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聯合果品公司是怎樣成為拉丁美洲的“國中之國”?

美國聯合果品公司是怎樣成為拉丁美洲的“國中之國”?

香蕉共和國

正當全球70億美元的香蕉市場已有超過40%由金吉達、法伊夫斯、臺爾蒙和都樂等4家跨國企業掌控。在2014年3月,其中兩家水果公司金吉達又宣佈將與法伊夫斯合併,形成全球最大香蕉供應商。這同時也是香蕉產業中長達幾世紀之權力鬥爭的最新發展,成為少數擁有主導權的大公司惡性吞滅小農或經銷商,以壟斷中南美洲農作物的極端案例。

美國聯合果品公司是怎樣成為拉丁美洲的“國中之國”?

香蕉

香蕉是拉丁美洲地區最平凡的“食物”,或當成水果、或油炸後製成食品、或與其他食材一起入菜。19世紀末以來,香蕉躋身暢銷農產品之列,然而,生產地卻陷入經濟依賴的困境中,而被戲稱為“香蕉共和國”,背後暗藏著血淚故事。

美國聯合果品公司是怎樣成為拉丁美洲的“國中之國”?

中美洲

那麼,金吉達是誰?為什麼要合併?金吉達的前身就是惡名昭彰的聯合果品公司。

美國聯合果品公司是怎樣成為拉丁美洲的“國中之國”?

香蕉

西班牙人撤退:美國在中南美洲開展自己的“雄圖霸業”

美國聯合果品公司是怎樣成為拉丁美洲的“國中之國”?

中美洲地形圖

香蕉的品種非常多,原生種應該出現於東南亞溼潤地區,再被移植至非洲等地。在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之前,美洲熱帶地區也有香蕉,但其品種與亞洲不同,必須煮熟才能食用。 1516年,西班牙神父白蘭佳(1487-1551)從加納利群島,引進新品種香蕉至西班牙島。自此,香蕉乃拉美地區最平凡的“食物”,或當成水果、或油炸後製成食品、或與其他食材一起入菜。

美國聯合果品公司是怎樣成為拉丁美洲的“國中之國”?

香蕉切片油炸乃最常見的食品,可直接食用,亦可做為其他菜餚的配料。

19世紀初葉,北美與西北歐等地的居民仍不識香蕉為何物,僅有少數往返拉美熱帶地區的水手、投資客才有機會嚐到香蕉的美味。加夫列爾·加西亞·馬爾克斯(1927-2014)在《百年孤獨》裡,即以魔幻寫實技巧寫下美國佬初嘗香蕉時的好奇反應:

“他抓起第一根香蕉,似乎不怎麼喜歡。可是,他一邊講話一邊吃,嘗試著,咀嚼著,不像美食家享受食物的樣子,卻像智者消遣一般,吃完了第一串,又要人再給他一串,接著他從隨身攜帶的工具箱裡取出光學儀器,儼然鑽石商人仔細檢視香蕉,再以特殊的小手術刀加以分解,用藥劑師的天秤稱重量,用槍炮工的腳規來量寬度。”

1898年,美國經過南北戰爭整合了工業力量,解放勞動力量充實本土資本積累,將城市建到西海岸的美國人拓出了爭霸世界的腳步,首當其衝的西班牙人在強大的現代化軍事打擊下不得不灰溜溜撤出了古巴和菲律賓,攫取勝利果實的美國人在西班牙人撤退後的勢力真空——中南美洲開展自己的“雄圖霸業”。

美國聯合果品公司是怎樣成為拉丁美洲的“國中之國”?

門羅主義

投資商陸續利用航行之便,將拉美香蕉銷到美國港口,其中,美籍船長貝克開啟了香蕉熱潮。話說1870年,貝克在牙買加以每串1先令的價格,買了160串香蕉,11天后回到美國澤西市,每串則以2美元售出。如此高利潤的買賣,令貝克相信香蕉買賣可以致富,於是再度從牙買加出口香蕉到波士頓,果然同樣大賺一筆。

美國聯合果品公司是怎樣成為拉丁美洲的“國中之國”?

