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联合果品公司是怎样成为拉丁美洲的“国中之国”?

美国联合果品公司是怎样成为拉丁美洲的“国中之国”?

香蕉共和国

正当全球70亿美元的香蕉市场已有超过40%由金吉达、法伊夫斯、台尔蒙和都乐等4家跨国企业掌控。在2014年3月,其中两家水果公司金吉达又宣布将与法伊夫斯合并,形成全球最大香蕉供应商。这同时也是香蕉产业中长达几世纪之权力斗争的最新发展,成为少数拥有主导权的大公司恶性吞灭小农或经销商,以垄断中南美洲农作物的极端案例。

美国联合果品公司是怎样成为拉丁美洲的“国中之国”?

香蕉

香蕉是拉丁美洲地区最平凡的“食物”,或当成水果、或油炸后制成食品、或与其他食材一起入菜。19世纪末以来,香蕉跻身畅销农产品之列,然而,生产地却陷入经济依赖的困境中,而被戏称为“香蕉共和国”,背后暗藏着血泪故事。

美国联合果品公司是怎样成为拉丁美洲的“国中之国”?

中美洲

那么,金吉达是谁?为什么要合并?金吉达的前身就是恶名昭彰的联合果品公司。

美国联合果品公司是怎样成为拉丁美洲的“国中之国”?

香蕉

西班牙人撤退:美国在中南美洲开展自己的“雄图霸业”

美国联合果品公司是怎样成为拉丁美洲的“国中之国”?

中美洲地形图

香蕉的品种非常多,原生种应该出现于东南亚湿润地区,再被移植至非洲等地。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前,美洲热带地区也有香蕉,但其品种与亚洲不同,必须煮熟才能食用。 1516年,西班牙神父白兰佳(1487-1551)从加纳利群岛,引进新品种香蕉至西班牙岛。自此,香蕉乃拉美地区最平凡的“食物”,或当成水果、或油炸后制成食品、或与其他食材一起入菜。

美国联合果品公司是怎样成为拉丁美洲的“国中之国”?

香蕉切片油炸乃最常见的食品,可直接食用,亦可做为其他菜肴的配料。

19世纪初叶,北美与西北欧等地的居民仍不识香蕉为何物,仅有少数往返拉美热带地区的水手、投资客才有机会尝到香蕉的美味。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1927-2014)在《百年孤独》里,即以魔幻写实技巧写下美国佬初尝香蕉时的好奇反应:

“他抓起第一根香蕉,似乎不怎么喜欢。可是,他一边讲话一边吃,尝试着,咀嚼着,不像美食家享受食物的样子,却像智者消遣一般,吃完了第一串,又要人再给他一串,接着他从随身携带的工具箱里取出光学仪器,俨然钻石商人仔细检视香蕉,再以特殊的小手术刀加以分解,用药剂师的天秤称重量,用枪炮工的脚规来量宽度。”

1898年,美国经过南北战争整合了工业力量,解放劳动力量充实本土资本积累,将城市建到西海岸的美国人拓出了争霸世界的脚步,首当其冲的西班牙人在强大的现代化军事打击下不得不灰溜溜撤出了古巴和菲律宾,攫取胜利果实的美国人在西班牙人撤退后的势力真空——中南美洲开展自己的“雄图霸业”。

美国联合果品公司是怎样成为拉丁美洲的“国中之国”?

门罗主义

投资商陆续利用航行之便,将拉美香蕉销到美国港口,其中,美籍船长贝克开启了香蕉热潮。话说1870年,贝克在牙买加以每串1先令的价格,买了160串香蕉,11天后回到美国泽西市,每串则以2美元售出。如此高利润的买卖,令贝克相信香蕉买卖可以致富,于是再度从牙买加出口香蕉到波士顿,果然同样大赚一笔。

美国联合果品公司是怎样成为拉丁美洲的“国中之国”?

1894年牙买加波士顿水果公司。

在贝克的游说下,普雷斯顿(1846-1924)与9名股东于1885年成立波士顿水果公司。至于贝克,则进驻牙买加负责监督香蕉装运工作。在与标准蒸汽船航海公司的合作下,波士顿水果公司垄断了牙买加香蕉买卖,不仅大发利市,更进而垄断古巴、多明尼加等周边国家的香蕉产地。不过,加勒比海的产地无法满足美国市场的需求,必须开发更大的产区。

美国联合果品公司是怎样成为拉丁美洲的“国中之国”?

