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鸭掉毛,产蛋量下降,这是怎么回事?

陆247591453


养殖蛋鸭,是农村常见的一个养殖项目,许多有条件的养殖户都在进行蛋鸭饲养。然而,在饲养蛋鸭的过程中经常遇到蛋鸭掉毛且产蛋量低的问题。但很多养殖户都不知道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下面,我们就针对这个话题聊一聊。

一、蛋鸭掉毛且产蛋量下降的原因

导致蛋鸭易掉毛以及产蛋量降低的原因很多。但主要原因有以下这些:

(一)饲料中矿物质缺乏

蛋鸭在生长发育以及产蛋的过程中均需要有大量的矿物质补充,而这些矿物质一般来自于饲料。倘若饲料中缺乏必要的矿物质,就会导致蛋鸭出现掉毛以及产蛋量下降的问题。

1.饲料中缺锌

虽然锌在蛋鸭体内的含量较低,但锌却广泛分布于蛋鸭的肌肉、内脏器官、羽毛和骨骼之中。而且,锌是蛋鸭羽毛结构组成中的重要成分。一旦蛋鸭体内缺锌,蛋鸭的羽毛就会变脆,从而使蛋鸭在日常活动中因与外界物质(譬如,与其它蛋鸭;与圈舍等)接触摩擦而掉毛。同时,也会因体内锌的缺乏而导致蛋鸭骨骼发育受阻,进而导致胚胎发育迟缓,从而出现产蛋量下降的问题。

2.饲料中缺钙

钙缺乏虽然不能直接与蛋鸭掉毛联系在一起,但是,如果饲料中缺钙,就会影响锌与铜的吸收利用,而锌与铜则与蛋鸭羽毛的健康状况有直接关系。况且,钙能直接影响蛋鸭胚胎的形成,钙含量的多少直接影响产量量的高低。因此,如果饲料中缺钙,也会导致蛋鸭羽毛易掉落以及产蛋量降低。

3.饲料中缺硫

蛋鸭羽毛组成的成分中含有大量的硫基氨基酸。如果饲料中缺硫,蛋鸭的羽毛就会很脆易折,进而在与外界物质的摩擦中掉落。同时,也会阻碍蛋鸭对钙的吸收,最后导致蛋鸭产蛋量下降。

(二)饲料中维生素缺乏

在蛋鸭的整个生育和产蛋期间,维生素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饲料中缺乏必要的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B3和维生素C),那么,蛋鸭的羽毛就会生长不良,而且,容易折断。同时,还极易导致蛋鸭罹患各种皮肤病,从而因皮肤炎症而掉毛。另外,维生素C具有支持蛋鸭细胞营养的作用,一旦饲料中缺乏维生素C,那么,蛋鸭的脏器功能就会受到影响,从而导致蛋鸭出现各种“营养缺乏综合症”,进而降低蛋鸭的体质,最后导致蛋鸭产蛋量下降。

(三)饲料中硒与砷含量过高

如果饲料中硒、砷含量过高,就有可能导致蛋鸭慢性中毒。一旦蛋鸭出现慢性中毒现象,就会导致全身掉毛,而且,掉毛会先从头、颈背侧开始,然后逐渐向后躯蔓延。同时,由于慢性中毒损害了蛋鸭的身体机能,从而使胚胎形成机制受阻,最后导致蛋鸭产蛋量下降。

(四)温度过高

如果鸭舍内或环境中的温度过高,就会导致蛋鸭机体因条件反射而掉毛,其掉毛的目的,是为了降低体温。另外,较高的温度也会抑制蛋鸭胚胎的形成,从而使蛋鸭的产蛋量下降。

(五)应激因素

在蛋鸭的日常管理中,如果某种较强的非病理性应激因素频繁出现,就会引起蛋鸭产蛋量的明显降低并可诱发掉毛。

(六)体外寄生虫

虱和螨是蛋鸭常见的体外寄生虫疾病。一旦蛋鸭感染力寄生虫,蛋鸭就会因奇痒难忍而到处“蹭毛”,进而引起掉毛。同时,体外寄生虫还会导致蛋鸭的生物钟混乱,从而影响胚胎的正常形成,最后导致蛋鸭产蛋量降低。

二、改善蛋鸭掉毛、增加蛋鸭产蛋量的方法

(一)饲料中补充矿物质

如果是因饲料中矿物质含量不足而导致的掉毛和产蛋量下降。应抓紧在饲料中补充矿物质。一般情况下,可在每百公斤饲料中添加硫酸锌0.3克;碳酸钙3.5克;同时,可以补充一些含硫的氨基酸,譬如蛋氨酸、胱氨酸和半胱氨酸等。饲喂期为一个月。

