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楚之战中拥有孙武、伍子胥指挥的吴军为何最终失败?

大侃历史


吴楚之战可以说是春秋末期最重要的战争之一,在当时,自从楚武王奠基楚国以来,已经过了两百年,而吴国不过是一个兴起不到八十年的小国。可是在这场战役中,吴军却西破强楚,逐楚王,掘平王墓,割戮其尸,可以说是给了楚国十分称重的打击。在这场战役中,吴国之所以能够一直处于胜局,兵圣孙武和吴国大夫伍子胥这两位指挥官自然是功不可没。可当我们都以为吴国胜券在握的时候,最后的结果却是十分的出人意料——吴国战败了。这不禁令人疑惑:拥有孙武、伍子胥指挥的吴军为何最终却战败了呢?

吴国战败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吴军犯的一个十分严重的战略失误:并未在楚军最弱的时候乘胜追击。当吴国大军浩浩荡荡攻下楚国的都城郢都被逼得楚昭王仓皇逃窜时,吴国军队认为已经胜券在握,哪怕公子期和楚昭王的哥哥集结了一部分军队准备抗击吴军,吴军也并未因此选择乘胜追击来稳固自己的战果。相反,此时的伍子胥想到了自己曾经和太子熊建逃到郑国,而太子却被郑国人所杀的这一深仇大恨,便提出了北上攻打郑国的战略举措。

可在伍子胥攻打郑国之时,曾经他在郑国逃亡时帮助过他的渔夫的儿子来找到了他,原来,从楚国亡命吴国时,过昭关之前为躲避楚国追捕,曾经躲在沼泽中,饥寒交迫,有个渔翁认出了他并且救了他,伍子胥让渔夫不要告诉别人自己逃跑的方向,渔夫为了证明自己的不会告诉他人的决心便投河自杀了,伍子胥一直对此事十分的感激。于是,当渔夫的儿子恳请伍子胥不要攻打郑国时,伍子胥便选择了撤军。

但就是因为攻打郑国这一出,让吴军丧失了攻打楚国的最好时机,让楚国有机会搬来了救兵——秦国。在楚国国都被攻破后,为了复国,楚国大夫申包胥逃到了秦国寻求帮助,一开始秦国并不愿意出兵相助,救国心切的申包胥于是就在秦国城墙外哭了七天七夜,不仅不吃饭,而且连水也不喝,最终感动了秦国君臣,让他们答应了出兵帮助楚国伐吴。于是,在公子期的部队和吴军部队正在厮杀的时候,秦国大军从吴军的右方突袭,打了吴军一个措手不及,慌乱中败下阵来。

这样一来对吴军来说可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郑国没有攻打成功就算了,连楚国这块到嘴的肥肉也飞了。可有道是屋漏偏逢连夜雨,这时的吴国,不仅前线失利,而且还后院着火。得到了增援的楚国犹如破竹之势接连在战事中大挫吴军,可就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吴王阖闾的弟弟夫概却偷偷溜回国内,趁王兄及吴国重臣都在前线处理战乱的时候,自立为吴王。在前线忙于战事的吴王阖闾听到后为之震怒,前线的节节失利已经令他很烦恼了,没想到自己的弟弟还来给自己致命一击。但好在,阖闾没有丝毫犹豫,将前线战事托付给孙武、伍子胥等人后便率领了一部分精兵回国收拾了夫概。夫概的这个小插曲让吴王阖闾不得不抽调了前线的兵力回国,虽然此事最终以夫概逃跑投奔楚昭王为终结,但这也是吴国最终战败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这场战争最后以吴军放弃郢都,退回吴国为终结。当时孙武和伍子胥一致认为吴国在这场战争中已经取得了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了,可以不用再坚守了,便撤兵回国了。虽然这场战争吴国未能全胜,但吴国前期的战斗也令其大仇得报,并且这场战役还使吴国的威名远扬,也令吴王阖闾成为了春秋时代的霸主之一,对吴国来说,也算是不小的收获。


