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大田種植技術,高產的關鍵因素要掌握,很實用的技巧


甘薯大田種植技術,高產的關鍵因素要掌握,很實用的技巧

甘薯是一高產穩產作物,增產潛力大。構成甘薯產量的因素為每畝株數、單株結薯數、平均薯重、薯幹率,通過選用良種配以綜合栽培措施,協調個體與群體,莖葉與薯重等之間的關係,將獲得滿意的增產效果。詳情如下:

甘薯大田種植技術,高產的關鍵因素要掌握,很實用的技巧

一、整地做壟

甘薯與種子作物相比,其對土壤條件的要求相對寬鬆,但這並不意味著可以放鬆對整地做壟的要求。栽植甘薯的土地應力爭加深耕作層,耕作層深厚能提供充足的水分、養料和空氣。保持土壤良好的通透性,是高產的關鍵。塊根在膨大過程中需要充足的氧氣,在通氣良好的土壤中,根部呼吸作用旺盛,生理機能活躍,分生組織發達,薄壁細胞增加速度快,澱粉積累量也多,從而獲得高產。試驗表明在通透性良好的砂壤土中,甘薯可增產30%左右。壟作高產已被廣大薯農所認識,壟作與平作相比至少有這樣幾點好處:

甘薯大田種植技術,高產的關鍵因素要掌握,很實用的技巧

1.1壟作加厚了土壤耕作層,增加了土壤空隙度和容氣率,改善了土壤的通氣性。

1.2壟作形式晝間地溫升高快,夜間散熱快,晝夜溫差增大,利於薯塊幹物質積累。

1.3壟作增加了表面積,改善了生長莖葉的通風透光條件,延長葉片功能期,減少黃葉、落葉。

1.4壟作雨季有利於排水減少澇漬危害,旱季方便灌溉。壟的大小依據土壤條件而定,一般砂質土,土層薄,滲水力強,易乾旱,土壤肥力相對較差,宜用小壟,壟距60~80釐米,高20~30釐米,這種方式的優點是植株分佈均勻,封壟早,能充分利用光能和地力。粘土地,地勢低窪,地下水位高的地方,可採用大壟雙行栽插,便於排澇,使結薯層保持良好的通透性,在易澇多雨年份增產效果較好。

甘薯大田種植技術,高產的關鍵因素要掌握,很實用的技巧

二、栽插

栽插是延長生長期、促進全苗早發、提早結薯增加單株結薯數和薯重的重要而又較容易控制的栽培措施。選用壯苗薯苗健壯,植株髮根早,利於養分的早期積累,塊根形成早,加大了“庫容量”,有利於植株本身生長髮育的協調;壯苗代謝中心較先向塊根轉移,延長經濟產量的積累期,其積累的養分輸送到塊根的比率也高,最終獲得高產。培育壯苗的措施主要包括稀排種、勤煉苗、建立採苗圃等措施,在壯苗數量不足的情況下,應將苗分級栽插,以免壯弱混栽,相互干擾,影響產量。

甘薯大田種植技術,高產的關鍵因素要掌握,很實用的技巧

2.1適時早栽

甘薯生長期由於受低溫和栽培制度制約,各地生長期都有一定的時間限制。適時早栽延長了生長期,發揮無性繁殖的優勢,增加營養物質的積累,充分利用有限的生長期,奪取高產。適時早栽可促使莖葉早發,在生長前期構成比較適宜的群體,以提高光能利用率,從而早形成塊根,一方面可延長塊根膨大期,另一方面可改善養分分配狀況,協調莖葉生長和塊根積累的關係。早栽還可提高薯塊幹物質含量,提高大薯率,據研究栽期提前一個月,大薯率提高20%,幹率提高2%。早栽還可增強抗拒自然災害的能力。早栽一定做到適時,夏薯、秋薯栽插主要取決於前茬作物的收穫時間,收種的統籌安排至關重要。春薯栽插要在氣溫穩定在15℃以上,淺土地溫達到17~18℃時進行,絕不能片面求早,造成幼苗僵苗不發、缺苗斷壟等現象。

甘薯大田種植技術,高產的關鍵因素要掌握,很實用的技巧

2.2合理密植

合理的栽插密度確定與品種、土壤肥力、生長期等有關。以徐薯18在徐淮地區種植為例,一般密度為每畝3500~4000株,低於3500株產量明顯降低;據試驗高於4000株,在5500株以內,有隨著密度增加而產量增加的趨勢,但畝用苗量增加,大中薯率下降,實際效益不高。以品種而言,長蔓品種適當稀植,短蔓或半直立型品種適當密植。丘陵旱地和土壤肥力低下的田塊,莖葉生長不旺,地上部遲遲不能封壟,莖葉相互造成的影響小,栽插密度應大一些。肥水條件好,植株長勢強,莖葉繁茂,為使甘薯株間通風透光,不發生相互廕庇現象,種植密度可稍稀一些。春薯生長期較長,莖葉長勢旺,密度可稀一些,一般每畝3000~4000株;秋薯生長期短,高溫時間也短,密度可適當加大,一般每畝4500~5000株;冬薯在田間生長期雖長,但整個生長期氣溫較低,莖葉生長緩慢,只有增加密度才能有效地利用光能,一般密度可同於秋薯。

