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爆料因为父母被隔离,8岁男孩玩游戏刷爆信用卡,一年工资都赔进去了,你怎么评价?

电竞小皮皮


说实话,这不是个例!之前还看到一个小姑娘给主播刷礼物打赏的,用的是她妈妈的微信,并且把微信的转账消费记录给删除了!这些家长和孩子都有责任,游戏平台也有责任! 第一,子不教父之过,家长没有教育好孩子,没有给他树立健康向上的价值观,使其不能正确的辨别是非对错! 第二,孩子自身不理解父母,不知生活的艰苦,喜欢玩游戏,没有其他兴趣爱好! 第三,游戏平台没有履行监督审核义务,只要你充钱,我就赶快收进来! 综上所述,父母孩子要一起努力,帮孩子建立好的价值观,培养积极向上的兴趣爱好!让孩子不再沉迷游戏!


豫西小王


Hello,大家好,我是头号游戏,每天都会带来最新的游戏资讯!

经过我的了解,网络上面确实有说关于父母被隔离一个八岁的儿子,因为玩游戏把信用卡刷爆的消息,看到之后也是非常的震惊,有没有想到一个八岁的小孩都能够把一个信用卡刷爆,还是全部刷在了游戏上面,看到这个消息之后,感觉造成这样的情况,有很多的原因,比如说父母的原因,孩子得到的原因,游戏的原因,都是存在的。

事件回顾

原来是在年前的时候,一个在浙江打工的夫妻,两个回到老家山西运城,但是刚到家就被进行了自我隔离,也是因为病毒疫情的原因,所以就导致一家人过了一个比较不一样的年,但是在这个隔离期过了之后,却发生了一件让这一家感觉到非常难受的事情,那就是在1月25的时候,他的一个信用卡被刷爆,通过观看手机里面的短信,发现总共刷走了13000多块钱。

因为在隔离的时候,还有一个八岁的儿子,在爷爷那里照看,所以为了联系就留给了儿子一部手机,而这个手机就是自己常用的,本来是为了联系使用,但是他的这个八岁的儿子就在手机上面下载了游戏,并且还在这个游戏里面,大量的充值购买道具,总共花了13000块钱左右。

头号游戏看法

其实我看到这个情况之后,感觉到也是非常的痛心,毕竟造成这样的结果会给这家带来未知的后果,从中也看到了一些原因。

比如说她的孩子是一个留守儿童,可能对于父母的关心教育方面有所缺失,对于平常儿子的管理,肯定更加的少。

除此之外,就是自己手机里面的设置也是非常不谨慎的,一个八岁的儿子就能够使用自己的手机刷走钱进行充值游戏,据说是因为设置了小额免密,但是在给自己儿子手机之前,起码要把这些设置都弄清楚之后,才能避免这样的情况出现。

目前这种事情也是发生,解决的方式基本上就是联系游戏公司进行退回,如果能够退回的话是最好的,不能够退回的话,完全就是花钱买了一个教训,按照目前的规定,八岁以上未满16岁的用户,在游戏里面充值金额是不能够超过50块钱的,每月不能够超过200块钱。

以上就是我带来的本期内容,你们是如何评价这件事情呢?


头号游戏


这完全就是自作自受啊,明摆着父母不作为一直给孩子玩手机游戏,又不多加管教和限制。不要说什么没空不听话,这都是扯淡。就是从小没有正确的引导放任他玩导致的。小朋友不玩游戏几乎不太可能,这种强制隔绝也不太现实。我儿子7岁,也都会玩啊。条件是每天功课按时 保证质量的完成,晚上可以玩20分钟。我还会陪他一起玩,教他玩,告诉他什么是骗钱的广告,什么不能点。那种扔手机给小孩明摆着家长不负责任


芦苇165401868


大家好,我是游戏领域的优质作者,如果大家有关于游戏方面的问题,欢迎和我交流。

最近网上确实有一篇是关于,父母因为肺炎疫情被隔离八岁的小儿子玩游戏充值刷爆信用卡的新闻。相信各位小伙伴都不是第一次听说这样的新闻,这种例子有很多,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

具体事情经过是这样的,父母是在浙江打工,然后回到山西老家,因为疫情被隔离,孩子暂时由爷爷照顾,为了方便和孩子联系,就把常用的一部手机留给了孩子,爷爷照顾两个孙子,一个上高中,一个上小学,玩游戏充值的这个就是小儿子。

这之前这个八岁小男孩的父母一直在浙江打工,经常使用的手机肯定会绑定一些银行卡之类的,方便工资的结算,在这个隔离的期间就是为了方便孩子联系,就把这个手机留给了孩子。在这疫情防控期间,孩子在家不能出去,只能在家呆着,写作业,看电视,玩手机,爷爷又疏于对孩子的管理,这孩子在无人看管的情况下玩手机游戏,充值,直接把父母一年的血汗钱给花没了。

孩子玩游戏就是无师自通的,根本不需要人教导,但是这个手机确实家长可以控制的,在绑定网银的情况下,一定要设置密码,不能用短信验证码,要不然就不让孩子使用这个绑定银行卡的手机。而且家长有必要和孩子一起学习一下关于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做懂法之人。现在事情发生了,能做的就是减少损失,可以向游戏公司说明情况要求退回充值的钱。

这件事情很好的给大家敲了警钟,在这特殊时期,各位家长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孩子,避免此类情况的再次出现。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大家是否有不同的看法,欢迎评论区留下自己的观点。


云顶之弈军师


网上爆料因为父母被隔离,8岁男孩玩游戏刷爆信用卡,一年工资都赔进去了,你怎么评价?

