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哪些小说是值得多次阅读的?

视频搬运工孔先生


第一本就是路遥先生的《平凡的世界》此书描述了1975—1985年,历史巨大的变革。主线是孙玉厚老汉一家以大儿子孙少安、二儿子孙少平为主线的,不屈于命运的安排,他们用勤劳的双手改变命运,创造美好生活的故事。

人的一生总是会遇到坎坎坷坷的,当我遇到难事的时侯,我就会翻出这本《平凡的世界》给自己打打气,加加油。说到这里我要感谢一下你们对我的原创《平凡的世界~秀莲》的支持和鼓励。谢谢你们的信任,马上我会继续推出《平凡的世界》的系列人物阅读。

第二本《三国演义》就是一本最浅显易懂的古代军事,政治,外交百科全书,最主的是战争场面宏大,人物刻画细腻。

最主要是它告诉了我们很多人生中的道理。比如:“人情势利古犹今,谁识英雄是白身?安得快人如翼德,尽诛世上负心人”。“你有再大的本事,也不要学周瑜,做人要有大气量”等等吧,这里篇幅有限,不多罗嗦了。

第三本《红楼梦》人生百态,包罗万象。就是一本生活大全式的百科全书,知识量相当丰富。暗线耐人寻味。

还有很多很多好书,以后有机会再和大家一起分享。


收藏小齐哥


一个人反复读哪些书,比曾经读过什么书,似乎更容易识别阅读趣味。

二十年前买书,已经确定一条原则:一本书不值得看第二遍,就不要买。以反复阅读的次数排序,下面这些作者或书本是重读频率最高的。

一,金克木先生的杂文。

我一直认为,金先生是上世纪中国学者中最被低估的一位,无论是专业领域还是大众认知,国内学界还是国际学界。

前后收先生单行本十数册,记不清读过多少遍,数百字小篇,总有新触发,新体悟。最爱看的还是他的杂文,大家小品,举重若轻,信息量惊人。

先生八十岁后目力衰减,全凭记忆,天马行空,打通古今中外,随意漫谈,自谦为“文化随笔”,实际可称“文化绝笔”——

渊博通绝,行文奇绝;洞察精绝,识见高绝;天资冠绝,洒脱清绝。

金克木先生在《答问“喜欢什么书”》一文中写道:“……我所喜欢的书就是读了和没读不一样,而且还可以时时再读,每次都和没再读不一样,因此心里很高兴,这样的书我喜欢……”。

