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哪些“作死”的名將?

瀚海說史


眾所周知,1945年兩枚原子彈徹底粉碎了日本“一億玉碎”的決心和任何希望,隨後日本天皇發佈“終戰詔書”,在8月15日對盟軍無條件投降,可是鮮為人知的是,就在日本投降的前一夜,日本右翼少壯派軍人險些發動政變,奪走日本天皇錄音的“終戰詔書”唱片,二戰則很有可能因為這些愚蠢的軍人晚一點結束。

8月14日,也就是日本投降前一天,日軍高級軍官們召開了會議,決定要繼續負隅頑抗還是選擇投降,當時許多少壯派軍人對於投降派非常不滿,他們秘密策劃兵變,利用手中的兵權將投降派和天皇分隔開來,準備搶奪“終戰詔書”,阻止日本投降,頑抗到底。

現在看來,這些軍官絕對是作死的典型了,讓我們假設,這些人成功阻止了日本投降,當時美國已經制定好了登陸日本作戰的計劃,名為“奧林匹克行動”,美軍預計,這場作戰中美軍的傷亡人數將高達400萬人,而日本士兵和平民的傷亡人數更是將高達上千萬,你說這幫少壯派軍官作不作死?當時日本很快投降並依附美國,才有了現在發達的日本,假如當時日本死不投降,而是被美軍佔領全境,人口大面積減員,那麼現在的日本將會是怎樣呢?

還是讓我們說這場譁變,當時主要策動這場叛變的是陸軍的畑中健二少佐,近衛師團參謀古賀秀正少佐,椎崎二郎中佐,近衛師團長森赳,井田正孝中佐等,近衛師團主要負責的就是日本皇宮的安全,所以他們當即決定封鎖皇宮,佔領東京廣播局,阻止日本天皇發佈“終戰詔書”,為了使計劃得逞,他們殺死了近衛師團團長森赳,偽造師團長命令,切斷了皇宮的電話線,進去準備銷燬“終戰詔書”。

而當時的宮內省大臣聽到外邊的聲音後,迅速的將唱片藏到了皇宮的秘密金庫中。而這些少壯派軍人和近衛師團的士兵,由於對皇宮內結構的不熟悉,遲遲沒有找到唱片的下落,另一方面,外出勸說東部軍加入政變的計劃也以失敗告終,東部軍認出了他們偽造的師團長命令,直接接管了近衛師團,要求立即解除對皇宮的圍困。事實上,這場政變在這時已經宣告失敗了。

在這種情況下,畑中健二和椎崎二郎居然還不死心,他們騎著摩托車和馬在皇宮附近分發傳單,勸說平民和士兵們拒絕投降,繼續抵抗,像兩個譁眾取寵的小丑,最終他倆被憲兵抓獲,自殺在了皇宮門口,隨後,日本順利播放了“終戰詔書”,日本投降了,給無數國家帶來苦難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也正式宣告結束了。現在以上帝視角來看,日本軍人發動的這起政變,策劃的非常不周密,中間也有著大量的漏洞,再加上少壯派軍人在派系林立的陸軍中本來話語權就不多,失敗是遲早的事。然而設想一下,如果他們銷燬了“終戰詔書”唱片,囚禁了日本天皇,繼續指揮那些不怕死的日軍與美軍進行“本土決戰”,最終的結果可能將截然不同。

尊重客觀事實,探究事件真相,我是兵器世界,歡迎關注。


兵器世界


國民黨名將邱清泉,在解放戰爭中的表現,可謂是不作不死,最終把自己活活作死了。

邱清泉是黃埔軍校二期的畢業生,作戰以不要命聞名,人稱“邱瘋子”。邱清泉在崑崙關戰役和滇西戰役時表現頗佳,獲得過寶鼎勳章,還獲得過美國總統自由獎章。

邱清泉在抗日戰爭時的表現可圈可點,但是了到了解放戰爭中,他就不行了。

淮海戰役中,黃百韜兵團被解放軍圍困,國民黨統帥部命令邱清泉與李彌兩人率部沿隴海路兩側向東攻擊前進,救援黃百韜。

邱清泉接到命令後,他的參謀長李漢萍告訴邱清泉,救援黃百韜有兩條路,一是迂迴潘塘鎮,成功概率較大,但有一定風險,容易被解放軍分割包圍;二是正面進攻,相對安全,沒什麼風險。但成功概率較較低。

邱清泉選擇了第二條,而且把自己戰鬥力最強的第五軍留下,只派了戰鬥力一般的七十軍和七十二軍兩個軍救援黃百韜,被解放軍擊潰。最終黃百韜兵團被解放軍全殲。

救援黃百韜不成,國軍統帥部下令杜聿明率領邱清泉、李彌和孫元良三個兵團從徐州撤退。杜聿明讓邱清泉的主力-第五軍45師殿後,掩護大部隊撤退。

第5軍45師遭到華野的猛烈攻擊,損失慘重,邱清泉接報後非常著急,找到杜聿明要求大部隊暫停前進,等他救出了45師再走。杜聿明表示同意,等邱清泉救出了近乎殘廢的45師,白白浪費了近兩天的時間。

等到邱清泉兵團和李彌、孫元良兵團一起,被包圍在陳官莊、青龍集一帶,統帥部又要求杜聿明率三個兵團改變前進方向,向東南方向攻擊前進,去救援黃維兵團。邱清泉又是讓七十軍和七十二軍、七十四軍三個軍作為前面的攻擊部隊,輪番攻擊,甚至連他本來不信任的十二軍,他都已經派出去參加攻擊了,但第五軍仍然留著不動,不肯投入使用。

黃維兵團被解放軍殲滅後,杜聿明率部龜縮到河南永城附近的陳官莊地區。隨後解放軍發動陳官莊戰役,大獲全勝,此役殲滅國民黨軍3個兵團部;10個軍;25個師、1個騎兵旅,共26萬餘人,其中斃傷6萬餘人,俘虜17.7萬人,投誠2.4萬人。

在陳官莊戰役中,杜聿明本人被俘,邱清泉被擊斃,第五軍被全殲。


袁衛宇


笑答:

政客作死名人

第一作死人物……薩達姆!

第二作死人物……卡扎菲!

第三作死人物……肯尼迪!

第四作死人物……赫魯曉夫!

第五作死人物……尼赫魯!

……………

軍事作死名人

第一三國鄧艾

第二麥克阿瑟

第三山本五十六

第四拿破崙三世

……………

作死的帝王

第一路易十六

第二尼古拉二世

第三王莽

………………

因果報應,人在做天在看,出來混欠債了遲早要還!


