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的檢查治療是導致醫患矛盾的根源,對此,您有什麼看法?

有志竟成——99


所謂“過度的檢查治療是導致醫患矛盾的根源”這句話只是個表象,真正的根源在於,患者覺得自己的不需要檢查那麼多,頭疼檢查頭就行了,檢查心臟幹嗎?

今年春天,母親要做個胳膊肘部位的神經手術,是個小手術。按照老人的想法,我這個地方做手術,那醫院只有檢查一下胳膊肘就可以了。

但是,醫院安排做了心臟彩超、抽了大血、做了CT、肌電圖等,全套檢測下來花了大概4000多塊。老人覺得自己被坑了,心理特別地不舒服。

非要鬧著問問科室主任,是不是覺得掙不著錢了,這麼黑?我笑著說,“可別這樣,我覺得檢查一趟下來,挺好的,正好當做個體檢嘛。”

老人嘴上不說了,心理還是沒過去坎。這個事情,知道半年後才不再被提及。

可想而知,每個患者的心態都如同母親一樣,我來看頭的,你只要醫頭就行。你檢查別的地方,就是在坑我,那咱們的關係就不融洽,甚至有紛爭。

過度的檢查,每個人有不同的角度定位

首先,這裡面拋開某些小醫院,的確存在著故意多立項目以求盈利的目的。這個,只能算是小部分的,不足以代表大方面。

所謂的過度,就是在沒有標準的基礎上,老百姓自己心裡給定了一個標準。然後檢查的項目超過了這個標註,那就是“過度”了。

如果醫院在介紹項目那裡明確寫著,規定“某某手術必須要進行多少個相關身體部位的檢查,然後再決定手術的可行性”,我想醫患就會輕鬆一些。

可是,醫院也有醫院的難處,這個標準很不好立。理由有以下兩點:

1、立得多了。

患者肯定不幹了,本來就是治療頭的,你讓我從上到下檢查了一遍,這不行。你這是明顯在坑老百姓,我要投訴你,醫院吃不消。

2、立得少了。

醫生按照規定讓患者進行檢查,可是患者每個人的情況不一樣。比如,張三給腳做手術,但是他的心臟不好,沒有檢查。手術中出現了供血不足,除了問題,麻煩了。

醫患矛盾的心理壓力來源

對於患者來說,檢查花了一大堆錢,手術花了一堆錢,每天打著點滴,又是錢。自從進了醫院,最不值錢的就是錢。

所以,從內心上是不喜歡看到這個樣子的。這個時候內心的壓力很大,不只是病情,更是希望早點結束,不要“浪費”錢。

於是,就想要儘快的時間出院,而出院的前提就是把病看好。但是,每個人的病情是不一樣的,有的人甚至是多年老毛病。

不會因為手術的成功,就立刻變得“活蹦亂跳”的。手術之後,還需要康復階段,把身體的元氣養回來,這可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患者不會想這麼多,他會認為“我花錢了,我就要看到治療效果。沒有效果,那就是你們沒本事。”,內心對於醫院以及醫生就會有看法了。

而有的醫院的確不具備處理手術的能力,但是也依然把患者留下了。這個時候最容易爆發的就是醫患關係緊張了。

醫患關係,想要好,不只是技術問題

隨著社會的發展,醫院也不再是以前“救死扶傷”的概念了,慢慢地變成了商業化。這一點,我們都可以清晰地感覺到,比如你去買藥,塑料袋也要收費。

在大眾的心理,我交了你們那麼多錢,那你就是為我服務的。所以,咱們之間不再是“我有求於你”,而是我花錢了,你來為我服務的。

眾所周知,各行各業中,最難做的,就是服務行業了。這裡面沒有衡量的標準,只有複雜的人性。

比如,前段時間我看了一個新聞,一個醫生與患者之間起了爭執,爭執的源頭是那個人覺得自己的家人病很重,著急,要插隊。醫生,沒同意,就起了糾紛。

醫患關係,已經不再是簡單的醫療技術關係,更多的是人際複雜心理。就像那句老話說得好,“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江湖,就有紛爭。”