吾从先生之言,也向所有人推荐先生的文字。

二,汪曾祺先生的小说和散文。

二十四五岁之后,很少再读小说,更绝少买小说。汪先生是特例。

他的小说,完全不像小说,不说教,不耍花活。结实,温暖,雅致,精巧,动人。

散文更是自成一家。我自己的看法是承接古诗十九首和六朝风味,朴厚而清逸。

戏剧剧本也好,我觉得他是自比徐渭《四声猿》、《歌代啸》的。

三,阿城先生的所有文字。

先生散淡,写得太少。作为阿城迷却又无可奈何,只好反复读那些已经几乎能背下来的文章。

我的偏见,阿城的文字高出当代大陆作家一大块,不在一个级别。

第一是节奏,我以为除去周氏兄弟,现代汉语写作阿城先生的文字节奏最好,不仅是纸面上,诵读时更明显,有气息声口,有音韵腔调,先生是很懂古诗词声律的。

第二是见识。不是“知识”,是“常识,通识,见识”,尤其是文化史和器物史。

除了已出版的几本书,也推荐大家看他的访谈和讲课视频。

四,张中行先生《负暄琐话》三部曲,我目为白话文的《世说新语》。

先生的其他著作,基本收齐。

《顺生论》是本大野心之作,看似随意,其实是想打通中外,单立门户。

《禅外说禅》、《文言津逮》、《诗词读写丛话》、《文言和白话》,与王力、吕叔湘、罗常培诸先生一脉,大家作小品,深入而浅出,现在越见稀少了。

五,谈掌故,风物,饮食之类的几位大家。郑逸梅,唐鲁孙,邓云乡,逯耀东,周邵,夏元瑜,赵珩,等等,多不胜举。此类书,非反复读,不能得味。

另外单列一位,齐如山。

六,明清笔记,最宜消闲破闷,数量很多,不列举。

读得最多的,是《扬州画舫录》。

这是一部奇书,风格体例独出一格。《洛阳伽蓝记》,《博物志》,《酉阳杂俎》,《梦梁录》,《东坡志林》,《聊斋》……,兼而有之又超乎其右。

袁枚序:……艾塘李君,槃槃有才,操觚记之。上自仙宸帝所、下至篱落储胥;旁及酒楼茶肆、胡虫奇姐之观,鞠戈流跄之戏。都知录事之家,莫不科别其条,了如指掌。于牙牌二十四景之外,更加详尽。真足传玩一时,舄奕千载焉!……

阮元序中说:……艾塘为此垂二十年,考索于志乘碑版,咨询于故老通人,采访于舟人市贾。其裁制在雅俗之间,询为深合古书体例者。……

作者李斗自序:……斗幼失学,疏于经史,而好游山水,尝三至粤西,七游闽浙,一往楚豫,两上京师。退而家居,则时泛舟湖上,往来诸工段间,阅历既熟,于是一小巷一厕居无不详悉。又尝以目之所见,耳之所闻,上之贤士大夫流风余韵,下之琐细猥亵之事,诙谐俚俗之谈,皆登而记之。自甲申至于乙卯,凡三十年,所集既多,删而成帙。以地为经,以人物记事为纬。……

有心有闲的知友,不妨添上一本。

七,三日后续。想不到个人的趣味,有这么多赞同,出乎意表。

另有一位不能不补,孙犁先生。先生的杂文,烟火气重,还是推荐他的书话。前有知堂,后有观堂,近代书话的两峰。孙犁晚年书话,文章完全没有雕琢痕迹,平白如话,诚恳坦荡。写字的人容易沾染各种腔调,孙先生的文字极特别,近晚唐诗意,炼句深而无匠气。

又补:周有光先生的语文类闲谈。


活蹦乱跳的变态老阿姨


很多时候,人们把阅读看得太过神圣,好像你我阅读了一本书就必须从书中学到点什么,亦或是不抽象出对人生、对生活、对爱情之类的感悟好像就白读了一本书。而且我们阅读的感悟必须得迎合主流或者是大众的看法,不然免不了被喷,被嘲讽。

这种情况其实恰恰限制了我们去思考,去好好地,去认真反复地阅读一本书,阅读如果成了一种任务,那么除了会让我们的阅读不愉快之外,更会让我们难有收获。

我们很怕别人的眼光,尤其是不被主流大众所认可的。比如90后基本上都看过网络小说,以十年前为例,当时天蚕土豆的《斗破苍穹》火爆全网,我相信很多人都看了,甚至现在还有人在看。而且看过五六遍甚至十几遍的人大有所在,我本人也看了好几遍。


那么,我提一个问题,《斗破苍穹》值得读者去多看几遍吗?各界,各位读者或许答案不尽相同,我就来说说我的看法。我认为《斗破苍穹》值得去多看几遍。


  • 为什么?
  1. 《斗破苍穹》以他通俗易懂,粗暴直接的文字内容给读者带来剧烈的阅读快感,从而提高读者想要继续阅读下去的兴趣,这是很多纯文学难以短时间做到的。
  2. 相比于主流文学,《斗破苍穹》给读者的阅读体验是压力释放式的,他不给读者增加阅读负担,不让读者去琢磨,去揣测作者的心思,让读者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故事情节中。

可以说以上两点是造成《斗破苍穹》等网络小说兴盛至今的关键因素。

  • 可能有人要问了,《斗破苍穹》纯粹地给人带来阅读快感,却不让读者去思考,这样的文学不就是快餐文学没有任何营养吗?

这个观点很明显是主流文学界给扣的帽子。我想说的是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是否没有思考可要打大大的问号❓。我们的思考无外乎作品本身以及作品对现实的意义。


  • 我们可以思考是什么造就了《斗破苍穹》?

