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十阿哥胤娥背景强大到除太子无人可比,真的吗?

红雨说历史


如果论母家势力背景,其实十阿哥允䄉的母家钮钴禄氏还比太子胤礽母家赫舍里氏更为显赫。

允䄉的母家钮钴禄氏,发家始祖是五大臣之一的额亦都,额亦都因为军功被清太祖赐婚三次,第一次赐一名不知姓名的女子,第二次就是迎娶清太祖伯父郡王礼敦的闺女觉罗氏,生育了十个儿子,第三次就是迎娶清太祖第四女穆库什。

允䄉的外祖父遏必隆就是额亦都和四公主穆库什所生之子,在额亦都诸子中身份最为贵重。

额亦都其他诸子也多与皇室联姻,诸女也嫁入皇室,额亦都的一个女儿还是清太宗皇太极的发妻元妃,生子洛博会。

可以说,钮钴禄氏是满洲贵族中世家中的世家。就是因为子孙多身系要职,清太祖集权的时候,不免对五大臣家族有所压制。再加上钮钴禄家族子弟多从军征伐,自然免不了折损,凭借公主妈晋升的遏必隆就成了钮钴禄氏的领导者。

到了康熙继位,遏必隆就凭着公主子、额驸、以及父兄的军功位列四大辅臣之一,两个闺女又分别是孝昭仁皇后和温僖贵妃。

这样的家世底蕴,是赫舍里家族当时无法比拟的。赫舍里家族源自希福,希福之后的接棒人就是他的族侄索尼,因为位列四大辅臣,孙女成为皇后,在康熙朝才真正的崛起。

所以,如果真论母家身份地位,康熙诸子中唯有允䄉最高,太子都比不过。

就是这样。


猴格大人


可以这么说,除了皇太子胤礽以外,出身地位最高的,就要属十阿哥胤䄉了。因为他的老妈是大名鼎鼎的温僖贵妃钮钴禄氏。

皇太子胤礽的生母是赫舍里皇后,这一点是所有皇子都比不上的,皇后下面就是贵妃,所以十阿哥胤䄉的地位不可小觑。<strong>

温僖贵妃钮钴禄氏的父亲,是康熙四大辅政大臣之一的遏必隆。

遏必隆的地位在清朝初期是非常高的,他是努尔哈赤的亲外孙,又迎娶了多尔衮的哥哥阿济格的女儿,所以这是亲上加亲。他们所生下的女儿,自然也是地位崇高,也就成了康熙的贵妃娘娘。

毕竟皇后的位置只有一个,康熙已经选择好了政治联姻的对象,那就是赫舍里。赫舍里不仅长得好看,而且背景强大,她爷爷是大名鼎鼎的索尼中堂,是四大辅政大臣之首。

所以康熙首选的政治联姻对象当然是赫舍里,除此之外,便是钮钴禄氏了。最初是她姐姐入宫,在赫舍里去世以后,康熙立她姐姐钮钴禄氏为皇后。

可惜没多久这位短命的皇后就去世了,所以康熙就不打算立皇后了,他觉得自己的命太硬,总是克死自己的皇后。而这个时候上位的温僖贵妃,其实就是钮钴禄氏皇后的妹妹。

所以在没有皇后的后宫之中,温僖贵妃的地位那就非常崇高了。她为康熙生下了十阿哥胤䄉,那么胤䄉的地位自然也就不一般了。

其实胤䄉就相当于康熙的嫡子,只不过康熙不想立皇后,这才委屈了温僖贵妃。否则以温僖贵妃受宠的情况和强大的家世背景来看,被立为皇后只是迟早的事情。

除太子外,诸位皇子们的母亲,地位都比不上温僖贵妃。

太子胤礽的母亲是康熙第一任皇后赫舍里,所以地位自然是非常崇高的。其他几个皇子的母亲,地位就显得十分平常了。我们可以列举一下这些夺嫡皇子们的母亲分别是哪些人。

首先是大阿哥胤褆的母亲是惠妃那拉氏,虽然比较受宠,但是只是普通后妃,而且岁数也不小了。三阿哥胤祉的母亲是荣妃马佳氏,马佳氏虽然比较得宠,而且所生的孩子最多,但是她生了六个孩子有四个就早死,所以属于命途多舛的女人。

四阿哥胤禛的生母是德妃,德妃在生四阿哥的时候连抚养孩子的权力都没有,可见她的地位有多低下。八阿哥的母亲地位更低,她老爸只是五品的内管领,所以压根就没有家世可言。所以八阿哥后期能混成那样,全都是靠自己努力得来的。

九阿哥胤禟的母亲是深得康熙皇帝喜爱宜妃郭络罗氏,看过《康熙微服私访记》的朋友,肯定常常能看到这个宜妃,其实就时九阿哥胤禟的生母。不过她虽然得宠,却也没有被封为贵妃,只是普通妃嫔。

