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作業總是寫不完,聰明的媽媽這樣做

往年這個時候,該是開學的日子,但今年很多學校紛紛開啟了直播上課的新模式。雖然上課的模式變了,但在開學前趕作業的孩子依舊很多。

前兩天,有一名七年級的孩子,因為邊打吊針邊寫作業上了熱搜。

記者採訪:“這麼辛苦,都打吊針了還寫作業。”

孩子靦腆地笑著:“作業很多,邊打針邊寫作業是為了節省時間,今天晚上要寫到十點多。”

孩子作業總是寫不完,聰明的媽媽這樣做

有網友說:小時候誰沒這樣過?正常。

也有家長心疼地抗議,生病了就要好好休息。這是用生命寫作業...

看到孩子的努力,我深受感動。誰說只有成年人的世界裡才有不容易?孩子如此勤奮,他們也有讓人心疼的不容易。

01 是孩子太矯情,還是作業太多?

小學班級群,一位爸爸深夜十二點@老師,抱怨作業太多。

有媽媽跟帖:公辦小學每天作業都寫到九點,還有更晚的。是孩子太拖拉,還是作業太多?

為此,網絡上引發熱議。

家長紛紛表示,作業量實在太大。

但也有家長表示,這作業量在公辦小學屬於正常。

孩子作業總是寫不完,聰明的媽媽這樣做

有資深老教師分析過原因,小學初期需要孩子打基礎,老師的作業是為孩子扎基本功。

很多時候,孩子還沒抱怨,家長已經列隊抗議,這會影響孩子學習的積極性。

對於基礎好的孩子,作業的時間會短一些。但是基礎不好的孩子相對時間會延長,有些孩子因為不專心,作業拖延至很晚才做完的情況也很常見。家長因勢利導的作用在這個過程中很重要。

同事給我講過她女兒作業的故事。

一天女兒放學後,在外面玩到很晚才回家。回家後,從書包一本一本往外拿作業,一直到鋪滿了整張桌子。她意識到貪玩過頭的嚴重性,憋著嘴說:“媽媽,作業實在做不完了,怎麼辦?”

可能是心裡太無助,話還沒說完便趴在桌子上大哭起來。

同事對女兒的學習向來很放心。她看了一下,數學試題糾正四五題,英語練習三四行,語文組詞10個左右,這在平時根本不在話下。但那天因為時間有點晚,孩子就覺得作業很多,壓力大到情緒失控。

同事幫女兒分析:“你最擅長組詞,這幾個詞小意思。數學也是你的強項,順手就做了。英語練習你平時最拿手就最後做。”幫女兒梳理好思路後,同事就去忙了。

二十分鐘後,孩子歡呼雀躍著飛出來:“我做完作業啦!”小臉上洋溢著自豪。

在孩子感覺壓力大的時候,適當地幫孩子梳理作業。不僅能節省作業時間,也可以激發孩子克服困難的信心,讓孩子獲得成就感。

孩子作業總是寫不完,聰明的媽媽這樣做

02 告訴孩子,書山有路勤為徑

天才在於勤奮,知識在於積累。作業,是對課堂知識點的鞏固,是及時查漏補缺的過程。

讓孩子明白努力讀書的意義,需要父母的智慧。巧妙地讓孩子明白學海無涯苦做舟,孩子會自發地去努力,會主動走向優秀。

知乎有個高贊問答:如何讓孩子認識到勤奮的重要性?

網友答:帶孩子長途旅行(8小時車程的那種),興奮地坐飛機去,玩累了坐汽車回。告訴孩子,如果不勤奮努力,以後只能坐汽車,飛機是坐不起的!

勤,是一把鑰匙,它可以開啟知識寶庫的大門,可以讓我們學有所長。

俞敏洪說:能到達金字塔頂端的有兩種動物:一是雄鷹,它靠自己的天賦和力量。另一種是蝸牛,它是憑自己的勤奮,憑即使掉下來也會繼續再爬的毅力,用堅持不懈的精神到達自己的巔峰世界。

我們承認,的確有天賦異稟的人存在,但資質普通的人還是大多數。作為資歷平凡的我們 ,勤奮刻苦是我們學習的利器,也是我們將來在學業和事業上有所突破的敲門磚。

孩子貪玩是天性,父母在孩子學習的這條路上,唯有正確地引導,才會有碩果累累的未來。

孩子作業總是寫不完,聰明的媽媽這樣做

03 每個成功的背後,都寫滿了勤奮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前段時間,“宋祖兒後臺趕作業”上了熱搜。當天走完紅毯後,疲憊勞累了一天的她,纖瘦的背影坐在小板凳上補作業,俘獲了一眾網友的心。