邓海春


第一,孙武、伍子胥确实是军事上能力,打仗攻城非常厉害,所以一开始占领了吴军直接打到了楚国国都,国都被占,在意义上楚国王国了,但孙武伍子胥并不善于安抚民众,简单的说,他们没有初汉时萧何那我样的才能,吴军破楚入郢后,不仅使楚国统治集团蒙受凌辱与损失,而且也给楚国人民带来灾难,并且伍子胥一心想报复,做岀了许多违背礼义之事,加上亡国的情感上的反吴,导致楚国全国上下军民一致反吴,这个力量是非常大的,孙武和伍子胥是很难守住的。(日本侵略中国之时,日本武器先进,厉害的军事人才也多,但最后还是失败,一样的道理)

第二,秦军和越军加入战场,秦、越、梦,三国军队,吴国已是腹背受敌,前有秦、楚联军,后有越军,也使得吴国是不可能长时间守住占领的楚国的,所以选择撤军。

第三,加上当时有一个突发原因,由于吴军腹背受敌,吴王的弟弟夫概乘机逃回吴国,自立为王,吴王气急败坏,引兵攻击,加速了吴军放弃占领的楚国,撤军回国。



历史微评


当仇恨蒙蔽双眼,胜利冲昏头脑时,即使有“贵人相助”,也避免不了失败。

仇恨蒙蔽双眼,胜利冲昏头脑

吴王阖闾在孙武、伍子胥等名将的支持下,三战拔郢,一举破楚。

由于楚昭王败得太快,楚王走得急,后宫佳丽、宫室财宝,全部留了下来。

这下,吴王君臣可乐开了花。吴王阖闾住进楚国王宫,霸占楚国后妃;吴国大夫住进楚国大夫宅邸,霸占楚国大夫的姬妾。不光如此,吴王也没忘了一起奋斗的兄弟,他让吴军“以班处宫”,肆意侮辱楚国宫女及楚大夫女眷。

吴国君臣破楚后,荒淫无道,激起楚人愤怒。

吴军更是焚烧楚国粮库,毁掉“九龙之钟”,奸淫掳掠,无所不为。

一时间,郢成了天间地狱。

伍子胥更是激怒了全体楚民。伍子胥当年被楚王弄得家破人亡,此时满腔愤怒,一心报仇。他把楚平王的尸体从坟墓里扒出来,鞭尸三百!

楚平王纵然不是什么好君主,楚人许多并不支持他,但他毕竟是楚国的先君。受到如此凌辱,使得楚国人心愤慨。

这还不算,吴王君臣在声色犬马间,原本团结的团队也出现了深深的裂痕。

吴王的弟弟夫慨与吴王的儿子公子山为了争夺楚军统帅的宅邸,相持不下、争执不休,险些形成带兵互相攻击的局面!

烽火起四方

原本,楚国政治不清明,贵族之间矛盾重重,人民多不爱楚王。但遇到这样的凌辱,都放下内部矛盾,团结一致,开始袭击吴军。

楚国大夫无一人降吴,申包胥更是大哭七日,请来了秦国出兵相助。

申包胥哭秦廷。楚赖忠臣,得以不亡。

楚国国内的军民也纷纷袭击吴军,将吴军拉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此时,越国趁吴军主力陷入楚地不可自拔。也出兵袭击吴国,趁虚而入,进展顺利,甚至掳走了吴国太子。

连遭挫折,又生内乱,被迫东归

吴王阖闾分兵回国攻击越军,又以夫慨为先锋,对抗秦楚联军。

夫慨初战不礼,吴王阖闾斥责夫慨,使得原本因争夺宅邸之事以心生怨恨的夫慨愤愤不平。

此时,夫慨见秦楚联军势大,吴军连遭挫折,而吴王阖闾久在楚国无东归之意,便趁机跑回了吴国,自立为吴王!

三站破楚,夫慨之功不让孙武、伍子胥。这样的良将最终在内讧后投到死敌帐下,令人唏嘘。

阖闾只得带兵回国,镇压夫慨的叛乱。

留在楚地的吴军余部无力抵抗秦楚联军,节节败退。楚昭王还郢复国。

吴国方面,阖闾回到吴地后,击败夫慨。战败的夫慨居然投奔楚国!