心勇4


國民黨中將軍長郭景雲,作為傅作義集團的“王牌軍”軍長,在平津戰役中,先突出解放軍包圍,又打退沿途的阻擊部隊,卻大意休整隊伍被包圍,後又在救援接應部隊近在咫尺的情況下,因為自己的意氣用事,而錯失逃生機會,最後所部被全殲,本人自殺,“大義凜然”的把自己給“作死”了。

1948年11月,淮海戰役發起不久,高瞻遠矚的毛澤東又發出命令,令華北軍區楊得志2兵團、楊成武3兵團向張家口一帶集結,配合東北野戰軍準備發起平津戰役。

11月29日,楊成武3兵團對張家口外圍發起攻擊,平津戰役打響。張家口國民黨守軍孫蘭峰部立即向華北“剿總”總司令傅作義求援。此時,傅作義正在關注著各地的戰況,得知攻打張家口的只有楊成武部隊,略鬆了口氣,他所擔心的是林彪的東北野戰軍是否入關作戰,以現在東北野戰軍的實力,他是很難應付的。

張家口是傅作義部隊的西退之路,必須要保住,所以他立即命令自己的“王牌軍”35軍,馬上馳援張家口。35軍是傅作義的起家部隊,他曾長期兼任軍長,現任軍長是郭景雲,綽號“郭大麻子”,中將軍銜,郭景雲能爭善戰,勇猛忠心,是傅作義不可或缺的得力干將,但驕傲狂妄,任性自大。

郭景雲接到命令後,立即率35軍約1.6萬人,分乘400餘輛美式汽車,很快抵達張家口外圍。楊成武見機行事也順勢將他一起圍住。但因為楊成武兵團只有三個縱隊,雖然圍住了敵人,但戰線過長,力量略顯薄弱。

張家口兩軍相持之時,東北野戰軍的先頭部隊程子華部打下了密雲,全殲守敵6千餘人。傅作義得知後驚出一身冷汗,林彪終於還是入關了,為安全起見,隨即電令郭景雲火速回歸北平,留下孫蘭峰死守張家口。

郭景雲這邊剛剛把部隊安頓好,馬上又組織迴歸。利用機械化的速度,衝出楊成武部隊的包圍圈倒是沒費多大勁兒。郭景雲率領著汽車隊伍浩浩蕩蕩的踏上北平的歸途。

走到新保安時,遭到了強大的阻擊,原來是楊得志2兵團的一個先頭旅,於前一天佔領了新保安,面對來敵展開頑強阻擊。但雙方力量過於懸殊,郭景雲還從北平調來飛機助陣,最後,解放軍只能撤出新保安。

郭景雲在傍晚時分趾高氣揚的進入了新保安城,並不顧部下要他連夜趕路的勸說,堅持在城內休整一夜,並狂言“這是咱家門口的路,難道還怕鬧鬼嗎?”

但一夜過後形勢卻大大出乎郭景雲的意料,楊得志的後續部隊接連趕到新保安外圍,35軍一夜之間已被團團圍住,想走出去,難了!在突圍了一整天后,寸步難移,只好又退回城內。

傅作義得知自己的王牌軍陷入重圍,心急如焚,馬上派出兩個軍前去增援接應35軍。可是當援軍前來接應時,郭景雲因與援軍的軍長不和,拒絕與援軍配合。當援軍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打到離35軍近在咫尺時,郭景雲卻向另一個方向突圍,想憑自己之力脫身。

結果可想而知,面對著又陸續趕到的東北野戰軍部隊,增援接應的兩個軍也顧不上郭景雲了,想跑卻沒有跑掉,均被殲滅,郭景雲也失去了最後的希望。


只能做最後的掙扎,郭景雲妄想堅決固守。但解放軍的力量早已今非昔比,在上百門大炮的強力打擊下,35軍很快失去抵抗能力,陣地被一塊一塊佔領。郭景雲最後被解放軍圍在指揮部,眼見大勢已去,他讓部下和自己一起點燃汽油桶“為國盡忠”,但卻沒人願意和他一起死,汽油桶也被部下踢到了遠處。郭景雲絕望之際,撥槍自盡。“王牌軍”全軍覆沒。

楊得志得知郭景雲自殺後,讓人買了口棺材,把他安葬了。

郭景雲之死,完全是咎由自取,本來有著數次逃生機會,卻因為自己的狂妄自負而丟了性命,硬是自己把自己給“作死”了。


我是歷史微點,與您共同學習,感謝您的關注和支持!


歷史微點


很高興被邀請回答這個問題,個人認為明朝時期洪武四大案之一的藍玉案,主角藍玉就是極其“作死”的名將。

藍玉是明朝開國將領,他率領十五萬大軍,追擊北元軍隊到捕魚兒海,一舉摧毀北元的領導層,徹底終結了北元勢力。



藍玉的姐夫是明朝開平王常遇春,藍玉早年在常遇春手底下為將。常遇春是一個漢人,但對騎兵的認知卻遠超蒙古人,是朱元璋軍隊中地位僅次於徐達的二號人物。藍玉和常遇春很像,像的不僅僅是他對騎兵的理解,還有常遇春那個暴脾氣。

常遇春脾氣很臭,尤其喜歡殺降,朱元璋警告多次都沒有用,而藍玉和常遇春一樣驕躁、狂妄,這樣的性格伴隨了他的一生,為他的死埋下了伏筆。在藍玉征服北元南歸時,在喜峰關因守將開關時間太慢了而直接下令攻打,雖然當時朱元璋因為藍玉的功勞而沒有追究,但這也讓朱元璋非常不滿,對他有了芥蒂。



之後藍玉還調戲被俘虜的元朝妃子,朱元璋這次直接就把把藍玉的梁國公改名涼國公來警告他,但卻沒被藍玉重視。之後藍玉的狂妄愈演愈烈,在一次侍奉皇帝的酒宴上,藍玉直接就說軍中的將領升遷全由他決定,朱元璋封他太子太傅,他還說他難道不能當太師麼?

