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才维持了半个月,为什么有的企业就“支撑不住”了呢?

东方红云朵儿


新冠疫情,才维持半个月,为什么有的企业就支持不住了?

从一个新闻来看,一个老板反复在和员工交流:

2月9日复工……

2月10日再来吧……

估计要2月17日了……

估计要2月底了……

……你不用来了,企业不在了……

为什么企业难以支撑下去?甚至半个月?甚至三个月?因为企业是一个流动的社会:流动的资金,流动的人口,流动的产品,以及流动的关系。随着新冠疫情的发展,对于企业来说,特别难的是现金流断裂风险,和产业链无法及时恢复的风险:

从资金角度来看,没有回款,就没钱交税费,交社保养老金,发放员工工资,也没法支付应付货款,就会造成下游企业的困难,尤其是未来合作的困难——对于打工者来说,你关心的只是你一个月的工资,发没发,发多少?而企业主的焦虑是钱从哪里来,以后怎么办?

而从产业链来看,任何一个产品,都离不开从上游材料,到自己生产,再到渠道销售,再到销售后的回款。而企业一家复工,并不能解决整个产业链的部件全部到位,而缺钱一个哪怕只是螺丝,可能就要全线停产等待供应商供货。而且这个等待不知道多久——对方是不愿意合作了?还是坚持不下去了?还是还没复工?

因此说,新冠疫情之后,救实体,救企业,就成为各地政府和中央高度关注的事项:

第一,积极减免企业的厂房租金。

第二,央行积极给予贷款贴息和降低企业融资利率。

第三,地方既要立即复工,又要严格监控人口和疑似病例的发生。

第四,要立即协调企业产业链的完整和同步复工。

因此说,救企业,就是救自己,救企业,就是救实体经济!


屠龙刀fei0598


这个我是深有体会的,我所在的公司大概240号人,平均工资算8000,老板一个月仅仅是工资的开支就是 190万,算上社保,已经公司资质的维护,还有房租,一个月保守估计开支在240万左右。

年前一个月公司基本就停产了,年后又闹瘟疫,加上2019年公司业绩本来就很一般,勉强度日。

这次瘟疫一闹,政府严令禁止复工,公司这么来回一折腾基本就摇摇欲坠了,公司老板已经委婉的告诉大家,该散就散了吧,1月份所有员工仅仅发了2000块钱基本生活费。

老板天天在群里倒苦水,亏了多少多少钱,房租又交了多少钱.....


智建达人


虽然说是半个月...坦白地说每天还有新增病例...即使一例没有了...还得半个月潜伏期...然后瘟疫结束之后...大多数人仍选择能少外出尽量少外出..我自己就是实体店零售业,之前还是做的比较好的,但是未来3.4个月我扔不看好...可能大家都这么想吧...


新天地鞋业刘英凯


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没有了现金流,你可以试想一下,如果一家企业没有进账也没有出账,是不是意味着企业就不会亏损?并不是,企业亏损会成倍放大。

比方说如果一家五星级酒店,在这种情况下关门歇业,看起来似乎既不亏钱也不赚钱,可事实上确实每天亏损几十万甚至几百万,比方说房租就是大头,在无法营业的情况下,你依旧是要缴纳房租的,而五星级酒店往往整栋楼都是,一个月的租金多少?这些五星级酒店的置业全是自己的吗?显然不是,而五星级酒店的母公司现今很多吗?也不是,所以,亏起来很可怕。

如果是中小企业怎么办?比方说如家,酒店几乎都是租的,但是关门歇业后,全国算下来一天得亏损多少钱?比方说北京的K歌之王KTV,就是率先扛不住的企业,没有进账,就无法抹平一天的成本,所以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已经无法承担了。

易论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我的一个表姐在五线城市开了一家500平米左右的餐厅,在去年12月初就开始大量的进货(其余饭店都是如此),但是还不到过年,就接到通知不能营业了,就算允许营业,也没有几个人会冒险来吃饭。

几百万的货物积压在那里,一个月好几万的房租,营业的成本除了物料之外,还有租金、折旧等等,所以每天亏损上十万,你认为能撑多久?

