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了楷书基础,可以直接学行楷或行书吗?

消渴止咳贴


当然可以,而且大多数的书法学习者走得都是这条路。当然,终生专攻楷书的也有,或者不经过楷书系统练直接从行楷走起的也有,毕竟是少数。


楷书因其笔画结构相对的独立性,以及与其他书体之间较为紧密的技法通融性,通常被视为书法练习的入门书体,这是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基础的。楷书究竟是不是其他书体基础的问题,在此不作议论,至少,楷书基础好,对学好行楷乃至行草有促进作用。无论何种书法体式,其艺术内在均有共同的部分,具有相互通融之处。

书法由楷入行是多数书友书学的必经阶段,楷书基础好对入行入草有益,但并不是说楷书写得好行书就一定好,或者行书水平与楷书水平成正比之类的。书贵以专,对哪种书体学得深练得多,哪一种书体则为更加精熟,这是规律。一般而言,楷书更多的是实用性工具性,也是最可学最易上手的,因此,行草大家一般楷书不会太差,但未必一定需要是楷书大家。

浅谈。插图为抱庸硬笔习作。


抱庸詩書


这个没有一个特定的界限,什么叫打好了楷书的基础,楷书的基础什么时候才算是打好呢?写到什么程度才算是有了好的楷书基础呢?所以说这种表述是有问题,未必非要把楷书写的非常好才去学习行书或者行楷书。

但是一定要掌握了书法的一些基本的笔法才可以去学习行书。这种笔法的掌握可以通过学习正书来掌握,这其中包括楷书、隶书和篆书。所以说,很多的事情并不是绝对的,学习书法并没有绝对化的套路,要根据自己的实际的情况来看待。

通常来说,我个人是推荐以楷书入门学习书法的,学习行书也未必非要非常好的楷书的基础,只要是掌握了楷书的基本的用笔,了解了一些书法的基本的笔法,都可以过渡到行书的学习中去。

但是,学习了行书并不意味着放弃了楷书,学习书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种自我的修养,学习行书的同时,也可以继续练习楷书,二者反而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有利于书法水平的提高。

反观那些楷书写的非常好的人,行书未必就写的好,因为把某一样东西学习的太深了,很难走出来了,走不出楷书对自己的影响,所以一生只看到了一种可能,没有领略的其它书体的风采,而且这样的学习容易让自己的字变得庸俗,因为缺少其它书体笔法的支撑,越写越俗,越写越倒退。

学习书法的方法灵活起来,路子也会越来越宽阔,不要固执的认为只有怎样,才能怎样,灵活变通才是最重要的。


不二斋


楷书是四大书体之首,隋唐以后随着科举制度的建立与刻版印刷书籍的普及,楷书的地位不可动摇,唐代楷书名家的作品,特别是颜、柳字帖是孩子启蒙的范本。

学习楷书的好处一是规范,行书、行楷是楷书的快写,清楚了源头,有利于行书字法结构的学习;二是手感,楷书要一笔一画的写,对于手、眼、脑的协调性要求较高,楷书的练习有利于手感的提高。但是行书毕竟不是楷书,无论行楷还是行草都有自己独特的地方。

从上面智永千字文中的楷书可以看到,唐代以前的楷书写的自然灵动,与典型的欧阳询、颜真卿那种规矩、刻板的楷书有很大的不同,学唐楷的书友从楷转行可以先考虑写写智永的千字文,感受一下灵动的笔法。但真正开始学习行书,入门学的范本首推《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圣教序集王字大成,并且在翻刻的过程中进行了优化,从学习的角度说比直接学二王摹本墨迹更好。


楷转行要特别注意几点,一是行书的的用笔灵动自然,学行书要忘记楷书的用笔,特别是起收笔和转折弯钩,笔法上完全不同;二是笔顺和结构也有所不同,要仔细读帖,认真体会总结,最好是找个好老师,也可上网看看名家的临帖教学视频;三是练习方法要对路,字不能写大了,原大或比原大稍大一点,写大了笔法就变了;笔用兼毫中楷就行,太大太小都不好;纸要用毛边纸或半生熟,不能用生宣,不能跑墨,否则线条质量写不出来。临帖先练单字,然后练上下关联的两三字,再写一行两行,初级阶段不要整页整篇通临,没有意义,不利于强化大脑记忆,主要是找字帖里一两行精彩的反复写,写好和原帖对比。



张伟评论


学习书法是不是学好楷书以后再学习行楷或行书呢?有的人说楷书是基础,楷书学不好,就不要学习行书或行楷;也有人说不学习楷书,也能写出像样的行书。我认为这两种说法都过于极端。