十三阿哥胤祥的生母是敏妃章佳氏,身份低微,死后才被追封。十四阿哥胤禵的母亲跟四阿哥胤禛一样,都是德妃。

所以这么看来,在夺嫡的诸位皇子当中,只有太子胤礽的母亲赫舍里,以及十阿哥胤䄉的母亲钮钴禄氏的地位相对来说高一点,其他人的母亲都只是嫔妃或者以下的身份。



胤䄉的地位决定了他没有被雍正抄家灭族。

有关系真的挺重要的,胤䄉这个人虽然没什么用处,但是他一直跟着八阿哥胤禩鬼混。后来在夺嫡之路上,成为了八爷党中的中坚力量。

他也是常常反对雍正的诸多皇子中的一个。雍正在清算八爷党的时候,把八阿哥胤禩和九阿哥胤禟的家都给抄了,还把它们的家人都流放到边疆。

但是雍正才处理十阿哥胤䄉的时候,却选择了手下留情。他将胤䄉圈禁了起来,并没有抄家灭族,可见他对胤䄉的身份地位还是有些忌惮的。

遏必隆是清朝老臣,而且是战场上爬出来的,所以他的背后有强大的势力这也是不为过的。这帮人其实一直都站在十阿哥胤䄉身边,只要他不犯大罪,几乎都能得到这帮人的庇佑。

这一点雍正必须要考虑到,为了大清的稳定,雍正只能选择从轻处理十阿哥胤䄉,当时他一定在想,有关系可真好。


总结:十阿哥胤䄉有地位没本事,那也是白给。

很显然胤䄉就是那种天生一副好牌,可是压根就不知道该怎么打的人。他如果选择争储的话,是有很大优势的。

但是他丝毫没有争储的意思,反而跑到了八阿哥那里,选择为八阿哥出谋划策。就他那个脑子,不给八阿哥添乱就不错了。

所以十阿哥胤䄉,地位再高又能怎样呢?太子胤礽的地位最高,最后不还是被扳倒的么。所以说他那种智商,只能躲在八阿哥后面才能相对安全一些。

他压根就没有本事去争夺皇位,但是他非要凑热闹帮八阿哥的忙。八阿哥一脸嫌弃,多次想要把他赶出团队,但是碍于十阿哥的身份地位,所以没有贸然这么做。


江湖小晓生


十阿哥胤娥背景强大最为主要的原因便是“子以母贵”。

在康熙所有皇子中,包括参与了“九子夺嫡”的众位皇子,以及没有参与“九子夺嫡”的皇子,除了太子胤礽,身份最为高贵的便是十阿哥胤娥。

康熙在世期间,一共册立了三位皇后,即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孝昭仁皇后钮祜禄氏以及孝懿仁皇后佟佳氏,这三位皇后中只有康熙皇帝的结发妻子赫舍里皇后为康熙生下了两位皇子,而活到成年的只有胤礽一个,并且刚满周岁就被康熙册立为太子,所以胤礽是康熙皇子中出身最为高贵的,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而康熙在世期间,除了册立的这三位皇后外,所册封的级别最高的便是两位贵妃了,即温僖贵妃钮祜禄氏,孝懿仁皇后佟佳氏的亲妹妹贵妃佟佳氏了。

温僖贵妃为康熙生下了一位皇子,即十阿哥胤娥,贵妃佟佳氏并没有诞育皇子,因而从生母的出身来看,十阿哥胤娥的地位仅次于太子胤礽。

对比一起其他参与了“九子夺嫡”的阿哥们,康熙的四妃“惠宜德荣”,大阿哥胤禔的生母惠妃那拉氏,九阿哥胤禟的生母宜妃郭络罗氏,雍正和十四阿哥胤禵的生母德妃乌雅氏,三阿哥胤祉荣妃马佳氏,这些普通的妃子地位都要低于贵妃的。而十三爷阿哥的生母章佳氏是死后才被追封的敏妃,八阿哥生母则是低到没出看的辛者库出身的良妃卫氏,其他没有参与“九子夺嫡”的生母级别只有更低的,而没有高的。

所以,从“子以母贵”的角度来看,十阿哥胤娥的出身仅次于太子胤礽,确实如此。


不仅仅是母亲的名分、地位高,十阿哥胤娥还有着钮祜禄家族的势力背景。

十阿哥胤娥的生母是温僖贵妃钮祜禄氏,而他的外公正是康熙初年的辅政大臣之一的遏必隆,并且康熙的三位皇后中,那位孝昭仁皇后钮祜禄氏,也是遏必隆的女儿,是十阿哥的亲姨姨。

论到祖辈上,也就依然只有太子胤礽的势力背景较之更优。太子胤礽的外公噶布喇、叔姥爷索额图,这些都是康熙朝前中期朝中的重臣,而噶布喇和索额图的父亲则厉害了,是康熙朝初年四大辅政大臣之首辅大臣的索尼,这个赫舍里家族在康熙朝前中期更是显赫一时的第一家族,自然是背景强大到无人能力。

再看看其他的皇子们,母家势力最强的也就只有大阿哥的生母惠妃那拉氏了,他的叔叔也是康熙朝时期的权臣明珠,至于其他的皇子们,都是普通朝臣或者军官的女儿,也有一些是包衣奴才出身的,就连雍正的外公都是个小小的军官,根本没有办法和十阿哥胤娥相比,更比不上太子胤礽了。

这里也要说明的是,不能因为说遏必隆在康熙朝前期去世了,其家族就失去了影响力。

遏必隆的父亲是努尔哈赤“开国五大臣”之一的额亦都,母亲是努尔哈赤的女儿穆库什,本就出身非常的高贵,而遏必隆自己迎娶的也是阿济格的女儿和萨哈廉的女儿,整个钮祜禄家族的势力非常庞大,包括遏必隆的儿子阿灵阿,都是康熙朝时期的重臣。

如此势力雄厚的母家势力,也使得十阿哥胤娥远远超过了其他的皇子,仅次于太子胤礽背靠着的赫舍里家族,毕竟当年遏必隆是依附于鳌拜,而索额图等赫舍里家族的人正是帮助康熙智擒鳌拜才有了后来地位的不断提升。


康熙对于十阿哥胤娥非常的照顾,就连雍正继位后都不能像对待八阿哥、九阿哥一样对待他。

康熙四十八年(1709),康熙册封十阿哥胤娥为敦郡王。

众所周知,十阿哥天资并不聪慧,并且做人做事太过于实在,在协助署理朝务上也是毫无建树,但是康熙仍然将其册封为郡王,相比之下,八阿哥胤禩在康熙一朝始终都是贝勒,九阿哥胤禟更是只有贝子级别,已经高出了不少。