(二)适时补充维生素

如果饲料中缺乏维生素,可以购买一些专用的维生素粉添加到饲料中饲喂。如果购买不到,可以购买人用维生素B3和维生素C碾成粉后混入饲料中拌匀饲喂蛋鸭。一般情况下,每百公斤蛋鸭饲料中添加2片人用维生素B3及3片维生素C即可。饲喂期为半个月。

(三)更换饲料

倘若饲料中硒与砷含量过高,那么,就需要更换饲料,改喂其它合格饲料了。

(四)改善饲养条件

如果鸭舍内的温度过高,一定要在鸭舍中加装通风降温设备,同时,应降低饲养密度,将每平米鸭舍的饲养密度降低为6-7只。

如果室外的温度过高,可在运动场周边、鸭舍附近栽植一些高大树木,用以遮荫降温。另外,在夏天时,要保证饮水充足。

(五)消除应激因素

如果鸭群中或鸭舍内有多发的应激因素,应及时消除。另外,在赶鸭时,要动作缓慢,不能惊扰蛋鸭,以防蛋鸭受惊。

如果发现蛋鸭体外出现了寄生虫,一定要及时进行治疗。

可采用90%晶体敌百虫600倍液喷洒在鸭身上,并进行轻轻揉搓,从而使药液均匀,就能够杀死鸭虱。第一次用药10天后,如此反复一次即可。

可采用神奇药笔并研成粉末撒洒在蛋鸭的羽毛上。每隔5~7天撒洒一次,连续撒洒2~3次即可。

一般情况下,只要采取了以上介绍的各种措施后,蛋鸭掉毛的现象就会得到改善;蛋鸭的产蛋量就能够得到提高。

综上所述,造成蛋鸭掉毛且产蛋量降低的原因很多,但主要原因就是以上介绍的这些。一般情况下,只要按照以上介绍的方法采取防治措施,就能够改善蛋鸭的掉毛现象,并且,使产蛋量恢复到正常程度。


老胡说三农


蛋鸭掉毛,产蛋量下降以下几点:

羽毛脱落,一般情况是家禽的自然生命现象或过程。但是,除美学观点外,脱毛是鸭群问题的重要指示特征蛋鸭掉毛的原因主要有皮炎(包括毛囊炎)、羽毛的结构与质地异常或变脆、羽毛更换以及啄羽等,而引起这些异常的诱因则是复杂多样的,在发生这种问题后很难寻找出其确定的诱因。遗传方面的因素会对羽毛的生长和更换产生影响,但是当前饲养的蛋禽都是经过严格选育的,对羽毛生长和更换有不良影响的基因基本都已经消失。因此,产蛋鸭羽毛脱落更多是受外环境的影响。

1 、与掉毛有关的营养问题:

羽毛的生长和正常结构的维持需要合适的营养供给,凡是与羽毛结构有关的营养成分缺乏都可能导致羽毛变脆而容易折断;在饲料中营养成分含量不足,常常引起皮炎和毛囊炎,从而诱发蛋鸭的啄羽现象;绝大多数情况下,由于营养缺乏而导致的掉毛常常伴随着鸭群产蛋率的下降。因此,判定蛋鸭掉毛是否是由营养缺乏所导致的关键要注意大群内掉毛鸭的数量、分布和全群的产蛋量变化。

1.1 矿物质元素与掉毛的关系

1.1.1 锌 尽管锌在家禽体内含量很少,却广泛分布于肌肉、内脏器官、羽毛和骨骼中。锌是羽毛结构物质,缺乏锌则会导致羽毛变脆。低锌日粮使鸭出现羽毛生长不良、质地变脆、皮肤形成鳞片状,羽毛末端易磨损,严重时翼羽和尾羽全部磨掉。但是,饲料中锌含量过高会引起蛋鸭采食量明显下降并导致羽毛松乱甚至换羽。

1.1.2 钙 钙对羽毛的生长和结构维持的直接作用不明显,但是当日粮中钙过量时会干扰锌、铜的吸收利用,引起继发性掉毛及皮肤衍生物病变。

1.1.3 硫 硫是机体内多种物质的构成成分,体内许多氨基酸、维生素、蛋白质中都含有硫。参与羽毛组成的主要氨基酸是含硫氨基酸,尽管无机硫不参与形成含硫氨基酸,但在饲料中硫含量足够的情况下可以减少对含硫氨基酸中硫的动用。

1.1.4 硒与砷 当饲料中硒、砷含量高时,可引起慢性中毒,对其沉积的部位造成损害,家禽表现尾羽逆乱,容易脱毛等。硒中毒可引起全身掉毛,其特点之一是从头、颈背侧开始,逐渐向后躯蔓延。此外,羽毛边掉边长,长毛已脱落,短毛、新毛又开始生长也是其特点。