这种情况下,小企业跟大企业往往能撑得更久,而中型企业往往都是靠每天的紧张来抹平每天的成本,比方说用今天的营业额来购买物料等等,所以,在无法营业的情况下,每天亏损巨大,半个月亏损上千万都很正常,而这些钱是需要你从账户中拿出来支付的,所以扛下去可能会看到黎明,但是多数企业都在黎明到来之前死掉了……


易论招财圈


这个问题真正道出了企业经营者的难度,不要小看半个月的时间,这有可能成为企业存亡的导火索。

曹德旺说,85%的企业熬不过三个月,意思就是说,如果停产三个月,大部分企业将不得不面临重组。

很多人可能觉得很奇怪,一个正常运营的企业,怎么会连半个月的时间也熬不过去呢?我们举例来看一下。

比如一个酒店,从年前开始用户预约很多年夜饭,由于疫情的原因,停止所有家庭聚会,这样,酒店准备的所有食材基本都过期了,这些成本需要企业自己承担。

本来依靠春节期间提高一下营业额的,结果员工全部放假,放假期间仍然要给员工支付工资,企业只能使用自有资金,自有资金不足的,只能通过银行借款或者民间借款。


通常情况下,企业流动资金主要是为了购买原材料准备的,如果停产半个月到三个月,这些流动资金还不够给员工发工资的,这样企业现金流就断流了。

如果银行能提供比较好的支撑,企业可以借到钱,应付目前的难关,避免资金断流,企业还可以继续维持一段时间,这就是为什么人民银行要求疫情期间商业银行不抽贷的原因。

现在有些企业正处在这种经营困境中,如果企业不但从银行借不到钱,反而银行看到企业经营困境后,要求银行提前归还借款,那就会出现半个月企业现金流就中断的情况。

这时候,企业既没有钱还银行的借款,也没有钱给员工发工资,银行和员工以及其他债务人有可能会诉诸法院,法院根据债务优先原则,会判处企业法人变卖资产偿还债务,否则就会成为失信被执行人。

就这样,一个正常经营的企业会因为资金流断流支撑不下去,所以不要小看半个月的时间,一些小微企业,尤其是受疫情影响比较明显的行业,连半个月也撑不下去是有可能的。


互金直通车


说说我们店的情况吧!我们是做餐饮的,员工有五十人左右,老板一个月工资支出三十几万工资,房租25万,原材料大概20几万,水电气大概六七万,月流水120万左右,好的话能有20万利润,这次疫情发生在春节,也是餐饮旺季,年前发了30万的年终奖,给供货商结货款,乱七八糟的支出,本来靠过年赚点钱,现在想都别想,没有营业额,现金只能支撑两个月,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恢复正常,疫情虽然才过了半个月,最起码半年才能把损失补回来,一分钱没赚,一月往外掏出几十万,典型的入不敷出,这样下去把有钱的老板都能拖穷。


浪子的心116


这个问题,很多网友都很好奇:为什么企业连这一个月都坚持不了呢?不就一个月吗?这点资金和能力都没有还怎么开企业呀。甚至更有一些网民还在说:这种开不下去的,早关门早好,有本事就开,没本事就倒闭。你们是不是也说过这种话呢?你们是不是也这么想呢?孙洪鹤今天给大家交流一下,当然,每个人都有权力表达观点,自媒体其实就是交流思想和触发价值思考的平台。


1、现金流-现金流-现金流:

大家应该明白现金流的价值和重要性,打个比方吧,如果一个健康的人,去义务献血,如果一次性超过了承受力,一次性流血过多,是不是会有负作用呢?比如头晕吧,但你不能说献血的这个人是病人。这和企业也是相似的,一家发展正常的企业,但是突然面临现金流问题,一时反应不过来,而且这次疫情突发性,所有企业都没有准备好现金流。一下子就被动了。