霸权得保,良机已逝

题中所说的吴楚争霸吴国大败,是不客观的。

吴王回国后,派夫差进攻楚国,再次大败楚军。楚国甚至被迫迁都避吴国兵锋。

而在吴王夫差即位后,击败越国,争霸中原。可以说,在越王勾践灭吴之前,吴国依然长期保持了霸主地位。

夫差似乎没有吸取父亲的教训,霸业有成后依然声色犬马,终究亡国身死。

可是,如果当时吴国君臣能理智一些,励精图治,消化消化破楚之战战果,吴国原本应该可以在天下诸侯中,取得难以想象的优势!

胜而骄,忘乎所以,阖闾、夫差父子都是这样的品格,最终葬送了霸业,也葬送了吴国。

手握霸主之威,坐拥旷世良才。一旦胜而骄,放纵自我,依然避免不了失败。

喝下这口历史的鸡汤


我们可能会觉得很奇怪,吴国有孙武、伍子胥这两位超级军事家,为什么最终吴国还会被越国灭亡吗?

(孙武雕像)

说孙武和伍子胥是超级军事家,一点儿也不假。孙武的军事水平,不只是在那时候是数一数二的,在整个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也都是数一数二的。伍子胥也是一位了不起的军事天才,他曾经带领吴国灭掉强大的楚国。楚国被灭,这在楚国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既然孙武和伍子胥都是现象级的人物,可为什么,拥有这两大超级军事家的吴国,最终却败给越国,并且被越国给灭了呢?

事实上,最初吴国曾在孙武和伍子胥的带领下,打败过越国,并且俘虏了勾践。也就是说,和越国作战,孙武和伍子胥是被证明有能力,也有经验的。可是为什么最终吴国还被越国灭掉呢?

其实,吴国在刚刚打败越国的时候,吴王夫差就和伍子胥发生矛盾了。

当时,伍子胥请求夫差杀掉勾践,并且一鼓作气攻下越国。但是,夫差并没有听伍子胥的话。

夫差之所以没听伍子胥的话,有三个原因:一是另一个大臣伯嚭的谗陷。二是夫差对伍子胥的怀疑。三是夫差对伍子胥的忌惮。

大臣伯嚭谗陷伍子胥很好理解。因为他想掌权,就不想让伍子胥掌权。所以要谗陷伍子胥。夫差怀疑伍子胥也是有道理的。毕竟伍子胥并不是吴国人,他是因为避仇,才来到吴国的。他到了吴国以后,又带着吴国的军队打败了自己的祖国,杀戮自己的百姓。

(伍子胥)

夫差觉得,这样的人,要想让他对自己很忠诚,是很不容易的。而且,伍子胥后来还把儿子放到齐国去。他这样做,显然是对夫差有提防之心,因而夫差对伍子胥不会很相信。

不过,谗陷和猜忌,都不是主要的。最主要的,还是夫差忌惮伍子胥。

伍子胥的能力太强大了,他能够灭掉楚国,能够轻而易举地打败越国。虽说打败越国和楚国让夫差高兴,但也让夫差担忧。万一伍子胥把自己的江山夺去了,那该怎么办呢?

夫差这样的担心,并非我们的臆想。当初他曾经对伍子胥说,要和伍子胥平分江山。夫差为什么会说和伍子胥平分江山这样的话呢?这个话,是很不合情理的,夫差这样说,只能有一个解释,就是夫差想试探伍子胥。如果伍子胥有犹豫,或者爽快地答应了,夫差就会非常干脆地把伍子胥杀掉。

这样的事情,古代的君王是经常做的。比如秦孝公在去世的时候,就对商鞅说,想把江山传给他。秦孝公本来就有儿子秦惠王,他怎么会把江山传给商鞅呢?他这样做,无非就是为了试探一下商鞅而已。

夫差非常忌惮伍子胥,这就注定了他不会听从伍子胥的话。同时,伍子胥活着,对他来说,始终是一个威胁。因此,尽管伍子胥对夫差如此重要,他依然迫不及待地就把伍子胥杀掉了。

(夫差剧照)

伍子胥一死,自然就没有人提醒夫差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没有人告诉夫差,要怎么规划自己的称霸路线。没人提醒夫差,应该如何提防越国,防止越国死灰复燃,重新崛起。

