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工潮來了,檢測體溫防範手段有用嗎?潛伏期內有的人體溫正常怎麼辦?

上善若水20191001


返工潮來了,檢測體溫防範手段有用嗎?

鍾南山團隊首篇關於新冠病毒的論文(題目為“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2019 novel coronavirus infection in China ”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搜索看一下)中提到,有很多病人在早期是不發熱的,即使在就診時發熱的也不足一半(約43.8%)。但儘管如此,發熱仍然是新冠病毒感染者的一個主要臨床症狀(早期也有43.1%的感染者出現了發熱)。所以正值返工潮,在各個公共交通出入口檢測體溫是非常有效的疫情防控措施,想象一下如果取消檢測體溫會是一個什麼後果。當然這也給各大城市的防疫工作帶來不少壓力,尤其是像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這樣的一線大城市。

潛伏期內有的人體溫正常怎麼辦?

檢測體溫只是其中的一個防疫手段。有的人處於潛伏期,沒有發熱、咳嗽、乏力等症狀,這部分人群是防疫的重點也是難點,需要人人參與,共同抗擊疫情。最重要的原則是減少人與人之間的接觸,保護自身不受感染。

首先就是戴口罩。尤其是在人流量較大的公共場所內(飛機上、火車上、公交車上、電梯等等),即使是普通的醫用口罩可有效減少感染的風險。比如在深圳坐地鐵或公交車都必須佩戴口罩,如果不戴口罩會被勸阻離開,不聽勸的還有可能移交公安機關處置。為迎接返工大軍,緩解口罩供應緊張的局面,國內調貨難,深圳已經發動企業向海外採購並打擊假冒偽劣口罩。

其次,勤洗手。飯前便後、外出歸來、工作結束後都需要按照標準的洗手法洗手。

再次,減少接觸。一方面我們自身出門注意手部衛生,減少不必要的觸碰,不要用手直接摸自己的口鼻、眼等部位;另一方面與他人保持距離(1米以上是比較安全的),減少不必要的會議、聚餐等活動。

再次,還要保持我們周圍環境的衛生。對我們每個人來說,需要勤洗衣服、保持居家環境乾淨衛生、痛風良好,而公司、物業都需要對公共環境每天進行消殺,公共場所保持通風。

最後,也非常重要,醫護人員要加強對疑似病人的篩查,尤其是有流行病學史的人,對有確診病例密切接觸的人進行醫學觀察。如果居民有體溫超過37.3℃、咳嗽、氣促等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狀,應及時到醫院發熱門診就診。

總之,這場抗“疫”戰爭是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參與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