其實朱元璋早就對藍玉徹底失望了,一直沒有殺他的原因是以藍玉為首的武將集團是太子黨的一員。太子朱標是朱元璋最心疼的兒子,朱元璋也有意培養屬於朱標的勢力,殺了藍玉會大大削弱太子勢力。但很不幸的是,洪武二十五年(1392)朱標英年早逝,朱元璋痛不欲生,立朱標的兒子朱允炆為皇太孫。



藍玉的武將集團的重要性大大降低,此時朱元璋便不再容忍他的胡作非為了,把之前的賬都翻了出來。洪武二十六年(1393),藍玉以謀反罪被殺,剝皮實草,藍玉案當時牽扯了一萬五千餘人。藍玉到死才知道,自己能飛揚跋扈這麼久不是因為他的勢力有多大,只是朱元璋不想動他而已。


御馬下南山


  • 要問起作死的又被稱為名將之人,毋庸置疑當屬大明軍事鬼才——朱文正,一個迷一樣的男人


  • 朱文正,元朝至正二年生人,其父是朱元璋短命的哥哥,正兒八經太祖的大侄,正因為哥哥命苦死的早,朱元璋尤其看重這個不多的親戚,當做自己的兒子培養。

  • 至正十六年,朱文正隨軍攻克渡江克太平,剿滅陳埜先,佔據建康,作戰勇猛,老朱很是開心,在此後不久也就是1356年十月便提升朱文正為樞密院同僉。過了不到五年又做了大都督,成為全軍最高統帥。而這卻不是他的巔峰,而他真正被後人載入史冊的是他那場堪稱奇蹟的洪都保衛戰


  • 1363年四月陳友諒六十萬大軍猛攻洪都,而鎮守洪都的朱文正僅有七萬餘人,卻死守了85天堅持到了援軍的到來,完成戰略上的絕勝,為朱元璋主力回調贏得了寶貴的時間。可謂這場戰役第一功臣。
但他又如何一步一步作死的呢?
《明太祖實錄》卷十六:使守江西,遂驕淫暴橫,奪民婦女,所用床榻僭以龍鳳為飾。又怒上不先封己,前所對上者皆詭辭。上遣人責之,文正漸懼,謀叛張士誠,江西按察使李飲冰奏之

  • 人無完人,不難看出軍事鬼才朱文正在生活作風上有很大的問題,但僅僅是次要的,而他一直想不通的是為什麼自己赫赫戰功卻分文未賞,他越來越氣就越發放縱自己,毒打朱元璋派下來的按察使,姦淫擄掠無惡不作,這樣做最直接的後果就出現上面的那篇奏摺。結果顯而易見。
  • 1365年,朱文正在桐城牢中去世,結束其爭議的一生年僅29歲。

花溪客


我是長安視界,我來回答:

說到國民黨的王牌精銳部隊、抗日鐵軍74軍,不得不提副軍長李天霞,與老上級王耀武是同窗,都是黃埔三期生。所謂成也74軍、敗也74軍(整編74師),李天霞一生的興衰榮辱都與74軍息息相關。李天霞可以說是一位抗日名將,抗戰期間參加過不少大小型正面作戰,其戰績完全不亞於後來的整編74師師長張靈甫。

自從李天霞投入到王耀武的起家部隊補充一旅,也就是後來改編成的51師,便開始了輝煌的抗日生涯。首戰淞滬會戰擔任第51師副師長兼153旅旅長,而此時的張靈甫正是李天霞手下的一名團長,李天霞率部與日軍激戰數日圓滿完成了上級交給的任務,隨後參加了南京保衛戰,李天霞親自上陣與日寇血戰,部隊損失慘重,最終寡不敵眾而被迫撤出了戰鬥。

李天霞的成名戰是在江西上高會戰,當時已晉升為74軍第51師師長,率部在雞公嶺與日軍進行殘酷的肉搏戰,殲敵千餘人並牢牢守住了陣地,為保證上高大捷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戰後李天霞51師榮獲第一號陸海空武功狀,而74軍榮獲最高團體榮譽飛虎旗,也獲得了“抗日鐵軍”的美譽,不久後,李天霞升任74軍副軍長,負責在貴州為軍部訓練新兵。

老上級王耀武升任第24集團軍總司令後,按理說李天霞無論是在戰功和資歷上,都有資格勝任74軍軍長的職務。王耀武是一個非常能幹和務實之人,曾徵集74軍三位師長的意見,但關鍵人物並不贊成李天霞擔任軍長職務,主要是看不慣李天霞生活上的“特殊化”,這個人就是58師師長張靈甫,曾是李天霞的直屬下級,而老軍長王耀武非常在乎張靈甫的感受。

因為張靈甫不僅能打而且不像李天霞有點桀驁不馴,王耀武在權衡利弊下,決定犧牲李天霞,調其任轄下的100軍軍長,74軍軍長的位置則由曾擔任57師師長的施中誠擔任。李天霞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突然間被調出了曾經一起出生入死的74軍體系,心中難免會有所怨恨,與張靈甫從此結下了恩怨,也為日後張靈甫兵敗於孟良崮埋下了禍根。

抗日戰爭之最後一次大會戰之湘西雪峰山會戰,李天霞指揮的第100軍再次立下了赫赫戰功,率部在芙蓉山全殲了日軍第109聯隊,而整個抗戰期間,國軍部隊很少有全殲過日軍一個完整聯隊的記錄。戰後,李天霞再度榮獲陸海空武功狀及各種勳章,唯一缺的就是國民黨軍中的最高榮譽勳章,即青天白日勳章。李天霞從淞滬會戰至抗日最後一次大型會戰,參加過不少大小戰役,戰功卓著,稱為抗日名將不為過。

抗戰勝利不久後,國民黨進行了部隊精編,李天霞第100軍整編為第83師,而張靈甫74軍被整編為了74師,被譽為蔣委員長的“御林軍”,李天霞和張靈甫的地位相比,已經高下立判了。在內戰期間,李天霞可謂出氣不出力,開始打滑頭仗了。魯南會戰期間,張靈甫的整編74師曾劃給李天霞指揮,但是張靈甫自命清高根本不聽從指揮,甚至向兵團司令打小包括,還要求脫離李天霞的管轄,最終湯恩伯硬是將張靈甫劃給了黃百韜指揮,李天霞也因此對張靈甫咬牙切齒。

於是,李天霞開始踏上了“作死”之路,在張靈甫被圍於孟良崮前,擔任整編74師右翼安全任務的李天霞,為了搶功在不支會兵團司令湯恩伯的情況下,擅自向蒙陰進犯,一度令蔣介石十分惱火;當粟裕指揮的華東野戰軍輕而易舉地切斷了張靈甫與李天霞和黃百韜間的聯繫後,整編74師三萬餘人已經被華野如同鐵通一般團團圍在了孟良崮上。

