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对李兰娟院士建议控制明星高片酬怎么看?

拍客姜哥


支持,国家的强大需要科技强大,科技强则国强,很希望艺人明星更能发挥正能量


宁波的小二哥


非常赞同李兰娟院士的建议。


1

网上曾经流传明星们的天价酬劳:


后来的“综艺限薪令”里规定:

艺人单期综艺片酬不得超过80万,一季总片酬不得超过1000万。

即使这样,明星们的片酬也高得太多。


看看这些明星们,拍个电影,摆个POSE都能日进斗金,所以才有了“演员,是个高危职业”的说法。


再看看我们的科研工作者,付出那么多,得到却那么少,太不公平。


2

2018年科技日报曾经头版头条刊登了一篇文章——《FAST验收在即,已启动新一轮招聘,“中国天眼”10万年薪难觅驻地科研人才》。


这篇文章讲的是,中科院国家天文台FAST(中国天眼)又要招人了,因为之前(2016年)的招聘效果不好,所以希望新一轮招聘能受到更多的社会关注。


谁曾想到,如今国之重器的岗位竟然招不到人。说到底,就是工资太低了。


招聘启事显示,FAST此次共招聘24人,涉及数据处理、数据中心运营和通信维护等岗位,要求科研人才能够长期在FAST现场工作、英文水平良好,有部分岗位还要求能够胜任夜班工作。


此次招聘为聘用制,但在工作相应年限后,表现优秀者可入编。至于薪酬,工资加驻地补贴,每年可以达到10万左右。


想想如此要达到如此优秀的科研人员才给年薪10万,怎能不让人寒心?


3

在这样价值观下成长的孩子,会怎样?


我同事的孩子追星,一定要买他偶像演唱会的门票;他的理想就是做明星。


因为光鲜、因为挣钱多。


看看那些科学家,科研工作者,


工作那么辛苦、枯燥,付出那么多,得到的回报却那么少,谁还愿意去从事这些工作?


如果孩子们从小就接受这样的价值观,那以后谁去建设我们的国家?


答主介绍:霍辉,宝妈,理工女,改善专家,高级工程师,倒过来是辉霍。头条号:霍霍的小世界。


霍霍的小世界


提高科学家的收入水平,推动科学技术发展,是非常有必要性的。但是要控制明星的片酬收入,那不切实际。

首先、娱乐明星的收入不属于财政拔款。

也就是说科学家的工资收入是由财政支付,国家在有财力的情况下是完全可以提高科学家工资收入及奖金的。但娱乐明星的片酬高收入完全是以商业价值有关,是商业界民营界的一种营销销费,娱乐明星收取大量片酬收入的同时,也会给企业带来具大的商业财富。明星的高收入与财政拔款无关,政府不能直接控制娱乐明星的高收入。

其次、娱乐明星也是受众群体。

所谓受众,就是受到绝大多数普通老伯姓受益,正因为受益,所以消费,这种受益是体现在普通人内心对幸福指数的一种追求。人活着为了什么?当然普通老伯姓都认为是活得开心最好,追星就是普通老伯姓在干累了一天工作后的娱乐消费,只要开心,当然愿意消费,我们生活当中的普通人,整天抱着手机,大多数人都是在看抖首,快手,西瓜视频上的娱乐作品,其目的就是无聊,寻找开心,甘愿消费,相信没有一个人原意看无味枯燥的东西而消费的,所以,娱乐圈永远都不会淘态,追星族永远都会存在,当然引导年轻人崇尚科学是非常有必要的,要引导年轻人重尚科学,首先得提高科学技术领域的收入水平。

再次、如何提高科学技术领域的收入水平?

一方面,政府可以在有财力条件下,直接从财政支出上提高科学家的工资收入。二方面,对娱乐明星征收高额税金,从娱乐明星的高收入中征税来补贴科学家,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娱乐商业的高效发展,从而也提高了年轻人从尚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科技创新,保障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及领土安全。

总之,李兰娟院士的建议是值得肯定的,年轻人从尚科学技术非常有必要,但任何缺少娱乐领域或者缺少科学领域的单向想法都是不切实际的,娱乐圈有娱乐圈存在的价值,科学技术更值得提倡,但国家确实有必要通过税收和财政手段调控各领域的收入平衡,支持科学技术创新发展。

大家有什么建议,欢迎评论交流!


阿洪168


一个普通工人一年的工资也不过就是3~5万而已,而一个所谓的明星一个出场费就高达几百万甚至几千万。可想而知够一个普通人挣一辈子也挣不到到这个数。他们只是扮演角色而已,并没有普通人付出的劳动多。充分证明,李兰娟院士说的是有道理的。国家应该奖励那些军事科研卫生,科技方面的人材。



漫步人生L919


非常赞成!那些明星为社会做出的贡献比那些科学家、医生、军人、各行各业的突出贡献的人都差得远呢,为什么他们就演一部电影或电视剧就可以挣几百万或几千万?实在不合理!


