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肯《反常识》:跳出常识思维的误区,以更客观的视角来看待孩子

邓肯《反常识》:跳出常识思维的误区,以更客观的视角来看待孩子

19世纪社会学之父奥古斯特·孔德认为,社会学是所有人类经验的“总体理论”,社会学中的实物和力可以像物理学中的实物和力一样被描述和分析,但他从未详细阐述过这一理论。事实上,能够阐述这个理论的人并未出生。

这是因为人类行为过于复杂,无法找到人类行为的普遍规律。所以,社会学家罗伯特·默顿并没有执着于此,而是主张社会学家专注于发展“中层理论”。

可是在现实生活中,连社会学家都无法轻易地给出定论,我们却总是不断地在给孩子下定论。“你如果这样下去,肯定没有出息!”“你要是像某某人一样有出息,我这辈子就值了!”“你看你上次做得不是很好嘛,为什么不能一直这样下去?”

我们总是以我们自以为是的常识来妄论我们的孩子,反正说了也不会有什么后果,有的人不以为然。<strong>我们要转离这样的思维方式,通过邓肯·《反常识》中提出的常识误区,来反思下我们教育中的几个误区。


邓肯《反常识》:跳出常识思维的误区,以更客观的视角来看待孩子


邓肯《反常识》:跳出常识思维的误区,以更客观的视角来看待孩子

误区一:我们以为的理性选择可能仅仅只是我们的个人偏好。

<strong>我们以为我们理性的判断,事实上是基于我们个人的偏好,而理性只是为我们的偏好作出了合理的解释或选择。

也许通过历史,我们能看到一些理性并不可靠的事迹。例如,陷害忠良的秦桧,甲午中日战争,签署《马关条约》的李鸿章,叛国的琦善,他们都是运用理性的高手。只不过,理性怎奈何人性?我们永远不知道理性的天平在人性的重压下,最终偏向哪一侧。

几年前有个妹妹高考结束,询问我如何填写大学的志愿。我笑着反问她,你喜欢什么样的大学?然后,沿着他的喜好,帮她作出相对合理的分析,后来她到了自己喜欢的大学,选择了新闻相关的专业,现在从事记者的工作。

如果我按着我以为的理性,而不是先问了她的喜好,那么我所谓的理性选择不过是按我个人的偏好作出的分析。

对于父母而言,尤其是在孩子拥有独立的思考能力后,依然喜欢帮助孩子作出看似理性的选择,殊不知,那仅仅是我们个人的偏好。如果不能够按着儿女的偏好帮助他们作出最好的分析,其实是借着我们所谓的理性作了独裁的君主。


邓肯《反常识》:跳出常识思维的误区,以更客观的视角来看待孩子


误区二:我们认为他成功是因为他有成功的特质。

马云成功了,我们认为他有前瞻性的眼光,有其他成功者的特质。正如,我们常认为别人家的孩子成绩好,是因为他们有成绩好的特质。而我们家孩子不够好,是因为他没有具备成功者的特质。所以,我们经常批评我们自己的孩子,你看看人家隔壁王小妞,学习多勤快,你再看看你,一天到晚就知道玩。

其实孩子成绩好与不好的原因都是非常复杂的,如果我们简单地归因为孩子不勤快,或者其他没有成功者的任何一个特质,这都是不对的。

金星在《金星秀》中讲过一个他大儿子的故事。有一天,她接到一个班主任老师的电话,说他们家儿子的英语太糟糕了,让她好好补补。不过,金星没有用常规父母的办法,听了老师的意见给孩子乱报补习班,而是给老师意见,请求老师不要给孩子压力,让他开心轻松地学习就行了。

几年后,大儿子到了英国上初中,不但操着一口流利的英语,而且还非常的绅士,一点没有像班主任所担心的那样学不好英语。

然而,他的大儿子以前学不好英语和现在学好英语之间有了本质的区别了吗?并没有,还是同一个大儿子。或者他现在学好英语真是因为到了国外这一件事吗?也并不是,而是诸多因素的结果。例如,家庭环境、智商的变化、对英语的喜爱等等的因素。

