括流行病学、临床特征、治疗方法、预后等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因此,描述性研究并不需要给予干预措施,或者进行深入的分析,也不用使用复杂的统计学方法。

描述性研究非常简单, 所以一般的描述性研究很难发表,尤其是高分的杂志。

但这篇文章还是发表了,而且还是顶级刊物。

为什么?

因为它是第一篇较大样本(99 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研究,能为大家提供患者临床和流行病学特点,具有很强的时效性,这就是这篇文章的价值所在。

那么,如何撰写描述性研究呢?

描述性研究的结构一般也符合 IMRDC 结构。

I-introduction,前言或背景。

介绍疾病的特点,引入进行本次研究的原因。

这篇文章来讲,首先介绍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爆发和确诊,然后引入了冠状病毒(SARS 和 MERS)的临床特点。然而,目前 2019-nCov 肺炎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报道缺乏。

M-methods,方法。

方法部分主要介绍研究设计和研究对象(Study design and participants)、研究过程(Procedure)、结局(Outcomes)、统计学方法(Statistical analysis)。

这篇文章回顾性分析了 2020 年 1 月 1 日至 2020 年 1 月 20 日武汉金银潭医院的 99 例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流行病学、人口统计学、临床、实验室、影像学、治疗以及结局指标。该研究并未对患者进行分组、进行组间比较。

R-results,结果。

结果部分分别对人口统计学数据、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治疗方法和死亡病例进行了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值得注意的是,结果部分需要对重点关注的内容以及有异常的部分进行描述。

结果部分重点提到的部分:

99 例患者中有 49 名患者曾有华南海鲜市场的暴露史——表明最早期的患者与武汉华南海鲜市场的暴露史有关。

99 例患者中男性占了多数,共 67 名(68%),而 50 名患者具有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等慢性基础疾病,占比约为 51%——表明病毒更易感染有合并症的老年男性。

35% 的患者的淋巴细胞绝对数降低,外周血淋巴细胞降低的患者往往病情重预后差——表明淋巴细胞损伤可能是导致患者病情恶化的重要因素。

有 11 例患者经过综合治疗病情仍恶化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表明病毒可以导致严重甚至致命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多脏器功能衰竭。

看完这篇 Lancet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论文,我学会了描述性研究

3 例患者影像学检查

D-discussion,讨论。

文章讨论部分是结合其他研究结果,对结果部分进行解释、解读和建议。

该文中对于结果部分比较有意义的部分,作者也进行了相关的讨论。

第一,女性患者较少可能是 X 染色体和性激素在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中的关键作用。而老年患者较多也是由于其固有免疫功能较低的缘故。

第二,重症患者往往伴有细菌和真菌的合并感染,而高龄、肥胖、基础疾病可能是死亡的高位因素,对于这部分患者可以给予抗生素治疗以降低死亡率。

第三,大部分患者淋巴细胞绝对值都会降低,表明 2019-nCov 可以作用于 T 淋巴细胞。静脉应用免疫球蛋白能够提高重症患者的抗感染能力。

这篇文章特意提到了一个评分系统——MuLBSTA,这个评分系统用于评估病毒性肺炎的预期死亡率。

这个团队之前的文章评估了这个评分系统对于病毒性肺炎的预测效果,MuLBSTA 包括年龄 ≥ 60 岁(2 分)、吸烟状态(3 分)/戒烟史(2 分)、高血压史(2 分)、影像学多肺叶浸润(5 分)、淋巴细胞计数 ≤ 0.8*109/L(4 分)以及合并细菌感染(4 分),以 12 分为切点,分为死亡风险高危组和低危组。

这篇发表在《Lancet》的论文仅仅提到了这个评分,并没有完整的数据和分析过程。

看完这篇 Lancet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论文,我学会了描述性研究

高危组和低危组生存率存在显著差异

C-conclusions,结论。

结论是对全文的归纳总结以及研究的意义。

该文最后总结:武汉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2019-nCoV)感染呈聚集性起病,更易感染有合并症的老年男性,可以导致严重甚至致命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多脏器功能衰竭,及早发现、及时诊断对于危重病例具有重要意义。

什么是一个好的描述性研究呢?

一是数据要充分。

由于描述性研究很少进行统计学分析,还要得出一定的启示或结论。因此,充分的数据是必须的,这样才能够提供足够的信息。

本文将能搜集到的流行病学、人口统计学、临床、实验室、影像学、治疗以及结局指标都进行了收集归纳。

二是重点要突出。

要从大量的数据中发现特殊的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强调。本文中强调了病例的集中、男女的比例、淋巴细胞减少、重症和死亡病例的特点,并在 Discussion 部分进行了讨论和解释。

三是结论要完整。

要从重点的结果中提炼出最重要、对临床最有意义的结论。本文中,最重要的结果就是疾病的高度传染性以及重症病例的特点。

客观而言,能在繁重的临床工作之余,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收集数据、绘制图表、撰写论文,已经非常难得了。

不足之处

但对于一篇临床研究而言,这篇文章仍存在一些不足。

文章末尾也按照惯例说明了 study limitations,主要包括例数较少、单中心研究,临床预后信息不足等。

另外,文章虽然提到了 MuLBSTA 评分,但并未给出 99 例患者的具体评分,也未进行进一步的相关分析或生存分析。

如何改进?

那么,除了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之外,后续的临床研究,还可以如何改进呢?

第一,可以进行临床回顾性的研究,分析不同治疗手段(利巴韦林、阿比多尔、激素等)对于预后的影响;

第二,可以纳入更多的患者,有足够的样本之后,利用风险比例模型回归(Cox hazard ratio regression)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

第三,可以和文中提到的 MuLBSTA 评分结合,分析这一评分系统和预后的相关性,以及预测预后的有效性。

总而言之,这篇文章提供了一个较好的描述性研究的范本,我们可以多加学习:

1. 对于新发疾病或者较为罕见的疾病,可以采用描述性研究的方法,从而了解疾病概况;

2. 描述性研究数据要尽可能充分,并能够从大量的数据中提取出有用的信息;

3. 描述性研究可以适当引入评分系统、治疗方法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文章的科学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