又见紫衣微醺


【职场问题诊断】姑且不论这段话是否有人把李兰娟院士的话发挥过,但这个建议确实有一定必要性,尤其在当前很多年轻人想当明星们发疯发狂的时候,看看一波接一波的选秀,经年不断,再看拿着几千万甚至上亿的明星们,拍一个戏,手替、跪替、打替、饭替、走位替、床戏替、中远场景替、骑马替,除了面部特写,能替的都替了,台词就是:“1,2,3,4,5”。

三两个月就净赚几千万、乃至上亿,比一个3、 5百人的中型企业年利润还要高,这样巨大的差异性确实会让很多年轻人放弃学业,疯狂追慕明星的一切。不说大明星,就是那些有名字有台词的演丫鬟的角色一部片酬都有2、 3百万片酬,露两次脸的也有十几、二十万元,耗时可能就五到十天左右。


一,有市场就是有需求,这句话是要求条件的

也许有人会说,明星们之所以能拿高薪是因为市场需求,所以他们理所当然可以拿高薪,如果市场抛弃了他们,他们就没有高薪。这样说法不对!大家都知道,这个世界上有很大市场和需求的的行业,如贩卖* J火、贩* 毒、走私,那为什么各个国家都属于严厉打击的范围?

而且明星普遍畸高现象也只是存在我们国内,古今中外作为一个畸高收入庞大群体是绝无仅有的。正常情况下只有真才实艺的超级巨星,才会点缀在高收入人群中。

而目前能取得这样超豪收入,又肆意挥霍地几乎是大小明星的生态日常。面对这样巨大的诱惑,哪个父母能抵挡,砸锅卖铁去整容,往死了把孩子往娱乐圈塞。根本不管孩子有没有艺术天赋、自己愿不愿意。

明星当不能当网红,再不行就当淘宝卖家模特也行,一个六七岁的孩子,每天拍10几小时照片,一年至少也有7、 8百万,超过1000多万的也大有人在,父母辞了工作,靠孩子揽活吃饭。


二,乱象丛中,全民迷失,一场大疫看到谁是真正人类的明星

为挤入圈子,为出名挣大钱,可谓无所不用其极。只要能拿到这种机会,什么道德人伦、什么公序良俗,甚至置国家法律法规于不顾。圈内的人不为自己的无耻乱行汗颜,圈外人又以更无节操去拼命挤入挣大钱的行列。

这种疯狂、这种迷失,让更多人无意识地裹挟卷入,甚至早已泛滥到其它行业领域。各种弄虚作假、各种肆无忌惮、各种权钱色交易充斥社会各界。谁还能静下心来好好学习基础理论?谁还能俯下身来认真做事积累经验积累学识?浮躁、喧嚣溢满,虚话、假话、套话,成了人际交往的流通语言,真话、实话成了另类打入另册。

2020年春节前后突发的一场大疫,让所有人看明白是谁才是我们人类真正的明星,是医护工作者冒死舍身的逆行,与瘟疫与死神抢回苍生的性命;是科学家不畏毒,与毒共舞研发抗疫的检测试剂,抗疫药物,与医护人员并肩战疫。是广大军警冒着被传染的风险,维持疫情肆虐中全国上下的社会安定、民心安定。

自古以来大疫之后必有大乱,而我们经历了这么多次“非典”、“H7N9”、“埃博拉病毒”,包括这次历时这么久的全国禁足隔离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社会都如此安宁、祥和,社会秩序井然有序,患者有其医,亡者有人理。所有有序的运作没有一个是所谓的明星与网红支撑起来的,靠的都是这些德才兼备的科技人才、医疗人才、军事人才和其它涉及到的行业人才。

三,确立正确的世界观,给年轻人树立正确的人生导向

不难看出这次战疫的主将大都是年龄偏大,84岁的钟南山教授、74岁的李兰娟教授、54岁的陈薇少将,他们都是冲在一线指挥战疫、制定方针。在年轻人中也有很多优秀的医护、科技人才,但他们还是需要更多历练。我相信,经过这次战疫,更多90后的人才将会在各自领域挑起重担。

因此如何为我们下一代确立正确的人生导向是非常重要的,少年强则中国强,让更多少年人能通过这次灾疫看到什么才是真正的人类明星,实现科技兴国和强国为己任。多一点实干、少一点纸醉金迷,这样才是风华正茂的有为青年,我们国家的栋梁之才。




我是葛晓惠,作为一个在职场努力工作了20多年的职场资深人士,非常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我的职场经验与案例,帮助大家走出职场困惑。欢迎大家在评论区交流各自的职场心得和疑惑,我也会将尽力解答大家的疑惑,谢谢!

葛晓惠2


李兰娟并没有说过网上的那些话,前半段意思的可能有,后半段说明星的,没有。不信搜索一下,有没有原视频,都是自媒体小作文,然后配上李院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