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西四

提起西四牌樓,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京城早年流傳著“東單西四鼓樓前”,什麼意思?用一個俗詞兒就是“熱鬧”,套一個文詞兒就是“繁華”。人來車往不斷,大小買賣扎堆兒,那陣兒還沒王府井什麼事呢。

话西四

早年西四,約1910——1920攝 作為地名的西四,其實是西四牌樓的簡稱。四座牌樓是地標性建築,由於位於西城(明、清兩代北京城內分為東西南北中五城區)而叫西四牌樓,它與東四牌樓隔皇城相望。四座牌樓的規格、工藝、材質、造型全都一樣,東牌樓額題“行仁”,西牌樓額題“履義”,南、北牌樓額題均為“大市街”。那陣兒,西四牌樓和西四牌樓南、北大街叫“西大市街”,明代時也叫“西市”。 牌樓南為西四南大街,接缸瓦市大街,缸瓦市大街撤名後直接與西單北大街(舊名瞻雲坊大街)相連;牌樓北為西四北大街,隔平安里為新街口南大街;牌樓東為馬市大街(舊稱西馬市街,現名西四東大街)至西黃(舊為皇)城根;牌樓迤西為羊市大街(現為阜成門內大街)至馬市橋(即今白塔寺東側十字路口,舊為東西走向的橋),可達廣濟寺、帝王廟、白塔寺、錦什坊街內的清真寺(正名為普壽寺,有敕建額)、阜成門,出城可到月壇、白雲觀、釣魚臺、門頭溝、妙峰山一帶,真可謂四通八達。

话西四

1920年,西四南大街 清末慈禧六十大壽時要到頤和園去,西四牌樓是必經地,軍機大臣世鐸便在東北角和西北角各建了座木質結構的二層轉角樓,屯兵保安全。這兩座百年轉角樓幾經風雨,東北角樓現為工商銀行,西北角樓在解放後即為新華書店。在西北角還曾建有一座木架高聳帶小閣的“望火臺”,是舊時消防隊瞭望火情用的。 其實,西四牌樓一帶保留至今的古蹟不只是這兩座轉角樓。在南邊有建於元代的“萬松老人塔”(俗稱磚塔)和自元代起至今沒改過名稱的磚塔衚衕、羊肉衚衕;西邊有始建於遼代的妙應寺(俗稱白塔寺,初名大聖壽萬安寺)、始建於金代的廣濟寺(金代時為西劉村寺,明天順初年重建更名為弘善廣濟寺)、明嘉靖十年在原保安寺舊址上建成的歷代帝王廟和建於清初的清真普壽寺(即錦什坊街禮拜寺)等。 西四牌樓還是明代的刑場,那時也叫西市,清官楊繼盛、民族英雄于謙、袁崇煥等都是在這兒遇難的。之所以把刑場設在繁華的西四牌樓,就因為這裡過往行人多,可以“示眾”與“震懾”。

话西四

1949.1 解放軍入城式經過西四牌樓 西四牌樓也確實繁華熱鬧,在距牌樓較近的東西南北街道兩側,大小店鋪鱗次櫛比,吃的、穿的、用的、玩的、看的、睡的(客店)、洗的(澡堂子),應有盡有。早年間還有馬市、牛市、羊市、肉市、菜市、駱駝市、缸瓦市、羊皮市、人市(僱傭勞動力的地方)等。清代的右翼稅署衙門就設在馬市大街上。1924年底北京城區開通了有軌電車,起點站在西直門的1路有軌電車從西四牌樓經過。沒幾年,環行有軌電車開通,始末站都在東單牌樓,也從西四牌樓通過,交通更為便利。在馬市大街路北原先有個西安市場,也叫建國西堂,有些雜亂,特別是南門外的早市,賣早點、賣肉、賣菜、賣魚、賣雞鴨,弄得又髒又亂。整個市場也沒統一的頂棚,每逢下雨下雪,通道泥濘難走。