而到了雍正登基之后,对于十阿哥也远远不及对八阿哥、九阿哥那般的残酷。

雍正登基后,便将十阿哥胤娥圈禁了起来,直到雍正去世,乾隆皇帝登基才重新将其放了出来,被封为了辅国公,在乾隆六年(1741年)寿终正寝了。

同样是在“九子夺嫡”之中,作为雍正政敌的八阿哥胤禩和九阿哥胤禟,相比之下就要悲惨许多,这二人不仅是被雍正削宗夺爵,圈禁致死,就连名字都被改为了“阿其那”、“塞思黑”,知道五十多年后才有乾隆皇帝平反,重新恢复了姓名和宗籍。

雍正之所以对十阿哥胤娥,没有下狠手严酷处理,一方面是因为十阿哥毕竟能力有限,对于雍正的威胁远不如八阿哥和九阿哥,另外一方面,就是雍正处于对十阿哥母家出身以及整个钮祜禄家族的势力考量,所以才将其一直圈禁了起来,并没有像对待八阿哥、九阿哥那样来对待十阿哥。


雍亲王府


其实他不仅背景强大,智商也不是盖的!

在《雍正王朝》中,最精彩莫过九子夺嫡了,在这场争斗中,有一位搞笑担当,承担了剧中少有的几个笑点,他就是老十胤䄉。

从历史上看,他的结局也是最好的,雍正帝即位之后并没有把他怎么样,也是少有的没有被折磨的皇子。

可是在剧中的表现,却让人忍笑不禁,不管是他那不分场合的“狗儿的”口头禅,还是前门大街上摆摊吆喝卖货,甚至后来雍正朝堂上的屁声不断。无一不在告诉我们,他貌似没有什么具体的本事嘛,甚至一些史料还称他为“草包阿哥”,那么为什么他还能成为八爷党的骨干呢?

一、

首先,我们避不开的就是封建帝制下的地位问题,尤其是在等级森严的皇宫:

参与夺嫡的几派阿哥,个个都是尊贵的出身,比如太子胤礽,其生母是孝诚仁皇后,这也是为什么他刚满周岁就被立为太子的原因;老大胤禔,其生母为惠妃叶赫那拉氏,惠妃是康熙二十二年册立的四妃之首,地位尊贵;老三胤祉,其生母是荣妃马佳氏,应该排在四妃中的第四位;老四胤禛,其生母是德妃乌雅氏,是四妃中的第三位,但是他从小是孝慈仁皇后养大,地位也算尊贵。

而老八胤禩的生母是良妃卫氏,按照康熙帝对他的说法是:

“系辛者库贱妇所生,自幼心高阴险!”

而老十胤䄉,其生母是温僖贵妃钮祜禄氏,是孝昭仁皇后的妹妹,遏必隆的女儿,身份极其尊贵。老九胤禟的生母是宜妃,也列在四妃之二,但跟老十的生母比起来,还是要差一些。

对于争夺皇位的皇子来说,地位尊贵,相对来说能获得的朝臣的支持也就越多。如果单靠老八胤禩的家族势力,显然不具备夺嫡的实力,这也是为什么他一定要拉老九、老十加入自己阵营的原因。

暂且不论他们两位皇子的实力如何,单就外戚势力,就不容小窥,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朝臣聚拢在老八胤禩身边的原因所在。

而且,从一定程度上来讲,八爷党内部,老十胤䄉说话的分量要远大于其余几位。

二、

如果仅仅是靠自己的出身,老十胤䄉就能奠定八爷党的骨干地位,也确实比较单薄。实际上,老十胤䄉也不是傻子,他在八爷党内部起到的作用,远远不止身份这么简单。

我们举几个例子来表明,老十胤䄉实际上也是相当聪明的一个人,懂得利用自己的优势,化险为夷:

在追缴户部欠款一事上,他明明知道只要跟老九和老八开口,借点钱还债还是很容易的。之所以这样说,也是有根据的,后来他惹祸后,老八胤禩就批评过老九胤禟:

“早把钱借给老十,不就没这些事了吗?”

老九胤禟是怎么回答的:

“大不了挨老爷子一顿训斥呗!”

而老八胤禩讲的后果却是被关宗人府半年时间,而且也确实被他说对了。也就是说,老九胤禟如果真的能预料到这个结局的话,他会借给老十胤䄉这些钱还账。之所以不借,就是利用老十胤䄉给老四胤禛出个难题,达到八爷党的目的。

只是老八胤禩,确实利用了老十胤䄉,利用了他的身份,还通过老大胤禔把消息传递给了康熙帝。

那么老十胤䄉知不知道老八胤禩利用了自己?

三、

他又不傻,当然知道,他在八爷党内部本身就是一个挡箭牌的存在,这种定位也是他乐于承担的。而且在应对户部欠款一事上,他也不是没有应对之策。

比如修戏台,戏台一修,花一万两银子也是花,花一百万两银子也是花,这种大工程水分相当大,而且理由也高大上,是请皇上看戏。

为什么后来朝堂之上他顶老三胤祉,就因为在他的观念里,修戏台和修书是异曲同工之妙,一个是请皇上看戏,一个是请皇上看书。

后来去前门大街卖家当,当然这是他跟老九胤禟商量的计谋,目的是阻碍老四胤禛追缴户部欠款。但是从某种程度上也恶心了一把老八胤禩,毕竟那么多八爷党成员看着呢,这也是老八胤禩一听说这事,马上出面阻止了。

但是真相是这样吗?

