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想穿越的朝代居然就这么灭了-- 读郭建龙《汴京之围》

高晓松曾在节目《晓松说》中说到:如果让我穿越,我必穿越到宋朝,你让我穿越十回,我还是去宋朝!事实上,不仅是高晓松,众多史学名家也一致表现出对宋朝情有独钟!比如著名的史学家陈寅恪曾谈到“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黄仁宇认为“历史进入了宋朝就好像从古代进到了现代。”; 著名宋史学家邓广铭评说,“两宋时期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内,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

“宋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北宋时的国民生产总值为265.5亿美元,占据世界经济总量的60%,是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占据世界比重的最高峰”(摘自搜狗百科)一个如此强大的国家从盛世到灭亡却只用了短短三年的时间,实在是非常令人困惑的。亡国君宋徽宗默默侍奉金国贵族时,回顾往事,他那颗充斥了高级艺术细胞的脑袋肯定是怎么也想不明白的。

集体想穿越的朝代居然就这么灭了-- 读郭建龙《汴京之围》

图片来自网络 宋徽宗(宋朝第八位皇帝)赵佶

学过历史的读者当然都知道靖康之乱是北宋整个战事的转折点。高晓松曾在《鱼羊野史》里这么说:“靖康之变,是非常值得纪念的。宋朝是一切都很美好的一个朝代,唯独军事上是超级落伍的。原来北方有一个大辽国,然后那边新兴起一个金国,我们跟他们约定了一起打辽国,趁辽的主力部队都在和金打,我们想在后面突袭两下。结果两次大战,我们一次出动十几万人,一次出动二十万人,居然被辽国的偏师打得全军覆没。金国一下子就变得非常有信心,立刻对宋朝非常轻视,有了一种‘完全没问题’的信心。雪上加霜的是跟金国联合一起打辽国的时候,宋朝两位当朝宰相,为了争功带金国使臣走了条七天到达汴梁的近路,终于导致这个全世界最先进的、最富有的国家,七天之内就兵临城下被灭国。”高晓松版本的靖康之变是给非常具有趣味性的故事。他能让你基本了解到事件的轮廓,却未能告诉你具体的原因。

著有“帝国密码三部曲”系列《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中央帝国的哲学密码》、《中央帝国的军事密码》的自由作家郭建龙,在其新作《汴京之围》里,以宋、辽、金三方立场的史料记载为基础,庖丁解牛般剖析了靖康之乱的成因,与造成北宋败局的诸多潜伏多年的各种隐患,总算是给了亡国君宋徽宗一份迟到的注解。

集体想穿越的朝代居然就这么灭了-- 读郭建龙《汴京之围》

图书封面

《汴京之围》共四章,分别是“伟大的胜利”、“战争与和议”、“汴京失陷”、“靖康之难”,也分别代表了四个逐渐身陷囹圄,走向灭亡的步骤。郭建龙用他细致的笔触,追溯了北宋末年靖康之难的完整历史细节。讲述了每个阶段朝廷的争论、帝王的选择、经历的战事和将领的任用等。阅读中我对这段历史已经模糊的记忆,又变得逐渐清晰起来。但读到后来,我又觉得读得有点糊涂了。不是故事讲述让我糊涂,而是总觉得看书时,翻着翻着又翻到了前面。用一个比较文学化的词汇就是,只觉得“历史在不断重演。”我自以为这些令北宋王朝,不停在同一个坑里掉下去的地方,正是北宋自己灭自己,无法自救的最大灭亡成因。

第一个让我读的郁闷的,就是以宋徽宗为代表不停毁约的北宋王朝。不论是联金抗辽还是联辽抗金上,北宋王朝始终目光短浅地将自己利益放在首位,信誉放在末位。让自己最后在金国与辽国面前都变成过了那个喊“狼来了”的小孩儿。北宋王朝从没有想过要真诚合作,总在伺机想搞倒对方,聪明反被聪明误。每次我都以为宋徽宗会汲取教训表现出一点合作的诚意时,他就又毁约了。换我是金国或辽国,我也不愿与这种随时会翻脸的“小人”合作啊。

第二个让我对北宋王朝无语的是朝堂上争论不休,各个派系从没想过要以国家利益为出发点来考虑战事的布局应对,他们只关心保守或者主战会给他们带来的利益或损失。而整个王朝没有一个具有战略眼光的铁腕人物来做出正确判断。宋徽宗那颗琴棋书画里泡大的心,总是墙头草一样随风飘摇,哪边强硬就偏哪边。以至于屡屡殆误战机,给予敌国强大和日益霸道的底气。


集体想穿越的朝代居然就这么灭了-- 读郭建龙《汴京之围》

赵佶 芙蓉锦鸡图

第三个令我叹息的是北宋王朝不能将全国人民拧成一根绳共同抗敌。对有才华的将领猜忌和打压;对人民施以苛捐杂税,以致民不聊生发生暴动。致使整个王朝内忧外患,风雨飘摇。宋江这个熟的不能再熟的人物就是在这个期间华丽丽登场的。唉,我甚至想跟宋江说,你要有点眼光你就别跟朝廷对着干了,直接去跟金国人打呗,那个才是真正的敌人啊。。。。。。

高晓松的《鱼羊野史》中有段评论说“靖康之变,应该算是整个中华民族发展的转折点。当时中国作为最强大的国家,一切都在世界领先的情况下,被蛮夷之族灭国。灭国之耻导致整个中华民族的走向完全发生了转变,从本来有可能缔造文艺复兴甚至有可能缔造资本主义,让这个国家向强盛发展,转到了越来越弱、被外族不停地侵略,然后不停地走向恶性循环的一面。因为挨打所以落后,因为落后又挨打。”

我不禁想固守自封的清朝。因为清朝是近代,它的历史我们更为熟悉,总觉得那段历史对中国来讲真是毁灭性的耻辱啊。但网上查资料说“北宋时中国人均生产总值为2280美元,西欧人均生产总值则为427美元,而1820年,清朝人均生产总值为530美元,当时已经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英国人均生产总值为1250美元。”

清朝的灭亡原因也很多,但当时的经济毕竟已经严重落后于世界。如此对比,哪个朝代的灭亡更不可思议呢?集体想穿越的朝代居然就这么自己把自己灭了,照高晓松的说法,这个毁灭甚至改变了整个中华民族的走向,更是觉得不可饶恕。

通过郭建龙的《汴京之围》,也许我们这些后人更能从北宋盛衰之变背后的深层成因,体验到具有超越时代的镜鉴意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