1894年牙買加波士頓水果公司。

在貝克的遊說下,普雷斯頓(1846-1924)與9名股東於1885年成立波士頓水果公司。至於貝克,則進駐牙買加負責監督香蕉裝運工作。在與標準蒸汽船航海公司的合作下,波士頓水果公司壟斷了牙買加香蕉買賣,不僅大發利市,更進而壟斷古巴、多明尼加等周邊國家的香蕉產地。不過,加勒比海的產地無法滿足美國市場的需求,必須開發更大的產區。

美國聯合果品公司是怎樣成為拉丁美洲的“國中之國”?

中美洲

“香蕉共和國”,背後暗藏著血淚故事

除了加勒比海諸島外,在北緯24度至南緯30度之間的熱帶溼潤地區,最適合香蕉生長,而位於這個區域內的拉美國家有:危地馬拉、薩爾瓦多、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哥斯達黎加、巴拿馬、哥倫比亞、厄瓜多爾。不少美國投資客趨之若鶩,冀望借香蕉貿易一夕富致。香蕉在19世紀末躋身暢銷農產品之列,然而,生產地卻陷入經濟依賴的困境中,而被戲稱為“香蕉共和國”,背後暗藏著血淚故事。

美國聯合果品公司是怎樣成為拉丁美洲的“國中之國”?

香蕉共和國

基思(1848-1929)為香蕉貿易締造另一個傳奇。出生於美國紐約布魯克林區,基思於1870年向哥斯達黎加政府取得興建鐵路權,擔任中美洲鐵路公司總裁一職。鐵路興建完成後,開始投資香蕉貿易,經營了史耐德香蕉公司、哥倫比亞土地有限公司、熱帶貿易暨運輸有限公司。

美國聯合果品公司是怎樣成為拉丁美洲的“國中之國”?

基思與其妻於1900年合影。

香蕉龐大的商業利益,促使普雷斯頓找上基思,決定共同開發拉美的香蕉產地。於是,1899年3月,基思的香蕉企業與波士頓果品公司合併,在紐澤西成立美國聯合果品公司,擁有1123萬美元註冊資本,這在當時可是一筆鉅款,112英里鐵路,21萬英畝土地。並在幾年內購併了美國水果公司、奎克市水果公司、賓尼士水果公司、紐奧良貝里斯皇家郵遞暨中美洲汽船有限公司等企業。

美國聯合果品公司是怎樣成為拉丁美洲的“國中之國”?

種植園和鐵路

此後,美國聯合果品公司不斷擴張,收購尼加拉瓜、牙買加、洪都拉斯、危地馬拉、古巴等國的廉價土地,增鋪鐵路,購買船隻,發展成為一個從生產、加工、運輸到銷售各部門的壟斷組織。

美國聯合果品公司是怎樣成為拉丁美洲的“國中之國”?

大棒來了

20世紀初葉,美國聯合果品公司已富可敵國,旗下擁有廣袤土地、數家鐵路公司、船運公司、郵遞公司和電力公司,壟斷了加勒比海、中美洲、巴拿馬、哥倫比亞、厄瓜多等地的香蕉貿易,不僅剝削拉美經濟,甚至干預拉美政權,因而被稱為“國家中的國家”。

美國聯合果品公司是怎樣成為拉丁美洲的“國中之國”?

除了加勒比海諸島外,在北緯24度至南緯30度之間的熱帶溼潤地區,最適合香蕉生長。圖為哥倫比亞香蕉園採收。

這些沐浴著中美洲溫暖日光打著聯合果品公司標籤的水果漂洋過海到世界各地,透支中美洲的血淚用豐厚的回報滋養著現代化進程中的美國。

美國聯合果品公司是怎樣成為拉丁美洲的“國中之國”?

