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英宗为何要释放被囚禁55年的建庶人朱文圭?

文史砖家


朱文圭其人

天顺元年十月二十六日,朱文圭终于从“牢笼”里走出。此时,距他上一次自由已过了55年。不过,他似乎也不知道什么是自由,因为他被关起来那年才两岁。

谈起朱文圭,大家可能不熟悉,但说到其父建文帝朱允炆来,可能就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作为建文帝幼子,朱文圭的一生可谓是悲惨。

在那场著名的靖难之役后,建文帝不知所踪,而留下的朱文圭则被朱棣关押起来,动弹不得。为何?朱棣也知道自己得位不正,害怕有人以此做文章,进而兴兵造反。而又担心后人说他残暴,只好将其软禁。于是乎,朱文圭的一生就这么惨淡地开场了。

从朱棣以后的几个皇帝,无不效仿朱棣的做法,找寻所谓的安全感,好稳坐江山。皇帝们心照不宣,朱文圭也没处倾诉,只能在“自由”的牢笼里以呆滞的表情度过余生,直至那场政变。

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代宗朱祁钰病重。曹吉祥等人发动“夺门之变”,迎立被囚南宫多年的朱祁镇为帝。

而短短几个月后,朱祁镇就下令释放被囚多年的朱文圭,其原因为何?

怜悯

朱祁镇一生乏善可陈,没什么突出的功绩。久居深宫,未经磨练的朱祁镇从小也不知世间险恶。或许是土木堡之变被困一年多,而之后又被软禁在南宫多年,朱祁镇体验到了人世间的苍凉。

而朱文圭被困50多年,无疑让受尽磨难的朱祁镇感同身受,所以才有如此“惊天动地”之举。在释放朱文圭后,朱祁镇赐予他“守门人二十,婢妾十数人”,似乎要让这个远房叔叔的晚年更快乐些。不过遗憾的是,朱文圭一时受不住如此大的变化,没多久就死了。

想必朱祁镇听到消息后,也不免一声哀叹吧。而在生命结束的尽头,朱祁镇更是下诏:“用人殉葬,吾不忍也,此事宜自我止,后世勿复为”。想当年朱元璋死的时候有四十六个宫人陪葬,就算是仁宗也有五人。毫无疑问,这是一种皇权至高无上的象征。而朱祁镇敢于打破常规,正是因为其心之悲悯(虽然他“不得不”杀了于谦,但他从心眼里不想,无奈为小人“得位不正”所扰)。

收买人心

朱祁镇也知道,虽然自己原来是皇帝,但“夺门之变”难免会让人觉得缺了点法统性。表面上一个个臣子都没说话,谁知道私下里有没有议论什么。舆论的力量是可怕的,况且有多少皇帝不在乎名分?

基于此,朱祁镇必须干点让大臣们刮目相看的事。而朱文圭这个“可怜人”无疑给了他机会,最后也收获了想要的结果,名相李贤就曾赞其“尧、舜之用心”。

实力与自信

朱祁镇风风雨雨这么多年,早就不是当年那个“浪子”了。在处理政敌方面,他也有十足的自信。诚如他所言,“有天命者,任自为之”。

之前,从朱棣开始,明朝皇帝就担心建文帝的后人举起“正义之旗”造反。不过到了朱祁镇这,朱允炆的后人朱文圭已经50多岁。纵使他举旗造反,也掀不起什么波澜,朱祁镇相信自己的实力能够应对意外之故。

结语

可悲的是,朱文圭或许认为“牢笼”之外的世界,才是真正的“牢笼”。

参考资料:《明史》、《坐龙椅:明清帝王的风雨人生》


千百年前


如果不是被朱祁钰囚禁七年,朱祁镇估计永远想不起广安宫里还有个被关了55年的爷爷。也许是幸福来的过于突然,面对新娶的媳妇,十个美貌的小侍妾,朱文圭没有多少天就一命呜呼。

朱文圭没有见过院外世界

朱文圭是朱允炆的小儿子,当年朱棣夺权时,皇宫里烧了一把火,惠帝朱允炆人间蒸发,不知所踪,只留下仅2岁大的朱文圭。朱棣想斩草除根,在大臣劝说下,留下了这个小生命。为了避免出乱子,朱棣将朱文圭锁在广安宫里,让他与世隔绝。没想到这一锁竟是55年,经历了明成祖朱棣、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基、明英宗朱祁镇、景泰帝朱祁钰四代五个皇帝,从哑哑学语的小儿,长成知天命的老人。可悲的是57年来,他只在一个小天井里生活,竟然没有接触过外面的世界。

