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英宗復辟後為什麼殺于謙?不殺于謙會怎樣?

向天空


明英宗復辟後冤殺忠臣于謙,一則恨于謙擁立他弟弟朱祁鈺登基奪了他的皇位,二則為自己發動奪門之變從弟弟手中重新奪回皇位,一個誅殺功臣兼清官于謙的理由。明英宗他一生中犯下兩個重大之過,一、寵信奸宦王振致使兵敗土木堡被俘受辱,二、冤殺忠臣于謙。


小龍女5505


我的答案:英宗為了重新登上皇位,同石亨、曹吉祥等人發動了奪門之變。此時的景泰皇帝朱祁鈺還沒有死,朱祁鎮奪了皇位,需要一個正當的理由,于謙等人就成了替罪羊。正如發動奪門之變之一的徐有貞所說,不殺于謙,此舉便是無名。

為奪門之變找一個理由,是于謙之死最直接的原因。于謙的死,也並非是一個奪門之變造成的。它的背後還有更深的原因,是自身性格與當時權力鬥爭的共同作用所導致的結果。

英宗被俘,于謙為首的大臣力主拒敵,擁立朱祁鈺當皇帝,朱祁鎮懷恨在心

如果英宗不想殺于謙,徐有貞等人怎麼煽風點火也是沒用的,殺于謙,是英宗自己的意思。因為在朱祁鎮的心裡,有個心結打不開,那就是土木堡之變後,于謙率領大明朝廷擁立朱祁鈺為帝,堅決抵抗瓦剌的行為。

土木堡之變,充分顯示出了朱祁鎮的無能,和寵信宦官的弊端。土木堡之後,明朝軍事力量直接由盛轉衰,宦官王振死了,明英宗也被瓦剌虜了去。

瓦剌有自己的算盤,拿了朱祁鎮和大明朝講條件,得些好處。沒事領著英宗到明朝邊境城池叫叫門,“我來送你們皇帝回家了,快開門”。讓瓦剌意外的是,守城將領都一個反應,倆字“不開”。

瓦剌精明,大明群臣也不傻啊。特別是于謙,在他的極力主張下,明朝制定了堅決抵抗,不和談的對敵政策,並擁立朱祁鈺為帝。讓朱祁鈺當皇帝也是權宜之計,沒辦法,不然大明就成了第二個南宋了。然而英宗肯定很不開心,我在外面顛沛流離,還被自己國家拒之門外,心裡多少會有些記恨的,特別是于謙這個領頭的。

面對大明的拼死抵抗,瓦剌難以再進一步,無趣之下,就要送回明英宗,養著也沒用。這次景泰皇帝有些猶豫了,我這都當皇帝了,你又要把之前的皇帝送回來。又是于謙站了出來,力主迎回英宗,真是個耿直的男人啊。

對於于謙來說,當時擁立朱祁鈺和如今迎回朱祁鎮,都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他忠於的是國家社稷,不是某個君王,一切以社稷為重。猶如景泰皇帝的私心和防備心理,他沒有。而朱祁鈺也很聽於謙的,並且很仰仗他,因而迎回了朱祁鎮也沒有迫害他。可仇恨的種子始終在英宗的心裡。這也為朱祁鈺和于謙最後的悲劇,埋下了禍根。

于謙為人正直,不趨炎附勢,大權在握遭人記恨

景泰皇帝時期,于謙走到了大明權力的巔峰。二人的搭檔蠻不錯的,在亡國危險的處境中,甚至使大明出現了中興的景象。

可於謙太正直了,朝堂中的奸佞小人又太多。比如後來發動多門之變的石亨、徐有貞等人,都和于謙有過過節。這些小人一方面嫉妒于謙的地位,一方面又想諂媚與他。可於謙完全不做理會,他一心為國,哪有那些閒工夫。

地位高的時候,于謙很安全,但他沒有做過多的防備,也是致使自己死亡的原因之一。他沒有防備石亨這些奸佞小人,也沒有防備英宗這個小心眼的。不是因為他傻,還是他太耿直了,一心為公的心理讓他在人際關係上顯得有些木訥。

于謙忠君為國思想濃厚,兵權在手,卻並沒有反抗。

于謙在政治上,實際是個很精明的人。徐有貞、石亨等人密謀造反,他不一定不知道。就算奪門之變發生了,他也是可以反抗的,畢竟自己兵權在握。從英宗被俘開始,于謙最留心的就是軍事部署。拼死一搏,完全是可以的。但是之後呢?英宗和景泰皇帝怎麼辦?大明怎麼辦?要毀於內鬥麼?