香蕉塗鴉

“香蕉小說”:控訴美國企業的經濟壟斷

美國聯合果品公司是怎樣成為拉丁美洲的“國中之國”?

黃色香蕉的內部,流著紅色的鮮血。

聯合果品公司的美國佬既沒帶來火繩槍,也沒披上鎧甲,卻以許多支票與美金賄賂了貪汙的執政者,從該國最顯要的人士中,挑出為他們效勞的工作犬。

美國聯合果品公司是怎樣成為拉丁美洲的“國中之國”?

聯合果品公司的招工廣告

20世紀初,美國聯合果品公司幾乎控制了拉美香蕉產區,拉美獨裁政府任由美國聯合果品公司侵犯主權,導致國家陷入單一作物出口的經濟體系。在1930至1960年間,拉美小說家紛紛以聯合果品公司為藍本,書寫出一系列“香蕉小說”,借之控訴美國企業的經濟壟斷。

美國聯合果品公司是怎樣成為拉丁美洲的“國中之國”?

在1930至1960年間,拉美小說家紛紛以聯合水果公司為藍本,書寫出一系列香蕉小說,控訴美國企業的經濟壟斷。

這一系列小說或刻意凸顯香蕉園內的剝削情景、或著墨於以香蕉致富的美國投資客、或描繪香蕉工人的罷工行動、或書寫聯合果品公司如何血腥鎮壓罷工,小說標題充滿黑色幽默,流洩出抗爭意圖,例如:《迴歸線的血淚》(1930)、《香蕉與人民》(1931)、《運河區》(1935)、《美國小媽咪》(1941)、《溼地叢林》(1946)、《綠色監獄》(1950)、《強風》(1950)、《綠色教宗》(1956)、《曲折的香蕉園》(1964)。

美國聯合果品公司是怎樣成為拉丁美洲的“國中之國”?

收割香蕉

拉美獨裁政府和美國聯合果品公司彼此勾結,形成一座天秤,當一端強大,另一端則跟著壯大,兩者之間的關係也如銅板的兩面,缺一不可。

美國聯合果品公司是怎樣成為拉丁美洲的“國中之國”?

香蕉國家

《美國小媽咪》以揶揄的口吻描寫聯合果品公司的雄厚財力,儼然執政者的衣食父母:

“聯合果品公司的美國佬既沒帶來火繩槍,也沒披上鎧甲,卻以許多支票與美金賄賂了貪汙的執政者,從該國最顯要的人士中,挑出為他們效勞的工作犬。”

美國聯合果品公司是怎樣成為拉丁美洲的“國中之國”?

中美洲航線諸港圖

為了開發香蕉產地,大批勞工遠離家園,進入香蕉園工作。香蕉產區地處溼熱地帶,黃熱病、瘧疾等肆虐,衛生條件極差,工作環境十分惡劣。工人僅領到微薄工資,成為名副其實的無產階級,既然生活無以為繼,不如將鎮日所賺得的微薄薪酬拿來喝酒買醉,正如法國著名作家巴爾扎克(1799-1850)的名言:“酒醉是短暫的中毒。”

美國聯合果品公司是怎樣成為拉丁美洲的“國中之國”?

大批勞工遠離家園,進入香蕉園工作。工作環境十分惡劣,僅領到微薄工資,成為名副其實的無產階級。

瓜地馬拉作家阿斯圖里亞斯(1899-1974)在《強風》裡,描寫工人對生活絕望,除了買春外,也借酒精來麻醉自己:

“火車一節節的車箱裡擠滿了人,都是準備到香蕉園工作的工人,個個沉默不語,臉色在遮陽帽下顯得蒼白。有人抽著煙,有人則呆滯不語,一望無際的香蕉園裡,香蕉樹豎起砍刀般的綠色大葉子,彷彿要阻隔大海通道的武裝軍隊,對此工人卻視若無睹。只有蒸餾酒、啤酒和買春……陪伴著他們,跟隨著他們,為他們打拍子。”

同樣的故事在各地香蕉園不斷上演。

美國聯合果品公司是怎樣成為拉丁美洲的“國中之國”?