1.1.5 碘 碘是甲状腺素的组成成分,它对鸭新陈代谢的速率起着重要调节作用,并参与几乎所有物质的代谢过程。缺碘或碘过多,均可引起羽毛生长不良和掉毛现象。

1.1.6 食盐饲料中食盐含量高会引起鸡群的食盐中毒。慢性中毒者,羽毛易脱落。

1.2 维生素与掉毛的关系

1.2.1维生素B3(泛酸) 维生素B3缺乏会导致产蛋鸭羽被生长不良,羽毛容易折断。维生素B3缺乏常伴有皮炎的发生,主要在口角、眼圈、鼻孔和爪等部位。

1.2.2 烟酸 产蛋鸭缺乏烟酸会在全身引起对称性的皮肤炎症造成羽毛脱落。一般情况下,饲料原料中烟酸的含量比较充足,不容易出现缺乏症。但是,当玉米使用量过高(尤其是使用玉米蛋白粉作为蛋白质原料)、饲料原料经过碱化或高温处理的时候可能会因为烟酸的破坏而出现缺乏。

1.2.3 维生素B6 参与体内的蛋白质代谢过程,缺乏时会影响胱氨酸的利用、阻碍色氨酸转化为烟酸,进而影响羽毛的生长和结实性。

1.2.4 生物素、叶酸 当家禽缺乏生物素时,羽毛出现干燥、变脆、脱落等现象。家禽缺乏叶酸时也出现羽梗变脆、容易折断,有色羽毛褪色、脱落等现象。

1.3 蛋白质(氨基酸)与掉毛的关系

1.3.1含硫氨基酸 羽毛中的蛋白质含量占78%左右,主要是角蛋白,其中含硫氨基酸的比例要明显比其它组织中高。含硫氨基酸缺乏时,可直接影响作为羽毛的主要成分— 角蛋白的合成,致使家禽特别是成年家禽出现羽毛大量脱落,有的甚至全身掉毛后,迟迟不能生长。病禽尾、颈背部羽毛脱落,常被其他同伴啄食,引起皮肤感染,甚至出现同类相残,相互攻击的啄癖。

1.3.2 色氨酸 色氨酸在体内可以转化为烟酸,饲料中色氨酸不足会影响烟酸的合成和烟酸功能的发挥。

1.4脂肪与掉毛的关系

每天家禽都会用嚎啄其尾脂腺并随之在羽毛上梳理,这种行为的目的是为了把尾脂腺中的油脂涂抹在羽毛上面以保持羽毛的润泽和正常结构。饲料中脂肪的含量和类型会影响尾脂腺中油脂的形成。当蛋鸭饲料中脂肪含量长期低于1.5%或饲料中脂肪被氧化而不能有效利用的情况下,蛋鸭的尾脂腺重量会缩小,其油脂的分泌量减少而影响羽毛的润泽。

2 、与掉毛有关的环境问题:

2.1 温度

在高温季节,鸭为了散发体内的热量,会出现少量掉毛的现象。但在新开产的蛋鸭群内表现不明显。

2.2 相对湿度

湿度小,空气过于干燥则会使蛋鸡的皮肤干燥、羽毛散乱、质地变脆,容易折断。通常情况下,蛋鸡舍内空气中的湿度不会出现过低现象,更多的是湿度偏大。

2.3 光照

频繁地出现停电或忘记关灯、改变开关灯时间都会导致产蛋率下降并引发脱毛现象。

3、与掉毛有关的生理问题:

产蛋鸭体内雌激素的水平比较高,而雌激素又能够抑制新毛的生长,因此在产蛋高峰之前一般不出现换羽现象。但是,在产蛋高峰期之后,体内雌激素的水平有所下降,蛋鸭会出现局部换羽的情况,尤其是在颈部和背部。春季开产的蛋鸭在进人秋季后会出现部分羽毛脱换现象。

4 、与掉毛有关的管理问题:

4.1 喂料量不足

当产蛋鸭每天的采食量受控制,长期不能饱饲的情况下会出现啄毛和掉毛现象。这种情况不一定伴随产蛋率的下降,可能会见到蛋重略小。

4.2 缺水

长时间断水,特别是在夏季,可造成严重的应激脱毛,并伴有产蛋量严重下降。

4.3 应激

在蛋鸭的日常管理中如果某种较强的非病理性应激频繁出现则会引起产蛋率的明显降低并诱发换毛。

5 、与掉毛有关的健康问题:

当产蛋鸭由于健康问题而发生掉毛现象的时候,其产蛋性能将会首先受到影响。不过,引起蛋鸭掉毛的健康问题往往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通常不会由急性传染病所导致。

