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份工作,一份是体制内拿到手4000,一份体制外拿到手15000,如何选择?

墨妖


关键是看前景,如果能够维持15年,你就去企业干!15年赚机关事业40年的工资!!如果,仅仅两三年就失业,那就另当别论了!


晨晟8


体制内和体制外各有各的好处,各有所长。我是体制内的教师(后来选调在最基层工作),爱人是农民,后来成为个体工商户,记得90年的时候,我每月的工资不到两百元,我写好了辞职报告准备下海经商,被爱人强烈反对而未下海,但爱人开始经商,第一场业务从农户手中收取鲜茶叶转卖到茶厂,每斤鲜叶赚五毛,每天可收伍仟多斤,除开运费等开支外,可赚二千多元,辛苦十天左右,纯赚一万肆仟多元,相等于我几年的工资。后来手机问世,爱人注册了手机店,诺基亚三星等每台可赚两百多元,每月销售近两百台,超过工资的几倍。但现在这个行业又达饱和,赚钱很难了。所以职业各有各的好处,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职业。并把选定的职业做好。


731009张友山


说一下我个人经验吧。我以前是体制内的事业单位重点中学教师。自己放弃教师工作,到深圳找工作。后来自己开过工厂。再后来到外资企业工作。因为工作的关系派到北京工作,根据北京市场情况我给公司建议关掉北京市场(我的风险是失去工作)。结果公司同意了我关闭北京市场,然后让我到上海负责上海及华东的业务。再后来一直在外资,级别职位越做越高。收入也算国内高收入人群吧。选择什么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决定。如果留在事业单位做老师,一个月也就几千块钱吧。后来我每年交的个人所得税都比教师的工作年薪高几倍。做自己喜欢做想做的事。自己愿意承担风险。明白自己的追求很重要。当然如果很懒只想混混有个工作的或者自身能力一般的就找个工作混混吧。其实大部分人也就混混的。


悠然自在旅行人


我是体制内的。说说我的看法,一家之言,勿喷。如果刚开始月入4000,加上五险一金,实质上也就6000左右,十年后翻一翻也就12000左右。在企业月薪12000,如果注意提高自己,站稳脚的话10年之后月薪怎么也得30000靠外吧,加上各种津贴福利待遇,相信收入会更高。现在比较通用的做法是先在企业里干10年,然后再进体制。


繁华落尽www


体制外的工作到手收入已经是体制内的3倍以上,单以收入来说,可以考虑去体制外拿15000。但具体到个人,如何选择取决于自身实际。

一、从经济上考虑。缺钱,毫无疑问选15000的工作,反之家庭条件较好,对工资诉求不是特别强烈,可以考虑选体制内的工作。

二、从个人性格考虑。本身比较向往体制,愿意尝试体制生活,并且有强烈的政治抱负,情商中上,肯定选体制内工作;反之个人比较喜欢自由,不愿意被条条款款束缚,去体制外打拼更适合。

三、从发展前途考虑。在体制内,有太多的不确定性。个人能力强,有人脉资源助力,很容易脱颖而出,成为很多人羡慕的对象,反之,往往一进去就看到了头,所谓前途不过是空中楼阁。所以选不选体制,很重要的一点还要衡量自己的能力和社会资源,要看自己有没有足够的自信去应对体制复杂的人脉关系,进而从中杀出一条血路。有,可以考虑选体制;没有,一定要慎重,否则贸贸然进去,大概率会后悔。

而如果选择体制外的工作,刚进去就可以拿到15000,说明个人有能力或技术专长。只要把握好这点,把业务拿上来,吃得了苦受得了累,一般都不会太差,至少不会走下坡路,今年拿15000,说不定明年可能就是20000,未来有无限的成长空间。这也是体制外工作最大的魅力,干好了,上不封顶;干差了,一无所有。个人认为,如果愿意接受挑战,去体制外闯荡是最有价值的。


80后小公


我选体制内!虽然拿到手只有三四千,五险一金福利补贴算完还是十来万了。而体制内的安全感是私企无法比拟的。



江南岸的义哥哥


首先,光是“体制内”这三个字以及其背后所代表的社会地位以及福利待遇等,是没办法用具体数字来衡量的。也就是说,体制内每月4000元工资,从数目上看起来并不多,但是为什么很多体制内低工资的人,生活品质往往并不低,甚至一般在所在地都可以拥有相对中等偏上的高品质生活呢?