美國聯合果品公司

牙買加內陸生產的香蕉先必須由竹筏沿著格蘭德河運送至港口,再裝船出口。“香蕉船”熙來攘往,不論是小竹筏、抑或大貨輪,繁榮的景象全由工人的血汗換來。工人忙碌地將一串串的香蕉從竹筏卸下,包裝後再搬運到貨櫃,工作辛苦但工資微薄;於是,工人借歌謠抒發鬱郁心情,一邊工作一邊哼唱“香蕉船”直到天明。

美國聯合果品公司是怎樣成為拉丁美洲的“國中之國”?

牙買加生產的香蕉先必須沿格蘭德河運送至港口,再裝船出口。“香蕉船”熙來攘往,繁榮景象全由工人血汗換來

美國歌手哈利.貝拉芳德以“加力騷”風格重新詮釋,成為風靡全球的歌曲,而其中那句歌詞“通宵工作只夠小酌蘭姆酒”,印證了酒竟然是跨國企業控制無產階級的利器!聯合果品公司附設在香蕉園的販賣部裡不乏酒精產品,當工人花完了工資,酒醒後回香蕉園工作,再掙錢等著下次買醉。

美國聯合果品公司是怎樣成為拉丁美洲的“國中之國”?

香蕉產業有賴於大量農工維持,圖為馬達加斯加島上一位揹負著許多香蕉的男性。

加夫列爾·加西亞·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超越了“香蕉小說”的格局,但對香蕉故事著墨頗深:

“這回工人抗議他們的住宅區沒有衛生設備,沒有醫療服務,工作環境太差。而且,他們表示公司並未真正發下薪資,而是以票券代替,大家只能持票券向公司的販賣部購買維吉尼亞牌火腿。”

富可敵國的跨國企業,國家中的國家,其財富全靠剝削得來,連工人的微薄工資也不放過。

美國聯合果品公司是怎樣成為拉丁美洲的“國中之國”?

位於美國新奧爾良的聯合果品公司正門

綠色教宗是什麼?基思被稱為“中美洲未加冕的國王”

美國聯合果品公司是怎樣成為拉丁美洲的“國中之國”?

富可敵國的聯合果品公司

聯合果品公司在中美國家的每一個莊園,利用自身美國政府授予的外交特權自訂法律,自設軍營,甚至可以任意逮捕和搶殺工人,成為當地的“國中之國”。

美國聯合果品公司是怎樣成為拉丁美洲的“國中之國”?

金吉達在哥倫比亞僱用的武裝部隊正在巡視香蕉園。

美國聯合果品公司能成為超級大企業,與鐵路的興建有極大關係。

鐵路載運量高,迅速便捷,有助於經濟發展。在西班牙殖民時期,拉美部分地區為了運輸蔗糖、棉花等經濟作物,而於1830年代開始興建鐵路。各國獨立後,受到現代化的鼓舞,不僅大量興建鐵路,甚至將興建權交由跨國企業執行,聯合果品公司藉機併購鐵路公司,壟斷香蕉的陸上運送系統。

美國聯合果品公司是怎樣成為拉丁美洲的“國中之國”?

諷刺漫畫

水果公司與鐵路公司合併,基思是關鍵人物。基思早年投入中美洲鐵路興建工程,意圖建立香蕉產地與港口之間的鐵路網,卻因資金短缺而與普雷斯頓(1846-1924)合作,並擔任聯合果品公司的第一副總裁。基思娶哥斯達黎加前總統的千金為妻,後來進駐瓜地馬拉,在中美洲呼風喚雨。1930至1960年代,“邁樂”象徵財富與權力,許多於瓜地馬拉新生嬰兒,被以此命名,足見基思在瓜地馬拉的影響力。

美國聯合果品公司是怎樣成為拉丁美洲的“國中之國”?