有人可能会说,伍子胥就算去世了,还有孙武啊。孙武不是依然是个杰出的军事家吗?他带着吴国军队和越国打,照样可以打败越国,照样可以称霸天下啊。

孙武确实是个非常出色的军事家。他不但会指挥打仗,懂得在战场上如何使用谋略。更为关键的是,他还懂战术纪律。当年吴王把自己的嫔妃给他,让他负责训练。最终,他不惜杀掉两个妃子,都要维护纪律的事,就已经让我们看出了他的胆识。而吴国最初和越国作战的时候,也正是因为孙武和伍子胥的珠联璧合,才把越国打得那么惨。

不过,伍子胥被夫差杀掉以后,孙武便心灰意冷,赶紧辞官回乡归隐避祸。

也正是因为孙武辞官回乡归隐了,他才为我们后世留下了作为军事最经典教材的《孙子兵法》。不过写完《孙子兵法》后,孙武依然心情郁闷,最后郁郁而终。

伍子胥和孙武的死,对于夫差来说,完全是自断臂膀。最终吴国被重新崛起的越国灭亡,也是夫差咎由自取。

(参考资料:《史记》《孙子兵法》等)


张生全精彩历史


吴楚之战,吴国起兵后,千里奔袭,打败楚军后,就在楚国宫廷内部逍遥自在,停滞不前。没有听从孙武的劝告,没有发挥“宜将剩勇追穷寇”的精神,反而在楚宫是:此乐间不思吴了。而伍子胥則忙着报仇雪恨,将前任楚王挫骨扬灰去了。最终在申包胥七天七夜哭秦师助攻后,遭遇败北。而夫概国内反叛称王,只能让吴王阖闾会师平叛了。

研究整个作战过程我们就会发现:孙武在前期战争过程中,作为大将,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攻入楚国都城后,孙武的作用就逐渐降低了。

首先,吴国以夫概为首的将士在楚宫寻欢作乐,扰乱楚国宫室,而吴王阖闾也在楚国后宫美人中流连忘返。作为先锋主将的夫概和吴王阖闾,这兄弟俩,是孙武所无法管控的。

其次,伍子胥作为吴王阖闾最重要的近臣,因为和楚国的深仇大恨(前任楚王曾将伍子胥一家灭门,所以伍子胥将死去的楚王挫骨扬灰),放纵怂恿吴人在楚地胡作非为。还怂恿吴王阖闾焚毁楚国宗庙,搬走楚国宝器典章。孙武苦劝都无法阻止伍子胥的滔天怒火。

所以夫概伍子胥和吴王阖闾在楚宫的所作所为,激起了楚国的拼死抵抗,才有了申包胥七天七夜哀秦师助战。

而最后夫概的叛乱,让吴王阖闾只能撤兵了。

但有些人将吴国最后的撤兵失败归咎于孙武也不过纸上谈兵,是非常不公正的,有哗众取宠之嫌。前期采用孙武的正确方针路线,吴国取得了良好的战果,后期形势,已经不在孙武的管控范围之内了,如有孙武再生,恐怕也会说:因伍子胥疯狂报仇,引起楚人拼死抵抗导致的失败关我什么事情呢,不要乱扣帽子好不好呢?

所以,此战之后,孙武也心灰意冷,离开了吴国庙堂。消失在人们视野,估计再去隐居去了。

而伍子胥继续在吴国庙堂,不知进退。最终因为进谏被新的吴王夫差杀死。还要夫差把他的眼睛挂在城门楼上看吴国的下场,也算是无法善终了。


萧子北


周敬王二十四年(公元前496年)五月,越王允常死去,吴王阖闾积多年的怨愤,乘丧起兵伐越。越嗣王勾践率兵抵御,双方在槜(zuì,音醉)李(今浙江嘉兴县西)摆开战场。勾践见吴军阵势严整,命令敢死队冲锋,为吴军擒获。再次组织敢死队冲锋,又为吴军所擒,而吴军阵势仍然岿然不动。勾践见二次冲锋不能成功,另派罪人排成三列,各持剑注于颈上,走到吴军阵前说,现在吴、越二君交兵,臣等违犯了军令,在君的队列前面行为不果敢,不敢逃避刑罚,谨敢自首而死,于是都自刎而死。吴军注目观看,惊骇不已。勾践抓住机会,突然进攻,大败吴军。越大夫灵姑浮挥戈攻击吴王阖庐,斩落他的脚趾。阖庐身受重伤,在败退途中,死在陉地,距槜李仅七华里。阖庐临终命其子夫差:一定不要忘记越国的仇恨。

