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唯一雙鐵帽子親王冊諡的皇后,33歲生下天子,死後葬入皇陵

大家都知道,清朝皇后去世後都有自己的諡號(乾隆繼後除外),用來概括皇后一生的德行,比如說康熙原配赫舍里氏最開始的諡號是仁孝皇后,後改為孝誠仁皇后。值得注意的是,給皇后上諡號需要派兩位冊使,一位正使,一位服使,一般都是兩位王爺,規格最高的無非是雙鐵帽子王正副使了,不過,這種情況是十分罕見的。

乾隆唯一雙鐵帽子親王冊諡的皇后,33歲生下天子,死後葬入皇陵

在乾隆皇帝的三位皇后中,繼後是沒有諡號的,孝賢皇后上諡號的正副使是莊親王允祿和平郡王福彭,一個是鐵帽子親王,一個是鐵帽子郡王(注:平郡王福彭是克勤郡王嶽託五世孫)。不過,乾隆的第三位皇后孝儀皇后上諡號時卻使用的是雙鐵帽子親王,她就是孝儀皇后,即大名鼎鼎的令妃。

令妃真的出身很低嗎?

根據一些清宮檔案顯示,令妃早年很有可能做過宮女,可即便沒有做過宮女,她也是宮女出身,如《延禧攻略》中也有所體現。由此,一些觀眾認為令妃出身一定是很低了,其實,這種觀點是錯誤的。

乾隆唯一雙鐵帽子親王冊諡的皇后,33歲生下天子,死後葬入皇陵

據史料記載,令妃的祖父名叫武士宜(五十一),曾做過內務府總管大臣,內務府總管大臣是內務府的最高長官,品級為正二品(雍正十三年升為正二品),正二品是什麼概念呢?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這些在京文官都是正二品,各省總督、河道總督、漕運總督這些外地文官也是正二品,比如說慧賢皇貴妃的父親高斌就曾擔任過河道總督。

令妃的父親名為魏清泰,做過內務府管領,品級為正五品,這樣來看的話,令妃的出身並不低,最起碼是中級官僚家庭,只是礙於內務府包衣的身份,才不得不參加宮女選秀。

乾隆唯一雙鐵帽子親王冊諡的皇后,33歲生下天子,死後葬入皇陵

33歲生下大清天子

乾隆二十五年十月初六日,令貴妃在圓明園天地一家春生下她的第四個孩子,是十五阿哥永琰,令人沒想到的是,就是這個孩子徹底地改變了她一家子的命運。

乾隆三十八年,為皇儲問題思慮了幾十年的乾隆最終做出了選擇,他在密旨上寫下了永琰的名字,此時的永琰年僅14歲(虛歲)。兩年後,令皇貴妃便離開了人世,至於臨終前她是否知道生子永琰已經被立為皇儲,想必只有乾隆才清楚。

乾隆唯一雙鐵帽子親王冊諡的皇后,33歲生下天子,死後葬入皇陵

葬入皇陵追封皇后

令妃去世後,乾隆將其諡為令懿皇貴妃,將其葬入了裕陵地宮,由此,她便成了最後一位葬入裕陵地宮的女人。

乾隆六十年九月,乾隆當眾宣佈了永琰的皇太子身份,決定於第二年退位,同時乾隆還追封永琰生母魏氏為孝儀皇后,上諡號時正使為睿親王淳穎,副使為鄭親王烏爾恭阿,這可是兩個份量極重的鐵帽子親王。僅過了三個月,令妃的生子永琰便繼承了大清皇位,是為嘉慶皇帝。

參考資料:《清史稿》《清高宗實錄》《清朝後妃傳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