简要来说

  1. 工业化信息化的快速发展;
  2. 物质化齿轮压榨着人的精神世界,但极速前进的社会难以让人停下来看那些高深莫测的纯文学,人们需要同样快速但又通俗易懂的文学来填补精神空白;
  3. 主流文学越来越小众化,圈子化,越来越远离普通大众,有需求就有供给;
  • 对现实的意义
  1. 丰富了文学样式,提供了多样的文学内容,壮大了网络文学的力量;
  2. 跟上了目前快速发展的社会,丰富了群众的精神生活;
  3. 对经济、文化甚至政治都有影响(可自行思考)。
  • 甚至我们还可以看看作品本身
  1. 分析萧炎的人物性格特征
  2. 小仙女与金庸《射雕英雄传》黄蓉的横向对比
  3. 《斗破苍穹》的世界观设定

……

等等


有时候,我们并不是对于某某某文学嗤之以鼻有所偏见,我们只是受到了他人的影响。无论影响好坏,我们总要有自己的想法,或许学校图书馆给你推荐的《人性的弱点》你并不想看却硬着头皮去看得恶心。或许一本不知名的小说你觉得很有意味,但因为身边的人或者网络上的人你不敢公开表达。种种如此,你都需要自己去“觉得”值不值得。

所以,哪些小说值得读,并非由别人决定,而是由你自己决定,去思考。


关于文学


推荐古典小说的巅峰《红楼梦》,我个人读了三遍以上。


毛主席曾经说过,《红楼梦》不读三遍以上没有发言权,我刚好读了不止三遍,还是说点自己的想法,这里以程高本(120回)为准。



从文学艺术角度,《红楼梦》是难以跨越的巅峰。


《红楼梦》其实有两条主线,一条是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另外一条是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爱情故事。大观园、大观园之外、太虚幻境三个不同的空间来回转换, 采用“真事隐,假语存”的春秋笔法。


首先、 结构非常庞大,故事情节一环扣一环,互为呼应,杂而不乱。比如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交代了贾宝玉为何为下凡历劫的原因,描写了小乡宦甄士隐接待贾雨村,然后又在兵荒马乱中家道中落的情节,为承上启下的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葫芦僧乱判葫芦案》埋下了伏笔, 在第120回《甄士隐详说太虚情 贾雨村归结红楼梦》又跟第一回遥相呼应。


其次、《红楼梦》中对人物的刻画非常精彩细腻, 据清嘉庆年间姜祺统计,书中有名有姓的人物就达共480人。


除了王侯将相,曹雪芹大量着笔于一些市井小人物, 如向往爱情而又不知自爱的尤氏姐妹,如骄横、居功自伟的贾府仆人焦大,如贫苦而又知世故的刘奶奶等, 通过对情节“冲突”炉火纯青的把握力,比如尤式姐妹的自杀, 刘姥姥在大观园里被当成笑料等等,不至于让小人物过于边缘化,而是个性化、鲜明化。


这些小人物在曹雪芹笔下都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有血有肉的“人”,而且有些角色对情节的推动起到了极大作用,比如刘姥姥后来救巧姐。


再次、小说中出现的诗词、音乐、戏剧、雕塑、茶艺等艺术表现形式,跟以前的小说相比达到了一个全新高度。比如映射金陵十二钗命运的判词,每一首都是精品;再比如在中秋对诗中,史湘云的“寒塘渡鹤影,冷月照花魂”,可谓绝句。



从历史角度,《红楼梦》是一部精致、细致的社会历史。


《红楼梦》的魅力之一,还在于它的“真实”,基本真实还原了康雍乾三朝当时的社会现实,是一本当时社会百科全书,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从不同角度去解读《红楼梦》。


比如学中医的,可以去考究《红楼梦》中出现的药方,很多都是可以拿来现用的;再比如学管理的,可以学习下王熙凤在总管贾府时候的恩威并重; 学农业的,可以从贾探春整治大观园中学到组织变革对生产力的促进。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总之,《红楼梦》是古代章回体小说难以跨越的巅峰,也是汉语言文学的宝贵财富,其魅力随着时间流逝却日久弥新, 值得我们反复阅读。


君说新语


最有代表性的小说如:四大名著《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及《聊斋志异》《西厢记》《三刻拍案惊奇》等。尤其《红楼梦》,冠绝中西。毛泽东主席曾说"红楼梦至少要读十遍才行......”