甘薯大田種植技術,高產的關鍵因素要掌握,很實用的技巧

2.3栽插方法

甘薯栽插在保證薯苗成活的前提下儘可能淺栽,薯苗栽得淺,入土節處於土質疏鬆、通氣性好、晝夜溫差大的土層裡,有利於塊根形成和膨大。栽插保證成活的主要措施是:澆足窩水,保證生根成活,實踐證明先澆水後栽苗在北方薯區有利成活,栽後封窩蓋土要細,防止薯苗倒伏在地上高溫灼苗。栽插方法有直栽、斜栽、秤鉤栽、船底栽、水平栽等。直栽結薯少,但利於成活,有利於土壤水分和養分的吸收,耐旱性強,適於丘陵山地和旱地,可適當增加栽插密度,彌補結數少的缺點。

水平栽,薯苗入土各節平埋在淺土層,結薯數較多,薯塊均勻,其抗旱性較差,旱天保苗較困難,在水肥條件好的情況下能發揮增產作用。徐州地區農科所在總結群眾經驗的基礎上,提出的“抗旱留三葉保苗栽插法”值得各地借鑑,抗旱就是不論任何土質,天氣陰晴,即使是雨後栽插,也要堅持帶水栽插,帶水栽插一定要防止薯苗葉片沾上泥水;留三葉就是不論直栽、斜栽或船底形栽,栽插時薯苗只留頂部3片展開葉,下面各節上的葉片全部埋在土裡,這樣可以控制地上部葉片數,減少蒸騰失水面積,增加地下部吸水面積,促進早成活,且苗勻苗壯;一般比習慣栽法增產15%左右,南方多陰雨地區也可適當多留葉。

甘薯大田種植技術,高產的關鍵因素要掌握,很實用的技巧

三、施肥

甘薯的根系深而廣,莖蔓又能著地生根,吸肥力很強,據山東省農科院調查,畝產2500千克的田塊,每生產1000千克薯塊約需純氮5千克、磷5千克、鉀10千克左右。鉀肥對甘薯產量的影響最大,氮次之,磷最小,但在不同肥力土壤狀況下,情況也會有所改變。氮可促進葉綠素形成,增加葉面積,提高光合強度,加速新器官的形成。磷促使根系發達,增強光合作用,促進碳水化合物的合成、運輸和貯藏,增加薯塊的澱粉含量。鉀可促進氮的吸收,加快含氮有機物的形成和葉片中光合產物的運轉,進而提高葉片的光合作用能力,同時鉀還能加強塊根中形成層的活動,促進養分吸收和運轉的維管束組織的增生,有利於積累澱粉的薄壁細胞增加,提高大中薯比例。有些微量元素如鋅、硼、錳等對甘薯生產也有一定的影響。

甘薯大田種植技術,高產的關鍵因素要掌握,很實用的技巧

綜合各地經驗甘薯施肥種類應以有機肥為主,有機肥養分完全,含有豐富的有機質和甘薯所需要的多種營養,對改良土壤有很好的作用,在施用有機肥較多的田塊,不會發生微量元素缺乏的症狀。有機肥施用後逐漸分解不斷髮揮肥效,符合甘薯生長期較長的特點,可防止因甘薯莖葉生長過旺而影響地下部薯塊產量。經常施用有機肥土壤容重下降,孔隙度增加。施用有機肥應注意,有機肥料分解比較緩慢,在施用的同時配合一點化學肥料,對增產更為有利;有機肥料施用前要充分腐熟,這樣可減少病蟲害。

甘薯大田種植技術,高產的關鍵因素要掌握,很實用的技巧

在施用的技術上應以基肥為主,施足基肥不僅提高了地力,使甘薯早發快長,而且肥效長而穩,生長中期植株不易發生徒長或因後期脫肥而引起莖葉早衰現象。基肥的施肥量應為總施肥量的80%以上。南方秋冬薯,甘薯生長處於由高溫到低溫,雨量逐漸減少的環境下,肥效分解慢,可考慮增加迫肥比重。畝產2000~2500千克鮮薯基肥應含氮10千克,P2O57.5千克,鉀20千克。