当然不是,老大胤禔跟老八胤禩其实是夺嫡路上的死敌,他获得这个消息后,马上就敏感的判断出。这件事汇报康熙帝,老四胤禛、太子胤礽、老八胤禩都会受到牵连,于是屁颠屁颠就去汇报了,完了还故意问康熙帝:

“儿臣把老十找过来?”

而我们评价一种行为的好坏,要从最终的结果来看,那么这件事的结果是什么呢:

那就是八爷党以老十胤䄉被圈禁半年的结果,换来太子胤礽跟老大胤禔的互掐,老四胤禛被埋怨,其手下的得力干将年羹尧被外派,田文镜被发走,老八胤禩反而毫发无损,甚至得到康熙帝表彰。

四、

关键是整场事件中老八胤禩所扮演的角色:

正所谓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老十胤䄉抽田文镜,就是在抽老四胤禛,老八胤禩训斥老十胤䄉,就是替康熙帝教训荒唐子。

首先,老八胤禩的立场就很坚决,那就是严格执行康熙帝追缴户部欠款的政策,自己不欠款,还阻止老十胤䄉用错误的方式阻碍还款,出发点就高大上,符合其“贤”的身份。

其次,老十胤䄉之所以做出这样荒唐的决定,一方面他确实读书少,找不出更好的方式。更重要的是,这都是被老四胤禛逼的,更何况还是在魏东亭被逼自杀之后,必然让康熙帝产生怀疑,到底用老四胤禛办这项差事,是否得当?

再次,举报老十胤䄉的人是老大胤禔,给康熙帝的印象并不好,弟弟有过错,当大哥的直接教训就是了,你跑过来打小报告,什么意思?更重要的是太子胤礽怎么看,老四胤禛又怎么看?做大哥的背后捅刀子,太子胤礽会饶了你吗?

最后,朝堂之上,老十胤䄉还拉老三胤祉来垫背,暗示康熙帝,其实修戏台子跟修书是一样一样的。您老人家这么圣明,知道修戏台子花不了那么多钱,那么修书怎么可能花那么多?

所以,此举,仅仅是牺牲老十胤䄉去宗人府待半年,毫无影响,反正老十胤䄉也不可能当上皇上。反而让康熙帝猜忌其他的皇子,还让大家互掐起来,只有老八胤禩全身而退,留下了“贤”的美称。

这种利弊一分析,老十胤䄉必然屁颠屁颠就服从老八胤禩的指导了,毕竟如果老八胤禩当上皇帝,荣华富贵自不必说。

五、

我们再说几件老十胤䄉主动出来表现的几件事:

一是热和八大山庄被围事件中,太子被废,老十三胤祥被罚,他为什么第一个跳出来替老十三胤祥开脱?

“张中堂,请转奏皇上,我胤誐素来和老十三过不去,但说他调兵谋反,我不信!”

他此举首先就表明自己跟这件事没有关系,自己身后就是八爷党,也就是说这件事跟八爷党没有关系。别人这样说可能不易采信,但他老十是直性子,他说话分量重,康熙帝更易采信。

其次太子胤礽被废,此时跪在下面的,他身份最尊贵,提前说话有定心丸作用。而且有意拉拢太子胤礽残余势力,也就是老四胤禛和老十三胤祥,增加八爷党实力。

而且,他替老十三胤祥求情,是在康熙帝暴怒之下求情,也只有他敢求情,给康熙帝留下仗义执言的印象,而且地位尊贵,不怕责罚。

第二件事就是,明明他替老十三胤祥说话,可是太子胤礽复立,他为什么又当着老十三胤祥的面骂他是太子身边的一条狗?

“狗儿的,你不过是废太子的一条狗!”

而且这句话是当着康熙帝讲的,他真的不怕康熙帝震怒?

他当然也怕啊,不过身份尊贵,必然不会受到太大的处罚,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康熙帝只是回他:

“朕没你这个混账儿子!”

这么顶皇上,最后就换了这么一句气话,看了没,这就是化险为夷的妙招,反正自己直性子,粗人一个。

六、

而他之所以当着康熙帝面讲这么一句话,就是明着告诉康熙帝,太子胤礽威信全失,即使再扶他上来,众兄弟们也不会服他了,还是趁早另立太子吧。

事实上,他跟老十四的行为确实震撼了康熙帝,生了一顿气之后,把德妃封为了皇贵妃,对太子也彻底死了心。

也就是说,老十胤䄉等人此举弄巧成拙,反而替老四胤禛做了嫁衣,后来雍正帝即位当晚,老十胤䄉还得罪了皇上,等到已成事实,他也有破解之法。

那就是第一次朝会上屁声不断,他不惜当着众位大臣出丑,其目的就是一个,自己就是个粗人,烂泥扶不上墙,构不成威胁。

后来八王议政逼宫失败,也是老十坐着不动,几乎没说话,最后计划破灭,老八胤禩说了一句:

“老九、老十,不要脓包求人,走!”

老九先走了,老十站起来犹豫了一下,回了一下头,结果老八胤禩又补上一句:

“走啊!”

由此可见,他心里也看出来了,老十有可能要脓包求人,实际上,雍正帝也看出来了。这才是为什么他称呼老八、老九为“阿其那”、“塞思黑”,并把他们折磨致死,而放过了老十胤䄉。

欢迎关注杨角风谈《雍正王朝》,更多精彩值得期待!


杨角风发作


(日尧居k古史答雍正王朝)

——之无限猜想200——058

如果提起电视剧“雍正王朝”,好多人恐怕忘不掉那康熙皇帝的第十个儿子运娥,这小子不但是“八爷党”的骨干,雍正帝登基召开朝会,他竟敢在大堂之上放屁,雍正帝不但不责怪他,处理它,即使是他的父皇康熙帝也拿他没办法。(十阿哥胤娥在朝会上)

十阿哥的出身与背景:

①康熙皇帝的辅政四大臣排名第二位的“遏必隆”,这是他外公!

