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混乱的开端——西晋八王之乱爆发的原因

经过混战的三国时代,中原大地上迎来了短暂的统一,三国最终统一于晋,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无能的大一统王朝。晋朝的前一半史称为“西晋”,西晋立国仅52年,在这短短的五十二年之中,西晋爆发巨大的内乱,史称“八王之乱”。

一个混乱的开端——西晋八王之乱爆发的原因

笔者认为,西晋的八王之乱爆发的原因主要有三个:

西晋门阀强大

中国人才的选拔制度

这个要谈及中国历史人才选拔制度的变迁:夏、商、周时期官员不存在选拔,直接世袭罔替;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为求自强,纷纷变法,改革人才选拔制度,秦国通过建立24等军功爵选拔底层人才;秦朝一统天下时,天下已无战事,底层人才无法通过军功爵的方式施展才华,因此汉高祖刘邦开始推行察举制。所谓察举制,即一方面朝廷派人到地方视察人才,称之为“察”;另一方面地方举荐人才称之为“举”。

察举制使门阀成型

汉朝通过这种方式的确选拔了不少优秀人才,比如汉武帝时期的大臣朱买臣、公孙弘等。但是到了东汉末年,因为官员的贪污腐败等问题,各地官员通过察举制将官位私相授受,滥用国家权力,于是就形成了一系列的门阀,这些门阀掌握着国家的权力,但是并未展现出治国安邦的才能,导致东汉最终覆灭。

曹操的唯才是举

三国时代曹操出自寒族,寒族也是大地主,只不过寒族只是兴起了一两代人而已,而真正所谓的门阀,是已经兴起了上百年的家族。因此,当时的一些贵族对寒族出身的曹魏政权始终持一种蔑视的态度。

同时,三国时期门阀与普通平民之间的矛盾已经处于不可调和的地步。为对抗这些门阀,曹操提出:唯才是举,吸纳底层人才。

曹操晚年杀了一批门阀出身的官员,例如:出身于弘农杨氏的杨修、出身于颍川荀氏的荀彧、出身于孔子世家的、出身于清河崔氏的崔琰。曹操杀的原因这些人,笔者认为就是这些人能力太强,而且背后门阀复杂,曹操担心自己的后代不能很好的控制这些人,所以杀了他们。

一个混乱的开端——西晋八王之乱爆发的原因

曹丕颁布九品官人法

曹丕采纳陈群的建议,颁布九品官人法,将官员评定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等九品,而评定的依据是两条:1:你是谁家的孩子,2:你的品行如何。

西晋时期的门阀

九品官人法等于是以法律的形式承认门阀的地位,而且这些门阀之间互相联姻、联盟,使得门阀势势力愈加巩固。

西晋的当权者是河间司马氏,然而这些门阀分别与司马家联姻,使得这些门阀纷纷成为皇亲国戚,在朝廷中拥有重要的地位。比如,晋武帝司马炎的皇后就出自于弘农杨氏,弘农杨氏是当时最大的世家大族之一,其从西汉中期成型,一直兴盛到唐朝中期才覆灭,兴盛了几百年。

当时的北方比较强大的世家大族有:崔、武、李、正、王。

这些门阀与西晋王族有分割不清的关系,司马家之所以能夺得晋朝的江山,这些门阀也没少出力,为了笼络这些门阀,西晋对分封给他们土地,然而这些土地原本就是他们已经占领的土地。西晋王朝这么做,等于是以法律的形式承认了门阀对这些土地的所有权。

一个混乱的开端——西晋八王之乱爆发的原因

西晋分封诸侯王

西晋最后统一了三国,使得分裂的中原大地重新归为一统。此时晋朝的开国之君晋武帝司马炎:是应该实行分封制还是应该实行郡县制?

