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線後方心相連,“浙”裡的家庭最動人

在這個特殊的時期

疫情的數字讓我們觸動

而逆行的面孔

卻給了我們最深的感動


疫情當前,“浙”裡千萬家庭團結一心、眾志成城,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默默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今日主角

“逆行”家庭 小家大愛


“等疫情結束了,如果還有機會,我一定完成父親的心願!”


——杭州陳小妹家庭


前線後方心相連,“浙”裡的家庭最動人


父親對她說:“我有個心願,我想去首都北京看看天安門!”“好的,我們春節一定請假陪你去。”浙江新登社衛中心公共衛生科科長陳小妹的父親患梨狀隱窩癌晚期,術後雖然經歷了5次化療30次放療,但療效依然不理想,老人的身體每況愈下。


2020年1月19號出院,醫生交代父親隨時可能出現危急狀態。老人一直想去北京看看天安門,於是她和同為醫務人員的丈夫定好了機票、酒店,原定於1月29日出髮帶父親去完成這個心願。


前線後方心相連,“浙”裡的家庭最動人

前線後方心相連,“浙”裡的家庭最動人

可是,突如其來的疫情讓陳小妹措手不及,不得不取消行程,只得回家哽咽的和父親說了聲:“對不起,爸爸,等疫情過了我一定請假陪你去。”然而禍不單行,小妹的母親在年前又不慎出了車禍,致右脛腓骨骨折。這下全亂套了,一邊是生病的兩個老人和兩個年幼的孩子,一邊是疫情防控的關鍵時刻。陳小妹毅然決然選擇了後者。


從年二十九開始,新登社衛中心開始了湖北返富人員的摸底排查工作,從那時起作為公衛科科長的她沒休息過一天。在和村網格員的溝通中,陳小妹一遍一遍交待一定要詳細詢問返富情況,什麼時候去過武漢,是否有發熱伴有呼吸道症狀,是否集中隔離等。


身為“雙醫家庭”的夫妻倆根本沒有時間顧及家裡的孩子。就連母親29號上午做手術時,陳小妹也沒能趕去醫院看望。“比起一線的醫護人員,我們真的沒什麼,面對疫情,這是我們的職責所在,我相信只要大家一起努力,疫情終會被戰勝!”


“家和單位是我堅強的後盾”


——紹興狄楓家庭


前線後方心相連,“浙”裡的家庭最動人


狄楓是浙江紹興市人民醫院呼吸科副主任醫師,三甲醫院的專家,也是紹興首批支援武漢的醫護人員。

上班工作停不下

9小時不上廁所不喝水


狄楓一到武漢,立即投入了戰鬥。浙江醫療隊負責兩個隔離病區,他在武漢四院的一個隔離病區負責診斷、醫治病人。


“在隔離病房治療病人,必須穿著防護衣和隔離服進入。一個白班上下來,人很累。從上午8點到下午5點,9個小時不上廁所不喝水,吃飯也就10到15分鐘時間。每天穿著防護服,汗水都蒸發完了,一天忙碌下來,根本就不用上廁所。其他醫護人員也是如此,有的乾脆穿上尿不溼。夜班要從下午5點忙到第二天早上8點,白班夜班大家輪流上。每天基本上都是這樣,沒有什麼空餘時間。”

只要疫情還在

我們就不能回家


在武漢四院隔離病區工作的每一天,狄楓就秉持信念,全力與時間賽跑。“當我眼睜睜看著病人走了的時候,心裡很難過;當我看到患者搶救過來或出院了,心裡感到很欣慰!許多病人都需要及時得到治療,所以大家都在拼命地與時間賽跑。”


“來武漢已經有幾天了,經歷了很多事,也想了很多事,‘珍惜當前,珍惜身邊的人’真的不是空話。武漢的醫護人員保衛著家鄉,是真正的英雄。”“有更多的病人還需要我們,我們不能停下腳步,我們要抓住分分秒秒。”狄楓在自己的微信上這樣寫道。


離開紹興10天,狄楓心裡思念著自己的家。他說:“真的是想家!但只要疫情還在,我們就不能回家,不把疫情控制住,我們也無法回家。”

中國

加油!