中美洲

“香蕉共和国”,背后暗藏着血泪故事

除了加勒比海诸岛外,在北纬24度至南纬30度之间的热带湿润地区,最适合香蕉生长,而位于这个区域内的拉美国家有:危地马拉、萨尔瓦多、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巴拿马、哥伦比亚、厄瓜多尔。不少美国投资客趋之若鹜,冀望借香蕉贸易一夕富致。香蕉在19世纪末跻身畅销农产品之列,然而,生产地却陷入经济依赖的困境中,而被戏称为“香蕉共和国”,背后暗藏着血泪故事。

美国联合果品公司是怎样成为拉丁美洲的“国中之国”?

香蕉共和国

基思(1848-1929)为香蕉贸易缔造另一个传奇。出生于美国纽约布鲁克林区,基思于1870年向哥斯达黎加政府取得兴建铁路权,担任中美洲铁路公司总裁一职。铁路兴建完成后,开始投资香蕉贸易,经营了史耐德香蕉公司、哥伦比亚土地有限公司、热带贸易暨运输有限公司。

美国联合果品公司是怎样成为拉丁美洲的“国中之国”?

基思与其妻于1900年合影。

香蕉庞大的商业利益,促使普雷斯顿找上基思,决定共同开发拉美的香蕉产地。于是,1899年3月,基思的香蕉企业与波士顿果品公司合并,在纽泽西成立美国联合果品公司,拥有1123万美元注册资本,这在当时可是一笔巨款,112英里铁路,21万英亩土地。并在几年内购并了美国水果公司、奎克市水果公司、宾尼士水果公司、纽奥良贝里斯皇家邮递暨中美洲汽船有限公司等企业。

美国联合果品公司是怎样成为拉丁美洲的“国中之国”?

种植园和铁路

此后,美国联合果品公司不断扩张,收购尼加拉瓜、牙买加、洪都拉斯、危地马拉、古巴等国的廉价土地,增铺铁路,购买船只,发展成为一个从生产、加工、运输到销售各部门的垄断组织。

美国联合果品公司是怎样成为拉丁美洲的“国中之国”?

大棒来了

20世纪初叶,美国联合果品公司已富可敌国,旗下拥有广袤土地、数家铁路公司、船运公司、邮递公司和电力公司,垄断了加勒比海、中美洲、巴拿马、哥伦比亚、厄瓜多等地的香蕉贸易,不仅剥削拉美经济,甚至干预拉美政权,因而被称为“国家中的国家”。

美国联合果品公司是怎样成为拉丁美洲的“国中之国”?

除了加勒比海诸岛外,在北纬24度至南纬30度之间的热带湿润地区,最适合香蕉生长。图为哥伦比亚香蕉园采收。

这些沐浴着中美洲温暖日光打着联合果品公司标签的水果漂洋过海到世界各地,透支中美洲的血泪用丰厚的回报滋养着现代化进程中的美国。

美国联合果品公司是怎样成为拉丁美洲的“国中之国”?

香蕉涂鸦

“香蕉小说”:控诉美国企业的经济垄断

美国联合果品公司是怎样成为拉丁美洲的“国中之国”?

黄色香蕉的内部,流着红色的鲜血。

联合果品公司的美国佬既没带来火绳枪,也没披上铠甲,却以许多支票与美金贿赂了贪污的执政者,从该国最显要的人士中,挑出为他们效劳的工作犬。

美国联合果品公司是怎样成为拉丁美洲的“国中之国”?

联合果品公司的招工广告

20世纪初,美国联合果品公司几乎控制了拉美香蕉产区,拉美独裁政府任由美国联合果品公司侵犯主权,导致国家陷入单一作物出口的经济体系。在1930至1960年间,拉美小说家纷纷以联合果品公司为蓝本,书写出一系列“香蕉小说”,借之控诉美国企业的经济垄断。

美国联合果品公司是怎样成为拉丁美洲的“国中之国”?

在1930至1960年间,拉美小说家纷纷以联合水果公司为蓝本,书写出一系列香蕉小说,控诉美国企业的经济垄断。

这一系列小说或刻意凸显香蕉园内的剥削情景、或着墨于以香蕉致富的美国投资客、或描绘香蕉工人的罢工行动、或书写联合果品公司如何血腥镇压罢工,小说标题充满黑色幽默,流泄出抗争意图,例如:《回归线的血泪》(1930)、《香蕉与人民》(1931)、《运河区》(1935)、《美国小妈咪》(1941)、《湿地丛林》(1946)、《绿色监狱》(1950)、《强风》(1950)、《绿色教宗》(1956)、《曲折的香蕉园》(1964)。

美国联合果品公司是怎样成为拉丁美洲的“国中之国”?