司马炎认为,周王朝因为实行分封制,所以周王朝长达八百年,秦朝废黜了分封制所以短短十五年就灭亡,汉朝实行分封制,所以长达四百年,曹魏因为没有分封,所以几十年之后即被司马家篡权。

司马炎认为正是因为前朝(曹魏政权)孤立不封、对曹魏王族十分苛刻,曹魏家族的人都未获得足够的权力,所以最后司马家篡权的时候,曹魏政权出来对抗的只有一个曹爽,还是个不中用的人。西晋现在门阀严峻,为防止后代江山被他人篡夺,因此一定要让司马家族的人掌权。

一个混乱的开端——西晋八王之乱爆发的原因

高平陵政变

有了这些思想基础,司马炎于是大肆分封同姓诸侯王,效仿西汉时期的郡国并行。然而,他效仿了皮毛并没有效仿道精髓。汉朝自吴楚七国之乱之后,诸侯王权力大大减小,比如:高级官员必须由朝廷任命、不能铸造钱币。而在西晋时期的诸侯王的权力是十分大的,他们可以自由的任用自己诸侯国的官员,可以铸造钱币,可以建立军队等等,而且,司马炎还以朝廷实际官位的方式保证诸侯王的地位。

司马炎这么做,大大的削减了朝廷的实力,使得西晋王朝就像是中原诸小国的“大哥”,是平级的,而不是上下级的。

一个混乱的开端——西晋八王之乱爆发的原因

西晋白痴天子

门阀态势严峻,诸侯王实力强大,若有一个贤明君主,能够平衡好这两股势力,西晋就能昌盛起来,然而错就错在晋武帝司马炎选了一个白痴太子司马衷!司马衷当政之后,西晋王朝爆发饥荒,大臣问他应该怎么办,哪知他来一句:“何不食肉糜?”意思就是没有粮食吃,怎么不吃肉呢?后人称之为白痴天子!

如此痴傻的人,为何会被立为太子?笔者认为主要原因就是三条:

天命所归,就应该被立为太子

司马衷是杨皇后的次子,但是杨皇后夭亡,司马衷成立司马炎独一无二的嫡长子。当时嫡长子继承制已经深入人心,司马衷就该被立为皇太子。

统治者也不会轻易的或者说不敢动嫡长子继承制,想当初刘邦能力那样强,他都动不了嫡长子继承制;汉武帝刘彻统治汉朝近半个世纪,因为动了一下嫡长子继承制,导致巫蛊之祸血流成河。

从以上分析可见,统治者轻易不敢动嫡长子继承制的。

一个混乱的开端——西晋八王之乱爆发的原因

司马衷

外戚背景强大

司马衷的母亲杨艳出自弘农杨氏,后来杨艳病死,但晋武帝司马炎立杨艳的堂妹为皇后,自然也出自弘农杨氏。

司马炎认为,诸侯王实力强大,将来如果司马宗室要篡权,强大的弘农杨氏可以出面号召天下门阀与之相抗衡;如果门阀前来作乱,自己的司马宗室也足够强大,也可与之相抗衡。

反之,如果废掉白痴太子,改立他人为太子,那么强大门阀弘农杨氏首先就不同意,其次新立太子因为不是嫡长子,名不正言不顺,司马宗室也不知道是应该对抗天命所归的白痴太子还是新立太子,天下会乱起来。

因此,司马炎认为,尽管自己的儿子司马炎是个傻子,但是有外戚、诸侯王制衡,朝政起码不会乱。

一个混乱的开端——西晋八王之乱爆发的原因

有一个天才的儿子

司马炎之所以立白痴太子司马衷最后一个原因就是司马衷有一个十分聪明的儿子——司马遹(音同玉)。

司马遹在大概四岁的时候,有一次皇宫起火,司马炎出来看是怎么回事,司马遹一把拉起司马遹,让他走到暗影中,并说:“宫中失火,情况不明,万一是有人想作乱,您站在光影之中不久成立活靶子吗?”

又有一次,司马遹跟随司马炎去视察上驷院(皇家养猪的地方)。司马遹对司马炎说:“我们皇家会没有猪肉吃吗?您不如将猪肉分给百姓们吃,获得他们对您的忠心。”

一个四岁的少年就能说出这样的话,在想想他爹当政之后那一句:“何不食肉糜?”也没有觉得反差很大?但是不管反差大不大,司马炎认为让一个白痴天子上台,使得外戚与王侯先制衡几十年,让天下先和平发展几十年,等到司马遹上位,不就好了吗?

一个混乱的开端——西晋八王之乱爆发的原因

司马遹


但是司马炎万万没想到,自己精心的安排,最终导致了生灵涂炭的八王之乱,进一步导致了五胡乱华。


喜欢的话就关注我吧,我下一篇将八王之乱的具体过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