5.1 中毒性疾病

二噁英中毒会使蛋鸭停止产蛋、掉毛、烦躁、不安。一些治疗性药物会影响某些营养素的吸收利用,有引起羽毛脱落的可能性。

5.2 外寄生虫

虱和螨是常出现的外寄生虫疾病。蛋鸭受到虱体严重侵袭而发生奇痒和不安,患鸭因啄痒而啄断自体羽毛或啄伤皮肉,同时羽毛脱落以致产蛋量下降。

5.3 啄羽癖

个别自食或相互啄食羽毛或脱落的羽毛,啄得皮肉暴露出血后,发展为啄肉癖,常见于产蛋高峰期和换羽期。

5.4 营养吸收障碍

营养素的长期不足势必会导致羽毛结构受损或脱落。但是,营养吸收障碍引起的羽毛脱落要明显滞后于产蛋率的下降。


会哥的生活记录


黄哥这样说是对的,一、蛋鸭掉毛且产蛋量下降的原因

导致蛋鸭易掉毛以及产蛋量降低的原因很多。但主要原因有以下这些:

(一)饲料中矿物质缺乏

蛋鸭在生长发育以及产蛋的过程中均需要有大量的矿物质补充,而这些矿物质一般来自于饲料。倘若饲料中缺乏必要的矿物质,就会导致蛋鸭出现掉毛以及产蛋量下降的问题。

1.饲料中缺锌

虽然锌在蛋鸭体内的含量较低,但锌却广泛分布于蛋鸭的肌肉、内脏器官、羽毛和骨骼之中。而且,锌是蛋鸭羽毛结构组成中的重要成分。一旦蛋鸭体内缺锌,蛋鸭的羽毛就会变脆,从而使蛋鸭在日常活动中因与外界物质(譬如,与其它蛋鸭;与圈舍等)接触摩擦而掉毛。同时,也会因体内锌的缺乏而导致蛋鸭骨骼发育受阻,进而导致胚胎发育迟缓,从而出现产蛋量下降的问题。

2.饲料中缺钙

钙缺乏虽然不能直接与蛋鸭掉毛联系在一起,但是,如果饲料中缺钙,就会影响锌与铜的吸收利用,而锌与铜则与蛋鸭羽毛的健康状况有直接关系。况且,钙能直接影响蛋鸭胚胎的形成,钙含量的多少直接影响产量量的高低。因此,如果饲料中缺钙,也会导致蛋鸭羽毛易掉落以及产蛋量降低。

3.饲料中缺硫

蛋鸭羽毛组成的成分中含有大量的硫基氨基酸。如果饲料中缺硫,蛋鸭的羽毛就会很脆易折,进而在与外界物质的摩擦中掉落。同时,也会阻碍蛋鸭对钙的吸收,最后导致蛋鸭产蛋量下降。

(二)饲料中维生素缺乏

在蛋鸭的整个生育和产蛋期间,维生素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饲料中缺乏必要的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B3和维生素C),那么,蛋鸭的羽毛就会生长不良,而且,容易折断。同时,还极易导致蛋鸭罹患各种皮肤病,从而因皮肤炎症而掉毛。另外,维生素C具有支持蛋鸭细胞营养的作用,一旦饲料中缺乏维生素C,那么,蛋鸭的脏器功能就会受到影响,从而导致蛋鸭出现各种“营养缺乏综合症”,进而降低蛋鸭的体质,最后导致蛋鸭产蛋量下降。

(三)饲料中硒与砷含量过高

如果饲料中硒、砷含量过高,就有可能导致蛋鸭慢性中毒。一旦蛋鸭出现慢性中毒现象,就会导致全身掉毛,而且,掉毛会先从头、颈背侧开始,然后逐渐向后躯蔓延。同时,由于慢性中毒损害了蛋鸭的身体机能,从而使胚胎形成机制受阻,最后导致蛋鸭产蛋量下降。

(四)温度过高

如果鸭舍内或环境中的温度过高,就会导致蛋鸭机体因条件反射而掉毛,其掉毛的目的,是为了降低体温。另外,较高的温度也会抑制蛋鸭胚胎的形成,从而使蛋鸭的产蛋量下降。

(五)应激因素

在蛋鸭的日常管理中,如果某种较强的非病理性应激因素频繁出现,就会引起蛋鸭产蛋量的明显降低并可诱发掉毛。

(六)体外寄生虫

虱和螨是蛋鸭常见的体外寄生虫疾病。一旦蛋鸭感染力寄生虫,蛋鸭就会因奇痒难忍而到处“蹭毛”,进而引起掉毛。同时,体外寄生虫还会导致蛋鸭的生物钟混乱,从而影响胚胎的正常形成,最后导致蛋鸭产蛋量降低。


黄哥80330421


一、鸭掉毛,产蛋下降与管理有关

1、喂料量不足

当产蛋鸭每天的采食量受控制,长期不能饱饲的情况下会出现啄毛和掉毛现象。这种情况不一定伴随产蛋率的下降,可能会见到蛋重略小。

2、缺水

长时间断水,特别是在夏季,可造成严重的应激脱毛,并伴有产蛋量严重下降。

3、应激

在蛋鸭的日常管理中如果某种较强的非病理性应激频繁出现则会引起产蛋率的明显降低并诱发换毛。

二、与掉毛有关的健康问题

当蛋鸭由于健康问题而发生掉毛现象的时候,其产蛋性能将会首先受到影响。不过,引起蛋鸭掉毛的健康问题往往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通常不会由急性传染病所导致。

