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书,看到一句话:读书容易,读事更难,读人更难!各位有何见解?

路边小友


“读书容易,读事更难,读人更难!”

这话感觉有语病,后两句的意思,本来应该是一层高过一层才是,这里却都是“更难”,层次感完全没有体现出来。

所以,我觉得题主读到的句子应该是类似“读书容易,读事更难,读人尤难!”或者是“读书容易,读事难,读人更难!”。

“读书容易”这话很好理解,有一句话能够诠释,那便是“纸上得来终觉浅”,这足以说明书本上得来的东西有许多不足。

“读事难”就可以用另外一句话来理解了,那便是“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读书和做事,便犹如“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的区别。

“读人更难”这话是真不假啊!一件事情再复杂,只要你搞清楚了来龙去脉,就会变得简单起来!

可是,你要了解一个人却很难,因为人心是会变的,这便是所谓的“人心难测”的意思!


小小二哥


“读书容易,读事难,读人更难。”这句话很有道理。

书,事,人,是三种不同事物,但都离不开人,书是人写的,事是人做的。人是高级动物,有着智慧的大脑和独立的灵魂,每天进行着或简单或复杂的繁琐事务,而读书就是人从小到大所做的重要的事。

【读书】

从古代的私塾到现在的学校,都是人的读书场所。有了安静的读书环境,有了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家长都愿意把孩子送进来读书,以增长知识和见识。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许多人因读书考取了大学,博得了功名,进入高层次的生活环境。只要有头悬梁锥刺股的精神,读书即可成功,因为读书几乎是一个人的事,凭着坚持不懈的努力,持之以恒的决心就能收到良好效果。

【读事】

读事分两方面:一是自己做的事;二是别人做的事。

对于自己做的事,不难读懂。事情发生的前因后果自己都清楚,有什么难读的?

难读的是别人做的较复杂的事。由于不是亲身经历,自己对事情看不透、摸不准,所以难读。许多历史事情就是这样的,当代人未能参悟。事过境迁,几十年、几百年过后,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果都浮出水面,就不再难读,人们也就在慢慢感悟,思考中明白,并从中吸取经验。

当然也有千年之谜,至今无法读懂。一般的事情随着时间推移,会渐渐读懂的。

【读人】

人,是这个世界上最为复杂和难懂的。读人是需要时间,需要阅历的。俗话说的阅人无数,就是这个道理。

读人,需要时间。

两个人初次见面,看当时表现只能判断大概,况且有些人演技太好,你根本看不透。因此,要想真正了解一个人的本来面目和真是性格,需要长时间的接触,通过一起做事,一起交流,才能看清人的三观和修养。

读人,需要阅历。

浮在表面的都是想让人看到的,真正的心理活动是别人看不到、摸不透的。一起生活几十年的夫妻,有时还看不透,何况偶尔打交道的人呢。

但是,有些人仿佛会读心术,看人很准。见了面,通过几句话就能判断一个人是单纯还是复杂,是友善还是敌对,是高人还是平庸……会看人的人一定是位智者,自己经历太多磨难或挫折,经常揣摩人的心里,透过面目表情和行为举止即可读懂一个人。

透过做事读人,人和事紧密相连。

人生来就是做事的,因此通过做事能判断一个人的处事风格。做事雷厉风行,干净利落,还是磨磨唧唧,瞻前顾后,优柔寡断;做事是条理清晰,泾渭分明,还是糊里糊涂,心乱如麻;做事是为他人着想,还是谋取私利……了解一个人做的事,就可读懂一个人。

读书,读事,读人三者之间有区别,也有联系。读书多了、理解透了,读事多了、揣摩久了,也就学会读人了。能读懂人心,读书、做事更容易了。




靜听花解语


我来做简单的回答吧,读书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有目的的读书,比如九年义务教育,还有一种兴趣的专业技能的读书,不管怎么读,书里面的知识是死的,而且多有老师指引,通过死记硬背能掌握一部分,少数需要思考的知识,也不会跳出它的原理知识基础框架,也就是你通过不断地学习改正,总有个对的答案。第二种读书是无目的的读书,这个范围就很广,陶冶情操啊,打发时间啊,增加自己的阅历等!这本就是兴趣,随心所欲,不会强求,所以也不存在难!