楷书与行书两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两者之间的区别是:楷书应入规入矩,法度谨严,用笔和结构比较繁琐,书写速度较慢,楷书如“立”,流动感不强,点画首尾之间没有牵丝连带;行楷或行书用笔虽然具有楷书的点画,但是较楷书简化了很多,部分字笔画省简,甚至字的某部用了草书符号,吸收了草书的使转技法,在结构上打破了楷书的严整端庄的字形,大大提高了书写速度,古人说行书如“行”,较楷书增强了流动美,点画首尾之间牵丝连带,写行书有较大的随意性,给书写者留下了个性发挥的大空间,它的实用性和艺术性较强。楷书与行书或行楷书都要遵循书法的点画搭配组合规律:一是点画相互呼应;二是点画的粗细、长短、疏密、斜正要相互形成对比;三是字的整体形态要重心平稳。

启功说:楷书宜当行书写,其点画顾盼始不呆板;行书宜当楷书写,其位置聚散始不失度。所以楷书与行书是相辅相成的,在学习楷书时要借鉴行书的书写法则,在学习行书时也要借鉴楷书的书写法则,不能顾此失彼。


山水字画


学习不能机械,如果楷书的基础完全打好再学行草,恐怕很多人已经被楷书写死手了!


个人感觉现在的很多人写行书很规矩,很严谨,看上去感觉挺好,可是就是缺少一些味道,什么味道?就是逸纵之趣!所谓楷书要像行书写,楷书都需要动感,而行书像楷书写,并非是像楷书的规矩,严谨,而是凝重!这种写字风格就是呗楷书禁锢了手脚,难以放开了!


学书之初学楷书是基础,学习楷书有了一些根基了,就要学行草,就是避免被楷书禁锢了手脚,不要小看这种禁锢,它可能是你一辈子的梦魇!

书法是件很矛盾的艺术,需要稳重,更需要纵逸,需要迅捷还需要雄浑,遒劲,只有解决了这些矛盾,你才能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更高!


一笑貫长天


首先,打好了楷书基础是可以直接学习行楷、行书,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但是是否一定应该先学好楷书再学习行书或者行楷呢,我认为未必。行书、楷书在笔法上很大程度上有一致性,但是楷书更加工整、法度严谨、中规中矩,而我们的著名四大楷书欧、颜、柳、赵在笔意、线条、体式、笔式上又有其不同风格特点;行书在笔法上与楷书有一致部分,但是打破了楷书的工整端庄,更加流畅简洁,甚至更加入了一些草意,在行云流水的字里行间给书者挥洒情绪的空间更大、也更讲究墨法、章法的学问。

至于先学楷书以楷为基础学行还是先学行书再学习法度严谨的楷书呢?我认为都未尝不可,要知道在书法的演变史上,行书可是几乎生在楷书前面的呢。书法是一门应用学科讲究技术性和艺术性,但是技术性肯定是首先重要的,要打好坚实的基础再寻求集大家风范追求创作变化的艺术方向。那么如何打好这个基础呢,就是要用大量的时间临帖,临古法!至于不论先写楷还是先学行,都要从这方便着手读帖、析帖、苦临。

如果选择先学习楷书,建议可从赵开始学习,习其早期一点的作品,如《三门记》。赵的楷书较其他楷书更加有书写性,讲究上下笔的呼应、顾盼关系,行书可以选择其《归去来辞》或《洛神赋》。选帖尽量选择原版或或放大版帖。市面上出的很多帖都是经过了印刷修补字,失去原味了。

希望我的回答对大家有所参考。






鲁成书法课堂


学习书法一般都是以楷书作为基础,打好了楷书的基础,当然可以直接学习行书了,甚至你还可以直接学习草书。

为何要先学楷书

总是有人在问,为什么非要先学楷书?为什么不能上手直接就学行书?十万个为什么就出来了。

那么到底为什么非要用楷书打基础呢?

因为曾经一个网友说得很好,唐以后,楷书就是我们最常用、最通行的一种字体,童蒙学习都是以楷书为基础。以楷书为基础,我想大概有两方面的考虑:

一,易识、易认

在古代学习书法的目的跟现代不同,现代人把书法当成兴趣爱好,作为艺术。而古代书法就是日常的写字、笔记、书信,日常的文字交流必须靠毛笔来书写。而唐代以后,特别是宋代开始印刷术的流行,大家看到的书绝大部分都是楷书书写的,因此从楷书入手学习书法,学习写字是最有实际意义的。

二,楷书立规矩

“楷”就是楷模的意思,楷书里面含有着书法的规矩,有笔法的规矩,也有结字的规矩。楷书相对于行书和草书是相对比较静态的字体,写的时候速度是比较匀称的,比较慢的。不像写行书的时候,有的时候需要速度很快。

初学书法的人都有一种同感,就是拿着毛笔不知该如何下手,写起来也是颤颤悠悠地,很难写好字。就算是硬笔写得很好的人,你让他没练过毛笔来写字,一样写得线条粗细不匀,很难看。因为毛笔的笔尖是软的,很难控笔。

所以,初学书法学习楷书利于我们练习控笔。君不见,有些人教你控笔,还专门画圈圈、画曲线、画直线等等,我是认为,与其只在那画线,为何不直接练练楷书呢?