此時的張靈甫已經上天無路、下地無門,寧願向遠在百里開外的同窗老鄉胡璉求救,也不肯向近在眼前的李天霞低頭。眼看著“御林軍”已經陷入了萬劫不復的境地,蔣委員長才下了死令要求全力營救張靈甫,否則軍法處置。走在“作死”路上的李天霞被嚇出了一身冷汗,便將手裡可用的部隊全部投入到解圍的戰鬥之中。但為時已晚,當李天霞率部趕到孟良崮腳下時,張靈甫三萬餘人大軍已經涼涼了。戰後,李天霞因翫忽職守、救援不力被送上了軍事法庭,離閻王殿只差一步之遙。

黃百韜並不是黃埔嫡系出身,但在解放戰爭中非常賣力,多次進攻和救援都非常積極。張靈甫在孟良崮被包圍後,他救援最積極,最近時距離張靈甫的整編七十四師只有五公里。豫東戰役他被包圍,差點就被殲滅,但是他死守待援,胡璉趕到後給他解了圍,華野外線兵團撤退。這是解放戰爭少有的幾次被解放軍包圍後還能帶著半條命逃出來的戰例。

淮海戰役前,國軍五個兵團沿隴海路一字排開,擺出了長蛇陣,杜聿明原計劃是要以這五個兵團向北反攻,收復濟南。但沒多久形勢變化,杜聿明被臨時調任東北,這五個兵團擺著沒人管,劉峙也不知道如何是好。一直到1948年11月4日,顧祝同挾命到徐州剿總宣佈,放棄海州,國軍全線退守徐州,準備依託徐州堅固城防工事,與解放軍進行戰略決戰。

當時的黃百韜兵團下轄25軍、63軍、64軍、100軍,共計四個軍。原本駐守海州的44軍原來歸李延年指揮,決定放棄海州後,臨時配屬給黃百韜指揮。這樣,七兵團下轄五個軍,共計12萬人。該兵團原駐新安鎮,任務是阻止已經進到魯南地區的解放軍南下兩淮。國軍決心退守徐州時,原計劃七兵團5日即開始向西撤退到徐州東南,但黃百韜5日下午才回到新安鎮,6日召開會議宣佈撤退部署,實際上到7日才開始撤退。

當時七兵團兵團部與63軍一起行動,撤退時由63軍掩護,64軍先行撤退至碾莊圩佔領陣地,25軍則掩護100軍和44軍撤退。44軍原本是一個以做生意著稱的軍隊,其實是劉峙的錢袋子,撤退的命令兵團總部還不知道,44軍已經全軍都知道了,並要求黃百韜兵團優先安排和照顧。所以,原本應當於5日就開始撤退的黃百韜,一直等到7日才開始撤退,耽誤了兩天時間。就是這兩天,讓解放軍追上了騎兵團,幷包圍殲滅了其中一部分。

64軍得到撤退命令後,7日凌晨三點半就已經開始撤退,到8日黎明已經全部通過運河,佔領運河西岸及隴海路並向南警戒,行動比較快。兵團部8日拂曉時渡過運河,44軍在優先照顧之下,也在8日上午渡過運河,只留下25軍和100軍尚未渡河。其中25軍是黃百韜起家的老部隊,是七兵團戰鬥力最強的一個軍。

解放軍行動也很快,七兵團正在撤退時,8日上午六點左右時,解放軍一部已經佔領鐵路南十里一個靠近運河的村莊。七兵團正在撤退的時候,解放軍追上了最後渡河的25軍和100軍,這兩個軍邊打邊撤,從下午兩點一直到黃昏時分才渡過運河,損失比較大。其中,25軍一個軍被殲,100軍的44師大部被殲,只剩下2000多人。

最作死的是63軍。63軍原定任務是掩護兵團部撤退,兵團部撤退後應當馬上渡過運河撤退,但63軍軍長陳章對情況嚴重性估計不足,到7日上午十一點才開始撤退,路線是從新安鎮向窯灣鎮撤退,剛走了四十里就被解放軍追上,發生戰鬥,只能邊打邊撤,8才到達窯灣鎮,馬上被解放軍包圍,與七兵團友鄰部隊失去聯繫。解放軍隨即開始攻擊,到11日,全軍被殲,軍長陳章自殺,這是七兵團第一個被全殲的軍。

不管怎麼樣,到8日黃昏,除了被解放軍追上包圍的63軍,其它各部還是按照原定計劃撤退到了碾莊圩。但這時候情況又有變化。8日,張克俠、何基灃在魯南賈汪、臺兒莊率部起義,徐州東大門敞開,劉峙不得不緊急將原本在徐州東面不老河南岸掩護七兵團撤退的11兵團李彌部緊急調往徐州,這樣,解放軍就暢通無阻的通過碾莊圩北面的運河和不老河,追上了七兵團。

黃百韜特意趕到李彌駐地曹八集,本來還想拉住李彌,讓李彌不要著急撤回徐州,幫他掩護一下側翼,但李彌表示,他接到了劉峙的命令,不能不撤。而且,李彌還話中有話的表示,以前邱清泉和黃百韜兩個兵團仗著人多勢眾,看不起他,現在就看邱清泉的了。黃百韜只能苦笑一下說,邱清泉是靠不住的。但李彌毫不耽誤,就趕緊撤回徐州去了。不過黃百韜並未死心,被包圍之後聽說邱清泉和李彌正在救援,還說,要是李彌有邱清泉的兵力,興許還有點希望。他到死還是把希望寄託在李彌身上。

雖然已經遭到重大損失,但黃百韜仍然按照原計劃撤退到了碾莊圩,兵團絕大部分部隊也還是到了碾莊圩,於是在被包圍之後,商量下一步怎麼辦。正當他在就地死守待援和突圍兩個選擇之間猶豫不決的時候,常公的催命符來了。常公表示,現在要和解放軍決戰,黃百韜就在現地死守待援,他已經命令杜聿明率邱清泉和李彌兩個兵團增援,黃維兵團也正在東進救援的路上。

其實這時候杜聿明還在東北,並未回到徐州,黃維則在到蒙城之後就受到中野頑強阻擊,未能前進,而且逐步掉入中野的袋形陣地,逐步陷入被包圍的態勢,自顧不暇,哪有能力來解救黃百韜。黃百韜的唯一希望就在於邱清泉和李彌兩個兵團,邱李兩兵團一直到十三日才從徐州出發,雖然也不能說是不賣力,但有心無力,在解放軍的頑強阻擊下,他們始終未能突破解放軍防線,只能眼看著黃百韜兵團被殲滅。