1、中毒性疾病

二噁英中毒会使蛋鸭停止产蛋、掉毛、烦躁、不安。一些治疗性药物会影响某些营养素的吸收利用,有引起羽毛脱落的可能性。

2、外寄生虫

虱和螨是常出现的外寄生虫疾病。蛋鸭受到虱体严重侵袭而发生奇痒和不安,患鸭因啄痒而啄断自体羽毛或啄伤皮肉,同时羽毛脱落以致产蛋量下降。

3、啄羽癖

个别自食或相互啄食羽毛或脱落的羽毛,啄得皮肉暴露出血后,发展为啄肉癖,常见于产蛋高峰期和换羽期。

3、营养吸收障碍

营养素的长期不足势必会导致羽毛结构受损或脱落。但是,营养吸收障碍引起的羽毛脱落要明显滞后于产蛋率的下降


三农人老李


[来看我][来看我][来看我]俗话说:"养鸭要腥,养鹅要青"。鸭子要多产蛋,应加强放牧,让其在田间、沟渠中觅食小鱼、小虾、河蚌、螺蛳和蚯蚓等鲜活动物饲料。放牧时间较少的,必须保证饲料中蛋白质含量不低于18,并补充适量的微量元素,比如美力盾蛋鸭增蛋药。

提高蛋鸭产蛋量的方法:诱导发“性”

实践正明,蛋鸭越强产蛋量越高,因此,蛋鸭群中要坚持留3~5的公鸭。公鸭对鸭群有性引诱和作用,可促进蛋鸭性机能活跃,提高产蛋量。公母搭配比例鸭的配种性能因品种类型不同而差异较大。一般合适的公母的搭配比例:蛋用型鸭为1:20至1:25;兼用型鸭为1:15至1:20;肉用型鸭为1:5至1:8。

所以建议用增蛋素,提升蛋鸭产蛋量快,稳固,巩固性强。

一:建议选择中药的,稳定性好,天然植物生长调节剂,见效快,精神好。

二:中药的唯独就属美力盾一家,在市面上得到了很好的口碑,认可度高,对于产蛋问题轻轻松松解决。

说了这么多,下面来揭晓蛋鸭增蛋药美力盾的主要成分含有,大豆异黄酮,杜仲叶提取物(绿原酸,核苷酸,杜仲多糖),氨基酸铁,氨基酸锌等。天然植物卵泡促进剂,有效促进卵巢功能,增加蛋鸭产蛋量,改善沙皮蛋,软壳蛋,就是好,在短时间内就能得到改善。






摆摊小哥陈瑞


鸭子在正常情况下,羽毛丰满,富有光泽,色彩鲜艳,同时羽毛紧密依附在身体皮肤上,起到一种良好的隔热保温作用,能够有效地阻止体热的散发,是鸭保持体温的绝缘体。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常常出现非生理性的脱羽现象,严重影响了鸭群的生长和生产性能的发挥。

刚出壳的雏鸭被毛为稍黄的纤细绒毛,成年健康鸭的羽毛整洁、光滑、发亮、排列匀称。鸭羽的生长代谢与生产有着密切关系。鸭的羽毛从出壳到性成熟要经过3次更换,这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随着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养鸭生产的盛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常常出现非生理性的脱羽现象,严重影响了鸭群的生长和生产性能的发挥。从而直接或间接使养殖户受到巨大的经济损失,我们应该提早发现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来提高效益。现就引起鸭脱羽的一些原因分析如下。

 

 一、与掉毛有关的营养问题。

  羽毛的生长和正常结构的维持需要合适的营养供给,凡是与羽毛结构有关的营养成分缺乏都可能导致羽毛变脆而容易折断;在饲料中营养成分含量不足,常常引起皮炎和毛囊炎,从而诱发蛋鸭的啄羽现象。目前对蛋鸭的营养需要研究,在矿物质和维生素的需要方面已逐渐成熟,只要是大的维持需要合适的营养供给,凡是与羽毛结构有关的营养成分缺乏都可能导致羽毛变脆而容易折断;

在饲料中营养成分含量不足,常常引起皮炎和毛囊炎,从而诱发蛋鸭的啄羽现象。目前对蛋鸭的营养需要研究,在矿物质和维生素的需要方面已经很成熟,只要是大型正规厂家生产的饲料(预混料)都能完全满足蛋鸭高产对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营养需要。对营养因素引起的蛋鸭脱毛原因,主要表现在大料配制时的能量水平、蛋白水平和鸭的采食量相对较小,导致的蛋鸭脱毛。