有许多孩子小学时候的成绩很好,只是到了高中他也一如既往地努力,但成绩就只是平平了,那么我们可以说她失去了成功者的特质吗?其实也并不是,只是诸多因素而导致的结果。所以我们要谨慎我们口,不要随意给成功下一个定义,因为成功谁都说不清楚,更不要给孩子莫须有的压力,让他认为自己没有成功者的特质。


邓肯《反常识》:跳出常识思维的误区,以更客观的视角来看待孩子


误区三:历史会有意摒弃大部分事实,只留下事情的主线来进行解释,事实上,这些解释不过是对已发生事情的描述罢了。

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李文亮事件”,是最好的证明。在事情没有搞清楚之前,人们纷纷倾向于谴责李文亮,连央视都公开批评说其散播谣言,然而在疫情爆发后,李文亮却成了“事前诸葛亮”,成了保护人民财产生命安全的英雄,而那位说不会传染的官员却成了人们口中的“千古罪人”。

李文亮去世后,市民纷纷给他献花,各大官方媒体也给予他很高的评价,似乎完全忘记了当时他被判为“谣言者”的事实。当事情尘埃落定后,人们也只能够对事情的主线进行描述,却不清楚其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例如,为什么在没有证据确凿的情况下,李文亮等人被训诫;又如,医生判定一种新型疾病到底要经过多少道程序?

其实,在孩子成长的每一个时刻里,他经历了什么是我们无法得知的,尤其是那些被忽略的细节,他在那个时刻的具体感受、心情、感想等等,这些都是我们无力获知的。也许我们会粗糙地得知他在学校过得好,或者并不好,仿佛这就是全部的事实。然而,他真的过得好与否,今天有没有受气或者为爱上一个女孩子而开心,只有他自己知道。

作为父母,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这对孩子来说是简单的,或者是难的,就要求孩子一定要如何如何。而是要在获取更多的信息后,在尽可能地还原事实真相后再来作出判断。


邓肯《反常识》:跳出常识思维的误区,以更客观的视角来看待孩子

这是我们容易自以为是的三个误区:

1、我们认为是理性选择的结果,常常是我们按着自己的偏好强加给孩子的 ;

2、我们认为别的孩子成功是因为他们有成功者的特质,其实还包含了诸多复杂的因素;

3、我们认为的事实也常常并不是事情的全部,还有诸多是我们不知道的,千万不要以为我们什么都知道。

邓肯《反常识》:跳出常识思维的误区,以更客观的视角来看待孩子

为什么会造成这些事情无法轻易地下定论?

因为这个世界有两个不同的系统:简单系统和复杂系统。

<strong>简单系统:指的是用一个模型就可以描述我们观察到的所有大部分变化的系统。例如,根据牛顿定律我们能精确地计算出某个星球过了几分钟以后会到达某个位置。

<strong>复杂系统:复杂性来源于众多相互依赖且以非线性方式相互作用的组成部分。例如,市场经济,没有一个经济学家能够准确地判断出经济未来具体的走向。

而孩子的成长就属于复杂系统,而不是简单系统。我们不知道他经历了什么事情以后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即便我们现在把孩子控制得很好,也无法预测在未来的某一个时刻发生意外的变化。

例如,电视剧《梦在海这边》的男主角肖战的父亲是个军人,从小把他当作新兵蛋子操练。他被迫听从父亲的安排,还要忍受“父亲经常将他骂得一无是处”的痛贬。长大后,一有了机会,他就毅然地选择出国留学,目的是为了离父亲越远越好。

这也是很多从小被父母压制的孩子的缩影,但孩子终究不是简单系统,在A处以某个规则通过精确地计算后能得出B处会发生什么样的情况。他们是复杂系统,环境中有太多的变量是我们不可控的,不会像简单系统那样可以预测,这就造成了很多事情没有办法轻易地下定论。

邓肯《反常识》:跳出常识思维的误区,以更客观的视角来看待孩子


邓肯《反常识》:跳出常识思维的误区,以更客观的视角来看待孩子

如果没有办法预测或控制,我们就不管了吗?

