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的現代發展的方向是什麼?

南京洪傳陳式太極拳


太極拳是一個武術拳種,它的創立是為了更好的攻擊敵人,應該說是為了技擊而產生的。古代冷兵器時代,武術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在社會動盪時期,很多人也會考慮習武防身,所以,以前練太極拳的人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以實戰技擊為目的,這也是那個時代的武術方向!在實戰中不強的武術很快就會被淘汰掉!

但是,到了現在社會,社會和平穩定,富裕程度也很高了,大多數人都是忙著搞發展。打打殺殺的時代過去了,武術好像沒有了用武之地,很少有人去下苦功夫練武了。所以,很多從事武術的老前輩找不到好的傳人了,慢慢的武術走向了表演和健身的方向,失去了武術本身的靈魂。

由於太極拳作為一個獨特的拳種,對健身有很大的好處,得到了國家體育總局的大力推廣,習練太極拳的人特別多,教太極拳的人也是很多很雜,導致各種錯誤得練法被推廣出去,太極拳也漸漸的失去了原來的模樣,但這些不是太極拳本身的問題,而是一個社會問題,是需求決定了方向。太極拳的口碑也很差,被很多真正喜歡武術的人諷刺挖苦!但是,在我國還是有一批老武術家再堅持練和傳播真正的太極拳,這是目前還沒有找到好的推廣方向,或者說還沒有到對的時機!

以現在的發展方向來看,武術必須保留它的靈魂,也就是實戰能力,才能保持它的生命力,才不會在傳承中斷掉,不然會慢慢的被拋棄。


東育太極


太極拳可以說是中國武術的精髓,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智慧。歷經千年的發展,演變出諸多門派,各門派間百花爭豔各領風騷,各有特色各有千秋,隨著時代的發展也會有也應該有新的發展方向。個人觀點以供大家參考。

1、太極拳總的發展方向會以養生健身為主。1949年後,太極拳被國家體委統一改編作為強身健體之體操運動、表演、體育比賽用途。中國改革開放後,部分還原本來面貌;從而再分為比武用的太極拳、體操運動用的太極操和太極推手。太極推手,其宗旨:在不用 護具之狀態下,通過推手雙方的陰陽矛盾運動,演練實戰搏擊的一種良好的運動形式。它的研究和訓練是以實戰為目的,通過推手而不斷提高實戰搏擊能力。經過改革開放幾十年的發展,社會需求發生著巨大的變化,健身養生成為普遍需求,太極拳的習練不僅僅是興趣愛好,更應該是一個人修身養性頤養天年的好方式,在練習中搏擊為根彰顯中華神功的同時,其習練者針對意、氣、形、神的鍛鍊,更符合人體生理和心理的要求,對人類個體身心健康以及與人和諧共處,有著極為重要的促進作用。

2、學校、機關、社區等單位和團體會提倡由普及太極拳會向標準太極拳轉變。八九十年代國家層面做了很多推廣太極拳的工作,在北京亞運會上作為武術參賽項目大規模亮相後,國內太極拳崇尚之風達到高潮。那是組織專家編排的普及太極拳在機關學校推廣聯繫,但是很多人練著練著就放棄了,主要原因還是普及太極拳只是做到了形,並沒有提現出太極拳的核心和顯示出太極拳魅力。要想真正被人接受和喜歡,還是要標準化。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聽到有人說,練習太極拳練著練著膝蓋疼了,踝關節疼了,血壓高了。就是因為練的方式不對。標準化練習一定是新趨勢新特點。

3、太極拳教學不再是一群人跟著一個人學,而是三五個個人跟著一個人學。教太極拳的不再是名師,而是明師。形好學,意不好練,氣更不好行。明理後才能練好拳。練習太極拳靠自己悟,而不是被名師誤!

4、太極拳中的基本功樁功和打坐,會被廣泛認可和學習。現在社會生活節奏加快,壓力很大,靜心是每個人的需要。這也客觀的為太極拳推廣奠定了練好的基礎。推廣太極拳的團體和個人,應該公益的心態去推廣指導社會練習基本功。





發現武當


武醫結合,武醫雙修。武能實戰格鬥,防身自衛,,,醫能養生保健,康復理療疑難病。太極拳法跟太極功夫要融合貫通,功中練拳,拳中練功,拳功結合,拳功雙修。拳,就是架子,把式,,,,功,就是體力,力氣,功力,力量。


布氣333


肯定是以養生為主。少部分人如果方向正確方法正確,正確的理解並應用理和法,也許可以掌握太極技擊的內涵。太極是武術的一種,武術本是殺人技,太極也不例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