木林談心理


非常贊同!我只想講一個自己的真實經歷,就在2019年11月前後,我家三歲小孩有點小感冒,於是我就去重慶的九五八醫院(以前叫三二四)給孩子掛了個兒科,因為孩子以前在重慶市兒童醫院檢查過,有過敏性鼻炎,於是也掛了個耳鼻喉科,由於兒科排隊人較多,我們就先去了耳鼻喉科,由於那時耳鼻喉科沒有患者,一位號稱專家中年婦女醫生在看手機,雙腳搭在耳鼻喉檢查時的患者座椅上,看上去一副慵懶的樣子,我們看到門口的電子屏上顯示著我家孩子的名字,於是敲了一下半開的門進去了,她收起來雙腳,問我們有什麼事,我說了一下,孩子最近有點感冒,鼻子有點堵,但以前查過,有過敏性鼻炎,我想請您看看他是不是鼻炎又發了,她首先說她們沒辦法認別的醫院的檢查,需要什麼什麼檢查,我記得她當時說了應該是有三、四種檢查,我有點不願意給孩子做過多的檢查,於是,我說他過敏性鼻炎肯定有,您能否開點藥給他緩解一下,因為之前兒童醫院醫生告訴過我們,鼻炎容易引起感冒,於是我媳婦也要求她給我們看看,她很不情願的拿出一塊壓舌板,給孩子看,但她此時的坐姿是,她的腳放進了她桌子下面的洞裡,孩子坐在了檢查椅子上,她轉動了上身,但腳並沒有隨著身體轉出來,我媳婦看著她要給孩子檢查,趕緊抱住孩子頭,讓孩子把嘴張開,她就將壓舌板伸進來孩子嘴裡,孩子有點哭鬧,看得出來她也有些不耐煩了,這時孩子用力偏,她一下將壓舌板伸進去了大部分,我就吼了一聲,你在幹嘛?她取出來了,孩子不停的咔咔咔的咳嗽,哭鬧!我們這個專家號就此診斷結束,媳婦非要我一樓去投訴她,於是我問了分診臺,她姓什麼,分診臺告訴我,邱(時間比較久了,這個記得不是太清楚了),但是分診臺告訴我,她是耳鼻喉科主任,這就是我人生中的一次印象深刻的就診經歷!


麻辣看看看


說句實話,現在去一次醫院沒有千元還看不了病,19年9月份我去孩子那裡玩時,有天晚上9點多,當時我飯後感覺得肚子疼,去雲南紅會醫院掛急診,醫生給我看了後說,檢查我已給你開好了,你去交錢後上後面樓一樓做CT,後化驗小便,做個彩超,從晚上9點鐘忙碌到到晚上12點多才拿到檢查結果,總共費用是890元,還沒有開一片口服的一藥。在一個就是進醫院的門坎費一次800,一個月內要是住兩次就1600元,一個退休的工人,退休費一個月3千元,一半的退休費交門坎費了。唉,看病真難呀!


張光榮21


醫患關係緊張,過度醫療肯定是一個關鍵因素,這個我深有體會。

去年四月末我家愛人因故在一家醫院治療,該檢查的項目都檢查了,後來又到另外一個三甲醫院治療,所有的項目還得檢查一番,檢查完畢,遵遺囑在骨一科住院,主治醫生說腰椎間盤突出,做一個小小的微創手術也就好了,花不了多少錢,住到第12天晚上,辦公室醫生說明天上午9:00做手術,讓我趕緊去交7萬塊錢的費用,我說不是小手術嘛,我都交了2萬元了,怎麼還要交7萬?辦公室醫生說做手術要用國外進口的冰棒比較貴,還有這樣那樣各種費用……我很生氣,才開始說花不了多少錢,一個小手術如今當大手術做,我沒有錢了,我說不做了,住幾天給我辦理出院,結果值班醫生說你可以眾籌錢,意思讓我發“水滴籌”,我說我平時都是給人家捐錢呢,現在讓別人給我捐錢,怎麼可能?值班醫生又問我現在還能拿出多少錢?我說信用卡也只能刷2萬塊了,他居然說兩萬也能做……

聽到這我很憤怒,馬上給他說,你們這樣太不負責任了吧?明天趕緊給我辦理出院手續好了,第二天真的就辦了出院,回來到現在我愛人的腰椎間盤突出吃吃中藥,貼貼膏藥居然好了,這個醫院這個骨科醫生真黑!所以說,過度治療是醫患關係最重要的因素!



