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是一座隨身攜帶的避難所》

2020年的開頭似乎有些艱難。

一場新型冠狀病毒打亂了所有人的春節計劃,全國人民飽受煎熬地等待疫情過去。

打開手機、電腦,關於疫情的信息鋪天蓋地的襲來,焦慮、不安、恐懼,時刻籠罩在許多人的心頭。

相對於其他人,在武漢方艙醫院,一位在病床上看書的年輕人被記者無意中拍到,迅速走紅網絡。

《閱讀是一座隨身攜帶的避難所》| 有一個地方,希望你能知道

有人說,看到他,心裡多了片刻的安寧。

國家衛生健康委專家組成員張伯禮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生不生病是病毒與人體免疫力博弈鬥爭的結果,病毒如果戰勝免疫力,人們就會生病。

所以,提高身體免疫力至關重要。

然而除了身體免疫力外,精神免疫力也是強大的力量。

當身體免疫力在為我們抵擋外界侵害時,書籍可以給予我們慰藉與希望,為精神也築起堅固的防禦之堤。

在這種緊張的時刻,我們更應該給自己一個可以放空的空間,用來安放我們緊繃的情緒,使我們能夠靜心安穩、淡定從容地迎戰兇惡的病毒。

《閱讀是一座隨身攜帶的避難所》| 有一個地方,希望你能知道

閱讀可能無法避免生命中所有的災難,但擁有良好的閱讀習慣,或許可以像方艙醫院的那位閱讀者一樣,為自己築起一個避難所。

所以,我今天向大家推薦的是毛姆的一本閱讀筆記——《閱讀是一座隨身攜帶的避難所》

《閱讀是一座隨身攜帶的避難所》| 有一個地方,希望你能知道

在書中,毛姆與我們分享了他的閱讀方式。

在他選定一本書準備閱讀前,都要將作者的平生抽絲剝繭,翻個底朝天。

然後在自己的文章裡,像講述自己老朋友一樣,八卦那些文學巨匠的神奇人生。

他從不將任何一個作家吹得神乎其神,而是從作家的人生中搜索探尋,發現不一樣的風景。

這就使得這本書不只是一本關於閱讀和哲學的洞見之書,更是一本關於這些文學巨匠的八卦之書。

巴爾扎克

看了這本書,你就會知道巴爾扎克遠不是我們所想的那個樣子。

巴爾扎克在真實的生活中,是一個瘋魔的天才,虛榮的流氓。是一個自私且心胸狹隘又不知羞恥的『老賴』。

《閱讀是一座隨身攜帶的避難所》| 有一個地方,希望你能知道

巴爾扎克

巴爾扎克精力最旺盛、最高產的時期,其實是他被催債的時候。

他不停的寫作與人簽約,然後立刻就要求對方預支稿費,拿到稿費後便搬進別墅開始大肆地裝修。將家中裝飾的富麗堂皇,並且買了很多帶有貴族紋飾的餐具來假裝自己擁有貴族血統。

在巴爾扎克的小說裡,常會出現一位輕佻、惡毒、放蕩的貴族女子的形象。

而這位貴族女子的原型,卻是拒絕了做他情婦的卡斯特里侯爵夫人。

他愛慕這位侯爵夫人,求愛不成便把這份恨意寫進了小說。


艾米莉·勃朗特

沒看到這本書之前,你可能不會相信,《呼嘯山莊》的作者艾米莉·勃朗特,一輩子都深居簡出,鮮少與人打交道,對外面的世界更是一無所知。

《呼嘯山莊》面世後,大多數的人們寧願相信這本書是她那個經常鬧緋聞的弟弟寫的,也根本不相信是她寫的。

《閱讀是一座隨身攜帶的避難所》| 有一個地方,希望你能知道

艾米麗·勃朗特

毛姆在書中是這樣形容《呼嘯山莊》的,『這並非是拿來供人討論的書,而是一本供人閱讀的書。發現書中的錯處實在是太容易了,但它有著極少幾個小說家才能給予讀者的那種東西——力量。』

在毛姆看來,每個作家的自身可能都有著這樣那樣的不足,或許是作者本人的,或許是文字中的。但是他們充沛的精力、豐富的想象、大膽的創造、敏銳的觀察以及對人性的同情成就了他們。

保持自身的獨特性,是他們成功的關鍵。

毛姆的閱讀方法

在這本書中,毛姆還向我們介紹了他的一些閱讀方法。

他平時會根據自己的心情同時讀五六本書。

他認為,一個人不可能終日裡保持著同樣一種心情。即便是心情沒有大的起伏,也不見得從早到晚對同一本書保持熱情。

所以他每天的閱讀安排是這樣的:

清晨,在他開始工作前,他會先閱讀關於科學或哲學的書。因為閱讀這類書需要擁有清晰且注意力集中的頭腦。

結束一天緊張的工作,不想在激盪腦力時,他就會閱讀歷史、散文或者傳記一類的書用來放鬆心情。

而在晚上,他只閱讀小說。

不論在任何時候,他身邊都準備有一本詩集,在他想讀詩的時候可以立刻拿來讀上一讀。

在他的床頭時常會放一本可以隨時拿起來閱讀,又可以在任何時刻放下卻絲毫不會影響心情的書。只不過,毛姆說,這樣的書似乎太少了。

《閱讀是一座隨身攜帶的避難所》| 有一個地方,希望你能知道

毛姆年輕時

毛姆的這種『三心二意』的閱讀法,可能並不適合所有人嘗試。但是他的這種閱讀法卻給了我們很好的啟示。

每一個人的閱讀方式都應該按照自己的實際情況慢慢琢磨,而不是一味的照搬別人的方法。

閱讀方法應該因人而異。

因為閱讀這件事就像挑選鞋子,合不合適,別人說了不算,自己覺得合適才是真的合適。

現在市面上有很多教大家怎麼閱讀的書、課程層出不窮,但閱讀這件事不能只靠『方法論』,而是要真真正正地『讀』

根據抽樣調查統計,中國人年均讀書4.66本,隔壁鄰居韓國是11本,日本是40本。排在全球第一位的是猶太人,年平均閱讀量為60本。

我們權且不論數據的準確與否,但這其中的差距還是顯而易見的。

閱讀經典的作用是增進內在自我的成長,它讓我們能夠更好的關照自己的內心。

使我們在閱讀的過程中不斷認識自己、修正自己,不斷認識生命、認識世界,可以融入喧囂,也能獨處一室,善用孤獨。

使我們在獲得認可時變得自信,遇到挫折時變得堅強,然後與自己與世界和解。

希望每一位正在經歷困苦的人們都能在閱讀中找到屬於自己的避難所,頑強的生活。


輕不是沒有分量,只是更好讀。關注我,人生百態,曉曦陪你隨心翻閱。

讓我們一起為中國加油!為武漢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