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情緒發洩還是隱忍,哪種利大於弊?

小胖子和小瘦子快樂


看到這個問題時,我想起董卿評委在《2019主持人大賽》的總決賽說過的一句話,“槍響之後,沒有贏家。”無論什麼事情都需要一種平衡,相互制衡,相互統一,一味發洩情緒或者隱忍,沒有利弊之分,更談不上利弊大小。


生活中的情緒有很多,諸事不順,懷才不遇,憤怒生氣……或家庭關係,或工作關係,或人際關係等等,而發洩情緒需要宣洩對象,扮演這個角色的更多的是身邊的人,朋友或者家人,這也是生活中很常見的。

我見過很多家庭關係緊張的情況,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生氣、吵架;見過身邊的朋友負能量爆棚,在自己耳邊喋喋不休,嘮叨沒完;見過一些宿舍同學因為一點摩擦,大打出手,辱罵不斷;也見過很多人不問緣由,無故發火……

我見過一些子女因為長久隱忍父母的責罵,性格變得怯弱或者叛離;我見過身邊的朋友凡事藏在心頭,開始變得抑鬱,情緒失落;我見過一些學生苦於校園暴力,不敢反抗,選擇輕生;我也見過很多你一味隱忍,別人越發得寸進尺的事例……

所以應不應該發洩情緒呢,應不應該隱忍情緒呢,問題本身就有問題,一些情緒的產生本身就是錯誤的,之後再是情緒的處理方式。千里之堤,潰於蟻穴,情緒經久日積月累,總會讓人崩潰,或者反抗,而發洩情緒是為了一時之快,還是心安理得呢。情緒的產生無可避免,拋開產生原因是否合理,最重要的是情緒的處理方式。

泰戈爾說,世界以痛吻我,我卻報之以歌,更積極樂觀的去面對和處理,發洩者的方式更得體些,發洩對象更包容些,隱忍也是如此,總有些話要說出來,總有些話要嚥下去,又怎麼談得上孰是孰非呢,如果何事都要區分利弊,這個世界豈不會變得很冷血、很無情?

我摯友跟我說過,心中有情緒時,他處理的方式更多的是跑步,旅行,或者做飯,至於情緒背後的事情,等內心平靜的時候,再去解決它,你的處理方式呢?



最後贈你一句寫給自己的話:

我遇見過很多幸運的人,他們逢生活失意時,安之若素,微笑自然且從容,湊巧,很多人也遇見過我,生活失意的我。


Anzhimu0


生活中的情緒一直隱忍著不發作,情緒並沒有消失,它依然還在,積攢著積攢著就會在某個點突然集中爆發,其殺傷力是非常可怕的。

比如某個平日裡脾氣很好的朋友,某一天突然會因為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翻臉,憤怒之火足以摧毀一幢大樓。那就是因為情緒積壓太多了,身體承載不了那麼重的負荷,就要喘不過氣了,只要接近那個臨界值,風吹草動就能激發他的情緒總爆發。

故而我認為隱忍情緒不是明智之舉。

那麼發洩情緒就是對的麼?倘若肆無忌憚發洩情緒,可能會傷害自己與對方的身體,也會傷害雙方的感情。痛快發洩了情緒,自己心裡一時爽,後果卻是很嚴重,自己還必須承擔起相應的後果,傷了的心想要再暖回來是一件非常艱難的事情。

情緒不能隱忍,也不能肆無忌憚攻擊、指責進行發洩。情緒是一種能量,要讓情緒流動起來,轉化情緒能量,比如運動、吃美食、哭泣、寫日記、旅遊、傾訴、逛街等等,總有一款適合你自己的情緒轉換模式。





素語茶緣


在現實生活中,有時候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就會影響心情。這時候,人們一般會通過多種方式來調節不良情緒。但是,每個人的性格不同,比如有部分人比較沉默少言,經常將情緒壓抑,沒有釋放出來。實際上,這種情況反而對身體健康不利。因此,學會適度發脾氣是十分重要的,或許還可以延長壽命。那麼,適度發脾氣對人體健康有什麼好處呢?

1、適度發脾氣可以舒緩壓力。很多人將壓力和不良情緒埋藏在心裡,不知道如何釋放,加上本身性格比較內向,不善於跟他人表達,堆積太多的負能量會導致身體健康受到影響。因此,這類人適合適度發脾氣,將體內的負能量釋放出來,人也會變得比較開朗。值得注意的是,很多人的工作壓力很大,面對繁忙的工作以及沉重的任務,很多人有苦說不出。經常一個人加班熬夜,導致心情鬱結,沒有及時釋放出來,反而會影響身體健康。這時候可以適當發脾氣,表達自己的觀點,說不定別人會體諒你的工作,減輕工作任務,還會給予更多幫助和關心。

2、適度發脾氣能夠宣洩負面情緒。雖然說氣傷肝,但是心中的鬱結沒有及時解除,日積月累容易導致偏激行為的出現,甚至導致抑鬱症。適度發脾氣可以將怨氣和不滿發洩出來,心情就會很快舒暢。

3、適度發脾氣可以增進感情。人們常說打是親,罵是愛,夫妻生活中難免會有摩擦。如果一味隱忍,不發脾氣的情況下,容易導致夫妻之間感情出現問題。適當發脾氣,吵吵架也是一種良好的生活方式,可以讓雙方更快意識到錯誤,增進感情。

綜上所述,適度發脾氣對人體健康還是有利的。雖然經常生氣不好,但是必要關頭可以將自己的情感或者觀點表達出來。在發脾氣的同時,心中的不滿或者怨憤一一釋放,壓力就會減小,同時還可以減輕身體負擔。值得一提的是某著名雜誌一項新研究發現,適當發洩憤怒情緒可使壽命延長兩年。但是,發脾氣也要有一個度,不可出現一發不可收拾的情況,以免傷人傷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