“少子文圭。年二岁,成祖入,幽之中都广安宫,号为建庶人。”——《明史》

朱祁镇被关7年

明英宗朱祁镇也有相同的经历。朱祁镇即位时,明朝一派欣欣向荣,虽然有外夷骚扰,但总体来说是国富民安。但朱祁镇却在宦官王振的鼓动下,亲自带兵平定瓦剌叛乱,没想到成了俘虏。等他被放回明朝,龙椅上坐着的已经成了他的弟弟朱祁钰。朱祁钰抱着回国的哥哥干嚎几声后,便将他送到南宫,让他当太上皇,其实是囚禁,不但派锦衣卫严密看管,还将南宫大门上的大锁灌上铅水无法开启,只留下一个小洞用来传递食物用品。看管他们的侍卫狗眼看人低,经常克扣财物,朱祁镇的老婆钱氏不得不亲自做些女红,托人带出去变卖,以补家用。为了防止人大臣串通谋反,南宫墙边的树木全部砍倒。朱祁镇在南宫里与世隔绝,七年里受尽屈辱。

直到拥护朱祁镇的石亨等人趁朱祁钰生病,砸碎南宫大门,迎朱祁镇复位,史称"夺门之变"。

同病相怜释放朱文圭

朱祁镇重新当上皇帝后,回想在南宫中度日如年的日子非常悲惨,想起了还有一个人比他关的时间还长,就是爷爷辈的朱文圭,已经被关了55年了,自己被关七年,恍如百年,这老爷子被关55年,不知怎么过来的。同病相怜,顿时起了怜悯之心,决定放他出来。大臣有人担心放出来会有变故。明英宗却说:“如果是老天爷的意思,就随老天的意愿吧。”

朱文圭刚被放出来,像白痴一样,连牛马也分不清楚。为了让他享受一下外面世界的美好生活,明英宗下令在凤阳为他专门修建了府第,给他娶了老婆,让他传宗接代,还送了他十个小妾,并派了二十个侍者照顾生活起居。可叹的是朱文圭真没有享福的命,可能是幸福来的太突然,享用过猛,没过多久就一命呜呼。

听居凤阳,婚娶出入使自便。与阍者二十人,婢妾十余人,给使令。文圭孩提被幽,至是年五十七矣。未几卒。——《明史》

明英宗复辟后才想起释放朱文圭,也算是人性的觉悟,而且赢得了“此尧、舜之心”的赞誉。


聋王异史


朱棣打进南京城,夺取了朱允炆的江山以后。由于当时朱允炆及朱允炆老婆马皇后,以及他的太子朱文奎都已经自焚而死(还有一种说法是下落不明),因此,朱棣把朱允炆剩下的那个两岁的儿子朱文圭废为庶人,他也就是“建庶人”。接着,朱棣再把朱文奎送到老家凤阳,把他关在一个院子里,派卫士看护着他,不准他出来。

(朱文圭剧照)

从此,朱文圭就一直生活在那个院子里,在长达55年的时间里,没有迈出过那个院子一步。不但如此,朱棣还不准他和外人接触。他因此没有受教育的机会,也没有娶妻生子的机会。以至于他完全分不清什么是麦苗什么是韭菜,什么是马什么是牛。

他就这样熬到朱棣去世。朱棣去世后,接着朱高炽当皇帝又去世,再接着朱瞻基当皇帝又去世。直到朱祁镇当了皇帝以后,才把他放了出来。朱祁镇放他出来的时候,他已经57岁了,整整被囚禁了55年。接着,朱祁镇“与阍者二十人,婢妾十余人”,也就是说,一次性给了朱文圭20多个仆役,10多个妻妾,让他随便使唤。可惜的是,“未几卒”。没过多久,朱文圭就去世了,也没有享受到什么。

那么,朱祁镇为什么不把朱文圭囚禁之死,为什么要把他放出来呢?

(朱棣剧照)

之所以说朱祁镇把朱文圭放出来,是一件不太让人理解的事情。一是因为这是朱祁镇的老祖宗朱棣干的事情。放了朱文圭,就意味着否定朱棣。朱祁镇为什么要否定自己的老祖宗呢?