甘薯大田種植技術,高產的關鍵因素要掌握,很實用的技巧

合理追肥華北春夏薯區,夏薯生長期較短,應以前期追施氮肥為主;南方秋冬薯區則應分期多次追肥;一般大田往往基肥不足,在缺肥和土壤瘠薄的情況下,應以前期追施氮肥為主,磷、鉀肥為輔。豐產田施肥水平較高,前期應以追施磷、鉀肥為主,氮肥為輔。一般要求迫肥期宜早不宜遲,追肥過晚,容易使植株徒長影響產量。追肥形式主要有以下幾種:催芽肥,早施少量速效肥,小苗多施,大苗不施。壯株肥,栽後30~40天,薯塊形成後追施少量氮肥,水肥條件好的田塊不施。促薯肥,長江中下游部分地區和南方薯區破開壟追施或從裂縫處澆施,防止追肥時間過晚以免“貪青”。根外追肥,甘薯生長後期,根部吸收能力減弱,可採用根外追肥,彌補礦質元素不足。據各地試驗可增產10%左右,以50千克水加250克尿素和100克磷酸二氫鉀溶液,畝噴施75千克為宜。甘薯施肥要根據甘薯各生育階段養分需求規律,針對不同氣候、土壤、品種等條件進行。

甘薯大田種植技術,高產的關鍵因素要掌握,很實用的技巧

四、莖葉和秧蔓控制

甘薯栽培中最重要的是調節地上下部的生長平衡,葉面積指數是其中一項重要的指標,眾多的科學家研究認為甘薯葉面積指數不宜超過4,否則會出現徒長現象。合理高產的葉面積消長模式為,生長前期迅速達到3,中期不超過4,後期平穩下降。利用徐薯18多年資料研究認為,其合理的葉面積消長模式為,生長30天迅速達到1.0,60天達到2.8~3.0,90天達到3.3~3.5,收穫時不低於2.5。

甘薯大田種植技術,高產的關鍵因素要掌握,很實用的技巧

調節地上部長勢可採取控制肥水施用及鋤地晾墒等辦法,但要考慮到施肥澆水及鋤地對生長調控有一定的時差,要根據田間長勢預測其後一段時期的生長情況,提前採取措施。利用化學藥劑控制地上部旺長也有一些成功的經驗,乙烯利具有控制蔓長、增加分枝數、降低葉面積指數、提高葉綠素含量等作用,利用250~500ppm濃度,每面噴施75千克,可增產鮮薯10%左右;多效唑是一種新型植物生長延緩劑,可有效地控制植株營養生長,特別是中、後期防止莖葉徒長效果顯著,使用濃度為200ppm。100ppm的矮壯素或5000ppm,對控制莖葉生長、防止徒長均有良好的作用。翻蔓是一項費工減產的措施,新中國成立以來有關科研和生產單位,先後做了600次試驗,這些試驗涉及到不同土質、區域、品種、氣候條件,資料表明翻蔓減產點次在98%以上,減產幅度在10%以上。經研究分析,翻蔓減產其主要原因在於翻蔓後葉面積顯著下降,總光合勢降低;翻蔓還打亂了原來的葉層結構和均衡的莖葉分佈,使得光合效能降低;同時翻蔓影響了養分的正常運轉和幹物質的合理分配;使得人們常說的“源、庫、流”都受到影響,因此產量下降。

甘薯大田種植技術,高產的關鍵因素要掌握,很實用的技巧

五、其它田間管理

中耕鋤草甘薯田塊中耕的原則是前期深、中期淺,壟底深、壟面淺。第一次中耕時要結合培土,使栽插時下塌的壟土復原。莖葉盛長後即可停止中耕,乾旱灌水後及時中耕保墒。除草講究質量,棵草不留。化學除草用除草醚0.6千克或五氯酚鈉1.0千克,混合撲草淨100克或敵草隆250克,兌水50~70千克噴於地表除草效果良好。栽插前先噴藥一次,栽插成活後噴第二次時要注意噴頭放低,儘量避免藥液噴在薯苗上。防澇降漬與灌溉土壤墒情不足影響土壤中肥效的釋放和植株對營養的吸收,造成光合面積過小,光合產物降低,還影響塊根形成,使柴根增多,膨大速度降低。

土壤含水量過大容易造成莖葉徒長,甚至造成塊根腐爛。甘薯的抗旱排澇工作要因地制宜,一般丘陵、山區無灌水條件,通過等高作壟,蓄水保墒,並留好排水口,防止大雨沖垮薯壟。平原窪地要強調“三溝配套”,能灌能排,灌水時要採用小水灌溉,水量不能超過壟高的二分之一,排水做到雨住地幹,無明水無暗漬。

甘薯大田種植技術,高產的關鍵因素要掌握,很實用的技巧

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內容,種植戶可以多參考參考,或者說大家想了解哪方面的,三農知識及技術都可以留言評論,小編會根據情況來為大家解惑。也希望大家能關注一下小編以及積極留言評論轉發謝謝。

甘薯大田種植技術,高產的關鍵因素要掌握,很實用的技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