前線後方心相連,“浙”裡的家庭最動人


家人和單位

都是我的堅強後盾


狄楓有兩個年幼的孩子。這次出征武漢,擔子一下子落在他妻子身上。他妻子金春蕾是中國黃酒博物館的工作人員。狄楓報名要求出徵武漢,全家都支持他。“他在抗擊疫情一線,為了不妨礙他工作,家裡人一直不打擾他。家裡的孩子有老人幫著照看,雙方單位領導都關心家裡的生活,一切都好。抗擊疫情事大,全國人民都關心。希望他在抗擊疫情一線安心工作,多醫治病人。”金春蕾說。


前幾天,他爸身體不適,科室領導和護士長都來過問並上門診斷,每天詢問病情。“單位這樣關心我家,讓我這個在外的人沒有一點後顧之憂!家和單位是我堅強的後盾,我們可以全身心投入抗擊疫情工作中去。”狄楓說。


每天一下班,他最開心的事,就是打電話給家裡報個平安。“上班時不準用手機,也無法用,只有下班後才能打電話,每天向家裡報個平安後,心裡十分舒坦。”

中國

加油!

前線後方心相連,“浙”裡的家庭最動人


“很對不起我媽,很愧疚”


——金華胡偉躍家庭


前線後方心相連,“浙”裡的家庭最動人


在發現浙江金華市首例疑似病例時,作為感染科副主任、一名黨齡17年的黨員,胡偉躍挺身而出。雖然最後檢查出該患者系身患甲流,但市一醫高度重視,啟動了各項新冠病毒應急機制,感染科的工作變得更加繁忙。


21日下午3時,工作中的胡偉躍被告知母親病危。原來在胡偉躍日夜撲在一線時,母親卻因病重住進了市一醫心內科。胡偉躍來到病房,只見病床上母親佝僂著身子,呼吸急促而沉重。母親顫抖著伸出瘦骨如柴的手,張了張嘴,卻無力說出話來。半晌,母親的眼角落下淚來。胡偉躍強按住內心的悲傷,輕輕為母親拭去淚水,俯在母親耳邊告訴她過會兒再來看她,隨後又趕去了抗疫一線。1個多小時後,胡偉躍電話響起,心內科的同事告訴他,母親已經走了。


被問及此事,胡偉躍抑制不住地哽咽:“本來打算多陪陪她的,很對不起我媽,很愧疚,很愧疚……”


丈夫衝上一線,作為妻子,肛腸外科主管護師王美兒很是支持。而王美兒的支持方式,是並肩作戰。疫情發生後第一時間,醫院就發出了招募防控新冠病毒肺炎先鋒隊通知。145名醫護人員應聲而到,王美兒就是其中一位。傍晚,王美兒接到了通知,需要立即支援感染科。王美兒和兒子說明情況後即刻趕往了醫院,成為第一批進入隔離病房支援的先鋒隊護士。

中國

加油!

前線後方心相連,“浙”裡的家庭最動人


雖然思念孩子,但這位勇敢的母親從年三十到現在,一直堅守在隔離病房,細心呵護著每一位患者。“這是我責無旁貸的事情。我年資高,孩子也大了,沒牽掛。兒子的雞蛋麵,等疫情結束再補給他。”王美兒說。


“我在單位一切都好”“你也辛苦了”


——舟山楊志強家庭


前線後方心相連,“浙”裡的家庭最動人


楊志強是浙江舟山醫院呼吸內科副主任醫師,溫媛媛是舟山醫院病理診斷中心副主任。1月28日,楊志強作為浙江省第二批援漢醫療隊專家啟程赴武漢科技大學附屬天佑醫院。

經過幾天的培訓,2月2日,楊志強正式開始在天佑醫院診療患者。工作強度很大,前夜班從下午4點到晚上12點,接下來就是8小時一班,輪流三班倒。


前線後方心相連,“浙”裡的家庭最動人

前線後方心相連,“浙”裡的家庭最動人


休息時間,夫妻倆在微信裡聊一會兒。“我在單位一切都好”“你也辛苦了”,說得最多的,就是寬慰對方的話。


前線後方心相連,“浙”裡的家庭最動人

前線後方心相連,“浙”裡的家庭最動人

前線後方心相連,“浙”裡的家庭最動人

前線後方心相連,“浙”裡的家庭最動人


前線後方心相連,“浙”裡的家庭最動人

“讀書人在世,有三件事不能避:為國請命不能避,為國赴難不能避,臨危受命不能避”