不過,黃百韜兵團的戰鬥力仍然是比較頑強的,從8日被包圍,一直死守待援。到20日,看援軍已經指望不上了,黃百韜終於下決心分散突圍。但剛開始突圍,二十五軍一出陣地,就被解放軍全殲,只有軍長陳士章化妝逃走了。黃百韜又讓六十四軍突圍,六十四軍軍長劉鎮湘起初不肯,後來試圖假投降逃走,被解放軍發現,最後被全殲。黃百韜也被迫自殺。

黃百韜雖然不是嫡系,但是是顧祝同的心腹,在國軍將領中算是比較忠誠的。但在關鍵時刻,他的幾個錯誤比較明顯。明知道44軍是靠不住的,卻留下二十五軍和一百軍來掩護44軍撤退,導致二十五軍受到嚴重損失。六十三軍和兵團部在一起,他卻在兵團部撤退後未馬上命令六十三軍儘快撤退,讓六十三軍被分割包圍殲滅了。而最嚴重的失誤則是在撤退前準備不足,沒有提前在運河上架設浮橋,整個兵團十二萬人都只能從一座運河鐵橋渡河,耽誤了時間。

1950年朝鮮戰場上的美國第八集團軍司令沃克中將,確實可謂“二戰名將”,作為歐洲戰場上巴頓將軍的心腹愛將,他曾經率領第三集團軍的第20軍率先突破齊格菲防線,強渡萊茵河殺入納粹德國腹地,盟軍放棄攻取柏林後所部轉向東南,再渡過多瑙河橫掃奧地利,戰功赫赫並以兇猛強悍出名。

(沃爾頓•沃克中將)

巴頓將軍經常誇讚其為“我那個最棒的雜種小子”,沃克由此在歐洲戰場曾獲得了“攻勢權威”的專家稱號,並被冠以“虎頭狗”的美譽,美軍甚至以他的名字命名了M-41輕型坦克:“沃克虎頭狗”。就是這樣一位名揚歐陸的美軍戰術家,卻在清川江戰役中遭到志願軍漂亮的側襲而全軍潰敗。

其實沃克雖然脾氣暴躁,但用兵頗為謹慎。當時美軍在朝鮮主要有兩支部隊,即西線的第八集團軍(司令官沃克中將)和東線的第10軍(軍長阿爾蒙德少將)。“聯合國軍總司令”麥克阿瑟要求兩軍齊頭並進展開“勇猛的追擊”,然而沃克始終擔心志願軍會突然出現,主張小心翼翼的穩步推進,遭到麥克阿瑟的痛斥,後者認為那“不是一支不可辱的力量”。

(沃克)

無奈之下的沃克只好督師加速前進,他不知道的是,隱蔽集結的志願軍正準備將第二次戰役的第一記鐵榔頭砸在第八集團軍的腦袋上。1950年11月25日上午10時30分,美軍先頭部隊第二師第9步兵團的貝克連突然遭到猛烈攻擊,幾個小時後便徹底潰敗,全連129人僅僅撤下來34人,其中一半還是傷員。

在整條戰線上,志願軍第39軍、第40軍同時發起攻勢,第38軍則穿插迂迴三所裡,到11月28日沃克已經意識到,徘徊在清川江北岸的美第二師、第二十四師和第二十五師正全部陷入包圍之中。

(麥克阿瑟在前線)

麥克阿瑟卻在這一天命令沃克和阿爾蒙德飛往東京開會,前線危在旦夕,部隊身處絕境,司令官們還要去上千公里外的麥克阿瑟司令部“東京第一大廈”開會,沃克極度鬱悶和不解,而長達四個小時的會議也沒有討論出任何解決問題的辦法,最終的方案只有倆字:撤退。匆匆趕回戰場的沃克立即下令所有部隊向清川江南岸全速撤退,他的計劃是放棄平壤後在北緯38度線重新建立防線。

沃克中將本人也乘坐吉普車混雜在向南撤退的美軍隊伍中,這位三星中將有個習慣,喜歡戴著鋼盔,乘坐吉普車或L5輕型飛機穿梭在戰場上,為了防止軋上地雷,他還特地在吉普車內鋪上了沙袋。他還有個更“作死”的習慣,乘車時總是急不可待的命令趕路,很有巴頓在歐洲戰場的風範,如果路上有什麼東西妨礙了這位將軍的座車速度,他往往歷聲大吼“繞過它前進”!

(沃克在前線)

沃克另有個綽號叫“鬥牛犬”,體態壯實,大腹便便,倒是很符合形象。他總是馬不停蹄地奔走在戰場各個角落,像巴頓一樣突然出現在某處,用最簡潔的語言整理要點後下達作戰指示,然後又像風一樣消失。但這個時段,冒進造成的潰敗和組織混亂的撤退,已經使僅有的公路擁擠不堪,他應該老老實實地呆在司令部裡才對。

1950年12月23日,沃克的吉普車在公路上被一長串南朝鮮軍車迎面堵塞在路上,沃克的司機根據將軍的命令試圖“繞過它前進”,不料一輛軍車突然“開出了車隊,向沃克的座車迎面駛來”,吉普車來不及剎車瞬間被撞入路旁溝中,沃克的頭部受了重傷,當手下七手八腳把他裝進汽車送到戰地醫院時,這位三星中將已經死亡。

(李奇微中將)

根據美軍的官方記載,沃克當時正準備前往第二十師的司令部,嘉獎這支部隊同時把一枚銀星勳章授予一名叫薩姆•沃克的上尉,他是沃克中將的兒子,來自德克薩斯州的一名步兵連長。至於情況是真是假,那只有天知道了,而朝鮮戰場上美軍地面部隊最高職務和軍銜的將軍意外陣亡,立即震驚了東京和華盛頓,無奈之下,陸軍副參謀長李奇微中將披掛上陣,接替第八集團軍司令官一職,真正的對手來了。

早在五年前的1945年12月,沃克的老上級巴頓將軍就因為離奇的車禍而身亡,而這位中將非但沒有吸取教訓,反而用生命詮釋了巴頓集團軍的“開快車”傳統,終於“像風一般出現後又像風一般消失”。在他死前,杜魯門已經向國會提名授予他四星上將軍銜,1951年1月2日沃克終於晉升上將,只不過得稱為“追晉”了。