②康熙皇帝的孝昭仁皇后是十阿哥胤娥的大姨妈。

③1十阿哥胤娥自己的母亲是康熙皇帝的温僖皇贵妃。

这当然还不够,大姨妈康熙皇帝的孝昭仁皇后还是辅政四大臣第四位四位的鳌拜。四位辅政大臣,其中的两位就与这位二杆子的十阿哥有着千丝万缕的瓜葛。

十阿哥胤娥这身后的显赫地位,恐怕太子胤礽也要让他三分,其他的哥哥兄弟那就更无法与之比拟,只能是望其项背。

温僖贵妃,遏必隆的第三女,孝昭仁皇后同母妹。生皇十子多罗敦郡王爱新觉罗·胤誐。

难怪这位十阿哥胤娥桀骜不驯,大咧咧的天马行空,独往独来,原来身后有这么大的背景支撑。
(十阿哥胤娥真正的牛人)

老十跟着八爷党瞎起哄

康熙帝第十个儿子胤娥的个人资料简单介绍所引:

爱新觉罗·胤䄉,清朝宗室,康熙帝的第十子,生母是温僖贵妃钮祜禄氏,遏必隆之外孙。康熙四十八年封敦郡王。因党附胤禩,雍正二年,被雍正帝圈禁革爵。乾隆二年被释放,授辅国公品级,乾隆六年胤䄉病死,五十九岁。以贝子礼安葬,子六人。

从上述情况看,十阿哥运鹅虽然是八爷党的核心骨干,与胤禟、胤禵支持皇八子胤禩争夺皇太子之位遭父皇康熙帝很反感,可是康熙帝并没有重点处分他,只是对他有所反感而已。

如果根据资料显示,以八阿哥胤祀的精明,和他的风流倜傥,十阿哥胤娥对八阿哥胤祀的依附很有可能是由一种崇拜而产生的,或者说八阿哥胤祀以他八贤王的人格魅力征服了这位老十阿哥胤娥,所以有崇拜的成分。

从一些资料上看和影视资料的演绎可以看出这位十阿哥胤娥属于简单粗暴而又豪放型的无脑之人,被简单称之为二杆子,既所谓的没有野心之人。

康熙帝之所以没有处分他,就是看透了他这一点,并可能很有可能考虑到十阿哥胤娥他的的外公的强大势力和他生母温禧贵妃的面子,考虑十阿哥胤娥不会起到多大作用而放弃追责。

八阿哥胤祀拉拢这位老十阿哥胤娥未必也有拉大旗作虎皮的成分而招摇过市。可这位老十阿哥胤娥也跟打个太平拳瞎起哄罢了。
(瞎起哄的老十阿哥胤娥)

老十阿哥胤娥是危险人物

可以判断这位十阿哥胤娥的确没发动起来他身后的在这股强大的家族势力来支持八个胤禩来夺取皇位继承人,以十阿哥胤娥身后的背景如果他真正的支持任何一个阿哥,都是一个潜在的危险人物,可为什么没做到呢?

本人以为,十阿哥胤娥虽然也是一个皇子,他的母亲或者他的外公遏必隆也十分疼爱他,可是因为他烂泥扶不上墙,不可能把自己的贵族家庭搭进去和这个二杆子阿哥去趟他那浑水。

估计八阿哥胤祀正是看中了老十阿哥胤娥的家庭背景而拉拢他,而老十阿哥胤娥却没有能力发动自己的背后力量来支持八阿哥胤祀,如果老八向九阿哥胤禟一样聪明伶俐的话,八阿哥胤祀很可能得到这位老十阿哥胤娥的有力支持,那后果不堪设想。

我们从十阿哥胤娥的履历上看,除了太子胤礽以外,他在二十几个兄弟当中,没有任何一个阿哥的背景实力能有她这样如此强大。可是根据后期雍正帝登基以后的表现看,这位十阿哥胤娥并没有在党争中掺合的太深。

(图片来自网络影视资料)


本人不是历史学家,不过是根据电视剧《雍正王朝》和一些清代历史资料的情节做出猜想,故事为主,欢迎网友吐槽! 请关注头条号:日尧居k古史!坚持原创。


日尧居


爱新觉罗·胤䄉和爱新觉罗·胤礽抛开长幼尊卑这一块,单是看他们母亲娘家的背景来说,其他的几个参与夺储的皇子,根本无法和他们相比。而胤䄉给我们的印象是性格豪爽,但头脑简单,就这一点来说,康熙皇帝也不可能传位给他。

胤䄉母亲的家庭背景

胤䄉的母亲是钮祜禄氏,这是满族最为古老的姓氏之一,这支氏族人丁兴旺,分布广泛,我们熟知的康熙时期的辅政大臣遏必隆,乾隆时期的权臣和珅,都是钮祜禄氏的成员,而胤䄉正是遏必隆的孙子。

胤䄉的外公遏必隆

遏必隆两个女儿都嫁给了康熙皇帝,一位是孝昭仁皇后,一位是胤䄉的母亲则是温僖贵妃,也就是说他还有个当过皇后的姨妈,他的叔叔钮祜禄·尹德,是领侍卫内大臣(正一品),兼议政大臣,二等公,雍正五年才退休。所以胤䄉母亲这边的背景是非常显赫的。