2、企业的经营模式:更多的还是重度资产营销,重度的项目,


这个是什么意思呢?打个比方:一个胖子,在努力的奔跑,这个胖子看似胖,体型很大,但还是虚肉,蛋白质催起来的,不实,这像不像我们的传统企业呢?你看员工多、实体投资大、机器、生产库存,是的,这就是新零售领域常叫它们:大肥猪,大肥猪飞不起来的,小猪是指小而美,轻资产,互联网思维、社交化裂变。


那大家想过没有?一家这种传统企业,一下子打乱了原来的步骤,面临现金流断裂,这时,业务链受挫,信心受挫,没有新的转型方向,这时,请问如果你是股东,你还会继续投钱吗?问题是还有其它的股东,如果这时大家都很悲观,你们想一想,这些高层,股东,投资人会做什么呢?对的,就是博弈,不是面对解决问题,而是自保,对,就是自保,不仅不投钱了,而且还会抽出资金。


3、现实的咱们来算一算财务:别小瞧这一个月,一般而言,显性一个月,但是显性的背后是隐性,一般隐性是3-4倍。


啥意思呢?比如你明表是一个月,但是事实上,你实际承担的代价可能是3-4倍,只要做过老板的都明白这个道理吧,老百性租房子搬家都得有个时间周期折腾很多事呢,更何况是一家企业呢?要有很多战略、战术、营销、管理、运营上的调整,这些都是钱,每一个动作都是钱。背后都需要现金流,而现在业务链没有回流,怎么?



再算一算,一家公司的员工人数、工资待遇、保险、房租、水电费、运营费、孙洪鹤自己开的一个小型电商团队10多个人,一个月的成本都在几十万,一家企业一个月100万的运营成本太正常了,如果是一家传统的平台型公司,一个月的运营费用高达300-500万,怎么办?

老板不容易,在这个时期更要尊重他们,因为很多人的工资和饭碗就在中小企业老板手中,如果这个群体放弃了正能量的追求,最终倒霉的还是普通人。比如我身边很多企业准备大量的裁员,人家只带8个合伙人,一天直播带货上百万,为什么要供养那么多问题呢?


大家要明白:以前产品流通是靠产品策划和产品的分销和招商,帮招人来裂变,现在呢?关键是供应链,关键是场景,因为有了供应链,有了场景,加上互联网直播就可以完全产品流通。


我是孙洪鹤,每一次回答具有思考性的问题,都是每个人的意识范围、思维、经历和阶段的总结,未必完全符合所有人,我无法改变任何人,我只是用这种方式来付出和结交一些有价值观点的朋友,如果你认同孙洪鹤的内容,可以关注搜索今日头条:孙洪鹤,更多的原创作品,也许对你有帮助。


孙洪鹤


没做过老板的,永远不知道其中的厉害关系,给他说再多也等于零,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某些人现在身上有钱(没瘟疫或是大型灾难的情况下),也许可以维持几个月,甚至几年,几十年,然而他们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天灾人祸,这次病毒,是因为国家管控,所以,你可以买到便宜实惠的东西,假设国家不出面,我想一颗大白菜卖你几十几百元一斤不是不可能,而且还有可能买不到。

超市的任何东西,你在购物的时候,能在货架上看到,那是因为有人在生产,有人在创造,如果人人都呆在家里,试问,谁来生产,谁来创造?谁来把这些东西上到货架?谁还能找到产品来上到货架让你消费?你以为你身上有钱可以买到一切?这世上都没人生产和创造了,你还拿钱买什么?你怕死,觉得可以呆家里规避风险,那么生产和创造这些的人呢?他们难道不需要规避风险?