歷史上作死的名將年羹堯算得上一個。

年羹堯進士出身,擔任過四川巡撫、四川總督、川陝總督、撫遠大將軍。年羹堯不僅政績好,還頗具軍事才能。

他曾配合各軍平定西藏亂事,率清軍平息青海羅卜藏丹津叛亂,為大清立下過赫赫戰功。更重要的是他一直是雍正心腹,在雍正爭奪皇位時,年羹堯也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正因為如此,雍正對年羹堯寵幸之極。唐朝時玄宗為了楊貴妃“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而雍正對年羹堯之寵幸,不亞於玄宗對楊貴妃。雍正賜給年羹堯荔枝,為了保鮮,八百里加急換馬不換人,僅用6天時間就送到西安。

雍正還曾對年羹堯說過:“朕不為出色的皇帝,不能酬賞爾之待朕。”可能歷史上也找不出第二位皇帝,會對臣子說出這種肉麻的話了。

有人甚至認為年羹堯之死,除了自己作死外,更多死於雍正的捧殺。

有了雍正特殊的榮寵,年羹堯變得狂妄自大、目中無人、不守臣道。年羹堯不僅在川陝大權獨攬,後來還直接干預朝廷官員任免。

開始雍正估計是拿他當兄弟,一般會聽取他的意見。但後來為了安插親信或為了銀子,竟肆意打擊、汙衊朝廷重臣,這引起了雍正不滿。

更讓雍正不爽的是,年羹堯不守臣道。年羹堯自持恩寵,譜特別大,他要求同級官員見了他,都必須行跪拜之禮。甚至他入宮見駕也很隨意,這讓雍正很不滿。

為此雍正還專門下旨警告過年羹堯,但他依然我行我素。

年羹堯的趾高氣揚,引起了眾多同僚的不滿,彈劾他的密件如雪片般飛入宮中。這不得不引起雍正的警惕。

於是他以“陣前歷練”為名,派了御前侍衛前去西北監視年羹堯,不料年大將軍竟把皇上的特使當牽馬的奴才來用。

最終讓雍正動了殺心的是:雍正兩次傳旨到西寧,年羹堯竟不按朝廷規制接旨。這是不臣之舉,何況年羹堯當時手握重兵,這在哪個朝代都是謀逆的大罪。

為了防止年羹堯作亂,雍正先調任了其川陝的親信官員。然後讓年交出大將軍印,出任杭州將軍。

但年羹堯至此還不明白雍正的意圖,還幻想著能東山再起,可見年羹堯非常缺乏政治智慧,這可能也是他驕橫無度的原因。

年羹堯不懂其中的道理,但朝廷裡的官僚們大多都能揣摩雍正的心思,於是紛紛落井下石,網羅年羹堯的罪行。

後來在群臣的共同“努力”下,年羹堯九十二罪狀出爐,其中就有三十多條夠得上斬立決。不過雍正為了落個“仁君”的美名,賜了年羹堯獄中自裁。

最終,兩朝元老、位極人臣的年大將軍,為自己的恃功驕橫、不守臣道買了單。

歡迎關注長安視界。更多紀錄片、知識推送給您


長安視界


提及名將的“花樣作死”,必須得說一下坑了大宋和大元兩代王朝的範大將軍!

此人是個奇葩,您看在網頁搜索古代將領,名字後面要麼被冠以名將、儒將等稱呼,再不濟也會標註一下是某朝將領,可是您要搜他的名字,後面居然帶著十分醒目的四個大字:常敗將軍,您說說,這人得衰到什麼份上?

可是,這廝的運氣有超級好,簡直好到爆,這麼說吧,他總有機會率領超級龐大的水軍去攻打超級重要的地方,結果每一次都能打出千古遺恨級別的大敗仗來,此人正是宋末元初將領范文虎!

范文虎,江西豐城人,雖然超級不能打,但是人家娶媳婦娶的好,他岳父是大名鼎鼎的呂文德。呂文德在南宋晚期絕對是首屈一指的武將,呂氏家族遍佈朝野,尤其是前線守將,要麼是呂家的親屬,要麼是呂家的故舊,呂家勢力之盤根錯節讓後來者都難以望其項背。

有了這層關係,范文虎的待遇能差的了嗎?先是被授予黃州武定諸軍都統之,繼而一路提拔到殿前副都指揮使,這是禁軍系統的二把手,武將混到這份上可以說都是出類拔萃的。想當年,名將劉琦以順昌大捷打敗金兀朮的功勞,也不過才被授予都虞侯的職銜,范文虎有啥戰功呢?啥也沒有,宋史記載一片空白,就是靠著裙帶關係上位的。就這種人,敢重用的腦子絕對有問題。

宰相賈似道就是腦子有問題那一類人,宋元開戰,襄樊重鎮被圍多年,他不救援任由元軍肆虐。等到實在瞞不住必須要救援的時候了,他又不好好選將,原本委任名將李庭芝全權指揮京湖戰事,卻又對李庭芝不放心。當時,范文虎正率領十萬水師救援襄樊,這廝竟然置民族存亡於不顧,為了不讓李庭芝染指他們呂氏一族的地界,這麼看來呂文德的眼光還是可以的!他誇誇其談向賈似道請命:“吾將兵數萬入襄陽,一戰可平(真敢說大話!),但願無使聽命於京閫(李庭芝),事成則功歸於恩相矣”!

我范文虎率領十萬大軍救援襄陽,一站就能把元軍打垮,唯一的請求就是不讓李庭芝指揮我,如果此戰大功告成,功勞就是您賈相公的!

賈似道於是允諾他單獨作戰,順便監視李庭芝,范文虎倒好,自己領了獨立作戰的權限後,每天就知道吃喝玩樂,李庭芝屢次約他進兵,他都視而不見!(庭芝屢約進兵,文虎但與妓妾、嬖倖擊鞠飲宴,以取旨未至為辭。)

等到不打不行了,范文虎才懶洋洋的進軍救援,雙方在襄陽城下的鹿門展開激戰,宋軍初戰不利!這本來是很正常的事兒,畢竟雙方加一塊將近二十萬人,前鋒打個敗仗太正常不過了,可是在范文虎眼裡這不得了了,他的飯桶本色充分的顯現了出來。初戰不利,范文虎扔下部隊就跑了,速度之快連自己的部隊都追不上,服氣不服氣?身為統帥就算是逃跑,您倒是帶著部下一塊跑啊!十萬水師,幾千艘戰船,失去統一指揮的後果是災難性的,這是南宋最後一支大規模建制的水師,被范文虎毀於一旦!