——舟山李海峰家庭


前線後方心相連,“浙”裡的家庭最動人


李海峰是浙江舟山醫院呼吸內科副主任,也是舟山援漢醫療隊中的一員。


↓ 李海峰出征前接受記者採訪


他在武漢戰“疫”的日子,他的妻子、舟山醫院護士長陳娟也在堅守崗位。


前線後方心相連,“浙”裡的家庭最動人

讀初中的李卓陽,早已習慣了爸媽的忙碌。小小男子漢彷彿一夕長大,不僅妥妥安排自己的學習,還向爸爸報告,“媽媽下班回家時給她泡上一壺茶”。


兒子李卓陽給爸爸寫了一封信:《爸爸,我真的很想你……》,這封信首發於南海實驗初中公眾號,受到很多讀者的點贊。


爸爸,我真的很想你……


親愛的爸爸:


今天是20200202,聽說是千年一遇的對稱日,諧音還有“愛你愛你”的意思。這麼多年來,我從未向你表達過什麼,但今天真的很想你。


今天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確診病例已達到14489例,但也有一個好消息,就是武漢的“火神山”醫院交付了。今天還是你奔赴武漢一線的第8天,爸爸,你在武漢還好嗎?


猶記得,年三十的晚上,也是新年的鐘聲即將敲響的時刻,你接到了一條信息:您將於明天上午9時到醫院集中,10時出發赴杭州與其他地市隊員匯合一起去武漢。當我聽見你和正在醫院值夜班的媽媽打電話說這件事時,我愣了...... 我知道,新聞媒體每天在報道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情況,武漢的疫情十分嚴重,而且醫務人員緊缺。


當初,我和媽媽知道你報名參加支援武漢的時候,我們支持你的決定,你說你是武漢女婿,理應幫媽媽去支援孃家人。但在除夕夜突然得知你要出發的消息,我還是有點懵,除了有對你的不捨,更多地是對你的擔心。從醫院趕回來的媽媽一進門就感到了我的不安,對我說:“兒子,讀書人在世,有三件事不能避:為國請命不能避,為國赴難不能避,臨危受命不能避。我們應該為爸爸加油!”她一邊安慰我,一邊忙著給你整理行李,生活用品、手機充電器、衣服......生怕你帶的用品不夠用。


大年初一,天空淅淅瀝瀝地下著雨,你和你的同事們帶著大家的祝福,踏上了征途。雖然我沒有親自送你上車,但是我也在心中默默為你加油。你走後的一整天,我都在想:爸爸到武漢了嗎?住宿的環境如何?防護措施到位嗎?幾次想打給你,又怕你在工作或是在休息,不敢打擾。


年初二的早上10:00,我終於盼到了你和我們視頻。得知你在武漢的住宿情況及工作安排,我終於放心了,感到心中懸著的那塊石頭落了下去。我看見你反反覆覆穿戴防護服,很難想象你穿著防護服長時間工作是什麼樣的感受。你似乎看出了我的擔憂,笑著告訴我,反覆穿戴,只是為了操作更熟練點。


上次視頻時,你問,現在沒人管我了,作業是否按進度完成,飯怎麼解決的。其實,你和媽媽平時工作都那麼忙,我早已鍛煉出了一個人在家照顧自己的能力了。你放心,我的寒假生活也很有規律的,每天8點前起床,吃完早飯,整理房間,按照學習計劃自覺完成作業。晚上及時總結,查漏補缺,列好明天的計劃。