二是这件事发生在朱祁镇复辟以后。复辟之前好理解,复辟之后就不好理解了。为什么说复辟之后不好理解呢?因为朱祁镇复辟的时候,朱祁钰有个妃子已经怀孕,朱祁镇把这个妃子撵了出去。后来这个妃子生了个儿子,朱祁镇把朱祁钰的这个遗腹子废为庶人,也就是“见庶人”,同时把这个见庶人囚禁了起来。既然把见庶人囚禁了起来,为什么会把情况相当的建庶人给放了呢?

我们先来看看历史是怎么记载这一段的。《明史》上是这样记载的:英宗复辟,怜庶人无罪久系,欲释之,左右或以为不可。帝曰:“有天命者,任自为之。”大学士李贤赞曰:“此尧、舜之心也。”

这段话中,至少传达出了三个信息。一是朱文圭无罪。二是当有人说放了朱文圭不行的时候,朱祁镇说“有天命”。三是朱祁镇决定了放朱文圭的时候,大学士李贤赞扬他这是“尧舜之心”。

由此可见,朱祁镇之所以要放朱文圭,至少也有三层意思。

(朱祁镇剧照)

其一,朱祁镇认为朱文圭无罪。

有人可能不理解。朱文圭是朱棣囚禁起来的,朱祁镇怎么可能说他无罪呢?显然,朱祁镇说朱文圭无罪,是有目的的。他的目的就是想表明,他是公平公正,大公无私的。他不会轻易冤枉一个好人。就算是他的老祖宗朱棣冤枉了别人,他也要给予平反。

朱祁镇在标榜自己大公无私的同时,也是想说明另外一个道理,就是他不会轻易放过一个坏人。“不轻易冤枉一个好人”和“不轻易放过一个坏人”是双向的,是相辅相成的。也因此,朱祁镇把朱祁钰的遗腹子废为庶人,才是有理有据,才是做得公平公正的。

其二,朱祁镇不担心朱文圭放出来后会闹事。

当有大臣说,不能把朱文圭放出来,放出来很危险的时候。朱祁镇说了一句“有天命”。他说谁“有天命”呢?说的是他自己“有天命”。意思是说,他的皇位是“天命所归”,别人是夺不去的。就算把朱文圭放出来了,朱文圭没有“天命”,他想要夺权,也是不可能的。

当然了,这只是朱祁镇说的一句话。实际上,朱祁镇当时确实不害怕把朱文圭放出来后,他会闹事。毕竟这个人已经是个老朽了,而且江山在朱棣后人手里,已经传到了第四代,早就非常稳固了,所以,朱祁镇完全是有恃无恐。

(朱祁钰剧照)

其三,朱祁镇要体现他的仁爱之心。

朱祁镇夺了朱祁钰的皇位以后,他处死了于谦和王文等大臣,重用了石亨、徐有贞、曹吉祥等帮他“夺门”的大臣。

不过,朱祁镇自己也明白,要说忠臣,于谦、王文才是忠臣。石亨、徐有贞、曹吉祥只是投机者,是奸臣。这些人对他有功,但却不能长久重用。还有,他不能给别人一种抢夺皇位的形象,他要让别人觉得他是好皇帝。

因此,朱祁镇才会在不久后,便严厉打击石亨等人,对他们或罢免,或处死。同时,他还试图给于谦、王文等人平反。虽然最终没平反,但是他说了他们的好话,对他们做了正面的评价。这就是“尧舜之心”,是仁爱之心。

释放建庶人朱文圭,就是朱祁镇体现仁爱之心,想让别人觉得他是好皇帝的一种举动。


张生全精彩历史


引言:

朱文圭是建文帝的儿子,明英宗朱祁镇是朱棣的重孙,从靖难之役的立场来看,他俩是敌人。朱祁镇在复辟之后释放了被软禁的朱文圭,有两个主要原因:他把朱文圭看成了他自己,他释放朱文圭也是为了他自己。

梳理一段历史,理清明英宗和朱文圭的关系

1399年,朱棣发动了历史上著名"靖难之役"。造反的对象是大明的第二代皇帝建文帝朱允炆,朱允炆是朱棣的大哥朱标的儿子。成则为王,败则为寇。这一战的赢者是朱棣,他终于坐上了梦寐以求的皇帝宝座,成了大明的第三代皇帝。