有時候我都懷疑這范文虎就是元軍的奸細,因為不久之後他就投降了元朝,元軍大都是蒙古草原上套馬的漢子,對水戰非常之不在行,當年打敗宋軍靠的還是南宋降將劉整訓練的水師。劉整死後,范文虎竟然憑藉著自己有統領大規模水師的經歷被元朝統治者委以重任,所以說,元朝統治者腦子也有病,范文虎當家,房倒屋塌,這基本是鐵的定律了,很快他就給元朝結結實實的上了一課!

元朝滅了南宋以後,放眼四望,沒被征服的國家只有島國小日本了,於是征討日本的作戰計劃開始了!范文虎作為“水師宿將”,被元世祖忽必烈任命為徵東行省右丞,再次領兵十萬,戰船3500艘,征討日本!可是,范文虎這廝既沒有海上作戰經驗,也不懂海上常識,選在臺風到來的日子出征日本,果然出海不久遭遇颱風,戰船折損過半,他自己也掉進了海里,本來用范文虎餵魚正當其時,可惜被人給救起來了。

范文虎被救之後,大軍聚集在鷹島,雖然損失慘重但打起來還是沒問題的,大將張禧建議范文虎學一學項羽,背水一戰,肯定能擊敗元軍!可范文虎是什麼人啊?當年救援襄陽,前鋒吃了敗仗他都能拋下大軍逃跑,這次可是掉海里差點丟了小命啊,他能有膽量背水一戰嗎?

不顧將士苦苦哀求,范文虎再次逃跑,同樣是丟棄了數萬大軍。等日軍攻打過來的時候,數萬大軍飢困交加早已喪失了戰鬥力,全部被日軍俘虜,慘遭屠戮!

范文虎雖然在戰場上每戰必敗,但在官場上卻是當之無愧的常勝將軍!不過才十幾萬條人命的些許小事麼,豈能妨礙我們範大將軍的錦繡前程?一代英主忽必烈出於調動廣大漢人當漢奸、作走狗積極性的考慮,對這個一無是處的人渣極為器重。

真是應了那句話“殺人放火金腰帶,修橋補路無屍骸”!


李老師歷史課


說到國民黨的王牌精銳部隊、抗日鐵軍74軍,不得不提副軍長李天霞,與老上級王耀武是同窗,都是黃埔三期生。所謂成也74軍、敗也74軍(整編74師),李天霞一生的興衰榮辱都與74軍息息相關。李天霞可以說是一位抗日名將,抗戰期間參加過不少大小型正面作戰,其戰績完全不亞於後來的整編74師師長張靈甫。

自從李天霞投入到王耀武的起家部隊補充一旅,也就是後來改編成的51師,便開始了輝煌的抗日生涯。首戰淞滬會戰擔任第51師副師長兼153旅旅長,而此時的張靈甫正是李天霞手下的一名團長,李天霞率部與日軍激戰數日圓滿完成了上級交給的任務,隨後參加了南京保衛戰,李天霞親自上陣與日寇血戰,部隊損失慘重,最終寡不敵眾而被迫撤出了戰鬥。

李天霞的成名戰是在江西上高會戰,當時已晉升為74軍第51師師長,率部在雞公嶺與日軍進行殘酷的肉搏戰,殲敵千餘人並牢牢守住了陣地,為保證上高大捷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戰後李天霞51師榮獲第一號陸海空武功狀,而74軍榮獲最高團體榮譽飛虎旗,也獲得了“抗日鐵軍”的美譽,不久後,李天霞升任74軍副軍長,負責在貴州為軍部訓練新兵。

老上級王耀武升任第24集團軍總司令後,按理說李天霞無論是在戰功和資歷上,都有資格勝任74軍軍長的職務。王耀武是一個非常能幹和務實之人,曾徵集74軍三位師長的意見,但關鍵人物並不贊成李天霞擔任軍長職務,主要是看不慣李天霞生活上的“特殊化”,這個人就是58師師長張靈甫,曾是李天霞的直屬下級,而老軍長王耀武非常在乎張靈甫的感受。

因為張靈甫不僅能打而且不像李天霞有點桀驁不馴,王耀武在權衡利弊下,決定犧牲李天霞,調其任轄下的100軍軍長,74軍軍長的位置則由曾擔任57師師長的施中誠擔任。李天霞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突然間被調出了曾經一起出生入死的74軍體系,心中難免會有所怨恨,與張靈甫從此結下了恩怨,也為日後張靈甫兵敗於孟良崮埋下了禍根。

抗日戰爭之最後一次大會戰之湘西雪峰山會戰,李天霞指揮的第100軍再次立下了赫赫戰功,率部在芙蓉山全殲了日軍第109聯隊,而整個抗戰期間,國軍部隊很少有全殲過日軍一個完整聯隊的記錄。戰後,李天霞再度榮獲陸海空武功狀及各種勳章,唯一缺的就是國民黨軍中的最高榮譽勳章,即青天白日勳章。李天霞從淞滬會戰至抗日最後一次大型會戰,參加過不少大小戰役,戰功卓著,稱為抗日名將不為過。

抗戰勝利不久後,國民黨進行了部隊精編,李天霞第100軍整編為第83師,而張靈甫74軍被整編為了74師,被譽為蔣委員長的“御林軍”,李天霞和張靈甫的地位相比,已經高下立判了。在內戰期間,李天霞可謂出氣不出力,開始打滑頭仗了。魯南會戰期間,張靈甫的整編74師曾劃給李天霞指揮,但是張靈甫自命清高根本不聽從指揮,甚至向兵團司令打小包括,還要求脫離李天霞的管轄,最終湯恩伯硬是將張靈甫劃給了黃百韜指揮,李天霞也因此對張靈甫咬牙切齒。

於是,李天霞開始踏上了“作死”之路,在張靈甫被圍於孟良崮前,擔任整編74師右翼安全任務的李天霞,為了搶功在不支會兵團司令湯恩伯的情況下,擅自向蒙陰進犯,一度令蔣介石十分惱火;當粟裕指揮的華東野戰軍輕而易舉地切斷了張靈甫與李天霞和黃百韜間的聯繫後,整編74師三萬餘人已經被華野如同鐵通一般團團圍在了孟良崮上。

此時的張靈甫已經上天無路、下地無門,寧願向遠在百里開外的同窗老鄉胡璉求救,也不肯向近在眼前的李天霞低頭。眼看著“御林軍”已經陷入了萬劫不復的境地,蔣委員長才下了死令要求全力營救張靈甫,否則軍法處置。走在“作死”路上的李天霞被嚇出了一身冷汗,便將手裡可用的部隊全部投入到解圍的戰鬥之中。但為時已晚,當李天霞率部趕到孟良崮腳下時,張靈甫三萬餘人大軍已經涼涼了。戰後,李天霞因翫忽職守、救援不力被送上了軍事法庭,離閻王殿只差一步之遙。