至于读事难,那是因为任何一件事多涉及到因果关系,涉及到人情世故,涉及到处事经验,这些学校的十几年是不教的,这得自己出来社会闯荡,自己经历,才会有体悟!而且每个人看待同样一件事,他们的看法多不同,这也没有所谓的谁对谁错!思维的高度广度多不同!所以,想要读清事,读好事,这个没有老师教,没有固定答案,需要自己摸索!那当然比读书难!

说道人心,我也只能一声长叹啊!自古有句话,天高不算高,人心第一高!人心隔肚皮,我们没有透视眼,谁能看得清,能看清者,基本多修行有所成就,接近宗师,圣的地步了吧!不管书也好,事也罢,至少我们能透过表象,有个参照物看清本质!人心呢?拳头大小,但是却包容万物,善恶阴阳!相当于人体的道,神也!在不同的环境和时间中,人的心多不一样,基本上每时每刻多在变化!人心善变,天道无常!善哉善哉!


道易文化


我认为这句话从相对的角度来讲,说的非常有道理。

读书,相对于读事、读人容易一些。认识字就能读书,认识的字越多读懂的书越多。不懂的词语、成语、古汉语、生僻字可以查《新华字典》、《词典》、《辞海》《古汉语词典》以及大量的各种语言、文字类的专业书籍,还有百度等,可以说没有查不到的。伴随阅读量、理解能力的增加,读书变得不是啥难事,区别仅在于喜不喜欢读书。

读事,相对于读书来讲,就难度大了。一是事情都有多面性、复杂性,人们很难做到了解全面、认识根本;二是每个人对待同一件事情、同一个问题得态度不一样,看待的角度不一样,认识的深度不一样,得出的结论就不一样,更难认清事物、问题的根本。

读人,就很难了,读懂人就太难了。人太复杂,每个人因为出身、教育、经历、修养不同,反应出了的脾气、秉性、观念、道德、处事哲学等都不一样,人又善于变化、善于伪装,彻底认清一个人没个十年、八年的恐怕不行。我不是搞人事的,也说不太清楚,举几个成语吧,你就可见一斑。表里不一,言行不一,口是心非,面是心非,阳奉阴违,阳儒阴释,言不由衷,两面三刀,笑里藏刀,口蜜腹剑,人面兽心……,你说读懂一个人难不难?真难!

不知道你怎么读懂人的,反正我活了50多年也不精于此道,所以不想那么多,自己好好做人就行了。





九思堂笔记


坦率而言所谓读书容易的观点实难茍同,每个人的文化知识结构掌握程度不同,因此感受有异。例如19世纪德国黑格尔的著作,《逻辑学》,《历史哲学》《政治论》《认识论》《形而上学》《宗教》,《美学》等若非专业学者实难读懂悟透。而这些正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来源之一。还有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又有多少人真正读过并理解其中内容。至于读事,读人之难不过生活中人情世故而己。中国有句话叫作''事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一个人随着年龄增长以及阅历的丰富,接触的人及世物愈多自然就能增强历事阅人的能力。社会本身就是一个课堂,更象本书,只有在生活中不断学习,领悟就会有所收获,有何所难?!





劍秋954


“读书容易、读事更难、读人更难!”,对这句活,我有我的看法。

读书的目的是让读书的人通过学习书中的内容后,经过自己的大脑去作分折、作比较,认为正确的,就采纳,认为错误的,就放弃。绝对不能生吞活剥、照搬硬套。说读书容易,其实不然,真正要分折透彻书中的内涵也是不易的。

读事也一样,有些事情,你想去这样做,客观原因不成就你。

读人亦如此,你认为这样做人,这样去对待别人,自己认为是正确的,可别人偏偏不理解你,甚至误会你。

从上述可以看出,无论做什么都有难处,这就要求作为一个人,必须要有良好心态,有良好心态的人,无论其遇到什么难的事情,都可以迎刃而解。所以说,针对“读书容易,读事更难,读人更难!”,用四个字“良好心态”去化解即可。



一个人的阅历,是通过实践和生活得来的,书本上的都是别人的经验,只有经历过看过,才能更透彻的看清事情的本相。但是这句话也不是绝对的,读书多少决定了能力的上限,看透本质之后能给出更多的解决方法,这才是最关键的。

不读书的人看问题比读书的人看问题还深透,这样的人只是凤毛麟角。从根本上讲,不读书的人他的智商情商,看问题的角度,深度比读书的人相差甚远。但读书还有一个行动的问题,人生经历和书里的经历相互印证,比如孙子兵兵法吧,兵法能造就曹操这样的军事家,也能造就纸上谈兵的赵括