所以于謙選擇了束手就擒,依然是忠於國家社稷。正如他在詩中所寫:“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死亡沒什麼,都留給後人評判吧,後人評價也沒什麼,我自己覺得清白,對得起自己的內心就行。

英宗殺于謙,葬送了一個社稷能臣

英宗早年寵信宦官王振等人,慘遭土木堡之變,並不能說明他是一個完全無能的人。奪了皇位,二次稱帝之後。很快就清除了石亨、曹吉祥等人,這些人可都是奪門之變的主角啊,支持過英宗稱帝。但朱祁鎮很明白,這些人都是奸佞之徒,留不得。然而一切過去之後,他雖然口口聲聲說于謙對國家有功,但始終沒給他平反。因為給他平反就代表自己錯了,況且殺了于謙也不一定撫平英宗心中的怨氣。

想要知道不殺于謙會怎樣,就要知道于謙是個怎樣的人,在景泰皇帝在位期間起了什麼作用。于謙為人剛正不阿,是如岳飛一樣的民族英雄,一個力挽狂瀾的清官。如果於謙不死,以他的性格仍然會盡力輔佐明英宗,振興大明。對他來說,忠於社稷比忠於君王更重要。

英宗殺了于謙,也使大明朝失去了一位治世能臣,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明朝向上的發展動力。

一個民族英雄,強敵入侵都沒死,最終同岳飛一樣,死在了自己人手裡,可悲可嘆!


執古論今


這事兒要從“奪門之變說起”,當時朱祁鎮病危,唯一的兒子也早死了,要登基也得是朱祁鎮的長子朱見深當皇帝。但是這事兒石亨,曹吉祥等人不幹了,損害了他們的利益,而且本來就和于謙過不去。

再說朱祁鎮這個皇帝就是明朝最沒骨氣的一個皇帝,智商也不高,曹吉祥等人說啥就是啥。自己被俘虜後不自殺也就算了當個漢奸,還不如崇禎。自己惹得禍還是于謙替你擦屁股,守北京,輔佐朱祁鈺。

回來後不該當皇帝的他,被徐有貞一句“不殺于謙,此舉無名”,于謙就這麼倒黴了,人家于謙也不分辨,夠意思了。

抄家的時候別人都說朱祁鈺寵他,家裡肯定有好東西,可到了發現,于謙家只有朱祁鈺賜給他的蟒袍,劍器之類的,死的那天烏雲密佈,京城老少,無不傷心,連太后都傷心。

朱祁鎮乾的壞事兒多了呢,可不止這些,他竟然還給王振建廟招魂,給也先也建了。

以後去西湖的時候,大家都去看看于謙和岳飛,真民族英雄。




美妹觀歷史


明英宗一輩子就幹錯了兩件事:一是錯信王振,二是冤殺于謙!單憑這兩件事,明英宗就是一個地道的昏君!話說回來了,明英宗為什麼非要殺于謙呢?我分析有以下原因:1、洩私憤!明英宗被瓦剌俘虜後,眼巴巴的等著明朝來贖身,等來的確是弟弟登基的噩耗!而提出王登基的正是于謙!後來雖然被接回宮中,但南宮的形似囚徒的生活更加深了明英宗對於謙的怨恨!明英宗把自己的落魄完全歸結到于謙的身上,殺于謙就有了動機。2、政治需要!于謙是明代宗的心腹肱骨,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明英宗不會放心明代宗的寵臣留在自己的身邊,更何況還是位置極為重要的兵部尚書!雖然于謙是忠於大明朝的,但明英宗已經不相信任何人了!帝王的猜疑是于謙被處死的主要原因!3、發動政變的徐有貞等人的慫恿!這些人嫉妒于謙的功績和威望,極力促成明英宗對於謙嚴肅處理,以使得自己獲得最大的利益,為掌握權力排除障礙!于謙作為他們的絆腳石,是一定要扳倒的!4、于謙個人的性格缺陷!于謙是個認死理的人,他不瞭解帝王的心思,帝王不看重他的兩袖清風,不看重他的為人操守,只看中是不是能為我所用!明英宗復辟的過程中,于謙沒有采取任何的補救措施,他太自信了!他認為他的忠心耿耿會成為他的護身符,但明英宗最恨得就是他的“忠心”!

英宗知道于謙為了大明江山的付出,沒于謙大明完蛋,但是奪門要合法化,要天下人知道他才是合法皇帝,當年只是去旅遊溜達了,景弟只是暫時攝政,可借給你你不能變成自己的,如今回來自然要找回失去的,因此去除景帝勢力需要拿于謙開刀,需要找對立教材,殺于謙那景弟的皇帝就是不合法,如不殺奪門成反叛,因此要借于謙的頭顱。

于謙之死是明朝黑暗的一面,也是明英宗一生所抹不掉的陰影!


加油站的巧遇


英宗為何要殺于謙?是他不明白于謙是拯救大明的無雙國士,還是擔心於謙有礙於自己的重登帝位,還是他恨于謙放棄自己另立帝王?

