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吳語的衰落?

沙漏遺愛


隨著中華文明的偉大復興,中華民族更加自信。這自信首先來自文化自信。那中華文化究竟是怎樣的一種文化呢,學界常說的是儒釋道。道家儒家是春秋戰國時期形成的學說(佛教是漢唐時期引進的)。那麼道家儒家學說的根基又是什麼呢?因秦始皇時統一貨幣,統一度量,統一文字,把三朝文獻進行刪選,結果把大部分文化著作焚燒了。所以我們現在即使有記錄的夏商周三朝內容,也是後人增補的。學界甚至稱之為神話。

隨著考古發現的不斷增多,特別是甲骨文的發現,商朝脈絡已清淅。但夏朝以及夏以前的虞朝尚不清楚。好在在浙江杭州發現了夏朝前的虞朝故都,2019年7月6日被聯合國科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要比較完整的解晰虞朝的歷史,我們可以從文獻典籍、考古發掘、地域沿革、文字組構、地方方言五個方面去研究。

良渚古城(虞朝)屬於吳越之地,吳語保留的相當純正,一旦吳語衰落,研究良渚文化就缺了環。我們對中華文明的尋根問祖,對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的建立,有著責無旁貸的歷史使命。我建議立即對吳語進行區域性保護,併成立國家級的專家小組進行研究。讓我們延綿不斷的中華文明最原始的脈絡重放異彩,建立起上下5000年悠久歷史的自豪感,自信心!


阿孟36142


呵呵 提問者不就是著名的徽京侉子嘛 你的用意我清楚 但還是大度地幫你解答下吧~

吳語不是衰落 是整合統一很難 十里鄉音各不同 吳語片區很難推出一種標準 加上吳語區普遍重視教育 平均文化水平較高 因此普通話普及率也很高 所以就給你這錯覺 好像吳語衰落了 當然咯 徽京的侉語不用擔心衰落 畢竟和普通話相似 侉子們就不用刻意學普通話了 可以一直帶著土腔土調維繫好自己的侉語了~

回答完畢 拿走不謝~


馬彼德


方言衰落是目前中國的一個普遍現象。不是吳方言的特殊問題。除了粵方言相對強勢以外,其他方言的情況都差不多。不過,這種強勢是以香港和廣東的經濟強勢為基礎的,隨著香港逐步衰落,粵方言的強勢地位已經開始受到衝擊。廣東目前經濟中心是深圳,深圳實際上是一個移民城市,粵方言不佔據主導地位。可以想見,粵方言在未來的發展趨勢不會比其他方言更好一些。

那麼對方言的衰落持何種態度呢?

我個人認為還是要順其自然,在這個基礎上做一些保護工作。

從歷史發展趨勢來看,方言本來就是因為地理原因和歷史原因造成的阻隔所形成的語言差異。隨著社會人員和信息流動的日益密切,這種差異會逐步縮小。在現階段,各個方言都開始向普通話靠攏,這是一種正常的現象。當然,在短期內不可能會發生方言徹底衰亡的情況。不過從長遠來看,方言會和普通話越來越接近。最後能否保存下來,我個人是不太看好的。

當然,方言是一個重要的文化載體。很多藝術是以方言為依託的,比如地方性的傳統戲曲和曲藝。同時方言也保留了一部分古代語音,在語言學研究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樣本價值。在這個這個層面上講,對方言進行保存還是很有必要的。但是這樣一個活動,恐怕很難對抗由於社會發展大趨勢而導致的方言衰落。

至於現在社會上,有些人組建了一些保護方言傳播方言的社會團體,同時在部分地區的中小學開通方言課程。這些行為對於方言來說有一定的保護作用,但也不能從根本上改變社會大趨勢。簡而言之就是這些事可以做,但不能因此而指望方言能夠就此全面復興。

另外要指出一點,有少部分人把方言的特殊性異化成了地域優越性。這種觀點既沒有任何現實依據,也不可能真正保護方言,沒有任何實際意義。


用戶4325101516


隨著經濟文化交流的普及和深入,方言的逐步衰落幾乎是歷史必然,現在吳語區的很多孩子都習慣講普通話了。雖然說統一的語言有利於不同區域之間的無縫交流,但是以方言為代表的各區域獨特文化仍是我們的寶貴財富,世界的多樣性是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的基本觀點之一。吳語地區自從南宋以來就一直是中華民族的經濟和文化中心,人文薈萃,經濟繁榮!我們應該從經濟歷史思想教育等各方面保護髮揚好吳文化傳統精髓,研究吳語的歷史價值,傳承吳語的人文精神,用優秀的吳文化引導我們走向新的輝煌!!!


沙鷗756


吳語區方言複雜,有些小片區方言,由於語音,語調,詞彙的怪異,即使是在吳語區也不容易溝通,衰落也正常。但是吳語片區的上海話,寧波話,蘇州話,並不會衰落,因為他們就是吳語地區很大一部分人的普通話。這部分人基數很大,上海話,寧波話,蘇州話之間可以互相溝通,因此不用擔心吳語不會消失。


用戶63015150411


再過二代人,吳語將不復存在,除非刻意保護。比如幼兒園和小學階段普通話和吳語同用,都列入教學,方可延續。


老銅匠2


大文化的發展,造成小文化的衰落,是個世界歷史悖論。

無須悲觀。你沒看人類的發展把許多生物種群都給滅了嗎?悲天憫人發義憤,終歸無奈!


用戶3253102189658


各地方言意趣,實乃記錄各地歲月風情之鮮活符號。雖則音調聲腔迥異,然而,主謂賓之語法、虛實詞之句法,基本並無二致。

隨著交通走出閉塞、文化實現融合,方言之“官話趨勢”、“消亡走向”,已經無可避免。吳語抑或粵語,包括閩南話、客家話、溫州話各地方言的漸而“衰落”,也僅限於流行層面,從科研角度來看,方言的還原、重振、復興,何嘗不是剛剛開始?


聞魯生


主要是蘇州南京杭州已經淮化,吳語保護比較好的城市為上海無錫紹興常州等。


江南阿森納


雖然方言的衰落是一個普遍現象,但吳語的衰落的確相對粵語更嚴重。與吳語相比,由於有一個香港特區的存在,以及海外影響力的現實,粵語的存活狀況比吳語好得多。

吳語的衰落,最主要的原因是內部小片區太多,甚至不同片區之間的交流也十分困難,上海話或蘇州話不僅未能成為吳語區的普通話,反而上海話在本地也變成了一種次要的交流語言,這點與這些地方的經濟快速發展及移民有關,但更重要的是年輕父母在家不再用方言與小孩交流。

至少在三十年前,吳語區的學校規定在校學生必須講普通話。這是導致吳語衰落最直接的原因。現在的困難是,父母也已經不會方言,那麼這種衰落將是不可逆轉的了。

每一種方言都保存著我們的歷史文化記憶,保護方言意義深遠。希望我們的幼兒園和小學能在這方面做一些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