前面我们说钮祜禄氏是个大姓,皇帝也不得不重视这个氏族的影响力,所以通常就以联姻的形势,来巩固一下爱新觉罗和这些满族大姓的关系,雍正朝孝圣宪皇后,嘉庆朝孝和睿皇后,道光朝孝穆成皇后,孝全成皇后和咸丰一朝著名的慈安皇后都是钮祜禄氏族人。

胤䄉的姨妈孝昭仁皇后

太子胤礽母亲的家庭背景

胤礽的母亲是孝诚仁皇后,单是皇后的地位,显然就已经高过了温僖贵妃,孝诚仁皇后是赫舍里氏,这也是满族一个古老的姓氏,在电视剧《康熙王朝》中,我们也知道康熙皇帝娶孝诚仁皇后,是为了得到索尼的支持扳倒鳌拜,孝诚仁皇后便是索尼的孙女。

据说康熙皇帝和孝诚仁皇后的感情非常好,胤礽也因此才两岁就被立为了太子。孝诚仁皇后的父亲是噶布喇,此人十分平庸并不出名,她的叔父索额图就比较出名了,索额图任职议政大臣、领侍卫内大臣(正一品)。所以胤礽的背景还是很不错的,在胤礽夺嫡的时候,索额图也是向着自己的侄孙,不过最后他也因此获罪圈禁。

<strong>

结语

胤䄉和胤礽两人的背景可以说是势均力敌的,但是两人最后都和皇位无缘,而雍正皇帝的母亲孝恭仁皇后只是个嫔妃,她父亲就是个参军,也没给雍正带来多大的助力,但是最后雍正却继承了皇位,而炙手可热的胤禩,他的母亲良妃卫氏更是身份低微。所以背景可能会使人少一些阻力,但是决定结果的,还是人自身的能力。

爱新觉罗·胤禩

我是玄坤,一个热爱并不断学习历史文化的求学者,每天一点分享,期待着朋友们的关注留言,能多和大家交流学习,感谢各位阅读!


玄坤文史


康熙帝一生有皇子35人,其中活到成年的有24人,虽说都贵为天子之后,但由于他们的生母出身各不相同,因此他们除了长幼之分外,还受生母的影响,有尊卑之分。那么除了孝诚仁皇后所生的太子胤礽外,谁的出身最为尊贵呢?

(胤礽剧照)

首先,还是有必要看看胤礽之所以尊贵的原因。

胤礽的生母孝诚仁皇后是康熙帝的原配,论出身她是四大辅臣之一索尼的孙女,她的叔父在帮助康熙扳倒鳌拜一事上,立有大功,再加上她和康熙又是少年夫妻,因此两人感情深厚。

其实胤礽还有个嫡生皇兄承祜。在承祜出生时,康熙正好才除掉擅权专政的鳌拜不久,所以承祜的到来让康熙觉得非常吉利,再加上他聪明伶俐,因此康熙对他“甚爱之”,结果承祜是个有命无福的孩子,不久竟夭折了,这让康熙悲痛不已。

胤礽的出世虽然慰藉了康熙的丧子之痛,但同时也夺去了孝诚仁皇后的生命,因此在康熙看来,胤礽便显得尤其珍贵。再加上他又自幼丧母,康熙对他也就愈发怜爱,在教养他的事情上,康熙更是一直亲历亲为,并在胤礽一岁半时,把他立为了太子。

所以说,胤礽的尊贵是其他皇子不能比拟的。

(胤䄉剧照)

那么,除了胤礽外,其实还有一位皇子身份非常尊贵,那就是十阿哥胤䄉,为什么这样说呢?

胤䄉的生母是温僖贵妃钮祜禄氏,姨母是康熙帝的第二任皇后孝昭仁皇后,祖父遏必隆位高权重,是康熙帝的四大辅臣之一。

论孝昭仁皇后和孝诚仁皇后的出身,孝昭仁皇后明显占据优势,她的祖上是满清王朝的开国元勋,而孝诚仁皇后的祖上则是下人身份,后来是靠读书改变了命运,走上了政治生涯。因此在康熙先皇后的时候,引发了争夺皇后的矛盾。当康熙帝打算选孝诚仁皇后时,遭到鳌拜和遏必隆以“满洲下人之女不可立为皇后”为由,百般阻挠。

之所以孝诚仁皇后最后胜出,完全是因为康熙帝想要遏制鳌拜的权势,所以孝昭仁皇后初入宫时,只被封为妃子。直到赫舍里皇后去世后,她才被册封为皇后。

胤䄉的生母钮祜禄氏进宫后,由于出身显贵,又有皇后姐姐对她多有照拂,因此她的起点很高。入宫不久便被封为温僖贵妃,在生下胤䄉后,母以子贵又被晋封为温僖皇贵妃。

(温僖皇贵妃剧照)

由此可见,说胤䄉的身份仅次于胤礽,那是有历史依据的。

也许正因如此,康熙晚年在废黜了胤礽的太子之位后,胤䄉毫无悬念的参与了争储的斗争。然而,有意思的是,雍正继位后,在对参与争储的皇兄弟们进行大清算时,却唯独放过了胤䄉,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胤䄉虽说出身不错,但他资质平庸,文不如八阿哥胤禩,武不如十四阿哥胤禵。

再加上后来祖父遏必隆倒势,温僖皇贵妃在后宫中又恃宠而骄,因此深为皇太后所厌,经常在康熙面前说她的不是。这让一向推崇尊老重孝的康熙,对温僖皇贵妃产生了嫌恶之情。

这种种原因导致胤䄉在成长的过程中,越来越难跻身于得他宠爱的皇子之中了。

所以,到九子夺嫡时,胤䄉深知自己不是做皇帝的料,便积极投身于八阿哥胤禩的阵营,成为八爷党里最积极的支持者。

康熙四十八年,康熙为了阻止皇子们的争储之争,复立了胤礽的太子之位,同时为了缓和皇子之间的矛盾,对成年皇子进行了不同的册封,胤䄉也在这一年被册封为敦郡王。

然而由于胤礽不知悔改,竟打算联合大臣发动逼宫,最终让康熙心灰意冷,再次废黜了他的太子之位,并将他幽禁起来,从此胤礽失去了继承大位的资格。

(康熙剧照)

