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藏在千年古画里的“平行时空”:国画异时同图表现手法3特点

一直以来,人类对于时间、空间的探索从未停止,而在1895年由哲学家与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发明的“平行宇宙”理论

,成为了无数物理科学爱好者的“空间之梦”。电影《星际穿越》也曾生动地“视觉表现”出了“平行时空”的场景,感受了一小时七年光阴的沧海桑田,窥见了未知星球和黑洞的壮伟与神秘。

隐藏在千年古画里的“平行时空”:国画异时同图表现手法3特点

电影《星际穿越》场景

而在中国众多的千年名画中,我们也看到了类似的“平行时空”场景。南唐画家顾闳中所绘的《韩熙载夜宴图》中,便出现了同一人物(韩熙载)反复出现在宴席之中,打破了时间、空间限制的现象。这是中国古代的“平行宇宙”吗?难道古人早已为我们描绘了“平时时空”的模样?开启“平行时空”之门的钥匙,就隐藏在这些千古名画之中?

隐藏在千年古画里的“平行时空”:国画异时同图表现手法3特点

《韩熙载夜宴图》中的5个韩熙载

平行世界般的“异时同图”

时间穿越回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的国度。这一幅由画家顾闳中所绘的“监视画”,记录了南唐官员韩熙载家设夜宴载歌行乐的场面。卷轴描绘的是韩熙载“夜夜笙歌的放荡生活过程”:琵琶演奏、观舞、宴间休息、清吹、欢送宾客五段场景。整幅作品线条遒劲流畅,工整精细,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隐藏在千年古画里的“平行时空”:国画异时同图表现手法3特点

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

在同一幅长卷里,主人公“韩熙载”一共出现了五次,表现了不同时间段韩熙载的“主要动作”。画家又通过巧妙的人物、家具布局与间隔,将五个时间段发生的事情,组合在一幅长卷之中。

事实上,这是中国画构思、布局、体现空间的一种传统艺术手法——异时同图。画家根据“立意”的需求,将不同时间、地点出现的人物、景物等,运用连续空间转换的构图形式,巧妙地描绘在统一画幅之上。“异时同图”的表现方式,能够充分调动观众的“视觉动线”,打破时空限制,创造了一种“心理空间”,将不同情节、不同空间结构寄寓于同一平面之中。

中西方绘画里的“平行时空”现象

从《韩熙载夜宴图》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画里“异时同图”的艺术形式,更多是以表现描绘内容的“故事连续性”为目的。这一点,我们在众多的宗教壁画中,可以窥得一二。

莫高窟254窟南壁上,便有一幅绘于北魏末期的《萨埵那太子舍身饲虎图》,也采用了“异时同图”的表现方式,将萨埵那太子观虎、自刺、投崖、饲虎、悲号、王与妃痛哭、造塔埋骨等情节绘于一幅之中,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情节巧妙地交织组合,形成了统一而有变化的情节性构图。画面造型生动,情节震撼人心,强调了牺牲自身所造成的心灵满足,暗示了人们对救世主的期待。在色彩上,则以深棕色为基调,间以青、绿、灰、白等冷色,显现出沉郁悲壮的气氛。

隐藏在千年古画里的“平行时空”:国画异时同图表现手法3特点

敦煌壁画·北魏《萨埵那太子舍身饲虎图》

情节性的故事画是这个时期最重要的类型,画家们尤其擅长用绘画的形式来讲故事。莫高窟257窟中绘于北魏时期的《九色鹿经图》,便是根据《佛说九色鹿经》加以形象化、取汉画长条横幅的构图形式,分九段展示了九个核心情节,九色鹿和溺人调达随情节的展开,多次出现在不同情节的画面之中。

隐藏在千年古画里的“平行时空”:国画异时同图表现手法3特点

敦煌壁画·北魏《九色鹿经图》

这种表现手法一直影响着中国画家们。在北宋画家乔仲常所绘的《后赤壁赋图》中,我们也看到了同样的“异时同图”表现形式。画卷内容依《赤壁赋》叙述的顺序展开并一一对应,但全图又首尾相连,并无间隔,画中主人公“苏东坡”反复出现,极具故事性。

隐藏在千年古画里的“平行时空”:国画异时同图表现手法3特点

北宋·乔仲常《后赤壁赋图》

西方绘画一向讲究“科学性”、“忠于所见”。但我们在法国艺术家马塞尔·杜尚创作于1912年的油画《走下楼梯的裸女》中,看到了熟悉的“异时同空”表现形式。画面中,杜尚并没有精细地还原出一个从楼梯上走下来的裸女,而是抽象地表现了一个人从楼梯上走下来时整个过程的留影:“女人”走的每一瞬时间里都在空间中留下了“存在”的印记,这些瞬间的断片,组成了在客观世界里“女人的存在”。

隐藏在千年古画里的“平行时空”:国画异时同图表现手法3特点

法国 马塞尔·杜尚《走下楼梯的裸女》

你可以说,中国画里的“异时同图”是“讲故事属性”的,而西方绘画中的“异时同空”是具有“主客观思辨性”的。中国画是“唯心”、“主观”的,在传统的“天人合一”、讲求“道、心”理念的思想影响下,中国画以表达作者“思想境界”、“作品意境”为终极审美,让中国绘画与西方绘画走了完全不同的两条“物理空间之路”。

异时同图的3个核心特点

回到中国画“异时同图”里,《萨埵那太子舍身饲虎图》是矩形画幅上的时空交错;《九色鹿经图》是横向条幅上由左右两端展开情节再向中心聚拢结束故事的空间调度;《韩熙载夜宴图》与《后赤壁赋图》则是在长卷上风帆式的顺序性空间中处理情节,显示了“异时同图”空间结构的多样性。

中国画里“异时同图”的表现形式是在漫长历史、文化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布局、构思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法,带有极强的中华民族审美情趣、审美理想和民资基因,呈现出三个核心特点。

1.用“时间的意念”强化“绘画空间的意识”

将时空的观念统一起来,在画面处理上把不同时间地点以及不同情节融合在一幅画面之上,作为空间层次变化、时间前后位置的艺术化手段,以此来形成视觉审美的特点。在中国的另一幅传世名画《洛神赋图》中,也采用了同样的手法。

隐藏在千年古画里的“平行时空”:国画异时同图表现手法3特点

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

2.“现实的认知”与“幻想的浪漫”有机结合

中国画是极为讲究“二次创造”的,对物象的描绘,不以“形似”为目的,而以“神似”为终极审美。从形象思维的角度来讲,作者在现实感受的基础上,着力于发挥想象和联想,并通过夸张、虚构以致空间变幻等艺术手法来创造形象、布局画面结构。北宋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便通过对山水的变形创造,描绘了富有生机的江南山水。

隐藏在千年古画里的“平行时空”:国画异时同图表现手法3特点

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3.“空间的虚拟性”:突破绘画“瞬间”的限制

“异时同图”的艺术表现,常以多层次的结构方式用叙事、象征、意象化以及形象交错式的多样手法,将空间经营的虚拟性和造型表现的具体行结合起来,形成整体的审美感受,不受绘画空间艺术仅善于描绘“瞬间”的限制,将艺术空间意识时间化,形成视觉形象的统一性。在元代画家黄公望所绘的《富春山居图》中,既有夏日风光,也有秋风萧瑟之景,采用垂直的皴法,好像繁华落尽的感觉,可谓一图览尽春秋。

隐藏在千年古画里的“平行时空”:国画异时同图表现手法3特点

元·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