宋成貴


我的一位同事也有過這樣的經歷。一次她眼睛裡長了小疙瘩,磨的眼睛都睜不開,到醫院醫生給開了七天的點滴藥,怎麼點都不好,偶然一次和她家樓下的獸藥店的大夫聊她眼睛情況,這位獸藥大夫讓她到藥店買紅黴素軟膏,結果幾天好了,想想也挺可笑的,眼病讓獸醫給看好了。


心向陽光lj123456


我是一名白塞病患者,在確診前,做過很多檢查,我好希望檢查費花了,病沒有,但結果不如人願。我在確診這病的時候,做過的檢查除了頭髮,其他的部位都檢查過,花費的檢查費有萬餘元。在華西醫院最早醫生檢查診斷是未風化關節炎,但沒確診,我那時是要求住院檢查,住院前低燒2月不退,停藥就發燒,遊走性關節炎,關節痛,走路困難,關節積液,所以醫院要求住院檢查。住院檢查的時候,用了一些藥,燒退了,關節不痛了,不腫了,就是不想吃東西,沒胃口。本以為要出院了,把病治到了,那天就出醫院吃了火鍋回來,喝了一杯啤酒,第二天中午就感覺要拉肚子了,我在醫院外面趕回醫院,讓老婆帶吃的回來,不和他一起去吃飯了,結果上廁所時拉的全是血,很多,上完廁所後走出來,儘量不讓自己倒在廁所,走了十多步,暈了,被照顧病人的家屬通知了護士,然後醫生護士做了搶救,做胃腸鏡,膠囊鏡,最後發現小腸潰瘍出血,這時醫生髮現病灶才確診為白塞病。醫生他不是神,需要對病人全面檢查,然後才能確定你的病,她們不是神,不通過儀器就能判斷你得了啥病。所以很多人都說醫生檢查做的多,這是有他們的道理的,希望大家不要得病,檢查費出了無病無災是最好的結果,而不是檢查了有個病就覺得這檢查費花的值,檢查到病了。


雨打荷葉不溼65843221


有點,只要進醫院,抽血是一定的,小孩子要好些,大人就各種安排,相關的檢查都要做一遍。關鍵是都喜歡一次開完所有的檢查項目,譬如某次帶父親去去看咳嗽,開了抽血和CT,醫生拿了化驗單一看說沒問題,CT我不提醒他都忘了


直到現在為止


這點是實話,醫患矛盾,醫生要講醫德,患者也要充分理解醫生。我作為患者,有時醫生很可恨,我都想砍他。我幾年前得了急性闌尾炎,胃疼的大汗淋漓,去一三甲醫院,好不容易排到了,什麼也不說簡單問下了下,開了個胃鏡單子,還得排隊一週。要先給我開點胃藥打發我。我後來沒辦法去了一二甲醫院,醫生仔細問了情況,直接判斷為急性闌尾炎,馬上安排B超確診了。醫生說急性闌尾炎有很多先出現胃痙攣,所以胃疼的厲害。當天就安排了手術。都像二甲醫院醫生,這醫德,病患矛盾不知少多少。


油煙廢水廢氣環評驗收


曾經有位醫生朋友給我講過一個故事,他們醫院有一位老醫生,還有一個月將退休。有天晚上,老醫生的發小因感冒發燒去門診就診,洽逢老醫生座診,出於為老友省錢的好心,老醫生直接按常規的方法給他用藥,結果這位老友突然發病死了,後檢查是感冒引發的併發症致命。為此,老醫生承擔了全部責任,還被開除了公職。

如果當時為該病人做個全面檢查,也許就能避免了這次事故,至少可以不用老醫生揹負這麼大的責任。


昆明徐建昆


醫者仁心,怎麼會有醫患矛盾?醫院醫生把看病當成了生意,醫院把治病救人當成了創收,而且年年拿創收成績自居,炫耀。試問,哪一把不是宰人的刀?!哪一個不是掏患者的腰包?患者到醫院來,是有求於醫院醫生,醫生醫院也要有一個限度,超過了,患者難以接受,又不能反駁,矛盾就此產生了。

過度的檢查,虛高的藥價,天價的手術費用,治病救人的宗旨被棄,醫患矛盾不可避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