因为很多体制内单位的员工每月4000元工资以外,还有单位缴纳的六险一金,以及各种奖金分红,生病住院基本可以全额报销的福利,逢年过节的慰问费,夏天的清凉费以及冬季的温暖费,甚至女职工的卫生费等等,这些隐形的福利待遇加起来值多少?

其次,体制外单位每月15000元的工资,数目上看起来虽然不算很低,但是要知道这个数字可能就是你每月全部的所有收入。公积金可能需要你自己缴纳,生病住院也不可能给你报销,什么加班费?大多数私企都不会给你兑现,至于什么节日慰问福利待遇,基本就是看老板心情了。

另外,体制内单位还有个好处,大家其实也都清楚,那就是工作环境总体上比较稳定,而且体制内单位的培训体系都比较健全,每年几次的培训活动也有助于提升你自己的工作能力,基本上你可以沿着既定的这种职业发展路径一直走下去。

当然,假如你不喜欢这种按部就班的生活,那么你可以选择去体制外单位打拼,但是职业发展方面,没有人会在意你的能力提升,因为那不是你自己的事情吗?但是体制内,很多单位将员工能力提升当作是单位人才培养方面的一项重要工作,甚至每年会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去培训培养员工,你说这些隐形的待遇,是几千元工资可以弥补得吗?

总之,体制内外,可能就好比围城内外,里面的人想出来,而外面的人想进去。究竟是去体制内发展还是去体制外打拼,我觉得最关键的还是看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选择吧。

以上就是我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欢迎有不同意见的朋友大家继续交流。


九品职麻官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用户81360210832


曾国藩两百年前就说过,人世间最没有本事的人才会去当官。当今社会,进体制内的第一天,基本上就可以看到自己退休的样子,每天都在混日子,得过且过,一辈子毫无意义,只是多了一个生产大粪的机器。如果是为自己打工,不管中途发生什么事情,经历过多少挫折,最后得到的都是自己的。老了以后还能给孩子们讲一讲自己的人生轨迹,告诉孩子自己做了什么事。不管怎样,我觉得一个人如果能为自己打工才算本事。


遵义廖小刚


首先,你不能通过简单的计算决定选择体制内还是体制外,体制内4000体制外15000,慌一看看似应该义无反顾的选择体制外,但越简单容易做决定的事越应该慎重。



1.待遇问题

从题目看,待遇差距还是比较大的,体制内每个月连体制外的零头都不如。相信你还没“进门”,通过打听得出的结论。也许你不应该只看工资待遇,应该打听每年拿到手的多少钱,可能你这么打听的话,会有另外的答案。体制内工资待遇是一部分,还有考核等其他的,所以仅仅以每个月工资去跟体制外比的话没有参考性。要不然,既然体制内工资这么低,还有那么多人选择体制内呢?

2.工作性质

体制内外工作性质是完全不一祥的,体制内干的多是服务的话,而体制外就是赚取利润,出发点就不一样。而且体制外的高工资也是跟高工作量和高风险成正比的,企业绝对是“出多少力给多少钱”,绝不可能让你整天“朝九晚五”而工资高高的。体制内因为有编制,所以在某些方面来讲,工作更稳定,尽管压力也很大,但与体制外想必相对较小。

3.个人倾向

选择体制内还是外,工资待遇仅仅是一部分参考而已,最重要的还是自己适不适合、想不想去。很多人的性格外向、喜欢闯荡,在体制内就像进了笼子一样很不舒服,所以选择体制外更适合个人发展。一些人性格内向、喜欢研究,向往规律恬静的生活,在体制内就比较合适。俗话说的好,“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现在是“人怕入错行”,不管男女,一定选择适合自己的行业,要不然第一步有错了会让“鞋子很不合脚”。

我是老秘,欢迎关注我,深入交流探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