風景

基思被稱為“中美洲未加冕的國王”,其傳奇一生成為瓜地馬拉作家阿斯圖里亞斯(1899-1974)的創作靈感,在數部香蕉小說中化身為“綠色教宗”,《強風》(1950)即如此寫道:

“所謂‘綠色教宗’,就是一位先生坐在辦公室中,處理數百萬美元的訂單。動一根指頭,可令一艘船起航或停泊;說一句話,就可買下一個共和國;打個噴嚏,便可讓一個總統、將軍或是知名人士倒臺……辦公座椅向後旋轉,即可爆發一場革命。”

不同於天主教的仁慈教宗,“綠色教宗”影射美國企業家,剝削香蕉工人,擁有生殺大權,頗具諷刺意味。至於綠色,有雙關語,既是美鈔的顏色,亦指剛採收的香蕉。香蕉不適合長久儲存,在成熟期會散出大量熱能、二氧化碳、乙烯和其他氣體,而加速了成熟。因此,當香蕉還是青綠色時,需立即採收包裝,從產地借鐵路運輸到港口,再以海運銷到美國和歐洲。

美國聯合果品公司是怎樣成為拉丁美洲的“國中之國”?

“綠色教宗”影射美國企業家,剝削香蕉工人。至於綠色,有雙關語,既是美鈔的顏色,亦指剛採收的香蕉。

聯合果品公司還同各國反動勢力相勾結,操縱各國政治。在拉美獨裁者的支持下,聯合果品公司不受海關管轄,可自由使用當地港口及碼頭設施。聯合果品公司旗下的海運公司,其所屬貨輪均有昂貴的空調設備,可將溫度控制於攝氏13度到16度之間,以延緩香蕉成熟。陸運與海運均遭壟斷,拉美本地的小蕉農、小水果公司根本無法生存,或任由所產的香蕉被以低價收購、或任由公司遭併吞。

美國聯合果品公司是怎樣成為拉丁美洲的“國中之國”?

危地馬拉地圖

聯合果品公司控制了拉美香蕉產銷逾1個世紀之久,其間,香蕉工人抗議浪潮此起彼落,但無不遭血腥鎮壓。最駭人的例子,應該是1928年發生在哥倫比亞大西洋沿岸的香蕉園,約二千名工人聚集在火車站前,抗議聯合果品公司的剝削,為了維護聯合果品公司的利益,哥倫比亞執政當局下令槍殺抗議工人。對此,加夫列爾·加西亞·馬爾克斯在《百年孤獨》裡,以冷靜筆觸描寫這場大屠殺:

“上尉下令開槍,十四挺機槍立刻射擊。然而這一切宛如鬧劇。機槍咔咔咔咔咔響,白熱的火花清晰可見,聚集的群眾突然變得好像刀槍不入,既不叫喊,也不嘆息,彷彿機槍發射的是膠囊而不是子彈。”

美國聯合果品公司是怎樣成為拉丁美洲的“國中之國”?

美利堅管控地球的中美洲

無“東印度公司”之名,行“東印度公司”之實:走向沒落了嗎?

美國聯合果品公司是怎樣成為拉丁美洲的“國中之國”?

委內瑞拉

拉美地區國家除熱帶作物的生產、運輸和銷售外,還有發電、電話、廣播、電報、出版、製糖、飲料、木材加工和多種商業活動背後都出現了美國聯合果品公司的影子,並且從1958年起,又把業務擴大到石油工業。這些無“東印度公司”之名,行“東印度公司”之實的資本積累急先鋒瘋狂兼併土地,破壞當地商業發展的節奏,與本地政府腐敗分子媾染畸形的社會結構,掀起拉美各國高漲的民族民主運動。

美國聯合果品公司是怎樣成為拉丁美洲的“國中之國”?