即使对于那些确实没把握的预测结果,知道我们发生的结果范围也是有目的的,因为它能帮助我们随机应变。

<strong>孩子的成长轨迹也许我们无法预测,但我们还是要大致地来判断他们未来的走向,好让我们能够随时照应得上他们。

一般而言,思想产生行动,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影响人的成长轨迹。如果从孩子小的时候就开始留意他的思想,纠正他的行为,帮助他养成了好的习惯,又有良好的性格,那么他的人生大致上不容易发生剧烈的变动。但也不排除遇到什么特殊的事件,诸如失恋、意外事故、疾病等等,令孩子的生命轨迹发生改变,作为父母如果放心不下,那该怎么帮助孩子呢?

这里有三个方法可供参考:

1、现场试验法

例如,父母给孩子提建议,常常因为孩子拒绝了一次以后,就不再说第二次,实际上我们应该把它看作内嵌在教育中持续学习的一部分。在孩子改变之前,我们需要像做试验一样改变我们自己,诸如语气、说话方式、内容、举止等等。

2、至关重要的局部知识法

例如,在《囧妈》这部电影中,母亲卢小花以自己的主观判断伊万不生孩子的原因,要么认为孩子身体有问题,要么认为婚姻状况不好,要么……,总是以僵化的因果关系的思维模式来断定孩子的问题,却忽略了伊万所处环境的具体情况。所以,局部知识就变得至关重要,父母给孩子提供好的建议时,必须建立在具体应用环境的基础上。

3、常规的解决方法——自助法

有些事情孩子可能比我们更了解情况,与其我们瞎操心,不如让孩子自己搞定。


邓肯《反常识》:跳出常识思维的误区,以更客观的视角来看待孩子


邓肯《反常识》:跳出常识思维的误区,以更客观的视角来看待孩子

除了结果外,我们更应该学会系统思考

当然,也许孩子在我们的栽培下变得非常优秀,拥有了各种名誉、荣耀。但作为父母,还需要透过现象看到孩子的本质,不要被现象所迷惑。这里重点要说的是:

不要因为光环效应而认为孩子什么都是好的。我们不能用孩子已经很优秀了,就什么都是优秀的来评判孩子。例如,在抖音中有一段很火的视频,视频中的女儿趾高气扬地回到家,妈妈看到很不满意,于是,女儿扔出一叠满分的试卷,妈妈一看马上就面带笑意,任女儿怎么样都没关系了。当然,这仅仅是一段搞笑的视频,但这里要说的是:父母需要通过观察到的结果来评判孩子优不优秀,视频中的女儿是趾高气扬的,显然是不好的,不能因为满分就覆盖了这个缺点,认为什么都是好的,不好的就应该被指出来。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始终保持初心,不因名誉、荣耀等光环而迷失了自己。

总结:作一个善于学习的父母,跳出思维的误区,以更客观的视角来看待我们拥有复杂系统的孩子,不断地令自己成长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当孩子变得优秀时,我们更要系统地来看待孩子,不要被孩子光环的假象所迷惑,这样不断地提醒孩子,让孩子的品格更上一个层次。


邓肯《反常识》:跳出常识思维的误区,以更客观的视角来看待孩子

如果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欢迎点赞关注;如果您希望借助此文帮助更多的人,欢迎转发!


邓肯《反常识》:跳出常识思维的误区,以更客观的视角来看待孩子

暖遇亲子学习社区

致力于推动亲子关系建设,让我们的家庭更加温暖、更加幸福。

邓肯《反常识》:跳出常识思维的误区,以更客观的视角来看待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