爸爸,你不知道吧,這段時間,你不在家,我可是承擔起了照顧媽媽的責任呢,在媽媽回家時給她泡上一壺茶,媽媽還誇我這個年,成長了很多了。


對了,當然每天還有一件必做都是,那就是和媽媽一起關注新聞,瞭解武漢的疫情。爸爸,你就安心在武漢工作吧。你這次去武漢,讓我一下子成長了很多,病毒無情人有情,你們是最美的逆行者。看見你們舉手宣誓:勇於擔當!不辱使命!敢打必勝!宣誓詞震撼著我,這種精神和力量讓我更加有了責任感,更要好好學習。


為了早日控制疫情,不讓病毒傳播,學校的老師在每天瞭解我們的健康狀況,前幾天,班上一些同學還自發組織了愛心捐款活動,很多同學都能積極做到在家自主學習,不出門,不扎堆,勤洗手,戴口罩。社區工作人員也在摸排,小區物業也在管理人員的出入,疫情面前,我們每個人都在行動。


我聽說,一批又一批的醫務人員正在馳援武漢,希望在你們以及許許多多人的努力下,武漢能早日打贏,也一定能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爸爸加油!武漢加油!中國加油!願所有人都能平安歸來!祝 身體健康,一切順利!

你的兒子李卓陽 2020年2月2日


前線後方心相連,“浙”裡的家庭最動人


“我相信中國的力量,相信醫學的力量,我們一定會勝利。”


——麗水尹春家庭


前線後方心相連,“浙”裡的家庭最動人


2月3日,浙江麗水市雲和縣人民醫院的醫生尹春就要去市集中醫療救治點增援了,臨走前,同是醫生的妻子吳志君通過隔離門和丈夫見了一面,這一次告別要等到疫情穩定才能回來相見。


作為縣人民醫院的感染科主任,年前接到疫情防控需要,醫院就成為了尹春的常駐地。從年三十開始,尹春就和家人告別,進入醫院的集中留觀區工作,直到增援出發前的當天上午,他仍然堅守在崗位上。


前線後方心相連,“浙”裡的家庭最動人

吳志君是一位麻醉科醫生,這個春節,原本計劃回慶元老家陪父母過年的,沒想到,計劃趕不上變化。疫情發生後,吳志君也放棄了休假回到醫院上班。


匆匆看了一眼尹春,吳志君還抽空回家幫尹春準備了增援期間需要的隨身物品和換洗衣物,也和年幼的兒子說了爸爸即將去防疫前線的消息。


年幼的兒子非常懂事,他說始終記得爸爸和他說過的話,“病毒雖然可怕,但是像爸爸這樣的醫生會保護我們, 他們一定可以戰勝病毒。爸爸一定會平安回來,那時候我就能天天見到他了。”


平時夫妻倆經常忙於工作,時常顧不上年幼的兒子。白天夫妻兩上班後,他就在家裡自己上網絡課程,晚上吳志君在醫院值夜班時,他就跟著媽媽在值班室。懂事的兒子常常讓夫妻倆既心疼又欣慰。

前線後方心相連,“浙”裡的家庭最動人

尹春夫妻在縣人民醫院留觀區外的一次見面 張秋娥 /攝


身為他的同事,同時也是她的愛人,我們全家還是很支持他的,希望他能夠平安地回來,我會在家裡照顧好孩子,請他放心。擔心是肯定的,但是我相信我們中國的力量,相信我們麗水人民,相信我們醫學的力量,我們一定會勝利。”


中午12:30分,尹春正式出征,但這次吳志君並沒有來,她說,怕自己忍不住傷感會影響尹春的情緒,還不如在科室幫忙來得踏實。


“期待你凱旋,平安歸來。”“握個手,更重要的是平安歸來 。” ……“那必須的,會的,會的。”在同事的鼓勵和祝福聲中,尹春踏上了去麗水的專車。


這世上哪有什麼天生的英雄

那是因為有人需要

有人願意犧牲才有了英雄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

普通人也是真心英雄

平凡家庭亦能感動你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