1、饲料中的能量水平偏低,导致鸭的能量摄入量不足,从而引起蛋鸭的羽毛脱落。

2、蛋白质水平低,特别是含硫氨基酸缺乏时,可直接影响作为羽毛的主要成分——角蛋白的合成致使家禽特别是成年家禽出现羽毛大量脱落,有的甚至全身掉毛后,迟迟不能生长。病禽尾、颈背部羽毛脱落,常被其他同伴啄食,引起皮肤感染,甚至出现同类相残,相互攻击的啄癖。

3.维生素。饲料中维生素含量本身就较少,再加上高温、潮湿等外界因素均易引起维生素的分解失效,故维生素很容易发生缺乏。当产蛋母鸭与雏鸭的日粮中缺乏维生素A时,1周龄左右的雏鸭会出现维生素A缺乏症,病鸭会出现生长发育停滞,体质逐渐消瘦,羽毛松乱无光泽并有脱落等症状;当鸭只缺乏生物素时,羽毛出现干燥、变脆、脱落等现象。烟酸对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的代谢有重要作用,还参与合成色氨酸,鸭缺乏烟酸时舌和口腔呈暗红色炎症,羽毛生长不良,粗乱而后脱落;泛酸是辅酶A的组成部分,参与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代谢,缺乏泛酸时生长缓慢,羽毛粗乱脱落,皮下出血、水肿,患皮肤炎,产蛋率低;缺乏叶酸时也出现羽毛脆弱、褪色、脱落等现象,缺乏吡哆醇或其他维生素时,同样可在全身引起皮炎症状和脱羽现象。

二、与掉毛有关的环境问题。

1、温度

  在高温季节,鸭为了散发体内的热量,会出现少量掉毛的现象,但在新开产的母鸭群内表现不明显。

2、光照

  频繁地出现停电或忘记关灯、改变开关灯时间都会导致产蛋率下降并引发脱毛现象。季节交替(特别是春夏之交)光照突然增强,造成鸭的不适合应激,容易导致鸭的啄毛而发生脱毛。

三、与掉毛有关的生理问题。

  在蛋鸭产蛋高峰期之后,体内雌激素的水平有所下降,产蛋鸭会出现局部换羽的情况,尤其是在颈部和背部。春季开产的蛋鸭在进入秋季后会出现部分羽毛脱换现象。

  四、与掉毛有关的疾病问题。

  某些疾病的发生往往伴随掉毛的出现,如寄生虫(鸭羽虱/螨虫)。

五、与掉毛有关的管理问题。

1、缺水

  长时间断水,特别是在夏季,可造成严重的应激脱毛,并伴有产蛋量严重下降。

2、喂料量不足

  当产蛋鸭每天的采食量受控制,长期不能饱饲的情况下会出现啄毛和掉毛现象。这种情况不一定伴随产蛋率的下降,可能会出现蛋重略小。

  

3、应激

  在蛋鸭的日常管理中如果某种较强的非病理性应激频繁出现则会引起产蛋率的明显降低并诱发换毛。

蛋鸭品种大都在150日龄开产,200日龄时达产蛋高峰,这个时期饲产管理的目标是应尽快把产蛋率推向高峰。从营养方面应根据产蛋率上升的趋势不断提高饲料质量,当产蛋量达到高峰后要稳定饲料的种类和营养水平,使鸭群的产蛋高峰能维持得长久些。这个时期,鸭进行自由采食,每只鸭的耗料量为150克左右。光照时间从17~19周龄就可以逐步开始加长,最终达到16~17小时为止,以后维持在这个水平上,光照强度一般为5勒克斯。产蛋前期饲养管理是否恰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观察:

  ⑴观察蛋重的增加趋势:初产时蛋很小,到200日龄时可达到标准蛋重。在产蛋前期,蛋重不断增加,而且越产越大。增重势头快,说明养得好,增重势头慢或出现蛋重降低,说明饲养管理不当,要找出原因。

  ⑵观察产蛋率上升趋势:开产后的产蛋率不断上升,早春开产的鸭其产蛋率上升更快。产蛋率如高低波动,甚至出现下降,要从饲养管理上找原因。

  ⑶观察体重变化情况:对刚开产的鸭群、产蛋至210日龄、240日龄、270日龄以及300日龄的鸭群进行称重。称重应在早晨空腹时进行,每次抽样应占全群的10%。若体重维持原状或变化不大,说明饲养管理得当;若体重有较大幅度地增加或下降,则说明饲养管理有问题。

  2、产蛋中期的饲养管理

  鸭群进入产蛋高峰后,体力消耗较大,如不精心饲养管理,较难保持高峰产蛋率,甚至引起换羽停产,这是蛋鸭最难饲养的阶段。这个时期要在营养上满足高产的需要,日粮中粗蛋白质的含量应从18%提高到19%~20%,同时增加钙的喂量,但日粮中含钙量过高会影响适口性,可在混合饲料中添加1%~2%的颗粒状贝壳粉,或在舍内单独放置碎贝壳片槽(盆),供其自由采食。光照时间稳定保持16~17小时。在日常管理中还要细心观察以下内容:

