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有經歷過前任很絕情地分手嗎?

很多人談不好戀愛就是因為談得“太認真”。


戀愛的確是打開婚姻大門的鑰匙,沒有戀愛就沒有婚姻。如果兩個人連戀愛都談得不開心、談得不順利、談得不愉快,那麼他們也不會想要與對方簽訂婚姻的“契約”,將自己剩下的人生與對方綁定。所以,是先有 戀愛談得開心 ,再有 履行婚姻的責任 。但是,很多人往往本末倒置,以婚姻的要求去談戀愛,給戀愛套上了太多責任的枷鎖,最後導致戀愛談得不開心,雙方也只能以分手遺憾收場。


所以戀愛就是戀愛,以兩個人在關係裡感到愉悅為主。先學會和對方相處,只要兩個人建立起了高度的舒適,那麼婚姻就是一件板上釘釘的事。


什麼是舒適?舒適其實就是相互的理解和包容,學會不那麼較真兒,學會“放過”對方。很多人在戀愛裡給對方設定高標準,比著自己心中理想的異性模版去要求對方改變,去要求對方迎合自己。其實很多人要求他們的伴侶不是因為自己真的需要,只是覺得對方作為一個合格的男朋友/女朋友,ta應該這麼做。


很常見的一個例子就是,我們會要求伴侶去做那些我們一個人完全可以做到的事。比如下班回家、做飯洗碗、處理一些瑣碎的小事。本來自己就能做的挺好,但只要談了戀愛,原本一個人的事就變成兩個人的事了。


因為有要求,所以就會有期待。而你期待的事ta沒做,你就會有失落。感情裡的負能量很多時候就是因為自己不肯去面對和接受對方的自我。但在關係中保持獨立恰恰就是感情長久的關鍵,也是感情發展的必然。


也有很多人,把自己在戀愛裡的付出當作一種投資。我遇到過一對情侶,雙方看上去非常合適,郎才女貌,門當戶對。然而兩個人戀愛至今就沒有真的“一帆風順”過。在這段感情裡,其實兩個人都為對方努力過。男方為了這段感情隨女方去了北京,女方為了男方放棄了原本的工作。但是,即使兩個人都有在用心地付出,彼此心裡卻沒有覺得有多幸福,反而是因為覺得對方不珍惜自己的付出而感到十分委屈。


但其實雙方真的不珍惜嗎?當然不是。這種不珍惜反映的其實就是:我都為你妥協這麼多了,為什麼你就不能在生活的那些小事上做的更好呢?


所以與其說是雙方不珍惜,不如說是兩個人錯把付出當作是了一種“投資”,因為沒有得到理想的回報,心裡有落差,所以才會產生權利的爭奪,產生吵架。


但這並不是說要你做到無條件的付出,而是學會發現對方身上的優點,對方的努力和回應。並且,不要去量化自己的付出具體有多少,當感情變成一場買賣,賺多賺少都是虧的。


最後,來說說什麼是高度的舒適?


高度的舒適就是在基於理解和包容之上,雙方能從對方身上捕捉到自己原始家庭的影子。


很多人戀愛談久了,雖然沒有和伴侶產生特別大的摩擦,但總覺的這段感情缺少點什麼。而且時間長了,剛開始也許是因為激情,但到了後面,對對方好和付出這件事好像就是一種習慣。親密關係學家蓋瑞查普曼說過,伴侶高度的契合源於對對方愛的語言的解讀。


我們每個人付出愛的方式都不同。這與我們的原始家庭和成長經歷有關。如果我們察覺不到對方付出愛的方式,那麼我們自然也體會不到愛。而如果對方不會用我們愛的語言溝通,我們也無法獲得一種被充分理解的舒適。


所以說,兩個人相處的高度舒適就是我知道如何像你父母、像陪伴你成長最親近的人那樣與你相處。很多相處多年,甚至結婚多年的人與伴侶漸行漸遠,就是因為習慣性用自己從原始家庭和成長經歷習得的表達愛和接收愛的方式,以自己的視角去解讀伴侶,評價伴侶。而通過這種方式自然時常對伴侶感到不滿意,對關係感到不滿足。


所以看問題還是要學會看本質。想要了解對方,就要學會從對方對愛認識啟蒙的源頭看起。瞭解ta父母是怎麼和ta相處的,瞭解ta父母之間又是怎麼表達愛的。當你對ta越瞭解,你就會發現你從ta那裡得到的愛也變多了。而對方也會因為你用了很多人懂不了ta的方式去愛ta而離不開你,而願意與你建立默契。


所以說回題主的感情,那個女孩要的不是你挽回的時候去證明你可以對她有多好,而是你可以有多懂她。如果你想要娶她,那麼首先你就得給她一場談的開心的戀愛。


對的時間做對的事,學會劃對重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