收割香蕉

拉美独裁政府和美国联合果品公司彼此勾结,形成一座天秤,当一端强大,另一端则跟着壮大,两者之间的关系也如铜板的两面,缺一不可。

美国联合果品公司是怎样成为拉丁美洲的“国中之国”?

香蕉国家

《美国小妈咪》以揶揄的口吻描写联合果品公司的雄厚财力,俨然执政者的衣食父母:

“联合果品公司的美国佬既没带来火绳枪,也没披上铠甲,却以许多支票与美金贿赂了贪污的执政者,从该国最显要的人士中,挑出为他们效劳的工作犬。”

美国联合果品公司是怎样成为拉丁美洲的“国中之国”?

中美洲航线诸港图

为了开发香蕉产地,大批劳工远离家园,进入香蕉园工作。香蕉产区地处湿热地带,黄热病、疟疾等肆虐,卫生条件极差,工作环境十分恶劣。工人仅领到微薄工资,成为名副其实的无产阶级,既然生活无以为继,不如将镇日所赚得的微薄薪酬拿来喝酒买醉,正如法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1799-1850)的名言:“酒醉是短暂的中毒。”

美国联合果品公司是怎样成为拉丁美洲的“国中之国”?

大批劳工远离家园,进入香蕉园工作。工作环境十分恶劣,仅领到微薄工资,成为名副其实的无产阶级。

瓜地马拉作家阿斯图里亚斯(1899-1974)在《强风》里,描写工人对生活绝望,除了买春外,也借酒精来麻醉自己:

“火车一节节的车箱里挤满了人,都是准备到香蕉园工作的工人,个个沉默不语,脸色在遮阳帽下显得苍白。有人抽着烟,有人则呆滞不语,一望无际的香蕉园里,香蕉树竖起砍刀般的绿色大叶子,仿佛要阻隔大海通道的武装军队,对此工人却视若无睹。只有蒸馏酒、啤酒和买春……陪伴着他们,跟随着他们,为他们打拍子。”

同样的故事在各地香蕉园不断上演。

美国联合果品公司是怎样成为拉丁美洲的“国中之国”?

美国联合果品公司

牙买加内陆生产的香蕉先必须由竹筏沿着格兰德河运送至港口,再装船出口。“香蕉船”熙来攘往,不论是小竹筏、抑或大货轮,繁荣的景象全由工人的血汗换来。工人忙碌地将一串串的香蕉从竹筏卸下,包装后再搬运到货柜,工作辛苦但工资微薄;于是,工人借歌谣抒发郁郁心情,一边工作一边哼唱“香蕉船”直到天明。

美国联合果品公司是怎样成为拉丁美洲的“国中之国”?

牙买加生产的香蕉先必须沿格兰德河运送至港口,再装船出口。“香蕉船”熙来攘往,繁荣景象全由工人血汗换来

美国歌手哈利.贝拉芳德以“加力骚”风格重新诠释,成为风靡全球的歌曲,而其中那句歌词“通宵工作只够小酌兰姆酒”,印证了酒竟然是跨国企业控制无产阶级的利器!联合果品公司附设在香蕉园的贩卖部里不乏酒精产品,当工人花完了工资,酒醒后回香蕉园工作,再挣钱等着下次买醉。

美国联合果品公司是怎样成为拉丁美洲的“国中之国”?

香蕉产业有赖于大量农工维持,图为马达加斯加岛上一位背负着许多香蕉的男性。

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超越了“香蕉小说”的格局,但对香蕉故事着墨颇深:

“这回工人抗议他们的住宅区没有卫生设备,没有医疗服务,工作环境太差。而且,他们表示公司并未真正发下薪资,而是以票券代替,大家只能持票券向公司的贩卖部购买维吉尼亚牌火腿。”

富可敌国的跨国企业,国家中的国家,其财富全靠剥削得来,连工人的微薄工资也不放过。

美国联合果品公司是怎样成为拉丁美洲的“国中之国”?

位于美国新奥尔良的联合果品公司正门

绿色教宗是什么?基思被称为“中美洲未加冕的国王”

美国联合果品公司是怎样成为拉丁美洲的“国中之国”?

