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翼之戰中,札木合烹煮俘虜的事件,史書中的記載為何各不相同

在蒙古草原上發生了一次著名的戰役——十三翼之戰,這是在年輕的鐵木真與他的安答札木合之間進行的。據各方史書記載,札木合獲得了這次戰役的勝利,而勝利之後,札木合用七十個大鍋燒熱將戰俘煮殺,造成了“七十鍋慘案”。那麼這件事情是真是假呢?下面我們就來通過各方史料與邏輯推理來分析一下。

十三翼之戰中,札木合烹煮俘虜的事件,史書中的記載為何各不相同

據《元朝秘史》記載,關於這件事的前因後果大致這樣的。札木合有個弟弟名叫紿察兒,曾領著他的群落駐紮在札剌麻山邊的斡列該不剌合。鐵木真有個夥伴名叫拙赤答兒馬剌,他的部眾駐紮在不遠處的撒阿里。有一天,紿察兒帶著人搶走了拙赤答兒馬剌的馬群,拙赤答兒馬剌單槍匹馬在後面尾追而去,半夜時分,悄悄摸過去,開弓放箭,一箭射斷了紿察兒的脊樑骨,把馬匹又搶了回來。最後紿察兒死翹翹了,之後札木合要為弟弟報仇,就將他的十三個部眾組織起來,三萬人馬浩浩蕩蕩殺來。鐵木真也組織十三翼人馬,三萬餘人對抗,雙方大打出手。

十三翼之戰中,札木合烹煮俘虜的事件,史書中的記載為何各不相同

最終一場激戰,鐵木真被札木合平推,敗下陣來,率殘兵敗將退守於斡難河畔的哲列捏。札木合得勝凱旋而回,在歸程中,“將赤那思地面有的大王每,教七十鍋都煮了”,還砍斷了捏兀歹察合安的脖子,將頭顱拴在馬尾上拖走了。然而這種行為嚴重違反了草原上的慣例,札木合這種破壞規則的行為激起了部眾和盟友們的不滿,他們當中的一部分人就投入到鐵木真的帳下。

十三翼之戰中,札木合烹煮俘虜的事件,史書中的記載為何各不相同

而據《聖武親征錄》記載:“札木合敗走。彼軍初越二山,半途為七十二灶,烹狼為食。”也就是說,最後實際上是札木合被打敗了,他煮的並不是戰俘,而是狼肉。大家可以推想,札木合打了敗仗,他難道還有心情四處捕狼?那些狼也挺奇怪的,這邊打仗,狼群還津津有味地來圍觀,莫非想撿肉吃不成?這其實是個翻譯錯誤,蒙古語“狼”是“赤那”,“狼群”是“赤那思”,史書作者想當然地將“赤那思”譯成了“狼群”。實際上,“赤那思”是泰亦赤兀惕人的一支部落,他們一直忠心於鐵木真,在多次戰鬥中始終站在鐵木真一邊。也就是說,札木合抓住的戰俘中有赤那思部落人員,殺害了這些戰俘,並用大鍋烹煮了他們。

十三翼之戰中,札木合烹煮俘虜的事件,史書中的記載為何各不相同

《史集》中則認為,用大鍋煮戰俘是鐵木真乾的,而不是札木合。這個觀點肯定是不對的,當時“赤那思”部是支持鐵木真的,鐵木真沒有任何理由煮了他們。那麼札木合確實搞了七十口大鍋煮人嗎?筆者認為是人們在口口相傳之時產生了一個誤傳。據《聖武親征錄》中記載,當時鐵木真組織十三翼人馬對抗札木合時,他麾下有這麼一支部眾――“捏古思”,這支部眾屬於赤那思的一支,而有個來自於蒙古選兒列勤部落的一支也被人們稱為“捏古思”。傳說中,這個“捏古思”部落的祖先曾經制造了七十個風箱將鐵山熔化,冶煉成鐵。

十三翼之戰中,札木合烹煮俘虜的事件,史書中的記載為何各不相同

現在我們來把一些信息整理一下:第一,札木合在戰鬥中抓了支持鐵木真的“捏古思”部落的俘虜;第二,“捏古思”部的先祖用七十個風箱冶煉鐵山;第三,札木合殺害戰俘。然而煮人需要很大的鍋,札木合打仗還帶這麼多的大鍋要幹嘛?況且在行軍中還“越二山”,非常的不方便。煮完人的鍋還留下來讓鐵木真點數?

十三翼之戰中,札木合烹煮俘虜的事件,史書中的記載為何各不相同

現在推理一下,我認為,事情更有可能是這樣的:札木合在與鐵木真的戰鬥中獲得了勝利,他們抓住了支持鐵木真的“赤那思”部眾人員,這些人員是屬於“捏古思”一支的。凱旋途中,札木合殺害了這些戰俘。遺留現場後來被人發現,辨認出其中有“捏古思”部眾人員的殘骸,瞭解歷史的人知道,“捏古思”先祖以七十個風箱熔鍊鐵山。大家傳來傳去,就成了札木合用七十個大鍋煮死了戰俘。這事情傳得沸沸揚揚,人盡皆知。而鐵木真即使知道真實情況,也絕不會糾正,而是任流言滿天飛。綜上所述,這件事情傳來傳去,也就被大家記成歷史了。

我是文化原始人,喜歡獨立思考,遠離人云亦云,專注歷史領域,探究傳統文化,以上均屬個人觀點,若對您有所啟發,敬請點贊關注。每日分享美文美圖,帶您走進一段不為人知的趣味歷史。

十三翼之戰中,札木合烹煮俘虜的事件,史書中的記載為何各不相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