朱允炆和他的皇后,还有大儿子在战争结束后不知所踪。有人说他们被火烧死了,有人说他们被人救走,逃到很远很远的地方。更有人说,朱允炆出家为僧。

朱文圭,是朱允炆的次子,是父母生死都无法带走的孩子。那一年,他只有2岁。

登基后的朱棣杀了一大批建文帝的大臣,本来,朱棣也要把2岁的朱文圭杀了以绝后患。有几个大臣出面为这个可怜的孩子求情,朱棣迫于舆论的压力, 也为了彰显自己的仁厚,就把他暂时关在了广安宫。

这一关就是55年,朱文圭在暗无天日的广安宫,从2岁的孩子变成了57岁的老人,大明王朝的天都翻了好几页。明成祖朱棣,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基,三代帝王先后离世。到了明英宗朱祁镇,又经历了历史上著名的“土木堡之变”。

明英宗朱祁镇的一生,经历了两次皇帝的即位,第一次即位是在1435年。1449年“土木堡之变”发生,朱祁镇在战争中被俘。1年之后,朱祁镇回到北京,被自己的亲弟弟明代宗朱祁钰软禁在南苑,时间长达7年。

1457年,朱祁钰病重,幽闭中的朱祁镇成功复辟,第二次即位大明的皇帝。也是这一年,朱祁镇释放了软禁55年的朱文圭。据说,朱文圭走出广安宫的时候,就连牛和马都不认识。

朱祁镇释放的不是朱文圭,他释放的是被软禁的自己

不经意地一看,朱祁镇释放了被软禁的朱文圭,好像是自己尝过了失去自由的苦之后,对被软禁的朱文圭动了恻隐之心。恻隐之心,三少以为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同情”。就是说,朱祁镇是出于同情的理由而释放朱文圭的。

如果朱祁镇真的有一颗恻隐之心,他在1435年第一次即位之后,为什么不把朱文圭放了?朱文圭从1399年到1435,这36年的时间里,他的生存状态一直没有改变。

假如朱文圭真的值得朱祁镇同情的话,朱祁镇早就同情了,至于等到朱祁镇第二次即位之后再来同情吗?!

当然,朱祁镇主动释放朱文圭,与他自己被软禁的经历有很大的关系。

朱文圭被囚禁了五十多年,从2岁的少儿到白发的暮年老人,他是历史上囚禁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子。

虽然时间最长,朱文圭却并不痛苦,2岁的孩子待在方寸之地,对人生一无所知。因为不知,才没有人生的七情六欲。可朱祁镇不同,他在南苑被囚禁了7年,天天惊恐,夜夜恶梦,生怕看不到明天的太阳。

那种诚惶诚恐的日子,朱祁镇真的过怕了!只要一想起朱文圭,他就会忍不住想起那个被关在南苑的自己。于是,他决定释放朱文圭,释放那个记忆中一直被软禁于南苑的朱祁镇。

所以说,朱祁镇在软禁朱文圭的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他释放的虽然是暮年的朱文圭,但真正释放的却是内心的自己。

朱祁镇释放朱文圭,利于复辟之后的人心稳定

了解明史的朋友都知道,明成祖朱棣是通过造反才登上皇位的。他的皇帝之路, 隐藏着一段流血的历史。他在最后留下了朱文圭的小命,有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在天下人面前显示自己的仁厚,以笼络人心,为巩固自己的皇权铺路。

朱祁镇的皇帝之路与朱棣稍有不同,他的第一次即位是封建王朝的世袭制,第二次即位才是发动了夺门之变。

夺门之变后,朱祁镇杀害了曾经拥护朱祁钰登基的大臣,包括许多大明的功臣于谦、王文等,明代宗朱祁钰也在这场变故中暴毙。

总之,复辟之后的朱祁镇,日子过得并不舒畅,特别于谦的死,成了朱祁镇在历史上永远也洗不掉的政治污点。还有朱祁钰的死因,也都算在了他的头上。

朱祁镇在南苑被软禁了7年,朱祁钰要是想弄死你,估计朱祁镇早都死了好几年了。可是,朱祁镇复辟没几天,就弄死了自己的亲弟弟朱祁钰!