  ⑴蛋壳质量:好的蛋壳应该光滑厚实,有光泽。若发现蛋的蛋形变长、蛋壳薄、透亮、有沙点或产软壳蛋,说明饲料质量不好,特别是钙质或维生素D不足,要及时补充。

  ⑵产蛋时间:正常情况下产蛋时间为深夜3~4时,若每天推迟产蛋时间,甚至白天产蛋,这就是不祥之兆,应采取措施,否则会减产甚至停产。

  ⑶鸭群的精神状态:产蛋率高的健康鸭精力充沛,下水后潜水时间比较长。如发现鸭精神不振,行动无力,怕下水,下水羽毛沾湿,甚至下沉,则说明营养不足,将会引起减产停产,注意要增加营养。

  3、产蛋后期的饲养管理

  蛋鸭经过长期的持续产蛋后,产蛋率将会逐渐下降。产蛋后期饲养管理的主要目的是尽量减缓鸭群产蛋率的下降。如果饲养管理得当,此期内鸭群的平均产蛋率仍可保持75%~80%。这个阶段的饲养管理要点是:

  ⑴根据体重和产蛋率确定饲料的质量和喂料量,不可盲目增减饲料:如产蛋率仍在80%以上,体重略有减轻趋势时,饲料中应适当增加动物性饲料;若体重增加,有过肥趋势,产蛋率还在80%左右时,则可降低饲料中的代谢能或控制采食量;若体重正常,产蛋率也比较高,则饲料中蛋白质水平应略有增加;若产蛋率已降到60%左右,再难以上升,则无需加料。

  ⑵保持光照:每天保持16~17小时光照,不能减少。

  ⑶观察蛋壳质量和蛋重的变化:若出现蛋壳质量下降、蛋重减轻时,则可增补一些无机盐添加剂和鱼肝油。

  ⑷管理得当,防止应激:保持鸭舍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保持稳定的作息时间,防止产生应激。





印象安江


蛋鸭掉毛跟产蛋量下降,两者有可能是同一个因素导致的,也有可能是不同的因素导致的。所以,咱们在这里不能够混为一谈,而是把这两个蛋鸭问题分开来分析。



■蛋鸭掉毛,跟营养不足、湿度过低、光照时间不稳定以及生理问题等因素有关

蛋鸭掉毛,归结起来主要有营养不足、温度过高、湿度过低、光照时间不稳定以及生理问题等造成。根据当下的气候条件分析,气温还很低,应该不是温度过高的因素导致蛋鸭掉毛。

①营养不足导致蛋鸭掉毛。蛋鸭每天摄取的营养成份不足,特别是与羽毛结构有关的营养超成份,比如锌、钙、硫、碘、硒、砷等,这些营养元素摄入不足,就往往导致蛋鸭的羽毛变得脆弱而容易折断,掉落。此外,营养不足可引起蛋鸭皮炎和毛囊炎,促使蛋鸭出现啄羽毛的现象,也导致掉毛的问题。

②湿度过低导致蛋鸭掉毛。现在是冬季,天气比较干燥,湿度低。蛋鸭在这样的环境之中,皮肤会变得干燥,羽毛变得散乱脆弱,也就容易折断掉落。

③停电、开关电灯过于频繁也可导致蛋鸭掉毛。供电不稳定,经常停电,或者养殖户担心电费过多,而频繁开关电灯,改变灯光照射的时间等这些行为都容易引发蛋鸭掉毛。

④生理问题。在蛋鸭产蛋高峰期之前,体内的雌激素水平较高,可抑制新毛生长,不会出现环换羽毛的现象,而产蛋高峰期过后,蛋鸭体内雌激素下降,就会出现部分换毛的现象。



■蛋鸭产蛋量下降,跟温度变化、湿度变化、光照条件、饲养密度、鸭舍透风条件等因素有关

①温度过低导致蛋鸭产蛋量下降。最适合蛋鸭产蛋的温度范围是18~25℃,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影响到蛋鸭的食欲,进而导致产蛋量下降。现在处于冬季,气温较低,养殖户保暖工作不到位,导致鸭舍气温过低,就会导致产蛋量下降。

②湿度过高导致蛋鸭产蛋量下降。最适合蛋鸭下蛋的湿度范围在50%~60%之间。由于进入冬季,温度低,鸭舍内潮湿不容易变干,常常诱发各类细菌疾病,从而影响蛋鸭产蛋量。

③光照条件不足,不稳定导致蛋鸭产蛋量下降。光照条件对蛋鸭产蛋量的影响是很明显的,要求光照要充足,而且光照时间稳定。很多养殖户不注重这一点,没有给鸭舍提供足够时间的光照,而且频繁的关开灯光,导致光照不稳定,影响到蛋鸭正常产蛋。