槜李之战,虽然以吴败越胜告终,但当时吴国领土广大,兵强马壮,实力远超过越国,越并不是吴国的对手。然而,越却战胜了吴国,这就教育了吴国的执政者,要争霸中原,必先灭掉越国,以扫除后顾之忧。

吴国失败在于阖闾轻敌所致。


历史山庄


1、吴军犯了一个严重的战略失误。

楚国丢失首都后,楚昭王逃到随国,公子期召集各地部队,准备反击吴军。楚昭王的另一个哥哥子西也收编了柏举之战后溃败的楚军残余,扯起抗战的旗帜。

占领郢都后,吴军并没有乘胜进击,扩大战果。当各地楚军开始团结在公子期与子西的周围,坚持抗战时,伍子胥却提出北上攻略郑国。当年伍子胥与太子熊建逃亡到郑国时,熊建被郑国人所杀,伍子胥被迫出逃吴国。这对伍子胥来说,也是一大深仇,非报不可。

不过,伍子胥攻打郑国时,却出现戏剧性的一幕。当年伍子胥逃亡时,曾为一位郑国梢公所救,梢公的儿子恳求伍子胥保全郑国。伍子胥这个人,恩怨分明,有怨必报,有恩也必报,他没想到在这里竟然遇到恩公的儿子,百感交集,感叹地说:“当年要不是你父亲的救命之恩,我哪有今天。苍天在上,我岂敢忘了此恩情呢?”于是他率军撤走了。

回到郢都后,伍子胥便准备集中力量打击楚国残余部队,然而,良机错失了。楚国搬来了救兵,秦国军队开始增援楚国了!

2、秦国卷入战争

秦国卷入吴楚战争,这都是申包胥之功。

吴军破郢后,申包胥逃出郢都。他思前想后,能拯救楚国的,只有秦国了。他昼夜驰行,一路奔向秦国。起初秦哀公对申包胥借兵的请求无动于衷,懒得理睬。申包胥想了一招:哭。这一哭,不得了,哭了七天七夜,不仅哭,还绝食,饭也不吃,觉也不睡。

秦哀公最后受不了,他又出来见申包胥。申包胥说道:“吴国乃是夷邦,贪婪无度,如果与贵国为邻,势必成为大患。趁现在吴国还未完全占领楚国,贵国若能出兵拯救,楚国将世代事奉秦君。”

曾几何时,楚国还是超级强国,如今却只能低声下气地向秦国求援。秦哀公被申包胥说动了,决定发兵援楚。秦国派遣大将子蒲、子虎率五百辆战车驰援楚国。

秦军入楚后,与公子期的抵抗力量会师,进攻吴国人控制的沂地。沂地的吴军指挥便是在柏举之役中立下赫赫战功的夫概。

秦国人不愿意打头阵,便对公子期说:“我们不了解吴国人的战法。”公子期明白,秦国人把硬仗先留给楚国人,但他没有怨言,毕竟这里是楚国,楚国人理所当然要为国家而浴血奋战。

公子期的军队率先对吴军发起进攻,夫概率军迎战,两支军队正杀得难解难分时,秦军参战了!以凶猛剽悍著称的秦国军队,突然出现在吴军的侧翼,五百辆战车掀起漫天尘埃,夫概大惊失色,这时吴军顶不住了,开始后撤。

秦、楚联军乘胜追击,大获全胜。

3、吴国后院起火

对吴王阖闾来说,坏消息一个接一个地传来。

越国乘吴军主力在楚,突然出兵进攻吴国本土,后方吃紧,这对前线作战的吴国军队十分不利。在楚国战场上,夫概战败后,子西率领的另一支楚国抵抗力量在军祥一带大败吴军。紧接着,秦、楚联军奔袭唐国。唐国是吴国的盟友,小国寡民,焉能抵挡得住虎狼之师,很快便被灭掉了。这样一来,吴国失去了一条臂膀。

可是还有更坏的消息。

吃了败仗后,吴王的弟弟夫概偷偷地溜回国内,趁王兄以及重臣都在楚国,他居然自立为吴王。这个消息传到郢城后,阖闾大为震惊,本来战场上的节节失利就让他很烦恼了,没想到给自己致命一击的,竟然是自己的弟弟。