这个用评价两个字,太客气了。首先应该报警立案,毕竟一年的工资怎么说也是至少大几万,这已经不是小数额了。而此时此刻批评父母思虑不周和监管不力;以及控诉游戏平台,诱导小孩充值都没有意义。最主要做的就是帮助小孩父母想办法讨回自己的血汉钱,吸取教训,教导和培养好未来更多的孩子。

报警,立案:

涉及金额比较大,应该会立案,一旦立案,对钱财的讨回肯定有帮助。

安卓手机:

找到腾讯商家,说明情况,跟商家沟通一个8岁孩子的操作,可能会退回来。

与客服沟通时,注意录音取证,客服也许会以一切理由挂断电话,或者回馈说平台的一切都符合中国法律,而实际上,每款游戏都避免不了有诱导未成年人消费的嫌疑,到目前为止也没有具体监管部门负责。

苹果系统:可以试试下面操作,

在电脑上,iTunes里登陆Apple ID——在账户一栏找到查看我的账户——购买历史记录——选择付费的——报告——退款(退款理由小孩误操作造成的等)

希望可以帮到这对可怜的父母


陈俊昊的理想


网络游戏正在影响着年轻的一代,这个寒假里有不少学生在家玩网络游戏,网上爆料,因为他父母被隔离,孩子在家里用信用卡充值,信用卡都快刷爆了,一年的工资就算白费了。

看到这个消息,也给父母提醒,家里的信用卡、银行卡都要收集好,不要放在孩子能够轻易拿到的地方,要教会孩子不要随便拿父母的东西,更不要让孩子刷信用卡。现在一部分孩子对金钱没有概念,花钱大手大脚,不知道父母挣钱很辛苦。

前段时间网上也爆料,有的孩子在网上看直播,用父母的工资卡给网红刷礼物,出手大方,父母的工资很快被孩子刷完了,想起来都很心痛,父母省吃俭用的钱就这样被孩子挥霍了。

针对这种情况,父母要好好教育孩子,让孩子知道挣钱不容易,不要乱花父母的血汗钱。家庭教育非常重要,父母要认真履行自己的教育责任,不要宠着孩子、溺爱孩子。

孩子一旦玩上网络游戏,他们的心思就不会放在学习上,沉浸在游戏的虚拟世界里,有的孩子因为玩游戏不能自拔,游戏正在影响着青年一代,老师和父母要对孩子进行严加管教,减少孩子玩游戏的时间,父母在家里要监督孩子,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远离游戏,把时间和精力用在学习上,为孩子的茁壮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题主描述的情况,是这个孩子缺乏家庭教育的表现,养子不教父之过,出了问题不能怪别人,只能怪自己。如果父母对孩子进行了严加管教,即使父母因为疫情被隔离,孩子也不会用信用卡为游戏充值,父母对孩子的身教胜过言传,对孩子的放纵会害了孩子一辈子。


Lance课堂


银行,家长,网络运营商都有问题,支付不需要确认,一点就行,银行现在的额度根本不管你是否能还得起,信用卡,不是贷款,只是你的日常消费,不是谁没事就去买辆汽车的,那么高的额度借了怎么还,现在的网贷就是这样的恶性循环,国家该管管了


mike149472682


8岁孩子是未成年人,因为父母隔离而使孩子在无法监护的情况下玩游戏支出了大量资金,这种情况似乎不大可能发生,如果这事属实,属于无效民事行为,父母可以请医院或公安部门出具证明,要求游戏的网络平台退款。一般是可以退的。


吉林省律师陈维国


这一个谁也不怪怪他们又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早干嘛去了?自己两口子把自己都照顾不好被感染,然后又导致孩子刷爆信用卡,只能说自己生的孩子自己疼,自己做的孽自己受,慢慢来吧。


唐塔正和


又是熊孩子惹的事,非常时期,父母被隔离,居然刷信用卡玩游戏,把父母一年的工资都搭进去了

在这个非常时期,父母被隔离观察,为了方便孩子和自己联系,把手机留在了家里。爷爷在家里负责照看两个孙子,大的上高中,小的上小学,这次闯祸的是小儿子。

要说现在让家长头疼的事只怕就是孩子玩手机了,孩子玩手机,真可以说是无师自通。君不见,现在两三岁的小孩子话都说不利索,走都走不稳,玩起手机那叫一个溜。

现在的手机游戏是越来越逼真,越来越吸引人,不要说是小孩,就是很多成人都无法抵挡手机游戏的诱惑,整天沉迷其中,更有甚者,把自己辛辛苦苦赚来的钱基本花在打游戏打赏主播上了。

平时家长在家里对孩子还能有个约束,自己手机一般也不会给孩子,但是现在情况特殊,父母被隔离观察,放心不下孩子,这才留下了手机,不料熊孩子竟然拿着手机玩游戏,甚至把信用卡刷爆了,这下爸爸妈妈一年辛苦算是搭进去了。

亡羊补牢,犹未晚也,如今之计,只能向游戏平台,有关部门提成申请,告知事情缘由,追回损失。

上个月我手机不知怎么停机了,查下话费,说是流量超了,扣了两百多块。我有点蒙,我一般很少用流量,都是用无线网络,怎么会一下下超出这么多呢?原来有一次无线网络比较卡,我把无线网关掉了,过后忘记了,看了几部电影,打了几盘游戏,因此流量超出比较多。

我马上打电话申诉,当时用流量看电影的时候,并没有任何提示,造成我的损失,最后移动公司给了我一个流量包,两百元减到了二十元。这就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对消费有疑问,或者消费是在我们不知情的情况下产生的,都是可以申诉的。

建议家长立刻想游戏平台,网络运营商提出异议,申请退款,小孩子不懂事,胡乱操作造成损失,一般来说,成功概率比较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