由于太子之位久悬未定,再加上康熙所教养的皇子们又都非常优秀,因此夺位之战再次拉开帷幕。

在这次夺位之争中,胤䄉依然看好胤禩,并与九阿哥胤禟、十四阿哥胤禵紧密地团结在胤禩身边。

对于胤䄉的表现,康熙非常反感,因此在康熙在位时,胤䄉虽有机会接触政务,但基本上没有他表现的机会。

雍正得位出乎大家意料之外,就连他的生母德妃也深为诧异,甚至拒绝被封为皇太后。可见,其他皇子对雍正得位自然是百般猜疑,万般不服,胤䄉就是不服的皇子之一。

雍正元年,泽卜尊丹巴胡土克图大喇嘛千里迢迢到京城遏拜康熙的梓宫,结果在途中病逝。雍正命胤䄉负责将泽卜尊丹巴胡土克图大喇嘛的灵龛送回喀尔喀,但胤䄉先是托病不行,后来在雍正的斥责下才出发。可是当他走到张家口时,声称“有旨召回”,便停在张家口再不肯行。

除此外,胤䄉还在写给雍正的奏疏中称雍正为“雍正新君”,结果被人密报给雍正,雍正斥责他“大不敬”,最终雍正削除了他的爵位,并将他开除宗籍,然后将他圈禁了起来。

(雍正剧照)

可以说,胤䄉是被雍正第一个打压的,但胤䄉却是被打压皇子中最幸运的一个,为什么这样说呢?

原来,雍正为了巩固皇权,在圈禁了胤䄉后,对曾参与夺嫡的皇兄弟们进行了残酷的清算,其中胤禩和胤禟不光被削爵夺职,开除宗籍,还被改名为“阿其那”和“塞思黑”(意即猪狗),最后受圈禁而死。

唯有胤䄉虽说遭到圈禁,但雍正却自此再也没有为难他,所以他不光活着得到了乾隆的平反,还恢复了宗籍和爵位。去世后,还得到了贝子祭葬的规格。那么,雍正为何独独放过了他呢?

这就要说到胤䄉的性格了。胤䄉从小由于生母身份尊贵,他也得到更多的娇宠,因此养成了桀骜不驯、个性耿直的性格。

在成为八爷党后,胤䄉由于资质平庸,也只是多有依附应和,并不能像胤禟那样给胤禩出谋划策,所以胤䄉根本威胁不到雍正的皇权。

另外由于民间对雍正的指责颇多,说他“杀父弑兄逼母”,总之民众舆论对他的名声很不利,所以雍正为了掩饰残害手足的行为,便只是限制了胤䄉的自由。

雍正十三年,雍正驾崩,乾隆得以继位。随后,乾隆为十皇叔胤䄉平反,推翻了雍正给他定的罪行,将他释放,并恢复他的宗籍和爵位,还将他封为辅国公。

乾隆六年,58岁的胤䄉走完了他的人生,乾隆赐以贝子的葬礼规格。

(参考史料:《清史稿》)


张生全精彩历史



这个问题有意思,可以结合历史来分析。

老十没有被雍正收拾,很多人认为老十的背景强大,雍正不敢杀他,所以老十得以幸存。

以历史上来看,老十的背景的确很强大,可以说除了太子胤礽,就是老十的出身最好了。

老十的母亲是温僖贵妃钮祜禄氏,果毅公遏必隆之女,孝昭仁皇后的妹妹。也就是说老十的母亲是贵妃,姨母是皇后,外公是清初四大辅佐大臣之一的遏必隆。

可以说老十这个出身是相当强悍的了。

但历史上老四没有收拾老十,留他一条性命,绝不仅仅是老十背景强大。要知道雍正可是个精明皇帝,建立了军机处进一步集权,使清朝的皇权达到巅峰,他大权在握怎么可能忌惮老十的出身背景呢,最大的原因在于老十没心机没有威胁到他,所以才留老十一条性命。

说完历史再说说雍正王朝中为什么雍正放过老十。 其实雍正放过老十,跟历史并没有太大出入。因为老十在八爷党也就属于是跟屁虫的存在,对雍正没有威胁,所以雍正才放过了老十。

客观来说与老十的出身没什么关系,因为在剧中并没有重点突出几位阿哥的出身,更没有特意突出老十的出身背景强大。

当然雍正王朝对于人物的刻画可以说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对于老十这个人的刻画也是相当不简单。

看似老十是老八的跟屁虫,没有心机,实际上老十的自保之道也很高明。总之一句话,就是“我读书少”,比如说追缴国库欠款时,老四问老十要欠款,老十就说自己读书少读书不好。老十被康熙呵斥以后,老十还是以自己读书少读书不好来说事。

老十为什么这样呢,就是装傻充愣式的自保。因为他出身高贵,所以老八和老九经常拿他当挡箭牌和经常利用他。比如说追缴国库欠款,老九有钱就是不给老十,逼得老十去前门大街卖家当,以老十为棋子为难追缴国库欠款的老四。

老十在自保之余,其实也是在有意无意的结善缘。

像热河狩猎一废太子之际,老十三被诬陷为有带兵协助太子兵变的嫌疑,老十是出人意料的第一个出来保老十三的。让张廷玉转奏康熙:“我胤䄉素来和老十三过不去,但说他调兵课反这我不信”。老十这么一带头,老四马上响应,众位阿哥也都出来保老十三。