賽門之略


拜為大將,為劉邦立下赫赫戰功

韓信早年非常落魄,陳勝、吳廣起義後,項梁也渡過淮河北上,韓信此時帶著寶劍投奔了項梁,留在部隊,默默無聞。於是他就去投奔劉邦,劉邦覺得此人稀疏平常,就只封韓信一個管理糧餉的官職。

通過和蕭何幾次交談,蕭何覺得此人非平常之人,十分賞識他。可是劉邦卻覺得這個小子沒啥了不起的,韓信再次離開劉邦,重英雄識英雄的蕭何胯下追韓信,並在劉邦面前極力舉薦韓信,於是劉邦終於封了韓信為將軍。

韓信果然沒有讓劉邦失望,戰功赫赫

  • 睢水之戰

韓信故意多設疑兵,陳列船隻假意要渡河關,而伏兵卻從夏陽以木盆、木桶代船渡河,襲擊魏都安邑。魏王豹大驚,引兵迎擊韓信,韓信大勝,虜魏豹,平定了魏國,改魏為河東郡。

  • 井陘之戰

韓信、張耳統兵幾萬欲過太行山井陘口進攻趙國。 趙王與成安君陳餘陳兵二十萬在井陘口抗擊漢軍。韓信離井陘口三十里駐紮下來,半夜選二千輕騎兵,人持一面紅旗,從小路來到山坡上偽裝隱蔽起來,窺視趙軍。另外派一萬人為先頭部隊,背靠河水擺開陣勢,趙軍見漢軍擺出只有前進而無退路的絕陣,都大笑不已。結果漢軍兩面夾擊,大破趙軍,在泜水(河北省魏河)斬殺成安君陳餘,活捉了趙王歇。

  • 東進滅齊

韓信引兵東進擊齊,未到平原渡口,得知酈食其已說齊歸漢。韓信聽取了范陽辯士蒯通的話,趁齊軍防備鬆懈,襲擊了齊駐守歷下的軍隊,一直打到臨淄。 當韓信襲破臨淄時,項羽聞訊遣龍且親率兵馬與齊王田廣合力抗漢,號稱二十萬眾。韓信巧施妙計,揮軍猛烈截殺,殺死龍且。東岸齊、楚聯軍見西岸軍被殲,四處逃散。韓信率軍急渡水追擊至城陽,楚兵皆被俘虜。齊王田廣逃走不久被殺。漢四年(前203年)齊地全部平定。

  • 垓下決戰

漢五年(前202年)十二月,劉邦、韓信、劉賈、彭越、英布等各路漢軍約計40萬人與10萬楚軍於垓下展開決戰。漢軍以韓信率軍居中,將軍孔熙為左翼、陳賀為右翼,劉邦率部跟進,將軍周勃斷後。楚軍大敗,退入壁壘堅守,被漢軍重重包圍。楚軍屢戰不勝,兵疲食盡。韓信命漢軍士卒夜唱楚歌,致使楚軍士卒思鄉厭戰,軍心瓦解,韓信乘勢進攻,楚軍大敗,十萬軍隊被全殲,項羽逃至東城自刎而死。

韓信花樣作死

  • 自封為齊王

當時劉邦和項羽對峙的時候,蒯通說服韓信乘機自立,那樣就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好歹也當個王,這樣就不用受制於人了。

可是韓信卻搬出一套虛偽的嘴臉,說自己受了劉邦的恩惠,不忍心背叛劉邦,其實真實的原因是韓信缺少了劉邦和項羽稱霸天下的雄心和膽略。如果他真的是那麼忠心於劉邦,就不會在攻下齊後,自立為王,還上報劉邦說:我就是假假當個王,好鎮撫百姓,劉邦迫於無奈只好封他為齊王。

  • 多多益善,浮誇矜持

有次劉邦和韓信談論各位將軍才能的高下,認為各有長短。劉邦問韓信:“像我的才能能統率多少兵馬?”韓信說:“陛下不過能統率十萬。” 劉邦說:“你怎麼樣?”回答說:“多多益善。”劉邦笑著說:“您為什麼還被我轄制?” 韓信說:“陛下不善於統領士卒而善於領導將領,這就是我被陛下轄制的原因。況且陛下是上天賜予的,不是人力能做到的。”

他的不甘心溢於言表,自然為日後的悲劇買下禍根。

  • 暗中勾結陳豨,準備謀反

陳豨被任命為鉅鹿郡守,向淮陰侯辭行。韓信拉著他的手避開左右侍從在庭院裡漫步,仰望蒼天嘆息說:“您可以聽聽我的知心話嗎?有些心裡話想跟您談談。” 陳豨說:“一切聽任將軍吩咐!” 淮陰侯說:“你管轄的地區是天下精兵聚集的地方,且你是陛下信任寵幸的臣子。如果有人告發說您反叛,陛下一定不會相信;再次告發,陛下就懷疑了;三次告發,陛下必然大怒而親自率兵前來圍剿。我為您在京城做內應,天下就可以取得了。” 陳豨一向知道韓信的雄才大略。深信不疑,說:“我一定聽從您的指教!”

其實,以當時韓信的地位和局面要對抗已經穩坐江山的劉邦,簡直是螳螂擋車不自量力。

  • 被擒身死

漢十年(前197年),陳豨果然反叛。劉邦親自率領兵馬前往,韓信託病沒有隨從。暗中派人到陳豨處說:“只管起兵,我在這裡協助您。”韓信就和家臣商量,夜裡假傳詔書赦免各官府服役的罪犯和奴隸,打算髮動他們去襲擊呂后和太子。部署完畢,等待著陳豨的消息。他的一位家臣得罪了韓信,韓信把他囚禁起來,打算殺掉他。他的弟弟上書告變,向呂后告發了韓信準備反叛的情況。 呂后打算把韓信召來,又怕他不肯就範,就和蕭何謀劃,令人假說劉邦平叛歸來,說陳豨已被俘獲處死,列侯群臣都來祝賀。蕭何命令武士把韓信捆起來,在長樂宮的鐘室殺掉了。韓信臨斬時說:“我後悔沒有采納蒯通的計謀,以致被婦女小子所欺騙,難道不是天意嗎?”於是誅殺了韓信三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