夫概怎么突然想称王呢?柏举之战的胜利,他是大功臣,这也使他沾沾自喜,自认为才能不在其兄之下,王者之位,能者居之,既然阖闾能从吴王僚手中夺得王位,我夫概又怎么不行呢?利令智昏,遂铤而走险,控制国都,自立为王。

冷酷无情的阖闾没有丝毫迟疑,他将楚国的战事托付给伍子胥、孙武、伯嚭等人,自己率一部分精兵杀回吴国,吴国的内战爆发,兄弟变成仇人的故事再度发生。

夫概高估了自己的实力,他的这支军队在楚国吃了败仗后,士气凋落,再加上吴人大多心向阖闾,很快,战争成了一边倒的格局。夫概战败了,吴王阖闾铁石心肠,非置他于死地不可,无奈之下,夫概选择了逃命,他逃到楚国,向楚昭王投降。

4、楚军火攻吴国兵营

吴、楚两军在雍澨一线对峙。楚军统帅子期是一位名将,在打仗上有一套本领,他详细侦察吴军的阵地,制订了一个火攻的战术。

子期的作战计划遭到了另一位楚军将领子西的反对。子西认为,楚军刚吃了败仗,战场上的战士尸体还没有收敛埋葬,他们为国家战死荒野,如今用火攻战术打击吴军,势必要把这些死难将士的尸骨也一同焚烧,这样做,很不人道。

可是子期并不这样认为,他对子西说:“国家要是完蛋了,大家都难逃一死,不能因为爱惜死者,就牺牲了生者。死者若是地下有知,肯定会支持我们打击侵略者,死者要是没有任何知觉,我们又何必要爱惜这些尸骨,而放弃打败吴国的机会呢?”

子西听后,无言可对,于是楚军纵火,火借风势,向吴兵营蔓延,同时楚国士兵英勇地发起冲锋,吴国人又一次被打败了。

5、吴军放弃郢城,退回吴国

再往后退,就是楚都郢城了,是固守郢城,还是放弃呢?伍子胥与孙武、伯嚭三人一起讨论,伍子胥说:“楚国人虽然打败了我们,可是我实力并非受到重创。”言外之意,就是还能继续打下去。这时孙武站起来说:“我们西破强楚,逐楚王,掘平王墓,割戮其尸,这已经足够了。”

在孙武看来,吴国已经给了楚国致命一击,自从楚国雄霸南方以来,从未遭此重创。虽然要灭掉楚国已经不太可能,但其伟大的勋绩,足以写进历史。

伍子胥点点头道:“自有霸业以来,从来没有哪个臣子能够这样报仇雪恨,我们可以走了,没有什么遗憾了。”

于是吴军放弃固守郢城,伍子胥与孙武率领剩余的吴国士兵,返回国内。

这是春秋末期最重要的战争之一,虽然吴国未能全胜,但总的来说,仍然是了不起的成就。这也使吴王阖闾成为春秋时代的霸主之一,后世也有人将其列入“春秋五霸”,他是当之无愧的。自楚武王奠基楚国以来,已经过了两百年,而吴国则兴起不到八十年,便一举打败了老牌霸国,奠定东南霸主的地位,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晚九点影视


“荣耀历史”用心为你解答历史

吴楚之战是一场长期战争,对阵双方一个是老牌强国楚国,一个是新兴强国吴国,吴国这边有千古名将孙武和伍子胥,楚国这边也有名将子期,最终的战国也不是吴国失败,而是吴国没能守住胜利的果实,那么为什么拥有孙武、伍子胥的吴军后来会被楚军反扑?先简单叙述下吴楚战争的经过: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这一阶段楚国的主要表现就是在昏庸无道的楚平王统治下,不断作死,内不休政治,导致朝堂小人当道,楚国国力受损;外不和睦邻国,原来的邦交国蔡国、唐国也投向晋国怀抱;

此消彼长,吴国则是在吴王僚和吴王阖闾以及伍子胥的协助下,国力日益增长,灭掉楚国盟国徐国、钟吾国等,还不断侵扰楚国边境,虎视眈眈。另一方面,打败越国,吞并巢国、钟离国,为西进扫清后顾之忧。