有這份努力,考上北影絕對是實力。

早前就有網友爆料,在祖兒拍攝《九州縹緲錄》時正是備戰高考的階段,邊拍攝邊學習,沒有空閒時間。她曾自嘲,最放鬆的時間就是吃飯。

孩子作業總是寫不完,聰明的媽媽這樣做

沒有誰的成功是偶然的,有多少收穫就會有多少付出,機會總會垂青每一個竭盡全力的人。

去年王俊凱的高考備受關注,他的目標是北電。在最後衝刺階段,還有綜藝要錄製,他一錄製完就馬上投入到學習中,在飛機上看書和寫作業是家常便飯。他說,那段時間很累很想休息,但堅持下來了。最後取得了驕人的成績。

孩子作業總是寫不完,聰明的媽媽這樣做

我們看到的總是別人光鮮的一面,也輕信了是別人運氣好。其實每個人的成功都不是輕而易舉的,只是我們沒看到他的努力而已。

一份耕耘,一份收穫。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只要辛勤付出,就一定會有回報。

04 努力的人生苦一陣子,不努力的人生苦一輩子

孩子成長中,學習是主旋律。辛苦之餘,他們會有很多抱怨很多迷惑。父母只需溫暖的鼓勵,就可以讓孩子在浩瀚的學海里找到前行的方向。

1、理解孩子的疲憊

有次鄰居講,她讓兒子暖哭了。

一天她加班到九點回家,兒子的作業還沒做完。

兒子看到媽媽就訴苦:“媽媽做學生真累啊,你不知道我們的作業有多少,我上一篇作文還沒寫完,今天又來了一篇”

她抱了抱兒子:“媽媽以你為榜樣,我們都在為更美好的明天努力,週末我們一起郊遊放鬆一下吧!”

兒子臉上的疲憊一掃而光:“有你做我的媽媽,再辛苦也不覺得苦啦。”說完在媽媽臉上親了一下。

孩子不是機器人,在數不清的作業和試題中,有疲憊有情緒是很正常的。理解並體諒他們的難處,我們就成了他並肩作戰的朋友,即使遇到困難他也會有足夠的勇氣去面對挑戰。

2、孩子的學習,鼓勵是上策

初中時,有次考試沒審題丟了25分。從年級前十掉到四十多名,我悶悶不樂。爸爸瞭解情況後,說:“你這次撿個大元寶回來。”

“為什麼?”我不明所以。

“你把粗心大意撿回來,我們不虧待它,今天吃點好的把它餵飽請走,我相信你下次考試會記住它的。”爸爸笑哈哈的說。

心頭的陰霾一揮而散,那年期末考試我是年級的第三名。

當孩子身處低迷的時候,最需要的是父母的寬慰。此時,也許只是爸爸媽媽的笑臉,就能驅散孩子心頭的烏雲。

孩子作業總是寫不完,聰明的媽媽這樣做

3、讓孩子明白學習動機,人生向來都是先苦後甜

前幾日女兒抱怨:媽媽我不想寫作業。面對女兒無助的眼神,我沒有否定她的態度。

時隔兩天帶她去看演出。回家路上,女兒意猶未盡和我談論劇情,我不失時機地隨聲附和。後來我問她,想不想有機會看更精彩的表演?女兒說,想!

“你看到今天有很多位置是空的對吧?很多人想看但沒有機會。我們有機會走進劇場,是因為爸爸媽媽之前的努力。如果我們不努力讀書,現在應該在老家,就沒有機會看到這麼精彩的劇目。”

女兒聽後,若有所思的點點頭。

適當的告訴孩子,人生向來都是先苦後甜。無論怎樣的環境,我們都會遇到人生的各種難題,努力堅持,現在吃的苦是我們以後享的福。

人生中學習無處不在,適時地鼓勵,合理的引導會讓孩子收穫自信和力量。找機會讓孩子明白: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在該奮鬥的年紀裡選擇吃苦,選擇努力,才會在未來遇到更美好的風景。

—End—

張榮瑛,80後自由撰稿人,用溫暖的文字記錄溫暖的人世間,做溫暖的人,今天明天每一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