富可敌国的联合果品公司

联合果品公司在中美国家的每一个庄园,利用自身美国政府授予的外交特权自订法律,自设军营,甚至可以任意逮捕和抢杀工人,成为当地的“国中之国”。

美国联合果品公司是怎样成为拉丁美洲的“国中之国”?

金吉达在哥伦比亚雇用的武装部队正在巡视香蕉园。

美国联合果品公司能成为超级大企业,与铁路的兴建有极大关系。

铁路载运量高,迅速便捷,有助于经济发展。在西班牙殖民时期,拉美部分地区为了运输蔗糖、棉花等经济作物,而于1830年代开始兴建铁路。各国独立后,受到现代化的鼓舞,不仅大量兴建铁路,甚至将兴建权交由跨国企业执行,联合果品公司借机并购铁路公司,垄断香蕉的陆上运送系统。

美国联合果品公司是怎样成为拉丁美洲的“国中之国”?

讽刺漫画

水果公司与铁路公司合并,基思是关键人物。基思早年投入中美洲铁路兴建工程,意图建立香蕉产地与港口之间的铁路网,却因资金短缺而与普雷斯顿(1846-1924)合作,并担任联合果品公司的第一副总裁。基思娶哥斯达黎加前总统的千金为妻,后来进驻瓜地马拉,在中美洲呼风唤雨。1930至1960年代,“迈乐”象征财富与权力,许多于瓜地马拉新生婴儿,被以此命名,足见基思在瓜地马拉的影响力。

美国联合果品公司是怎样成为拉丁美洲的“国中之国”?

风景

基思被称为“中美洲未加冕的国王”,其传奇一生成为瓜地马拉作家阿斯图里亚斯(1899-1974)的创作灵感,在数部香蕉小说中化身为“绿色教宗”,《强风》(1950)即如此写道:

“所谓‘绿色教宗’,就是一位先生坐在办公室中,处理数百万美元的订单。动一根指头,可令一艘船起航或停泊;说一句话,就可买下一个共和国;打个喷嚏,便可让一个总统、将军或是知名人士倒台……办公座椅向后旋转,即可爆发一场革命。”

不同于天主教的仁慈教宗,“绿色教宗”影射美国企业家,剥削香蕉工人,拥有生杀大权,颇具讽刺意味。至于绿色,有双关语,既是美钞的颜色,亦指刚采收的香蕉。香蕉不适合长久储存,在成熟期会散出大量热能、二氧化碳、乙烯和其他气体,而加速了成熟。因此,当香蕉还是青绿色时,需立即采收包装,从产地借铁路运输到港口,再以海运销到美国和欧洲。

美国联合果品公司是怎样成为拉丁美洲的“国中之国”?

“绿色教宗”影射美国企业家,剥削香蕉工人。至于绿色,有双关语,既是美钞的颜色,亦指刚采收的香蕉。

联合果品公司还同各国反动势力相勾结,操纵各国政治。在拉美独裁者的支持下,联合果品公司不受海关管辖,可自由使用当地港口及码头设施。联合果品公司旗下的海运公司,其所属货轮均有昂贵的空调设备,可将温度控制于摄氏13度到16度之间,以延缓香蕉成熟。陆运与海运均遭垄断,拉美本地的小蕉农、小水果公司根本无法生存,或任由所产的香蕉被以低价收购、或任由公司遭并吞。

美国联合果品公司是怎样成为拉丁美洲的“国中之国”?

危地马拉地图

联合果品公司控制了拉美香蕉产销逾1个世纪之久,其间,香蕉工人抗议浪潮此起彼落,但无不遭血腥镇压。最骇人的例子,应该是1928年发生在哥伦比亚大西洋沿岸的香蕉园,约二千名工人聚集在火车站前,抗议联合果品公司的剥削,为了维护联合果品公司的利益,哥伦比亚执政当局下令枪杀抗议工人。对此,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里,以冷静笔触描写这场大屠杀:

“上尉下令开枪,十四挺机枪立刻射击。然而这一切宛如闹剧。机枪咔咔咔咔咔响,白热的火花清晰可见,聚集的群众突然变得好像刀枪不入,既不叫喊,也不叹息,仿佛机枪发射的是胶囊而不是子弹。”

美国联合果品公司是怎样成为拉丁美洲的“国中之国”?

美利坚管控地球的中美洲

无“东印度公司”之名,行“东印度公司”之实:走向没落了吗?