所以,朱祁镇复辟后,朝野内外,有很多不和谐的声音。这些声音反映出了朱祁镇作为君主残忍狂暴的一面,对于重新执政的朱祁镇很不利。

大臣都怕朱文圭出来之后,会给自己的爹娘报仇。所以,释放朱文圭的时候,当时有很多大臣反对。越是有人反对,朱祁镇释放朱文圭的意义就越大。

一个不识牛马不辩东西的垂垂老者,无任何社会和江湖经验,能有多大的威胁?!

明英宗顶住巨大的压力释放了朱文圭,还在凤阳为他建了房子,又派人专门照顾他的日常生活,只是,朱文圭无法适应社会,没过多久就无疾而终了。

历史也因为明英宗这一行为,作出了英明的赞许。

三少说:

俗话说,女人的心海底的针。三少以为,皇帝的心其实比海底的针更深。明英宗为朱文圭做的一切,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是为了他自己。如果说朱祁镇同情朱文圭,还不如说同情自己更为恰当。


三少yun


这是因为明英宗朱祁镇也同样被禁锢在南宫长达8年,所以推己及人,看到被囚禁55年的建庶人朱文圭而动了恻隐之心。

朱文圭是建文帝朱允炆的次子。

1402年,明成祖朱棣攻破南京城,取得了靖难之役的胜利。在城坡之时,朱允炆和朱文圭的哥哥朱文奎都不知所终,而他的母亲马皇后自焚而死。

当时,朱文圭只有两岁,打着“清君侧”之名的朱棣不便对一个小孩子下毒手,就把他囚禁在中都凤阳的广安宫,明朝官方称其为“建庶人”。

这一关就是50多年,直到朱棣的后人明英宗朱祁镇发动夺民之变复辟后,朱文圭才再度得见天日。

原来,朱祁镇先前被禁锢于南宫,所以对有同样命运的建庶人动了恻隐之心。据史载:

“上复位之后,因思建庶人辈无辜淹禁将五、六十年,意欲宽之。”

朱祁镇的这个想法,得到大学士李贤的支持。

于是,在奏闻孙太后以后,就将他释放了出来,并在凤阳为朱文圭修建房屋,派遣婢妾照顾他的生活。

朱文圭被放出来的时候,已经有50多岁了,由于自小就被囚禁,无法和外界接触,居然“出见牛马亦不识”。

重见天日后的朱文圭,没过多久就去世了。



HuiNanHistory


朱文圭是朱允炆的第二个儿子,史称为“建庶人”。明成祖朱棣夺取了侄子朱允炆的皇帝宝座之后,便将朱文圭囚禁,为的就是防止这孩子长大之后报仇雪恨。

但到了明英宗复辟时,成祖这一系的帝位已经传承了6次,时间也过了55年之久。建文遗臣大多老死,建文帝以前所拥有的势力也消亡殆尽,对明英宗早已构成不了威胁,这应该是明英宗释放他诸多理由中的最根本原因。

为什么明英宗为什么会想到去释放建庶人朱文圭呢?这里面其实是原因的。

其一:一场苦难,改变了明英宗的心态。

我们经常说到,一个人通过挫折的磨砺之后,他就突然长大了,明英宗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我们教育孩子的时候,通常是往好的方面教育,会告诉他要紧守道德底线,做一个善良的人;要学习法律知识,做一个守法的公民,总的来说是要做一个好人。

但是,古代皇帝会受到的是“帝王之术”的教育,他们不能拥有常人的喜怒哀乐,要喜形不怒于色,这样臣子才不能揣摩到他们的心意;不要尝试去与人诚心交往,也不能对人推心置腹,因为“君不密,丧其国”;所以,皇帝就这样被培养成一个“非人类”的冷酷无情的存在。相反,一个君主太过于“仁义”,反而坐不稳这个位置了。

我们来看明英宗的前半生,基本都表现出了这样的冷酷帝王形象。

公元1449年,明英宗御驾亲征北方强敌瓦剌,却在“土木堡”这个地方被瓦剌太师所俘虏,五十五万大军也全军覆没。在这一年里,明英宗被瓦剌太师带往威宁海子(现在的内蒙古察哈尔地区)和黑河(黑龙江省西北部),被当作战利品巡回亮相。

