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和黄庭坚是什么关系?

独立feel


黄庭坚是苏东坡的学生,后来因书法和文学的成就不相上下,二人亦师亦友,在宋朝是泰斗级的文学和书法大家,书法艺术上还同米芾、蔡襄一并被世人成为“宋四家”,有极高的声誉。苏黄二人有很多名人逸事,比较有趣的是二人互相戏谑书法,苏东坡说黄庭坚是“死蛇挂树”,黄则说苏“石压蛤蟆”,被传为佳话。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1][2][3]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黄庭坚(1045年8月9日—1105年5月24日),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


方圆居书法与诗词鉴赏


黄庭坚,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同时他也是江西诗派的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共称“一祖三宗”,黄庭坚是其中一宗。其书法独居一格,为“宋四家”之一。在诗歌方面,与苏轼合在一起有“苏黄”之称。

苏轼是北宋时期著名大文豪,在诗词歌赋,散文书法等各个方面,都很高的成就,堪称全才。虽然因为新旧党派之争,苏轼的仕途十分坎坷曲折,但是他的文学成就却可以代表北宋文学的最高成就,影响力十分大。

苏轼与黄庭坚合称“苏黄”,同时黄庭坚和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从这儿就可以知道,苏轼与黄庭坚关系十分密切,有师徒名分。

苏轼对黄庭坚十分欣赏,在还没有认识黄庭坚的时候,就已经明确了表示了自己的欣赏之意。苏轼与黄庭坚同属于北宋年间的一代文豪,苏轼生于1037年,卒于1101年,黄庭坚生于1045年,卒于1105年,二人年龄相差不大,可以说生活在同一时期,苏轼的诗与黄庭坚的诗都是宋代的绝唱,所以二人在诗词上的成就都非常高,并称为“苏黄”,黄庭坚实际上是苏轼的门生,受到苏轼的大力提拔,二人有着师生之谊。黄比苏小九岁,苏门四学士之一,苏于他亦师亦友,诗与苏并称"苏黄".苏轼年长,黄庭坚——苏门四学士之一,和苏轼是徒师关系翻开史书,就能发现黄庭坚的人生,与苏轼共沉浮。

苏轼是在孙觉那里看到了黄庭坚的诗文的,一见之下就大为欣赏,觉得黄庭坚的作品超逸绝尘,孙觉是黄庭坚的外舅,所以就请苏轼为黄庭坚扬名,这个时候苏轼已经是名满天下的大文豪,而黄庭坚却是黄莺初啼,苏轼于是大笑说,写出这样的文章想要不出名都难,哪里还用的着我去给他扬名?

黄庭坚在三十四岁的时候给苏轼写信,苏轼回信《答黄鲁直》说,我一生之中唯恐不能与您相交,今天你不惜辱没自己的才华如此待我,实在是让我又喜又愧,几乎是难以承受啊。可见苏轼与黄庭坚两个人是惺惺相惜。

因为苏轼与黄庭坚的友谊,苏轼一生坎坷,黄庭坚也跟着一生磕磕绊绊。

苏轼因为“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差点被杀了头,后来由于王安石的上书请求,又因为宋神宗爱惜苏轼的才学,才没有杀掉苏轼,黄庭坚这个时候虽然并没有与苏轼见过面,但是两个人一直是互通消息,惺惺相惜,所以也被牵连罚了二十斤铜,虽然处罚比较的轻,但是还是处罚了,罚是重点,轻重并不是重点。

又过了一段时间黄庭坚四十二岁,也就是1086年,新皇帝登基,苏轼被新皇帝召回京师,黄庭坚也被召到京师,于是两个人第一次见面,但是后来苏轼反对将新法全部的废除,与主持政局的人政见不同,不得已自请去了杭州,黄庭坚在1087年也被指出有男女关系问题,在纷乱的政治斗争中,黄庭坚不堪其扰,五年后,辞职不干了。

后来黄庭坚因为修订了《神宗实录》再兴文字狱,黄庭坚被贬去了亳州,从此黄庭坚很少再写诗,苏轼这个时候因为讥讽朝政也被贬,苏轼于是约黄庭坚在鄱阳湖相聚三日,此次一别就是永别。


纳兰自强


苏轼和黄庭坚都是北宋年间杰出的文人,尤其是苏轼,其在文学和艺术上的成就在北宋都达到了最高水准,可称得上是史上少有的文学和艺术天才,而在当时还有“苏黄”之称,“黄”即是指黄庭坚,所以黄庭坚的文学造诣言下之意已然很明了了。

苏轼比黄庭坚年长八九岁,成名较早,后来在友人处见到黄庭坚的作品,惊为天人,甚是欣赏,所以将黄庭坚当做未谋面的仰慕的朋友。而黄庭坚曾收到过苏轼的提携,是苏门四学士(黄庭坚、张耒、晁补之、秦观)之一,所以一生都以学生自称。并且因为与苏轼的友谊,苏轼一生坎坷,黄庭坚也跟着一生磕磕绊绊。