美国联合果品公司是怎样成为拉丁美洲的“国中之国”?

委内瑞拉

拉美地区国家除热带作物的生产、运输和销售外,还有发电、电话、广播、电报、出版、制糖、饮料、木材加工和多种商业活动背后都出现了美国联合果品公司的影子,并且从1958年起,又把业务扩大到石油工业。这些无“东印度公司”之名,行“东印度公司”之实的资本积累急先锋疯狂兼并土地,破坏当地商业发展的节奏,与本地政府腐败分子媾染畸形的社会结构,掀起拉美各国高涨的民族民主运动。

美国联合果品公司是怎样成为拉丁美洲的“国中之国”?

反抗武装

1953年危地马拉政府进行了土改,美国的联合果品公司也在土改之列。迫于形式联合果品公司先交出了自己太平洋海岸种植园中23.4万英亩闲置土地,其余5.6万英亩的已开垦土地仍归他们所有。

联合果品公司通过自己掌控的资源控制这些国家,想要谁当选谁就能当选,如果不是他们选中的人当选的话,联合果品公司会想进一切办法把那个人弄下去,换上自己的人。

美国联合果品公司是怎样成为拉丁美洲的“国中之国”?

中美洲伯利兹

在赔偿金问题上推诿扯皮不断狮子大开口的美国人被危地马拉断然拒绝后举起屠刀,1954年危地马拉的总统阿本斯离职就是个例子,扶植傀儡政权。联合果品公司被称为危地马拉的太上皇。1960年4月,卡斯特罗指责联合果品公司资助古巴流亡者入侵古巴。可以说这个公司对当地有决定性的控制。

美国联合果品公司是怎样成为拉丁美洲的“国中之国”?

美国政治讽刺

随后,美国这群门罗主义的信徒在整个中南美洲发动了“维护自由与民主”的“特种作战”,企图重现“香蕉战争”时期美利坚对中美洲的实际控制的辉煌。

不过,胃口过大的美国人很快就尝到了苦果,美国和苏联在中南美洲的“争权夺势”助长了中南美各国“强人政治”的立国势头。这些带有强烈民族主义的“独裁者”不屑于美国的“恩惠”,并开始尝试收回主权利益。

美国联合果品公司是怎样成为拉丁美洲的“国中之国”?

独立战争后的拉丁美洲

在拉美国家维护民族经济权益斗争的冲击下,联合果品公司的实力受到削弱,特别是陷于越战泥沼,被苏联掣肘的美国政府也无法随意使用武力。使得联合果品公司在1970年因财务问题而重整,被迫与美国机器公司合并,更名为“联合品牌公司”,退出了中南美经济主导的竞赛。

美国联合果品公司是怎样成为拉丁美洲的“国中之国”?

更名后的香蕉

1985年,再度易名为“金吉达品牌国际公司”。无论如何更名,依然如国家中的国家,持续贿赂拉美政府,更暗地雇用哥伦比亚的准军事团体达7年之久,屠杀工会抗议成员。2007年,金吉达品牌国际公司公开承认所作所为,并遭罚款2500万美元。不过,受难家属一分钱也没拿到。

美国联合果品公司是怎样成为拉丁美洲的“国中之国”?

90年前,哥伦比亚的香蕉工人遭到屠杀

前文所述的合并案会开拓中南美洲香蕉的选择给欧洲的民众,此举将有可能把规模不够大的生产者边缘化。就当全世界的香蕉产业资源已经非常不公的集中在某些跨国企业手中,这两家公司的结合只会让世界香蕉贸易更集中、独大、更危险。

美国联合果品公司是怎样成为拉丁美洲的“国中之国”?

2002年大型跨国公司所占的市场总合约为70%,一直到近年来才有比较平衡的发展,比率降至44.4%。

而且,错过了发展黄金期,进行产业革命的中美洲各国人才凋敝,很快陷入到混乱之中。1992年挟《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美国商品卷土重来,倾销的低价产品冲击着本就脆弱的中美洲经济。经济持续低迷的政府无法组织有效的社会秩序,在战乱毒品死亡笼罩下许多人纷纷背井离乡,利用各种方式进入了美国,寻求生存的一席之地。

美国联合果品公司是怎样成为拉丁美洲的“国中之国”?

等待入境的“移民”

“城头变换大王旗”,如今,政权更迭的美国政府已不再欢迎这群“外来者”,而被高墙阻隔的他们命运又在何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