后来,瓦剌太师想让明朝用庞大的钱粮物资赎回明英宗,明朝不同意,瓦剌又带上明英宗来攻打明朝的城池,攻打之前让明英宗去叫开城门等等。

明朝这边在太后的主持下,也迅速调整策略,他们把明英宗的弟弟朱祁钰(景泰帝)捧上了皇位,瓦剌人的计划也就胎死腹中。

瓦剌人见到明英宗失去了价值之后,也迅速反击,他们又将明英宗送了回来,意图让两位皇帝争位,让明朝大乱,他们好乱中取利。

因此,明英宗一回到明朝之后,就被囚禁在了“南宫”之内,直到景泰帝重病缠身,一些野心家为了“拥立之功”,又发动了“夺门之变”,也称为“南宫复辟”,被禁了八年之久的明英宗又当回了皇帝。

但是这一段被囚禁了八年之入的“牢狱”生涯,让明英宗尝到了被囚禁的苦楚,因此,基于同情心,他便把被囚禁了五十五年朱文圭也释放了。

也就是说,通过了这场苦难,明英宗又稍稍微地变为正常人,拥有正常人应该拥有的情感。

其二:释放善意。

明英宗复辟,肯定也给朝野造成一定的震动,这个时候释放朱文圭,也可以博取仁义之名。

所以我们来看,明英宗复位之后所作所为的种种矛盾之处,也就一目了然了。比如他释放了朱文圭,但却杀了于谦,前者是释放善意,后者是为了给自己的复位正名;景泰帝死之后,他命令景泰帝的妃子殉葬,这既是清扫景泰帝的外戚势力,也是不想留下苛待弟弟的恶名,到他死了之后,他却命令废除了殉葬制度。

一切看似矛盾,却不矛盾!

歪眼小史工作室

文——千古


刚日读史


明英宗虽然执政期间没什么大的作为,土木堡事件中被俘,在瓦剌当了一年的俘虏。但是他善待皇室,孝顺母后,没有加害幽禁他的弟弟及其家人,是个仁德之君。

夺门之变后,景帝病情有所好转,英宗于是对朝臣说:“弟弟日渐好转,他本无罪,皆听小人谗言。”

英宗为替自己复辟辩护,对景帝在位期间的所作所为全盘否定的态度,但不并不妨碍他对景帝本人及其家属采取较为宽容的态度。景帝死后,英宗也不计前嫌,以亲王之葬,获得朝臣及民众的赞赏。

建文帝有两个儿子,他的未亡子孙经历了王朝之后,仍被幽禁在凤阳。英宗想起了他们,有一天,英宗对大学士李贤说:"建庶人这些人无辜被囚禁了几十年,我实在是于心不忍啊。"李贤说:“皇上这番言行,尧舜也不过如此啊。”

于是英宗将他们释放了,孙太后也对英宗此举十分赞同。但是有些人不赞同这么做,英宗说:我应以礼服天下。派人到凤阳修建房屋。英宗一直关注的建房工程完工后,英宗召见李贤说:今天可以释放他们回去了,由敕卫有司提供柴米和一些生活用品,让他们娶妻生儿,不得阻拦。

李贤拟敕,让太监前去办理,释放了18人,为他们提供日常所需,允许他们与亲戚往来,婚配自由。朝廷众大臣都说这是帝王的美德。其中被释放的人当中就有个名叫朱文圭,只是长期与世隔绝,连牛马都分不清楚。可怜又幸运的朱文圭,在这关闭的这几十年,尤如行尸走肉,但万万没想到,居然有朝一日重见天日。

英宗对其母太后非常孝敬,孙太后一直非常照顾英宗,每次英宗受苦,孙太后都亲自探望,英宗对此深表感激,给孙太后封了一个“圣烈慈寿的”微号。

英宗释放被囚禁55年的建庶人朱文圭只是他对皇室的善待,他在经历的一系列事件中,并没有对家族大动屠刀。英宗不是一个明君,但称之为仁德之君也不为过。


悠然读史


朱文圭,是明朝第二位皇帝,也就是朱元璋的孙子朱允炆的次子。

他的命运非常凄惨,还没到两岁,就被幽禁了,因为他生于1401年,而恰巧这个时期正是”靖难之役“时期,1402年,首都应天府被破,朱棣进城,朱允炆下落不明,朱文圭也就成了俘虏。

话说朱文圭从2岁开始就被幽禁在了中都的广安宫,一直到他去世那一年,也就是1457年,整整55年。这个中都是朱元璋在安徽凤阳建立的一个都城,在整个历史上也算是数一数二豪华富丽的都城。

