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说“我不会”孩子是真的不会吗?父母注意别把懒惰和不自信混淆

相信在生活当中,每一个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经常遇到"我不会"问题,当孩子频繁"我不会"的时候,很多父母就开始着急、担心,操心自家孩子的智商和能力不足。

常说“我不会”孩子是真的不会吗?父母注意别把懒惰和不自信混淆

那么,"我不会"的孩子是真的不会吗?

对于这个问题想必很多人还有些模糊,实际上,"我不会"的孩子有的时候并非是真的不会。比如说,一个4岁的孩子,不会穿衣服、不会刷牙洗脸,也不会吃饭扔垃圾,这样的"我不会"并非是真的不会,而是在给自己的懒惰找一个脸皮厚的借口。

常说“我不会”孩子是真的不会吗?父母注意别把懒惰和不自信混淆

吃饭、刷牙、穿脱衣服,这都是日常必做的事情,如果孩子用"我不会"去拒绝做这些事情,那么家长就不要黏黏糊糊地打马虎眼了。让孩子把吃饭、刷牙、穿脱衣服当成一种习惯去实行,这是对孩子负责、也是训练独立自主的基础功课。


另外,大部分孩子还有一种通用的脾性-"在学校什么都会干,回家之后什么都不会了",这个时候家长有没有想过孩子为什么在幼儿园会做,回家之后就什么都不会了呢?关于深层的问题有没有去深究过呢?

常说“我不会”孩子是真的不会吗?父母注意别把懒惰和不自信混淆

"在学校什么都会干,回家之后什么都不会了"的孩子,也并非是他们不会,而是回家之后的懒散心犯了,再加上中式父母通常扮演的就是严厉的角色,孩子担心会让父母失望,所以才"不敢"去展示自己的实力,所以在遇到某一件事情的时候才会选择闭而不语、懒而不动。


总而言之,"我不会"的孩子通常分为两种情况:

第1, 孩子是真的不会;

第二,孩子是假装不会,而假装不会的孩子,又分为懒散和不自信两种;


面对于"真的不会"孩子,我们只需要教孩子学会即可,最需要注意的就是假装不会的孩子。假装不会的孩子不论是自信心不足还是过于懒惰,总归来说都是不利于孩子心理健康、不利于成长的坏习惯。


学习和尝试,都是孩子天生的本能

喜欢学习和爱尝试都是一个孩子的天能,我们可以试想一下,每一个孩子在一岁左右的学走路的时候,明明摔得滚瓜烂熟、摔得头破血流,但是他们却从来没有放弃过走路,因为走路就像是吃饭、穿衣一样,是每个人必备的本能技术。而学习亦是如此,每一项本能后边都有不放弃的学习。

常说“我不会”孩子是真的不会吗?父母注意别把懒惰和不自信混淆

另外,孩子的模仿力也特别强,孩子一看到别人做什么的时候,自己便自然而然地跟着做。有时候父母在做某一件事情的时候,孩子也会极力去模仿。不论是模仿还是尝试,最终都离不开学习二字,相信每一个孩子,小的时候都喜欢去模仿、喜欢去学习,那时候我们只嫌孩子"太会了",什么都想干、什么也都敢去做。那个时候最常见的就是父母的阻止声:不要玩这个、不要碰那个。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孩子做事情变得"不愿意",什么都怕去做呢?

让孩子从一个好学宝宝,变成对学习有一百个不愿意敏感之时,绝大多数都是大人对小孩的保护过于警惕。当家长对孩子事情干预过多的时候,孩子也因此失去了该有的独立和自主,什么都不愿意做的孩子并非是真正的"我不会",而是家里面"关爱"孩子的大人太多。

常说“我不会”孩子是真的不会吗?父母注意别把懒惰和不自信混淆

比如有:

1)这是垃圾食品不能吃……;

2)这水太凉不能喝,喝了肚子会疼;

3)这个你会玩吗?等大一些的时候才能买;

4)你现在不会扫地,等大一些再帮妈妈干活;

5)我都跟你说很多遍了,不要去玩沙子,看看你现在的样子,是不是太恶心了?

6)哭有什么用?哭能解决问题吗?

常说“我不会”孩子是真的不会吗?父母注意别把懒惰和不自信混淆

很多时候,不是孩子不去做,而是父母对孩子的参与太多,孩子还未接触到某一物的时候,家长就火急火燎地批评了孩子。有的时候孩子越想尝试某一件事情,家长担心太麻烦而批评、否定孩子,久而久之地形成习惯之后,孩子就会越来越逃避责任,不愿意去尝试某一件事情的时候,也不愿意起独立承担某一件事情。


遇到"不愿意"学的孩子,父母该做些什么呢?

1、给孩子练习的充足空间

在孩子对某一件事情感兴趣的时候,父母要给孩子充足的练习空间,不管我们所学之物是什么,温故而知新的温习非常重要,温习是加固学习实力的基础能量,只有不断练习、才可以将所学之物印刻在脑海里。

常说“我不会”孩子是真的不会吗?父母注意别把懒惰和不自信混淆

就拿穿衣服、穿鞋这样的小事来说,穿鞋、穿衣本身不是很难,但是需要孩子多练习、练习。在孩子练习的时候,父母不仅要让出充足空间,还要做到冷静和慢节奏,我们需要根据孩子自己的节奏来练习、尊重孩子的时间安排。我们可以在周末的空余时间里提醒孩子练习,家长不会因为时间紧而催促孩子,孩子也不会因为催促的烦躁而厌弃学习。


2、安全前提下,可满足孩子练习的心愿

对于孩子来说,学习最大的乐趣便是动手练习,很多时候家长因为太过于担心孩子,便阻止、批评了孩子的动手心愿。当孩子对某一物不能动手体验的时候,便很容易让孩子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久而久之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变得懒惰。

常说“我不会”孩子是真的不会吗?父母注意别把懒惰和不自信混淆

因此,家长在孩子学习的时候,需要在安全前提之下,尽量去满足孩子的练习、动手心愿,有时候让孩子多一些尝试更有助于学习质量。如果孩子因为走路摔了一跤就放弃学走路,那么孩子是不是就永远不会走路呢?学习就在于尝试,倘若没有体验的学习,最终也永远学不会真正的内涵。


3、懂得欣赏孩子现在的能力

作为孩子的父母,最忌讳、也最常犯的,便是"对孩子事事要求完美",如果父母对孩子的学习和成果,总是以高要求的完美心态来看待,那么孩子也永远达不到完美的境界。当孩子在做某一件事情不能达到理想期盼的时候,有些家长觉得不满意会自己动手完成,实际上这样的方法非常"愚蠢"。

常说“我不会”孩子是真的不会吗?父母注意别把懒惰和不自信混淆

被否定的孩子,否定的不仅仅是当下事情的成果,还有所有的自信心毁灭。长期生活在被否定的环境里,会让孩子对自己极度不信任,在做事情的时候也因此拖拖拉拉。而面对不愿意学习的孩子,父母首先就要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目前的能力。

常说“我不会”孩子是真的不会吗?父母注意别把懒惰和不自信混淆

父母的鼓励和肯定,都是孩子内心当中最需要的光芒,而孩子需要的节奏,也只有等到尝试之后才能够去练习。当孩子逐渐有了"我可以"的体会时,那么孩子才能够重拾自信心,找回昔日学习的积极性和耐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