我高兴受邀回答这个问题,下面我就说说我的几个观点:

1.读书

关于读书,人的一生中离不开书的,我们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需要读不同的书。每个人都要经历义务教育,这个时期读书就以课本为主,其他课外书籍为辅。到了高中大学时,也是这样相辅相成。进入社会后,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自己需要的书来读了。每个阶段所读的书都有用处的,读书是一个累积知识和能力的方式,等到你用的时候就可信手拈来。

2.读事

生活中很多人都不会仔细地思考这些,很多人都只是看到事情的表面。就拿我自己来说吧,我以前从不用心去思考这些,把事情都想得很简单,直到我遇到一位姐姐她提醒了我,教我怎样去分析事情,别人展现出来的是什么?所通过这些展现所要表达的是什么?等等,其实每件事情的发生都是有因有果的。我真心感谢这位姐姐给我指点迷津,让我在自己的人生中收获很多。其实,读事也不是很难,难的是你自己是否用心去读。

3.读心

有句话不是这样说吗?世上最难懂的是人心,也有“人心难测”这个成语。

这也是要根据情况而定,不是人心难懂,是你没遇到能懂你的人,这个人可能是朋友,亲人,爱人或许是陌生人……当你的人生中能遇到和你三观一致的爱人时,懂就是很自然而然的事了;当你的亲人和你相处是温馨和谐的状态时,那么懂也是顺理成章的事;当你的人生遇到和你志同道合的朋友时,那么懂不仅是锦上添花更是雪中送炭的事。所以,要读懂人心就一定要用心用情去对待你生命中的人和事。

这是本人的一些观点,希望能对你有一点点帮助,谢谢。


川妹子彭彩竺


很高兴能回答你的问题,我是云梦。

读书

对于我们而言,每个人出生都享有九年义务教育,这是国家实行的政策,所以每个人都有机会读书,读书就是我们享有的权利,同样我们能够通过读书不断地提高自己,让自己变得更优秀,读书相对于读事和读人来说容易多了,读书只要我们找一个安静的环境,再找一把舒适的靠背椅,一杯香浓的咖啡,一个人静静地读着书,没有什么比这更容易的了。

读事

读事相对于读书而言,就要更高一个层次了,如果说读书只是陶冶我们读情操,那么读事就要我们在此基础上运用我们的经历去理解,比如老板交代你安排一下明天见客户的流程,那么你就要了解这名客户的信息,这名客户有什么喜好和忌讳,还要考虑各种可能会出现的变故等等,所以老板交给你的不止是安排这么简单,如果处理不好说不定会给公司带来巨大的损失,所以读事相比读书更难。

读人

都说人心叵测,我们在生活中会遇到不同的人,每个人都有一颗让人琢磨不透的心,这在处理职场和同事老板之间的关系尤为重要。有些人你对他而言做什么事都是举手之劳,例如给同事泡杯咖啡,领个快递,送个文件之类的,但一旦你需要他帮助的时候他却总是找理由推脱掉,这就是所谓的知人知面不知心。还有“酒肉朋友”,有些人只要你有酒宴就会和你称兄道弟,但在你家庭出现变故需要用到钱的时候却关机甚至拉黑,所以说读书、读事都不如读人心难。

以上就是我个人的观点,希望我的回答能令你满意,谢谢。





初识云梦


读书容易,读人很难,想要真正地读懂一个人,或许我们需要用一生的时间。我们渴望被理解,同时也想尽办法去了解别人,但是最难懂的就是人心。有的人在你有钱有势的时候,恭维你,在你落魄的时候远离你,但是请不要怨恨,只是过去你可以帮助他,但是此刻你已经没有可利用的价值,只能说你看错了人。有的人在你倾诉心肠的时候,滔滔不绝,但是私底下又何尝不是隐藏着对你的不满。看人,要放眼去看,不能只看表面。只看眼前之景的人,永远看不到山那面的风光,只看眼前利益的人,永远不能成大器,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做事要有远见。想要做好人,就要不断的从失败中得到教训得到启示,学会总结,知错能改,放掉改放掉的包袱,经常反省自我。以诚待人,以谦虚的态度做事,端庄自己的态度,做好自己的事,学会尊重。岁月如梭,回首昨天,积累好经验,把握好今天,珍惜机遇,计划好明天,展望未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