1457年,明英宗大发善心,要释放朱文圭。明英宗是朱棣的孙子,明朝第六位皇帝,他为什么要释放掉被朱棣囚禁55年的朱文圭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四个字形容”感同身受“。

有人会好奇到底哪里感同身受了,这就要说一说明英宗的历史了。明英宗朱祁镇8岁时继位,22岁因受宦官蛊惑亲征瓦剌,结果被瓦剌俘虏,而后明朝便换了皇帝,大臣为稳定局势拥立了朱祁镇的异母弟朱祁钰为皇帝,是为明代宗。

后来瓦剌释放了朱祁镇,但朱祁镇刚回国,就被朱祁钰幽禁在了南宫,这一幽禁便是整整7年。朱祁钰幽禁朱祁镇的原因是怕朱祁镇抢夺皇位。

公元1457年,朱祁镇在大臣石亨等人的拥立下,重新登上了皇位。朱祁镇第二次登上皇位,感慨万分,他想起了自己被幽禁在南宫时的遭遇,由此又想到了同样被幽禁的朱文圭,朱文圭和自己一样,都是无罪却被幽禁的苦命人,因此朱祁镇决定释放朱文圭的。

同年,朱文圭被释放,不再幽禁,可惜的是朱文圭还没过上多久好日子,就一命呜呼了。


理科男读历史


按照常人的理解,皇子们平日里锦衣玉食、出尊入贵,宛若生活在蜜罐中,不知羡煞多少普通人。然而就实际情况来看,命运坎坷、晚景凄凉的皇子其实并不在少数,他们的结局有时还比不上普通人。就明朝而论,最可怜的皇子非建庶人朱文圭莫属。


朱文圭是建文帝朱允炆的次子,恭愍太子朱文奎的胞弟,生母为孝愍让皇后马氏。作为生不逢时的皇子,在朱文圭还是个襁褓之中的娃娃时,叔祖父朱棣便通过“靖难之役”篡夺皇位,时在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京师沦陷后,马皇后在宫中自焚而死,而建文帝和太子朱文奎的下落则不明,按照朱棣的说法是死于自焚,但民间却盛传父子二人化装成僧侣逃走。



由于不确定建文帝父子是否真的死于自焚,所以在此后多年时间里,朱棣一直都在派人暗中查访他们的行踪(郑和在七下西洋期间,同样肩负着这项使命),但始终没有得到确切的消息。其实,让朱棣感到头疼的,不仅仅是建文帝父子的真实下落,该如何处置年仅2岁的侄孙朱文圭,同样也是个非常棘手的难题。


对于狠厉残忍的朱棣来讲,仿效当年唐太宗对待李建成、李元吉诸子的做法,将朱文圭直接处死无疑是最简单、便捷的方式,而且还能断绝一切后患,看上去是个很不错的方案。但是,朱棣在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并没有这样做,而是命人将朱文圭送到中都凤阳圈禁,仅仅限制他的人身自由,而没有要他的性命。



朱棣之所以这样做,并非是良心发现,觉得愧对大哥朱标(建文帝的父亲)当年对自己的恩情,而是在一番得失权衡后做出的明智选择。因为在朱棣看来,处决朱文圭虽然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但因此而招致的舆论谴责,则会破坏他所努力塑造的“仁慈君主”形象。并且,朱棣一直以朱元璋的合法继承人自居,若杀死朱文圭,岂不是向天下人昭告他的帝位来路不正?


朱文圭虽然不能杀,但也不能就此一放了之,毕竟他是建文帝的骨肉,也是皇位真正的合法继承者,一旦建文帝的遗臣拥立他起事,对朱棣的地位无疑将构成致命打击。正因如此,明成祖在权衡良久后,最终将朱文圭送到凤阳圈禁,既留住他的性命,还不必担心他会在外面“兴风作浪”。



就这样,年仅2岁的朱文圭被送进凤阳广安宫圈禁,除了被严格限制人身自由外,衣食起居都有专人照顾,并且规格还相当高。只不过,监管朱文圭的人碍于皇帝命令,都不能跟他多说话,更不用说谈心或教授他知识。就这样,朱文圭在四面全都是墙壁、与世人毫无交流的环境下度过了55年时光,渐渐地便成了一个六畜不分、智力低下的白痴。