第二阶段:吴国进攻,楚国大败

一切准备就绪,公元506年,吴、蔡、唐三国联军进攻楚国,基本上是吴军粘着楚军跑,双方对峙于柏举,吴王弟弟夫概一阵冲杀,楚军大败。吴军朝着楚国都城郢都方向趁胜追击,再经过清发之战,楚军主力损失殆尽,三国联军直抵郢都城下,楚昭王连忙出逃。

第三阶段:攻破郢都,秦国救楚

吴军轻松攻下郢都,但是在郢都犯下暴行,其中最突出的就是伍子胥,他本是楚国世家,但是父亲和兄长都被昏庸的楚平王杀害,于是伍子胥逃到楚国,发誓总有一天要打回楚国为父报仇。现在他终于率军回到楚国,此时楚平王已经死了,但是伍子胥的仇恨并没有消退,他命人挖出楚平王的尸体,当众鞭尸,这相当于狠狠侮辱了全体楚国老百姓,再加上吴军在郢都的暴行,楚国全国老百姓联合起来抵抗吴军。

另一边,楚昭王出逃,如果吴军追击,楚国很可能就此亡了,此时出现了一个关键人物——申包胥,他提出向秦国搬救兵,亲自前往秦国,一开始秦王并不同意,但是申包胥痛陈厉害后,在秦国宫殿前面跪了7天7夜,不吃不喝,终于感动了秦王,秦军出发救楚。

第四阶段:秦楚联军,吴军退兵

吴军的暴行传遍全国,楚军成了哀兵,再加上由名将子期率领,秦军又在背后配合,战斗力飙升;反观吴军已经成了骄兵,也失去了楚国民众的支持,再加上背后的越国又不安分,于是双方刚一交手,楚军就获得了胜利,打了败仗的吴王阖闾的弟弟夫概竟然跑回了吴国,自立为王,阖闾一看这还得了,于是带领一部分精兵飞奔回国,保住王位;随后再返回吴楚战场,面对秦楚联军,连吃两场败仗,最后吴军只能退出楚国。


以上是吴楚之战的基本经过,吴国能从一个边陲效果发展成强国,并打败原来的老大哥楚国,孙武、伍子胥等人功不可没,为啥最后吴军功亏一篑呢?

1、吴军没有确定战略目标

吴军的目标是什么?是吞并楚国吗,这似乎不太现实,因为吴国体量与楚国相差甚远,另外国际社会特别是晋国、秦国不会允许一个比自己还强大的吴国诞生;

那么目标是占领城池?那么为什么吴军没有善待楚国百姓,收获楚国民心呢?

还是说吴军的目标就是打楚国一棒子,那么为什么占领郢都之后,不是抢夺财务、人口回到吴国,反而在郢都等着秦楚联军呢?

所以,看不懂吴军的战略目标,没有战略,自然达不成目标

2、吴军丧失了民心

伍子胥虽然被尊为能臣,但是其鞭尸的暴行还是让世人诟病,如此侮辱楚国前国王,这不是逼着楚国人民团结起来赶跑你吗?事实上,吴军暴行发生后,楚国老百姓确实是这么做的。失去了所占领城池百姓的认可,那么深入楚国的吴军就成了无本之木,结果可想而知。

3、吴军成了骄兵

整个吴楚之战最高指挥是吴王阖闾,并不是孙武,也不是伍子胥。在柏举之战,夫概用了几千人就打败了楚军几万人,再加上一路摧枯拉朽,于是吴军成了一群骄兵,楚军在他们眼里不值一提,连着着秦军也成了渣渣。于是在面对秦楚联军的时候,夫概仍然是以少量兵马冲击,自然大败,也为吴军后期战事奠定趋势。

4、吴国后方不稳

首先就是打了败仗的夫概一声不响跑回了吴国,他是吴王阖闾的弟弟,吴王阖闾是怎么登上王位的?妇孺皆知的“专诸刺王僚”就是阖闾的把戏,他招募刺客,在做好的鱼里藏了鱼肠剑,上菜的时候取出杀了他的堂兄吴王僚!夫概想了,你杀了僚可以坐上王位,为啥我不可以?所以他回到吴国竟然自己称王,吴王阖闾必须分兵回国解决这一祸害。