反抗武裝

1953年危地馬拉政府進行了土改,美國的聯合果品公司也在土改之列。迫於形式聯合果品公司先交出了自己太平洋海岸種植園中23.4萬英畝閒置土地,其餘5.6萬英畝的已開墾土地仍歸他們所有。

聯合果品公司通過自己掌控的資源控制這些國家,想要誰當選誰就能當選,如果不是他們選中的人當選的話,聯合果品公司會想進一切辦法把那個人弄下去,換上自己的人。

美國聯合果品公司是怎樣成為拉丁美洲的“國中之國”?

中美洲伯利茲

在賠償金問題上推諉扯皮不斷獅子大開口的美國人被危地馬拉斷然拒絕後舉起屠刀,1954年危地馬拉的總統阿本斯離職就是個例子,扶植傀儡政權。聯合果品公司被稱為危地馬拉的太上皇。1960年4月,卡斯特羅指責聯合果品公司資助古巴流亡者入侵古巴。可以說這個公司對當地有決定性的控制。

美國聯合果品公司是怎樣成為拉丁美洲的“國中之國”?

美國政治諷刺

隨後,美國這群門羅主義的信徒在整個中南美洲發動了“維護自由與民主”的“特種作戰”,企圖重現“香蕉戰爭”時期美利堅對中美洲的實際控制的輝煌。

不過,胃口過大的美國人很快就嚐到了苦果,美國和蘇聯在中南美洲的“爭權奪勢”助長了中南美各國“強人政治”的立國勢頭。這些帶有強烈民族主義的“獨裁者”不屑於美國的“恩惠”,並開始嘗試收回主權利益。

美國聯合果品公司是怎樣成為拉丁美洲的“國中之國”?

獨立戰爭後的拉丁美洲

在拉美國家維護民族經濟權益鬥爭的衝擊下,聯合果品公司的實力受到削弱,特別是陷於越戰泥沼,被蘇聯掣肘的美國政府也無法隨意使用武力。使得聯合果品公司在1970年因財務問題而重整,被迫與美國機器公司合併,更名為“聯合品牌公司”,退出了中南美經濟主導的競賽。

美國聯合果品公司是怎樣成為拉丁美洲的“國中之國”?

更名後的香蕉

1985年,再度易名為“金吉達品牌國際公司”。無論如何更名,依然如國家中的國家,持續賄賂拉美政府,更暗地僱用哥倫比亞的準軍事團體達7年之久,屠殺工會抗議成員。2007年,金吉達品牌國際公司公開承認所作所為,並遭罰款2500萬美元。不過,受難家屬一分錢也沒拿到。

美國聯合果品公司是怎樣成為拉丁美洲的“國中之國”?

90年前,哥倫比亞的香蕉工人遭到屠殺

前文所述的合併案會開拓中南美洲香蕉的選擇給歐洲的民眾,此舉將有可能把規模不夠大的生產者邊緣化。就當全世界的香蕉產業資源已經非常不公的集中在某些跨國企業手中,這兩家公司的結合只會讓世界香蕉貿易更集中、獨大、更危險。

美國聯合果品公司是怎樣成為拉丁美洲的“國中之國”?

2002年大型跨國公司所佔的市場總合約為70%,一直到近年來才有比較平衡的發展,比率降至44.4%。

而且,錯過了發展黃金期,進行產業革命的中美洲各國人才凋敝,很快陷入到混亂之中。1992年挾《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的美國商品捲土重來,傾銷的低價產品衝擊著本就脆弱的中美洲經濟。經濟持續低迷的政府無法組織有效的社會秩序,在戰亂毒品死亡籠罩下許多人紛紛背井離鄉,利用各種方式進入了美國,尋求生存的一席之地。

美國聯合果品公司是怎樣成為拉丁美洲的“國中之國”?

等待入境的“移民”

“城頭變換大王旗”,如今,政權更迭的美國政府已不再歡迎這群“外來者”,而被高牆阻隔的他們命運又在何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