由于朱文圭的身份异常敏感,所以在明成祖驾崩后,仁宗、宣宗、景帝祖孙三代都没有改变对他的政策,依旧派重兵把守广安宫,以防止“别有用心”的人劫持朱文圭作乱。然而,正当世人都渐渐遗忘朱文圭,或认为他将圈禁至死时,明英宗的一纸诏令,却让“建庶人”(明朝对朱文圭的称呼)在临死前又品尝到久违的自由味道。



原来,明英宗复辟成功后,因为此前有过被景帝圈禁7年的经历,所以对朱文圭的遭遇很是感同身受,难免会滋生恻隐之心。最终,经过与大学士李贤的商议后,明英宗最终下达了释放朱文圭的命令,时在天顺元年(1457年)。不仅如此,明英宗还允许朱文圭在凤阳定居,并在当地自由出入、婚娶,同时还赐给他阍者二十人、婢妾十余人,以照料其饮食起居。


明英宗的做法固然得到世人的交口称赞,但也有部分朝臣表示坚决反对,认为此举无异于“放虎归山”,恐将后患无穷。对此,明英宗自信地说到:“如果朱文圭能得到天命眷顾的话,那就让他来取代朕的位子吧!”李贤听后大为感动,连连称赞明英宗有尧舜之心(“左右或以为不可。帝曰:‘有天命者,任自为之。’大学士李贤赞曰:‘此尧、舜之心也。’”见《明史·卷一百十五》)。



朱文圭被圈禁时,还是个年仅2岁的娃娃,如今重获自由,却已是头发花白、年近花甲的老人。由于惊喜来得过于突然、情绪过于激动,风烛残年、体弱多病的朱文圭难以自持,在获释后不久便撒手人寰,终年57岁(“文圭孩提被幽,至是年五十七矣。未几卒。”引文同上)。朱文圭死后,按照庶人的标准下葬,直到南明弘光帝即位后,才追谥为他润怀王(一说为原怀王),这也是后话了。


史料来源:《明史》、《明成祖实录》、《明英宗实录》


文史砖家


我是眼史,我来回答。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要介绍一下建庶人。

朱文圭,建文帝朱允炆的次子。说来可怜,因为朱棣以“拨乱反正”的口号发动靖难之役后,朱允炆不知所踪,而朱允炆一系的后代,全部被朱棣贬为庶人,这个时候的朱文圭年仅两岁。此后的几十年里,朱文圭被幽禁在广安宫中,史称建庶人。

说起来,明成祖朱棣之所以将其幽禁,所打的是“清君侧”的口号。而明英宗朱祁镇,作为朱棣的后代,五十多年后将朱文圭释放,并在他死后为他追封为王,好像是推翻了自己的父亲一切的做法,告诉世人自己的父亲所做之事皆为错误。那他为什么还要这么做呢?

对于这做法,很多史学家认为朱祁镇为得民心,也有声音说其是为了同根之情。而我认为,这完全是出于对自己的过去的一种担心以及释怀。

首先,朱祁镇的皇帝生涯并不是一帆风顺,他的政治生涯分为两段。前面的十多年,朱祁镇登基,但年少的皇帝难逃太后“垂帘听政”的控制,自己并没有什么主导权,多半的决定都由太皇太后张氏操持。

好不容易二十出头,得到归政,却想要赶紧建立功业,亲自率兵攻打蒙古瓦剌部,引发土木堡之变,导致被俘虏。虽然一年后被忠臣救出,却发现江山已经到了自己的弟弟手里,自己还被幽禁起来。这一关也是好几年,直到“夺门之变”才得被救出。这些年的幽禁,朱祁镇深知被剥夺自由时的痛苦,出于这一点原因,释放建庶人,也是对于自己经历痛苦的一种释怀。

其后,朱祁镇是经历了很多宫廷斗争出来的。其父朱棣夺位,其弟夺位,包括自己的覆辟。必然会让朱祁镇心中多一分担心,虽然建庶人被关了五十多年,但是谁也保不准他完全不想覆辟,被幽禁的经历让此时的朱祁镇已然成为惊弓之鸟,只有打开建庶人的“鸟笼”,才能真正的将自己释放。

加上现在的建庶人,也没有什么亲信,也没有任何的势力。就算将他放出,也对自己没有威胁,于其战战兢兢,不如坦然面对。事实证明,朱祁镇放出建庶人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他因此赢得了名声,天下人也为之称赞。而关了这么久的建庶人,竟连牛马都不能识,不久就去世了。

如此一招,赢得名声、释放自我以及消除异己,何不为高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