英宗殺于謙我感覺不是一個個人愛恨情仇的問題,而是一個複雜的政治問題。現在僅憑史書上的隻言片語我們不得而知英宗到底恨不恨于謙,但從政治上分析。要想證明英宗復辟集團的正確,那就得否定於謙集團的錯誤。而於謙正是這個集團的靈魂人物,他的地位不亞於明景宗。只有這樣才能震懾其他的文人集團,將皇位給坐穩。

中國的政場如戰場,不是你死就是我活,而且於謙死了天下還是大明的。對於百姓來說像于謙這樣的人可能是青天,對於皇帝來說任何一個臣子都不過是枚棋子隨時可以拋棄。如漢景帝殺晁錯,漢武帝殺竇嬰。于謙的功勞是大明史上的一筆驚鴻,也許英宗是捨不得殺他的。

往事如風,歷史如煙。我們這些後來者以不知當時的誰對誰錯是是非非,讀史者當以史為鑑,更因以身作則為我們的後來人照亮來路。




霸不兒本


于謙為了大明社稷著想,在土木堡之變英宗被俘虜後,果斷提出另立新君的建議。國不可一日無君,皇帝北俘虜了,推新皇帝上臺,一可以穩定國內局勢,二可以瓦解瓦剌的心理,客觀上說是符合當時歷史需要的。

英宗復辟後,自然會秋後算賬,對另立新君的人肯定不會放過。于謙雖然延誤了明朝的國運,卻無法躲過權力鬥爭的絞肉機。



河西赱廊


如果你是明英宗,你會殺于謙嗎?我想你也應該會吧…

于謙在明英宗朱祁鎮土木堡之變被俘後,拒絕了也先的政治威脅,擁立朱祁鈺為皇上,遙尊朱祁鎮為太上皇,打贏了北京保衛戰,對大明有沒有好處?有!大大滴有!

北京保衛戰

推測下朱祁鎮在“喜當太上皇”後的第一感覺:

“麻痺啊,這是有人要搞死老子啊!”

他第一想法肯定不是:“于謙棒棒噠,讓老朱家的天下轉危為安。”

畢竟於謙這麼搞給也先傳遞的信息是:您手裡的那位爺對我們已經沒用了,要殺要剮隨你便……

如果你是朱祁鎮你該咋想,這是妥妥的要置我於死地啊,而於謙正是這罪魁禍首!是我,估計于謙的祖宗十八輩第一時間已經被我問候個遍了。

皇帝首先是個人,而且是個有著“天下就是老子自己一個人的”想法的極度執拗自私的人,你不讓我做皇帝,還要也先整死我,跟也先直接滅掉大明然後再整死我有啥區別,于謙的這種做法給朱祁鎮的第一印象就是謀逆弒君。即使後期他冷靜下來,這個樑子肯定是過不去的。

明英宗 朱祁鎮

回到北京的太上皇朱祁鎮如果好好被對待,估計也不會有復辟這回事。畢竟歷史上最有名的太上皇李淵,除了心情有些抑鬱,生活水平可是一點都沒降。可偏偏朱祁鈺這個小弟弟也不是省油的燈。哥哥一回來,馬上就被軟禁去了南宮,門都不讓出,上個茅房都有人看著。朱祁鎮心裡苦……

生活水平太低,忍,人在屋簷下誰能不低頭。

朱祁鈺廢了舊太子,立了自己的兒子。忍,畢竟人家有兒子,人家是皇帝。自己兒子再佔著太子位算什麼……安慰安慰自己繼續忍……

朱祁鈺的兒子死了,大臣們建議復立朱見深為太子。朱祁鈺猶豫了!他居然猶豫了。麻痺,你都成絕戶了,還不想讓你哥哥上,我不上,讓你親侄子上也行啊。

明代宗 朱祁鈺

朱祁鎮怒了,洽好朱祁鈺重病不起,被于謙打壓的石亨,徐有貞陰謀復辟想搏個從龍之功,之後就有了“奪門之變”。或許朱祁鎮認為他所有的不幸,都是于謙造成的。殺于謙,他猶豫過嗎?我覺得他猶豫過,只要不是個傻子都能看出來于謙是個經天緯地的人物。

可徐有貞的一句話打消了朱祁鎮的猶豫。“不殺于謙,此舉無名啊”。是啊復辟需要個由頭保持其正義性,合法性。當年朱棣奪位不是還打著“靖難“的旗號嗎……於是于謙被以謀逆罪處死。

仇恨,私怨,復辟政治需要決定了于謙的結局,必死無疑。


慵懶的二傻


英宗虜於契丹,為保國本,于謙擁立新君,年號宣德,以絕胡望。英宗歸,禁於南院,利用宮庭政變,重登九五。不殺于謙,不足以證己為正統,故明知于謙是忠臣,亦絕然賜死。


雲深不知處老李


不殺于謙,奪門就沒有藉口,不殺于謙,他的政治體制會更加有完備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