第二个方面,越国不安分了,看着吴国大军全部出征在外,而且被秦楚联军打败,他们想分杯羹,再加上他们与楚国还算邦交,听到吴军的暴行,也是义愤填膺,所以准备出兵攻打吴国后方,如此之下吴王阖闾必须回师防守。

综合以上4点,基本可以看出吴军没能守住胜利果实的原因,这个机会失去了,以后就再也没有了。


荣耀历史


这个问题其实有很多原因:

1,吴国与楚国相比是小国,战争潜力太小。吴国在此次战争中,属于小而强的那种,不耐久战。

吴国攻破郢都后,不能迅速平定局势就已经离失败不远了。


2,吴国的底蕴不如楚国。

吴国,地处偏僻的南方。在华夏圈子里,开发比较晚。此时的吴国,就是刚刚走出部落制,形成国家的时间还不长,驾驶战车的军事技术都是刚从晋国人那里学来的。

楚国人原本居住在河南,被商朝人赶走后,遁入南方蛮夷之地。一路披荆斩棘,艰苦奋斗,灭国无数才建立了楚国。

吴楚战争时,楚国立国已有数百年之久,国家向心力、人才等各种底蕴都不是吴国能比的。


3,由于吴国人的贪婪,伍子胥的复仇,吴国军队对楚国的占领没有合法性。

如果吴国人能安抚楚人,迅速让楚国百姓过上安定的生活;如果伍子胥不是以复仇者,而是以救世主的身份出现。楚国恐怕此战过后,就与吴国融为一体了。

可是,楚国人发现吴军就是一群野蛮的入侵者。吴国人到处贪婪的烧杀抢掠,伍子胥到处打击报复,把已故楚王的尸体挖出来鞭尸,吴国人就这样把楚国人逼到了不得不反抗的地步。吴国人的对手从楚军变成了楚人,吴国的失败就不可避免了。


4,吴国国内不平静,阖闾的兄弟处心积虑的要夺取王位。如此的国内环境,吴军能长久的作战于境外是不可能的。

5,外部势力的干涉。

吴楚战争后期,楚国找来了秦国做援军。而吴国的宿敌越国,随时都想攻击吴国。秦国与越国的插手,改变了吴楚双方的力量对比。吴军只有撤出楚国,以保存实力。

此战,吴国最后失败,却也表现出了强大的实力。能攻破郢都,这本身就是奇迹;失利后,能全身而退,也是一个奇迹。(本文原创,图片源于网络。)


德全不畏


《孙子兵法》云“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但当时的吴军显然没能做到这点,在攻破郢都后,吴国没有去安定民心,反而实施令人发指的暴行,夫概与公子山为争夺囊瓦之宫几乎动武,楚国上至贵族下至百姓都遭受了巨大的苦难,而对楚平王有着杀父杀兄之仇的伍子胥内心中的理智早已被复仇的怒火冲撒,为了报仇他对楚平王掘墓鞭尸,怂恿吴王阖闾焚毁楚国宗庙,搬走了楚国的宝器典章,虽然孙武进行劝诫,但并未被听取。这种种行为都激起了楚国人民的反抗,楚国从上至下一致对外,展开了反抗吴人侵略与破坏的斗争。楚国大夫申包胥在秦国痛哭七天七夜,打动秦哀公,秦国发兵救楚,而越国也乘吴国国内空虚,进攻吴国后方。在经过数次失败后,夫概也回国自立为王,吴国内讧。最终吴军遭到接连惨败,无法在楚国继续支撑下去,只能撤军回国。

回看这场战争,吴楚之战中拥有孙武、伍子胥的指挥,在前期取得了巨大胜利的吴军最终失败,这是因为吴国体量较小,不可能吞下楚国这么个庞然大物、遭到楚、秦、越等国的反攻与打击,腹背受敌、吴国内部不和这些原因存在,但还是由于这场战争是一场惊夺性的非正义战争,给楚国人民带来巨大痛苦,整个楚国同仇敌忾,对抗吴国入侵。因此即使吴军有孙武、伍子胥这样的杰出的军事家在指挥,也无法避免失败的命运,而楚国在国都沦陷后全国军民奋起反击,形成了军民团结、上下一致,共同抗击敌人的局面,无疑是一场反掠夺与凌辱的正义自卫战,最终获得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