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復讀後二十歲上大學,在大學中會因為年齡差而被嘲笑嗎?

戰馬童


人活一輩子,會經歷各種各樣的事情,如果因為復讀,20歲上大學擔心會被人笑話的話,那麼以後找工作不順,找對象不順,生孩子不順,遇到各種各樣的不順,是不是也會害怕或者擔心被人笑話呢?

難道人活著?就是永遠活在別人的眼裡,活在別人的舌頭底下嗎?

人生就像一條船,順風順水的時候少,更多的是逆水行舟。只有經歷各種困境,不順,人才能夠成長,遇到風雨才不會輕易折斷。

人生不是完美的,像山有峰也有谷,像月有圓也有缺。不要太苛責自己,努力做就好。


花萼朵朵


結合我經歷的和我所知道的說說吧!

90年代中期我們高考,整屆學生都考的不好,老師說:這叫“推了光腦",不能說全軍覆沒也差不多,現在回想起來,主要還是高二結束了,才分的文理科,複習時間緊,對高考無頭緒無概念。

高考後,絕大部分人參加復讀,而且大家都復讀,通過一年、二年、三年......的復讀,都考上了大學和心儀已久的中專,現在通過20多年再回頭看發展,遲上一、二年大學,根本影響不大。

當年,在我們學校,還有個80年代高考"抗戰八年"的楷模,並且讀的是省會的一所中專,由於年齡大,處世穩重和老師關係不錯,分配工作就沒回本縣,在省城上了班,娶的媳婦兒還是自己的老師介紹的“老師"。這一直是復讀抗戰人生的精神食糧。

而且在當年復讀的時候,老師常說:十年寒窗冷板凳,炒麵吃了幾大甕。這樣才能考上;當年的復讀生從來不笑話"范進"的,非常能理解范進老先生當時瘋癲的激動心情。





笠翁對韻郎


很多已經畢了業的同學會問說:我年紀都這麼大了,還要不要繼續讀書呢?等我讀完書了,我的同齡人已經工作幾年了,社會經驗也比我豐富多了,可怎麼辦?甚至還有同學正是因為年紀放棄高考,理由是90後的他跟絕大部分都是00後的同學在一個教室學習,感到很不自在,也覺得自己這個年紀更適合去打工賺錢。

我先講一個我聽過的一個故事,就用第一人稱敘述吧:在我30多歲的時候,問我朋友:“我想考一個化學學位,但我現在已經30多歲了,等我讀完這個學位,我都要40歲了,是不是年紀太大了?”朋友回答我說:“你終究會四十歲的,但你如果不考的話,你只會擁有一個沒有學位的四十歲。”於是我去考了,現在我60歲了,那個學位改變了我的一生。我不知道是怎樣的改變,但一定是正向的、積極的、受益終身的改變。

學無止境,這是一個被用濫了的詞,在一門知識面前,永遠都有無法企及的高度,這讓我們感到自己的無知與渺小,求知與年齡是絕對無關的。因此,我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是:當你結束你的學習生涯後,賺錢將貫穿著你接下來全部的人生,能夠堅持終身學習的人卻寥寥無幾。

所以,在能選擇升學的時候,搖擺不定的時候,選擇升學是沒有錯的。也許讀書的重要性不是立竿見影的,但它絕對不會成為耽誤你們發展的選擇。

不要用歲數束縛自己,因為每個人都會變老。比起滿足於現狀,讓大腦缺乏思考地退化。我更希望在老的時候被人描述為:一個看起來很有學問的老奶奶或者老爺爺。


山東淘淘爸


20歲和18歲有多大的差距,考上大學就上。當年我讀夜大學的時候22歲,班上同學最大的44歲,最小的18歲。我表侄復讀三年,22歲考上大學,26歲考上吉林大學研究生。感覺挺自豪的,沒有人會嘲笑。嘲笑的人往往都是沒有考上大學的。


仝玉景22世


不會的,我就是復讀了兩年去上的大學,跟我一屆的都是00後,救我是98年的,人家都是18,我20。其實沒啥嘲笑不嘲笑的,大學除了玩的好的,同寢室的,其他很少有人會在意你多大。

說實話,我現在大二,我們班的人我還沒認全,名字都叫不出來,還會在意人家年齡,更何況大學生每年參軍退伍的那麼多,我們班有個幹了三年義務兵回來的,比我還大一歲,比我室友大三歲,照樣一塊上課,大學裡年齡差很正常。畢竟不是初高中都是適齡上學,上一年升一級的,大學掛科多的留級的也大把存在,年齡在大學是最沒用的東西。

不是有個段子說的好嗎:大學裡長得像老師的都是學生,長得像學生的都是老師。


挖掘史秘


不會!我是八十年代的中專生,我一個同學比我大五歲,他高中畢業後又去從初中讀到高中,跟我們一起考上中專,同學們不僅沒有嘲笑他,反而更敬重他,他的那種為了改變命運而堅忍不拔努力奮鬥的精神,值得佩服!——雖然不是大學,但道理一樣。


用戶3231427496016


這個絕對不會的。八十年代的大學生有一大部分都是補習生考上的,二十歲以上上大學的大有人在,這個不是你年齡大小的問題,是你會不會珍惜人生的學習機會。二十歲以上的大學生反而在大學裡學的更好。



柯子28


不會的,這個問題不是問題。


門耳噸


二十歲還算大嗎?五六十歲還有考的呢,人家那才叫大呢。不要憂豫了。


桃林寓公


相差一兩歲沒誰笑話你,關鍵是在校全面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