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大會》中這道送分題,怎麼就將小神童逼到了絕路上

《詩詞大會》中這道送分題,怎麼就將小神童逼到了絕路上

《中國詩詞大會》第五季相當精彩,連續兩年的亞軍彭敏迴歸,如願奪冠。這樣一來,他既2015中國成語大會總冠軍、第三屆漢字聽寫大會第四現場年度總冠軍之後,實現了央視文化節目的大滿貫。這一路殊為不易,雖然本次是最大奪冠熱門,但也並不輕鬆。

這是因為由於節目本身就具有偶然性,即便是學富五車,在當時環境、氣氛的影響之下,發揮失常或者頭腦短暫性空白的情況並不在少數。尤其是黑馬的出現,就曾經讓彭敏此前折戟沉沙。比如年僅11歲的韓亞軒,最後成為了彭敏的勁敵。

《詩詞大會》中這道送分題,怎麼就將小神童逼到了絕路上

但是,韓亞軒並沒有對彭敏進行致命一擊,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敏叔實力太強了,自己有些擔心失去主動權,所以在最後的PK中,急於搶先,導致失分。其實,除去盛名在外,與彭敏在總決賽兩兩對決的直接較量時,韓亞軒就已經露怯了。

這一季總決賽的賽制是由四位冠軍候選者先進行兩兩PK,勝者可以晉級飛花令,失利的兩人進行PK,淘汰一人,剩下一人與先前獲勝者進行三人的飛花令。飛花令中淘汰一人,最後兩人決出冠亞軍。偏偏,韓亞軒在第一輪就遇到了彭敏。

《詩詞大會》中這道送分題,怎麼就將小神童逼到了絕路上

雙方在前五題都回答正確,平分秋色,然而在第六題,卻出現了分歧。這一題的題目是陶淵明說“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在詩中他是與誰共賞奇文?A名士,B鄰居,C兒子。陶淵明的這聯詩非常出名,但它的出處卻並不為人所知。然而,這道題偏偏也只有知道它的出處,才能得到正確答案。

結果,彭敏回答B,順利得分。韓亞軒卻選擇了最不該選的C,只能被擠到了敗者組。為什麼說C項是最不該選的呢?這是有個人所共知的故事,陶淵明本人一代風流,成為了後世文人膜拜的對象,連李白、杜甫等唐代諸多才子,也對其崇拜有加。然而陶淵明卻有一個難言之隱,那就是他的兒子個個都不出色,甚至很愚笨。

《詩詞大會》中這道送分題,怎麼就將小神童逼到了絕路上

陶淵明一共結過兩次婚,有五個嫡子,卻令他大傷腦筋。所以,陶淵明在《責子》一詩中提到寫道:

白髮被兩鬢,肌膚不復實。雖有五男兒,總不好紙筆。阿舒已二八,懶惰故無匹。阿宣行志學,而不愛文術。雍端年十三,不識六與七。通子垂九齡,但覓梨與慄。天運苟如此,且進杯中物。

這是寫他兒子的一些“劣行”,他的五個兒子“不好紙筆”,自然也就不能和他一同欣賞奇文了。巧合的是,這裡提到的“通子垂九齡,但覓梨與慄”,正是後面在爭奪總冠軍的最後一題中,蘇軾“何如陶家兒,繞舍覓梨棗”的由來。蘇軾的兒子就非常聰慧,他也自鳴得意,表示不像陶家小孩那麼頑劣,只會到處找梨棗吃。

《詩詞大會》中這道送分題,怎麼就將小神童逼到了絕路上

最後那道題,也是韓亞軒答錯,將彭敏送到了總冠軍的寶座。可見,這個小小神童,在這個知識點上還是有所疏漏的,他是輸給了彭敏,也是輸給了陶淵明。當然,就本題來說,正確答案其實就在陶淵明這首詩的詩名上。“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是出自陶淵明的《移居二首》中的第一首:

昔欲居南村,非為卜其宅。聞多素心人,樂與數晨夕。懷此頗有年,今日從茲役。敝廬何必廣,取足蔽床蓆。鄰曲時時來,抗言談在昔。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

《詩詞大會》中這道送分題,怎麼就將小神童逼到了絕路上

小珏說出了詩名,還把詩歌內容也搬上來,相信大家就一目瞭然了。這首詩中,陶淵明就是讚美了南村這個好地方,他早就想搬過來居住,並不是為了什麼好宅院。他是聽說這裡住著許多純樸之人,願意和他們度過每一個早晨和夜晚。陶淵明的這個念頭已經有了好多年,今天才得以實現,所以他感慨,房屋不必大,只要夠擺床鋪就可以了。

接下來,就是陶淵明敘述和鄰居的生活。鄰居朋友時常過來做客,談談往事,暢所欲言,見到好文章一同欣賞,遇到疑難也互相探討。

小亞軒肯定是沒有讀過全詩,所以被這道並不複雜的題目難住。更關鍵是,他的心態明顯受到了影響,對彭敏產生了畏怯之心。所以在後面的冠軍爭奪戰中,處處爭先,反而落入了題目的陷阱之中。這也是年輕交的學費,彭敏已經交過兩年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