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物”眼中的“大人物”

致大化坪镇汪良村贫困户沈高军

说起贫困户,也许有人立刻会想到老弱病残、有人会想到好吃懒做、有人会想到嬉皮赖脸、甚至还有人会想到蛮不讲理、欲壑难填……有幸的是,我帮扶的5户贫困户,均都是通情达理,知恩图报的人。今天来记述一下我帮扶的其中一户贫困户沈高军,汪良村汪家铺组村民。4年的相处中,他在我眼里曾经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人,是一座山;今天他在我眼里,是一个防冠的勇士,一个乡村安宁的守护者。

罹 难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上苍要考验一个男人,必先从罹难开始,甚至是一连窜罹难开始。2013年,享受着三代同堂、家庭和睦、简单幸福生活的沈高军一家,迎来了人生中的第一个晴天霹雳,本来就有精神残疾的妻子被查出患有乳腺癌,从此,一次次的就诊,一次次的化疗及附加的不同阴云开始伴随着这个曾经温暖的小家。在妻子经过无数次痛苦,沈高军经历过无数个不眠之夜后,妻子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是精神疾病却进一步恶化,她变得更脆弱了。就在沈高军想着如何勤劳致富,照顾病妻幼子老父之时,第二个晴天霹雳随之而来,2014年他自己却病倒了,还被诊断为肺癌初期,几经辗转治疗,虽然已基本好转,但是再也不能干重体力活。厄运连连,由于年迈,加上看着家庭变故造成的心理压力,沈高军的老父亲因高血压引起中风,从此卧床不起,吃喝拉撒都需要别人照顾。也由于长期没有家长监督,本来成绩很好的儿子学习成绩也一次次下滑,甚至发展到不想再读书的阶段。

脱 贫

人的命运分两部分,一半掌握在上帝手里,那是宿命;另一半掌握在自己手里,那是拼命。被罹难包围的沈高军,没有放弃,不是选择了等待救世主,而是选择了拼命。在2014年他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后,他充分利用政府的扶持政策和自己家的自然资源,在照顾好家中病人的前提下不分昼夜的发展茶叶、蚕桑、天麻、养殖和毛竹等产业,只要有时间,只要能赚钱,他都会去发展。不等不靠,勤劳发展,通过他的不懈努力,他于2017年人均纯收入1万余元顺利脱贫,并且被评为镇“脱贫之星”。“我不想成为贫困户,但是现实让我变成了贫困户,但我不能等死,我感谢政府的关心和照顾,我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早日脱贫。”淳朴的男人,质朴的语言,他不知道,他无意中成为了一束光,点亮了自己照亮了别人,他影响了一批贫困户,成为了很多贫困户心中的主心骨。

担 当

你若不离我就不弃,在沈高军眼里,这不是爱情的甜言蜜语,而是对妻子年复一年的悉心照顾;对孩子的教育、对老父亲的赡养、对社会的贡献,是誓言,更是担当。

妻子从2013年得病到2019年复发转移,老父4年卧床不起至2019年淡然离世,沈高军一直陪着他们在大小医院治疗。多少次端尿倒屎他忘了,多少次劳累奔波他忘了,多少个不眠之夜他也忘了,唯一记得的,就是他是丈夫、是儿子。对于幼子,他也没有放弃,斟酌再三后将他安排在职高上学,然后送到上海学习修理车辆。父母在,家就在,对于沈高军来说,父母不在了,他要给儿子撑起一个完整的家,为家人撑起一片蓝天。

2020年春节,一场来势汹汹的新型冠状病毒突袭而至,武汉病了,祖国小恙,全国人民投入到声势浩大的抗冠战争中。汪良村也不例外,防冠成为第一要务,在得知村两委招募志愿者后,他第一个报名参加。从大年初二开始,他就仅仅以一个口罩为武器,每天要么拿着小喇叭循着公路主干道宣传,要么拿着宣传单挨户发放,要么在路口卡点、群众聚集场所对走亲访友人员进行劝返……村民由不理解到理解到支持再到参与劝返,现在的汪良村,已经是户户自我隔离,再无聚集打牌、走亲访友、窜门聊天的现象了,白天犹如夜的静。

人 生

和沈高军交往已经有4年了,这4年中和他交流很多次,其实他是个最不让我操心的贫困户,甚至他给了我很多的人生哲理。关于困难,他说“生病也好、健康也罢,最好的、最坏的,最精彩的、最平淡的……一切的一切都是上天最好的安排”;关于目标,他说“把梦想当信仰,人生会自带光芒,我人生最大的梦想,就是简简单单的在现有条件中过好每一天”。这就是我帮扶的贫困户,我心中的贫困户,我这个小人物眼中的大人物,他是个爷们,纯的!(大化坪镇 彭邦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