另外,二人都是当时的书法大家,与米芾和蔡襄共称之为“宋四家”。苏东坡的书法最大特点是肥扁补拙,被黄庭坚戏称为“石压蛤蟆”。
(苏轼书法作品)



而黄庭坚的书法与苏轼截然不同,笔画瘦长而多波折,被苏轼戏谑为“树梢挂蛇”。
(黄庭坚书法作品)


纵观两人生平,苏轼和黄庭坚一直就是一对亦师亦友的好朋友。


芦苇luwei


苏东坡黄山谷是亦师亦友的关系,是知交的关系,是堪比子由的关系。

东坡比山谷长8岁多,辈分基本比山谷长一辈,山谷舅舅李常,岳父孙觉都跟东坡是至交好友,因此,山谷对东坡执弟子礼~

1~东坡跟山谷首先都是才情高绝之士,这也是他们能互敬互爱的基础。东坡自不必多言,诗文书画俱达北宋文人巅峰,黄山谷的诗与东坡能以“苏黄”并称于世,可见其文学造诣……

2~山谷虽尊东坡为师,但是他还是有自己独立的个性以及审美情趣的,而并不是盲目追随。这从其诗书的审美可以看出。苏轼的文化造诣都是以其天才高绝为基点,崇尚自然天真,上善若水,“随物赋形,尽水之变”,“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这也是千百年来只出一个东坡的原因,外人很难达到他那样的高度。山谷却追求推敲斟酌,可以说,两人的艺术追求甚至有点背道而驰……

3~宋尚意,因此,个人的意趣追求在书法上能体现出来。东坡书法天真烂漫,山谷的书法却看来非常“作”,长枪大戟,恣肆老辣,这跟他相对“别扭”的审美追求是相合的~

4~知交好友,却又时常互损,苏轼心里是最喜欢跟这样的人做朋友的,比如张子野,比如黄山谷。比如关于书风,互相调侃成蛤蟆和绕蛇,山谷还跟东坡的侍妾朝云开玩笑,这些,不是知交的关系根本做不出来~

5~山谷本身对东坡是无比崇敬的,但是,对本身的造诣,却也是非常自负的,东坡跟我开玩笑,可以,其他人,你要掂量自己。比如,山谷的拥趸给山谷的信件里,尊山谷书法为当朝第一,山谷毫不犹豫地说东坡为第一,在黄州寒食帖跋里说:于无我处称尊,其中微妙的心态,可以琢磨~

6~东坡跟山谷关系铁到相互影响,要知道,东坡的交游宽泛到极点,朋友上至庙堂,下至走卒,跟同代另一大师米元章也同样在一起切磋过书法过,但是,在苏黄所留作品中,可以看出苏黄互相借用笔意,当然,黄用苏的笔意更多,字体压扁,但是线条劲秀,另一种风味。

但是不可否认,山谷的书法造诣要强于东坡,山谷跟元章的书法究竟谁为宋朝第一,本人很难下论断,但是就草书造诣而言,个人认为山谷绝对能进历史前五,在我看来,能进前三,每人感受不同,不必争论。

7~只能羡慕东坡所处的时代,大师辈出,王安石,司马光,欧阳修,二程等等,但是,至苏轼基本达至巅峰,欧苏的文,苏黄的诗,苏秦的词,苏黄米的字,真的太耀眼~

8~另一名篇核舟记,里面袒胸露乳的黄山谷跟苏东坡一起,就足以说明苏黄之间的关系有多铁~

最后,就性格而言,东坡居士,山谷道人,实际东坡道人,山谷居士可能更加贴切~

为了自己最喜欢的两大书家,花半个多小时纯手打了一篇文字,值~



叫我陆小鸡


苏东坡和黄庭坚是师徒关系。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也是苏东坡最得意的门生。

苏东坡很喜欢黄庭坚的文章,常常对黄庭坚的文章赞赏有加,不仅如此,苏东坡在做官的时候,想推荐一个人来接替自己,而他推荐的这个人就是黄庭坚。在推荐信中对黄庭坚的评价极高:“环伟之文,妙绝当世。”就是说,在苏东坡看来,黄庭坚的诗文是绝妙的,超出一般的水平。

黄庭坚34岁的时候给苏东坡写信,苏东坡回信《答黄鲁直》中说,自己恐怕不能和黄庭坚相交,现在黄庭坚辱没自己的才华来对待,让苏东坡又高兴又羞愧。可见他们二人之间是惺惺相惜的!

因为他们两人的友谊,苏东坡磕磕碰碰的一生,也是黄庭坚坎坷人生的写照。

特别是后来,苏东坡因为乌台诗案而被一贬再贬,黄庭坚也受到了惩罚。就是因为他们一直都有联系,所以才受到了牵连。

从这些都可以看出,苏东坡和黄庭坚之间亦师亦友,英雄惜英雄的深情厚意。




一家人三座城


苏黄关系非常了得亦师亦友等,携手并进才艺齐飞共成一代词家书家……


面饭局


苏东坡与黄庭坚关系?

苏东坡与黄庭坚关系亦师亦友,

称得上当时苏门四学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