话西四

1950年代初期,西四牌樓,可見轉角樓 市場南門為正門,在今勝利電影院位置附近,北門在小糖房衚衕內,佔地約六七畝。市場內的幾條通道都是南北走向的。通道兩側是門面相對的店鋪,經營各種京味小吃、斤餅斤面(論斤約的大餅和麵條)、小百貨、山貨,有隻租不賣古今中外小說和小人書的書屋,有幾家大小不同規模的茶館、酒館,有剃頭棚兒,還有賣舊衣、舊鞋的等等。幾家茶館中名氣較大的是南門內東側的“欣蚨來”。這是家較大的書茶館,常聘請連闊如、王傑魁、趙英頗、品正三等書壇名家來此說評書,《東漢》、《包公案》、《聊齋》、《隋唐》等。每到星期日下午,這裡還搞有獎猜謎活動,很招人。一些小型茶館則有單絃、大鼓書、雙簧、數來寶、相聲等,或請京劇票友來清唱。市場北頭兒是勝利電影院,紅磚到頂,特別顯眼,聽說最初時也是茶園,名為西慶軒。後來成了“北平電影院”,北平解放不久即更名為勝利電影院。

话西四

解放初期西四牌樓東到黃城根,西到帝王廟,南到缸瓦市,北到大紅羅廠,有大飯莊、小飯館、西餐館,酒館、茶館、餑餑(糕點)鋪,糖果食品店、果局子、乾果炒貨店,燒餅鋪、包子鋪、饅頭切面鋪、牛羊肉鋪、豬肉槓、水產店,糧店、菜店、油鹽店、茶莊、藥店、百貨店(舊稱絨線鋪),鞋帽店、服裝店、布店、鐘錶店、電料行、眼鏡店……五行八作,大小買賣應有盡有。上世紀五十年代,上海造寸服裝店遷到丁字街,後來又有了洗衣房。那陣兒,牌樓南邊馬路邊上有以飲食為主的夜市,那叫一個熱鬧,街面上更顯得繁華了。

大約在1952年前後,有了以阜成門門臉兒為始發站的公共汽車,經西四向東開。加上原有的1路有軌電車和環行電車,使得西四牌樓地區的交通又方便了許多,馬車、人力車漸漸消失了。不久,三輪車也減少了。再不久,這裡又添了4路環行汽車。

话西四

西四牌樓第一次大變化就是拆除四座牌樓,是1954年12月底到1955年1月中,前後歷時20多天,說是為了改善交通。東四牌樓也因同樣原因於同時拆除了。從此,在風雨中屹立數百年的兩處雄偉建築群只留下了兩個簡稱的地名:西四、東四。不過,西四還保留了那兩座轉角樓,而東四的老建築只剩下牌樓南邊的清真寺了,餘下皆難覓蹤跡了。 此後,西四又不斷變化:南大街路東相繼出現了西四菜市場和西四百貨商場;路西有了西四小吃店,湧泉堂(澡堂子)遷到阜外大街去了。西安市場除了南門外的早市,裡邊漸漸地萎了。一些鋪面房變成為住家戶,後來變成大雜院了。上世紀七十年代,勝利電影院也遷到了大街面上。

话西四

改革開放後,西四又有了更加明顯的變化,一是街上跑的車越來越多,二是店鋪的門臉兒越變越勤,一個沒留神,馬市大街改叫西四東大街了,羊市大街改叫阜成門內大街了。缸瓦市大街沒了,只留下個缸瓦市公交站名。西四南大街與西單北大街以豐盛衚衕東口和大醬房西口為界。後來,西四大街路面展寬了,早市、冰店都沒了,路北的一溜兒店鋪替代了變為大雜院的西安市場,勝利電影院擴展為豪華影院了。紅樓電影院也豪華了。到上世紀九十年代後期,西四菜市場改成了萬方超市,郵局擴建了,西四百貨商場被樂器店取代,剩下唯一的澡堂子也讓一個酒樓給頂了。西四北大街以電子電訊器材、電料行唱“主角”,儼然成為電子一條街了。而西四迤西至帝王廟東側,馬路兩側的店鋪大多經營裝飾裝修材料。

话西四

進入新世紀後,變化更大了,西四南大街幾乎成為婚紗攝影一條街了,造寸的門面被擠得越來越小,萬方超市讓珠寶城頂替了。公交線路增加到數十條,地鐵4號線開通了。十字路口迤西,路面拓寬了許多,路南老大一溜兒鋪面沒有了,國土局大樓和地質博物館露出了“廬山真面目”,十字路口西南角至羊肉衚衕的店鋪也都拆了……西四,這個古老的通衢之處最終會變成什麼樣子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