不论老十是何想法,但这样力保老十三,老四肯定心里记下了。想必这也是后来老四清算老八一党,留下老十性命的真正原因所在,毕竟老十当年救过老十三。 而且老十这个人在八爷党中,不是老八那样的首脑,也不是老九那样的智囊加毒蛇,更多属于是跟屁虫的存在,没有心机没有威胁,雍正自然乐得留他一条性命。


宋安之


向敬之

所谓背景,指的是家庭背景。论父系,众皇子同一个爹,分不出伯仲。而论生母,则有名号、母家出身的不同。

如果论自身资质,康熙帝的十阿哥胤䄉是众皇子中有明显不足,才智平庸,十四阿哥胤祯是看不起他的。是九阿哥胤禟极力拉着胤䄉,使之成为了八爷党的主要成员。

一是胤禟为人仗义、兄弟情深,二是胤禩母家显赫、为父所重视。康熙四十八年十月,康熙任命26岁的胤䄉为多罗敦郡王,35岁管理正黄旗满洲、蒙古、汉军三旗事务。胤䄉能力一般,却能较早封王(皇长子胤褆也是26岁封直郡王),并在康熙后期被责成管理皇帝亲率的上旗旗务,进入皇子特殊权力中枢,无疑是康熙对待诸子嫡庶有别的思想使然。

康熙生前册立三任皇后,唯有赫舍里氏皇后生育子嗣,且有皇太子胤礽存活。赫舍里皇后祖父为四辅臣之首索尼,父亲噶布喇和叔父心裕为领侍卫内大臣,叔父索额图曾为内阁首辅大学士。家世显赫,康熙生育的后妃中,唯有胤䄉生母温僖贵妃钮祜禄氏,与之相当。

温僖贵妃于康熙二十年进位贵妃,其父为四辅臣之一、果毅公遏必隆,祖父为清朝开国五大臣之一额亦都,祖母为太祖公主穆库什。此外,其姐为康熙第二任皇后孝昭仁皇后,兄弟为首席领侍卫内大臣阿灵阿,家族多人为领侍卫内大臣。

如果论母家背景,胤䄉除生母不是皇后而是贵妃外,丝毫不比太子逊色。三后相继去世后,温僖贵妃在后宫地位最高,或许康熙还把胤䄉视作了孝昭仁皇后的嫡子,故而以爱嫡不爱贤而封以高爵、委以重任。


以礼观书


是的,胤䄉的背景是除太子胤礽外,其余诸皇子中最强大的。

他的母亲是温僖贵妃钮祜禄氏。钮祜禄氏的父亲就是康熙初期与索尼、鳌拜、苏克萨哈并列的“四大辅政大臣”之一的一等果毅公遏必隆;钮祜禄氏的姐姐就是康熙的第二任皇后孝昭仁皇后;钮祜禄氏的爷爷就是后金开国五大臣之一的额亦都。



可以说胤䄉的母家钮钴禄氏极为显赫,当时除了胤礽的母家赫舍里氏能与之匹敌外,其余皇子的母家都不是胤䄉的对手。

如皇四子胤禛的母家只是包衣出身,皇八子胤禩的母家只是内管领出身,皇九子胤禟的母家只是佐领出身,皇十二子胤祹的母家只是五品郎中出身,皇十三子胤祥的母家只是包衣出身。可以说康熙生的二十四个儿子(活下来)中出身最高的就是胤礽,其次就是胤䄉。



胤䄉的母家钮钴禄氏是康熙年间最为显赫的一个家族。钮钴禄氏的先祖,也就是胤䄉的曾外祖父额亦都是大清(后金)的开国功臣,努尔哈赤未起兵时,额亦都就跟随着他,并几次三番救努尔哈赤于危难之际。

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额亦都与费英东、何和礼、扈尔汉、安费扬古等四人合称为“五大臣”,负责总揽后金军政事务。1627年,皇太极追封他为弘毅公,配享太庙。



之后额亦都的16个儿子,除战死外都相继做了清廷的高官。三子彻尔格官至牛录章京,为八旗基层长官、七子谟海官至都统,为一旗最高长官、八子图尔格官至内大臣,是为仅次于领侍卫内大臣的侍卫亲军统领,爵封三等公、十子伊尔登官至议政大臣,是清朝前期重要的中枢决策机构“议政王大臣会议”的理事大臣,爵封二等伯、十三子超哈尔官至兵部右参政,是兵部仅次于尚书的官职、十五子索浑官至议政大臣、十六子遏必隆,康熙朝辅政大臣,袭封一等公。



此外,额亦都还有一女嫁于皇太极,是为元妃,并生下皇三子洛博会。

之后胤䄉的外公遏必隆,他自己是康熙朝四大辅政大臣之一,他的次女是为孝昭仁皇后为康熙第二任皇后,也就是胤䄉的姨妈。他的三子法喀官至御前大臣、内大臣、护军统领,妻子是领侍卫内大臣承恩公赫舍里·噶布喇之女赫舍里氏,即孝诚仁皇后之妹。四子颜珠官至一等侍卫,妻子是领侍卫内大臣承恩公国舅佟国维之女佟佳氏,即孝懿仁皇后之妹。



五子富保官至二等侍卫,妻子是两江总督、清代第一位满人状元麻勒吉之女瓜尔佳氏。六子尹德官至授领侍卫内大臣、议政大臣。七子阿灵阿官至领侍卫内大臣、议政大臣、理藩院尚书,袭一等公。



这就是胤䄉母家的势力,可以说即使是较之太子胤礽都不相上下,跟其他皇子比,更是优越数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