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歷史上哪些時期稱得上是國強民富?

風輕雲淡137837366


首先要明白國富民強的意思。國富指國家財政充裕(古代主要指糧食)。民強有兩層意思,一,老百姓生活富裕,二,人民戰鬥力彪悍。但大多數情況指的是人民生活安定富裕。

明白國富民強後,再來評價哪些時代符合標準。常說的盛世和治世咱們一一說明分析。

1.秦國——秦朝。秦朝國家財政充裕,農業生產發達,擁有關中,巴蜀兩大產糧地區,當時這兩個地區土地肥力好,氣候條件優越。長平之戰,秦軍異地作戰,堅持數年,耗盡趙國糧食儲備。趙國被迫四處借糧,借糧未果被迫放棄防守策略,主動出擊導致大財。秦國雖然也遭受重創,但能異地作戰多年充分說明國家糧食儲備充足。古代運糧多走陸路,運糧隊伍去要吃,回來要吃,如此大的消耗下能供養60萬大軍數年,不得不說確實國富。秦人戰鬥力之強有目共睹,高效的耕戰制度保證了秦國的強大。所以秦國,秦朝當的起國富民強。

2.漢武盛世,漢武帝初年,經過文景之治幾十年積累國力達到頂峰,對匈奴展開反擊,連戰連捷勢不可擋,所以漢武帝中期以前是真的國富民強的時代。但漢武帝窮兵黷武,不知收斂導致國家生產遭受重大破壞,財政入不敷出,算緡告緡政策,鹽鐵專營都是掠奪民間財富的方式,雖然解決了戰爭經費,但也導致民生凋敝。漢武帝晚年懸崖勒馬,不失為一代明君,但國家確實因他破敗,好在後世兩代帝王和霍光努力恢復了國家實力,綜合來看漢武帝到仁宣仍然算得上國富民強。

3.大業盛世,這個時代經常被人忽略,但除了開天盛世,沒有比大業更加強盛的時代了,這一時期運河開通,洛陽興建,東西突厥先後臣服,大破吐谷渾,重開河西會於張掖,盛極一時。府兵制也達到鼎盛時代,戰鬥力極強。然而止步於大業中期,三徵高句麗,戛然而止,短暫而輝煌,甚至超越開天盛世。

4.開天盛世,這個不需要我多說,是整個中華民族古代歷史的巔峰時代,當然是國富民強。

5.永樂盛世,六下西洋,五徵塞北盛極一時,但也和漢武帝時期相同,民生多凋敝。國強而民不富。

還有一些其他時期,文景時期,國力相對不強,是積累階段。還有北宋仁宗時代,國家是富而不強,這和宋代立國先天不足有關,是中華文明的巔峰時期,但談不上國富民強,宋的富裕其實也只是一種假象。康乾???算了我不說,大家都懂。


路鈺哲


我覺得應該是唐朝李世民時期,還有漢朝漢武帝時期,元朝時期,明朝時期。


汪汪文筆搞笑


中國古代歷史上國強民富的時期還是很多的。在無戰亂的朝代,但凡統治者是仁君,給予老百姓休養生息的朝代多是盛世王朝。咱們按通常的時間線來介紹:

大漢強盛時期從高祖到宣帝階段,有文景之治、漢武盛世、漢宣之治;從光武到漢章帝有光武中興和明章之治。

盛唐從太宗皇帝到玄宗基本上都算太平盛世(雖有皇族內鬥但基本沒有波及百姓),此時萬國來朝,漢夷雜居。有貞觀之治、和武則天大皇帝的後貞觀時代,接下來就是中國古代最著名的開元盛世了。

其次應當屬元朝,元太祖成吉思汗英勇無比,拓寬疆域至歐洲大陸。

後期明朝也是國富民強的代表朝代,明朝當時有許多優秀的內閣首輔大臣,明朝前三代皇帝打下的基礎,在仁宗皇帝推行仁政後國家更富裕。

……

最後,國家最富老百姓最幸福的當然是現在的中國啦,21世紀中國國力強盛,科技發達,在世界上也有較大的知名度,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國家軍事空前強盛。


快樂空間386


在我國曆史中,第一次出現國富民強的是西漢時期“文景之治”,自漢高祖劉邦建立漢朝以來,歷代皇帝實行高祖休養生息之策,國家慢慢有了恢復,有了生機,這是幾代人的努力換來的,從漢文帝劉恆到漢景帝劉啟已經是第四第五代皇帝,在這期間,就出現了我國曆史上第一次繁榮的景象文景之治。

唐朝,“貞觀之治”,唐太宗李世民在父親李淵與隋朝的基礎上也是根據先輩休養生息和恢復民生國力的政策取得了繁華的景象,通過絲綢之路與西域各國經商邦交,有萬國來朝的例子,朝見中原皇帝,當時稱李世民為“天可汗”,崇高無上的稱呼,其子李治唐高宗在其父李世民盛世的基礎上也有了繁華的局面,史稱“開元盛世”。

清朝,康熙、雍正、乾隆這三位皇帝也是實行休養生息的策略,也有了世代繁榮的景象,史稱“康乾盛世”。在歷史中這種繁華景象其實很多,每個朝代都有那麼幾次盛世繁華局面,未曾列舉的比如東漢、隋朝、宋朝、明朝等。