通过学习楷书,可以增加你对毛笔的掌控能力,掌握基本的书法笔法,例如提按、顿挫、转折等等,然后让你对汉字的结字有了清楚的认识。这个时候再去学习行书就不会走样了。

我真的见过楷书没有练好的人,就直接练行书,那结构、笔法真的差的太多了。练楷书还能锻炼你的临帖能力。楷书是一笔一画的,临帖的时候可以看一笔写一笔,而行书、草书多有连笔,你看一笔写一笔就很难写出行、草书的味道了,时间长了还容易练出习气,就麻烦了。

有楷书的基础如何学习行书呢?

有楷书的基础再学习行书,还是离不开临帖,但是有一个比临帖还要重要的事情就是读帖。

行书最大的特点是其行气贯通,你就不能像临楷书的时候那样,看一笔写一笔了。宋代的大书法家黄庭坚说过:“古人学书不尽临摹,张古人书于壁间,观之入神,则下笔随人意。”说的就是古代书法家练书法的时候,都是要先读帖的事情。那么如何读帖呢?

1,读通内容

首先你要知道你临的这篇作品,书法家写的内容是什么,写完这个字,你就知道下个字是什么。如果对内容都不通顺,如何能做到行气贯通呢?

2,学会欣赏

我自己喜欢在临睡前拿着字帖就是很随意的翻看,越看越喜欢,心里就越想着要练好它。这种看没什么目的性,看到很好的字心里就跟着写一遍。因为经常看,字帖在心里就大概有了个粗印象。时间长了,现在练得,看上两遍,基本就能照猫画虎写出大致风格的字来。

3,学会分析

分析什么呢?就是笔法、结字、章法。

观察书法家是怎么入笔、行笔、收笔的,提按、转折处怎么用笔等等,结字有什么特点,章法上的俯仰、开合、向背,重点关注书写的笔势,笔势决定了很多的笔法问题。

当你通过这样的读帖以后,再去学习行书的时候,就真的能“下笔随人意”了。

所以,学习书法切勿着急,容易走的路带不到你想要去的地方,书法中该走的路是不能少的。希望在评论区看到大家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不妨让大家也能看到您的意见。

我是翰墨今香,一个专注传统书法文化分享的人,希望古代的书法经典能在今天一样让你觉得“真香”。


翰墨今香


一般认为,学习书法,先学楷书,再学行书。不过,对此我有一些疑议。

一、难道不能同时学习楷书和行书吗?

行书和楷书的笔法和结体,并无太大的区别,无非行书笔画更简省,笔画变短变圆,书写更便捷、更快速,所以同时练习不存在问题。

书法大家潘伯鹰先生就主张,在练习楷书的同时,可以练习行书或草书,这样能更好地理解笔法,提高学习效率。

二、学好楷书就一定能学习行书吗?

学过《九成宫》的朋友一定深有体会,在练习欧楷后再学行书,真正是痛不欲生。

欧体、颜体、柳体这类字,法度严谨,由这类楷书向行书过渡,若没有名师指点,靠自己琢磨,其实是很难的。



这时候,可以通过练习褚遂良、赵孟頫的楷书来过渡。褚遂良的字笔意灵动、跳跃,有些字已经接近行书。而赵字则简化了笔法,也是一种由楷向行转化的选择。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千年兰亭


这个问题,楷书打好基础了肯定是可以学习行草书的。

其实楷书是最吃基本功的书体,无论你怎么写总有啊满意的地方,写好融不进沙子。

楷书写不好,只要有基础自然是可以去学习行草书的,不过建议不要放弃楷书的临写,最好能做到相辅相成,互相借鉴,共同进步。祝书艺大进!

分享两张本人拙作,与友交流







秃笔书生


首先,如果楷书的基础打好了,写行书或行楷书肯定是没有问题的。

其次,也要注意:行书不是楷书的快写。楷书有楷书的要求,行书有行书的要求。

第三,可以用行书的笔法写楷书,但不要用楷书的笔法写行书。学习行书首先要解散楷法。

第四,学习行书建议用墨迹版的字帖,这样的字帖笔画的来龙去脉都能看得非常的清晰,便于学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