企业的维持和存在,需要现金的流动和支持,仓库都没东西了,想生产的东西原材料都没供应了,原材料加工厂都倒闭或是停产了,还那什么来生产?既然不能生产,那么就只有倒闭,加工厂都倒闭了,那么原材料厂的东西生产出来又供给谁?所以蝴蝶效应就开始了。。。。。。这样解释不知道你能看懂和理解吗?


等米下锅


这次的疫情防控,虽然目前为止已经持续了将近20多天,但是在这个时间范围内,对于整个行业无异于是一次洗盘,当前已经有很多的企业徘徊在崩溃的边缘,研究这些企业的共性,我们会得到以下几个结论。

一、企业缺乏一定的市场,比较依赖于之前单一市场的布局。

比如当前的西贝莜面村集团最近就有诉苦账面上的资金难以维持三个月,原因就是整个集团对于线上外卖的布局,虽然有一定的实质性进展,但是与线下相对比所占比例仍然不高。当整个疫情突然来临之时,那些之前没有在线上布局的企业就开始率先被淘汰。

二、中小型企业的资金周转以及它的投资产能计划

很多的实体制造小型企业往往有年前购入大量原材料以及生产半成品的习惯,目的很简单都是为了为年后的第一季度生产做预备。而当疫情突然来临之后,账面上的资金就开始趋于一个空缺状态,不是没有钱,而是有相当一部分的资产用来订购原材料。而当前政府已经加大了扶持这部分企业,帮他们撑过暂时的难关。

三、转型升级较慢,依靠密集的劳动力

目前支撑不下去的一部分企业基本上都是密集的劳动力生产型企业,因为各地的防控措施大量的人员以及返工率不高,短期内又缺乏市场流动性从而陷入了暂时性的销售凝固。变现渠道受到了抑制,产能无法短期内提上去,自然而然会比较难熬。


晴天财经阁


这个时候,过度高喊“撑不住”的就有点矫情了。

疫情之下,企业的员工,城里的农民工,以及农村里的农民,哪一个不跟企业的老板一样难?不仅如此,这些人,在资源方面、在应对风险能力方面,绝大部分是不及老板们的。

没有疫情发生以前,每年的元宵节以前,要想工作状态、订单情况恢复到春节放假前,恐怕也是很难做到的。而一般企业备有一个月到两个月的基本费用,是很正常的,刚过十五就说“撑不住”,极有可能原先就运营不太顺畅的企业,一有风吹草动,就像骆驼被压上了最后一棵稻草,挺不住了。

当然,困难是明显的,首先是复工复产方面。

复工复产,不是件容易的事。

第一是地方要同意。

现在疫情还在持续,各个地方都在严阵以待,认真评估“返乡潮”会带来多少抗疫的难度。行业也是按重要性与需要性逐步放开,2月10日之前有一批复工,2月15日及2月20日,均会有一些行业被地方放开,逐步复工。在疫情面前,谨慎一些总是好的,疫情没有进入拐点,如果出现反复,反而对给企业雪上加霜。正是基于此,很多大公司都继续延期复工。

第二是企业防疫要具备条件。

从国家层面上说,已有开工须备口罩的要求。而这些天,已有一些复工的场景,都很有创意,反正隔离隔离再隔离。

第三很多员工还不具备返回的条件。

疫情比较严重的城市,人是很难出来的。而接收的城市,也是严防死守,有的要求外地人一些城市回来的人隔离14天,有的要求房东拿房本并签字画押才放租客进小区,不一而足,总之不易。

这时候企业慌了神,是不应当的,因为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就像一家餐饮企业很早就说自己有几万员工,喊着要破产了。前些天拿到足额的贷款,就没声音了。这基本就是忽略了政策面展开的扶持,保持经济活力。官方不会无动于衷的。

企业要有自救精神。

曹德旺就认为遇到疫情后,企业必须自救。他说,一般企业也就安排三个月以内的预算资金,“捱不过三个月是你自己的事情,企业必须自救”。

创业是一件九死一生的事,创业者比拼的不仅是赚钱能力,比拼的更是化解风险的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