名士張海


國強而且民富,可能只能是唐朝了。從秦看,強而暴,民不聊生。漢朝很強,但百姓沒得到很好的修養,雖前期主張黃老之治,但時間較短,人民的財富還沒積累起來。三國時期,國亂民疲。兩晉豪強巧取豪奪,百姓很苦!南北朝更不用說,國也亂,民更苦。隋朝積累了大量財富,可惜國運太短,算不上強國。唐朝可以說文治武功,四海來朝,人民過了較長一段時間的好日子,算得上國強民富。五代十國人相食,肯定不能算國強民富。兩宋雖然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官方和民間都積累了大量財富,但由於過於重文抑武,軍力羸弱,常受遊牧民族欺負,算不上國強。元朝雖然土地疆域遼闊,武力指數爆表,但國家治理能力較差,把人分等次,百姓生活沒有得到改善。明朝武力指數和社會生產都發展比較平衡,但沒有什麼突出的成績,算不上國強民富。清朝就不說了,奴顏婢膝,骨頭最軟的一朝!


唐某先生


三代之治:少康中興,成湯之治,武丁中興,成康之治,宣王中興

兩漢:文景之治,漢武盛世,孝宣中興,光武中興,明章之治,永元之隆

:太康盛世,元康之治

:開皇之治

:貞觀之治,永徽之治,開元盛世

:建隆之治,鹹平之治,嘉佑之治,乾淳之治

:洪武之治,永樂盛世,仁宣之治,弘治中興


牧荑


個人覺得唐朝:武則天時期和漢朝:漢武帝時期這兩個朝代比較不錯!!


哆啦醬電影視界


按照國產歷史書和大家普遍認為肯定是強漢盛唐了。

大漢強盛時期從高祖到宣帝階段,有文景之治、漢武盛世、漢宣之治;從光武到漢章帝有光武中興和明章之治。

盛唐從太宗皇帝到玄宗基本上都算太平盛世(皇族內鬥基本沒有波及百姓),有貞觀之治、和則天大皇帝的後貞觀時代,接下來就是中國古代最著名的開元盛世了。

如果要選最繁榮昌盛國富民強我選擇唐朝這個時間段,因為他的包容、他人民的安居樂業、他文化的燦爛、他軍事的空前強盛


湛可愛sun


民富國強出自《吳越春秋·勾踐歸國外傳》,民富指人民富裕,國強即國家強盛,看似簡單,實則很難。直到今天,民富國強仍然是很多國家追求的終極目標,世界上這種國家並不多,德國或許算是其中之一,但不是絕對。國強民若、民富國窮應該都不是問題所要的。在中國古代歷史長河中,民富國強的王朝或許夠得上。

先說盛唐之民富

杜甫在《憶昔》中寫道: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九州道路無豺虎,遠行不勞吉日出。齊紈魯縞車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大致意思是說,開元盛世時,小縣城也有萬戶人家,農業豐收,糧食充足,倉庫都裝的滿滿。社會治安穩定,風氣良好,沒有盜賊,沒有豺虎,人們可以隨時遠行而無後顧之憂。當時手工業和商業很發達,貿易往來的商賈和車輛絡繹不絕。男耕女桑,安居樂業,各安其業,各得其所。

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描寫到:米鬥不過三、四錢,終歲斷死刑才二十九人。東至於海,南極五嶺,皆外戶不閉,行旅不齎糧,取給於道路焉。

大致意思是說,一斗米只賣三至四錢,一年內全國的死刑犯只有29人。各地民眾路不拾遺,夜不閉戶,遠行也不需帶盤纏乾糧,沿途的供給就足夠了。

以上舉證所涉及的兩個人,一個是心繫蒼生的同時代的詩人杜甫,一個是剛正不阿的異時代的史學家司馬光,其言詞的可信度還是蠻高的。從他們的描述中可以看出盛唐時人民生活水平的確還算富裕,關鍵是幸福指數也是蠻高的,這一點很重要。當然,我們肯定不能用今天的標準去和1000多年前的封建社會作比較。

再說盛唐之國強

國強這一點為大家所公認,不用靜水多說,唐朝與阿拉伯帝國是當時世界上最強盛的帝國,而盛唐無疑是當時全球唯一的超級大國,其政治、經濟、科技、軍事、文化、藝術等各方面單項成就或綜合國力穩居全球第一。自唐朝以後,海外多稱中國人為唐人,在國外至今還有許多唐人街,足見唐朝的繁榮程度和影響力之大。

雖然阿拉伯帝國在疆域面積上最後超過了唐朝,但是阿拉伯帝國包含了大範圍的荒無人煙的沙漠地區,有效面積遠遠低於唐朝。唐朝版圖大但卻沒有修建長城,這說明什麼?這叫軟實力,這叫國際影響力,這叫不戰而屈人之兵。盛唐兼容幷蓄,內外開放,與亞歐各國均有往來,並注重與海內外各民族進行交流學習。

太宗貞觀之治時期,政治清明,軍事強盛,文化繁榮,經濟騰飛,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改善。武周時期繼續推動唐朝向前發展。玄宗開元盛世時,把唐朝推向了巔峰,實現全面繁榮,國家強盛,四方來朝,是當之無愧的世界中心。

如此強大的大唐帝國外力幾乎是不可能撼動的,除非它自身內部腐爛。安史之亂結束了短暫的鼎盛唐朝。杜甫的“三吏”、“三別”和《憶昔》中對盛唐的描寫形成鮮明對比。


梅姑姑318


從秦始皇統一六國,到漢高祖建漢,再到文景之制,大唐王朝的貞觀之制,大唐盛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