④饲养密度过大导致蛋鸭产蛋量下降。养殖密度过大也不利于蛋鸭下蛋,最佳的养殖密度在8~9只/平方米。

⑤鸭舍的透风条件不良可导致蛋鸭产蛋量下降。透风条件不良,加上过度潮湿,鸭舍内部的有害气体增多,导致蛋鸭中毒,从而影响产蛋量。



综合以上分析,对于蛋鸭掉毛、产蛋量下降等问题的原因也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据此,对养殖户在蛋鸭的管理上有一些建议,如下:

■加强蛋鸭管理,创造适宜的养殖环境,把掉毛、产蛋量下降等问题降到最低

①科学喂养,确保蛋鸭吃饱吃好。喂养蛋鸭要根据季节的变化采取不同的喂养方法。春季的时候,可在原有饲料的基础之上,适当添加钙质和青饲料。有放牧条件的,可适当延长放牧的时间;夏季则提供充足干净的饮水,并增加水草等青绿多汁饲料喂食量;秋冬季节要适当增加营养,补充动物性蛋白质饲料。

②控制好温湿度,让蛋鸭处于舒适的环境中。在上面也提及了,蛋鸭最适合的产蛋温度在18~25℃,最适合的产蛋湿度在50%~60%。养殖户要尽可能采取措施满足,特别是秋冬季节,温度低,湿度大,不容易调节,这就需要每天进行清扫,同时做好防寒保暖的工作。

③控制好鸭舍光照,每天至少保持在16小时充足光照。可人工补充光照,每天持续不断提供16小时的光照,并且稳定下来,不去更改。

④适当的通气,实现鸭舍内外空气交换。夏季要多通风,冬季则在大晴天的时候,要打开窗户和大门,让鸭舍内的空气散发出来,让新鲜的空气注入,实现交换,同时把蛋鸭赶出来透透气。



好了,以上关于蛋鸭掉毛、产蛋量下降是什么原因?这个问题,就分享到此,欢迎评论探讨交流。同时,希望大家多多关注【终归农村】,多多给予点赞,激励我继续分享更多的三农知识,谢谢。

终归农村


您好,很高兴回答您这个问题我是灵山小陆

蛋鸭掉毛,产量下降 我的分析有以下几点,鸭子一般都是每年一换毛在食物里面,和在水里面时间太长的缘故。

蛋鸭掉毛主要是因饲料营养成分导致的,温度过高、湿度过低、光照时间不稳定、应激反应等也会造成蛋鸭掉毛。饲料中营养成分含量不足,常常引起皮炎和毛囊炎,从而诱发蛋鸭的啄羽现象,绝大多数情况下,由于营养缺乏而导致的掉毛常常伴随着鸭群产蛋率的下降。在高温季节,蛋鸭为了散发体内的热量,也会出现少量掉毛的现象。

我的回答完了,希望的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谢谢。我是灵山小陆,谢谢大家的关注。


灵山小陆


1-喂料量不足当产蛋鸭每天的采食量受控制,长期不能饱饲的情况下会出现啄毛和掉毛现象。这种情况不一定伴随产蛋率的下降,可能会见到蛋重略小。

2、缺水

长时间断水,特别是在夏季,可造成严重的应激脱毛,并伴有产蛋量严重下降。

3、应激

在蛋鸭的日常管理中如果某种较强的非病理性应激频繁出现则会引起产蛋率的明显降低并诱发换毛。

二、与掉毛有关的健康问题

当蛋鸭由于健康问题而发生掉毛现象的时候,其产蛋性能将会首先受到影响。不过,引起蛋鸭掉毛的健康问题往往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通常不会由急性传染病所导致。

1、中毒性疾病

二噁英中毒会使蛋鸭停止产蛋、掉毛、烦躁、不安。一些治疗性药物会影响某些营养素的吸收利用,有引起羽毛脱落的可能性。

2、外寄生虫

虱和螨是常出现的外寄生虫疾病。蛋鸭受到虱体严重侵袭而发生奇痒和不安,患鸭因啄痒而啄断自体羽毛或啄伤皮肉,同时羽毛脱落以致产蛋量下降。

3、啄羽癖

个别自食或相互啄食羽毛或脱落的羽毛,啄得皮肉暴露出血后,发展为啄肉癖,常见于产蛋高峰期和换羽期。

3、营养吸收障碍

营养素的长期不足势必会导致羽毛结构受损或脱落。但是,营养吸收障碍引起的羽毛脱落要明显滞后于产蛋率的下降





农人小辉


蛋鸭掉大羽应该是缺少蛋白元素导致的,鸭子产蛋期这时的蛋白最好做到16-17,另外朋友说基本快高峰期了蛋白最好做到18-19,羽毛的生长靠蛋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