智勇蔚蓝


我只是说网络小说哈。

感觉读小说不一定要读很经典的小说

毕竟我们不一定能读懂,读一下育人的网络小说挺好,通俗易懂。

接下来我推荐的这一本,希望每个大人都看看,不要一天天想着给儿子闺女买房买车,一个人有一个命,我们能帮的了一时,帮不了一世,不如学习一下。

后娘【穿越】

作者元月半半

文案:服装设计师刘灵潇洒一辈子,死前朋友问她还有没有未了心愿,刘灵沉思半晌:没能结婚养孩子。朋友犯难,这可不好办。没等朋友开口,刘灵又说:生孩子的时候娘奔死儿奔生,指不定命就没了,还是算了吧。可惜话不能乱说。死了没进阎王殿,穿越成为宋招娣,老天还给她送来七个孩子,个个不是亲生。看文指南:七八十年代日常爽文。

文案:服装设计师刘灵潇洒一辈子,死前朋友问她还有没有未了心愿,刘灵沉思半晌:没能结婚养孩子。朋友犯难,这可不好办。没等朋友开口,刘灵又说:生孩子的时候娘奔死儿奔生,指不定命就没了,还是算了吧。可惜话不能乱说。死了没进阎王殿,穿越成为宋招娣,老天还给她送来七个孩子,个个不是亲生。看文指南:七八十年代日常爽文。


邪皇v587


《岛上书店》【美】加布瑞埃拉•泽文

没有谁是一座孤岛,每本书都是一个世界

《岛上书店》一部现象级全球畅销书


A.J.费克里,一位小书店的老板,人近中年,经营在一个几乎与世隔绝的小岛上。

他仿佛在被命运不停的玩弄,爱妻离世,书店陷入经营危机,就连自己唯一的宝贝也惨遭丢失 ,他的生活仿佛陷入了僵局,他的人生沦为了一座孤岛。

神秘婴儿的出现,让曙光再次照耀到了他这座孤岛之上,同时,业务员阿米莉亚走进了他的生活,他的生活,终于出现了转机。

对书的热爱,贯穿于书中每一位人物,将书中人物的命运紧密相连,他们爱书,更热爱生活。

《平凡的世界》 路遥

那最好的世界,就是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茅盾文学奖皇冠上的明珠。

这部小说,以温暖的现实主义来赞美普通劳动人民,将生活的苦难,转化成为一种前行、向上的精神动力。

作品的主人公孙少平和孙少安,是中国典型农村青年的代表,这两位人物长期挣扎在贫困线上,但是他们确自强不息 靠着顽强的毅力,与命运做着不懈的抗争。

孙少平和孙少安,一个是立足乡土,矢志不渝的奋斗者,一个是拥有知识,渴望融入现代文明城市的出行者,一里一外,代表了中国农村普通人的不同奋斗历程。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捷克】米兰·昆德拉

压倒她的不是重,而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书中,作者通过对几位人物经历的描述,将小说从单纯的文学上升到了哲学的层面,不同人物对人生命运的选择,突出了作者对人生的命运与价值的关注。

作者认为,人的生命只是一个过程,没有人能逃避生命的存在与价值这一系列哲学问题。

人生是痛苦的,而痛苦,来源于人生的错误选择。


弯谷书书


关于这个问题问的比较好。我个人认为值得去读的小说应该有很多。可是我读过的小说我认为应该有三本需要我们去读的。第一个小说就是《平凡的世界》。第二个小说就是《遥远的救世主》。第三个小说就是《西游记》。


生命力提升


三国演义是值得反复读,那里面有许多的。战略谋略。西游记值得一读,他是世界科幻文学的鼻祖。至今没有超越者。他是中国乃至世界科幻小说的巅峰之作。像七十二变,十万八千里,顺风耳,千里眼。


wangyizuog


在中外文学作品中,有很多值得我们反复阅读的作品。就我个人而言,非常喜欢的而且反复阅读过的小说有《红楼梦》《飘》《尘埃落定》。《红楼梦》比较大部头,读一两遍真的不算读过,感兴趣的读者可以找蒋勋先生的《细读红楼梦》来听听,受益匪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