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有哪些教育启示?

行者慧仁


现实生活,是一幅风雨阳光交织的画面;大多数的时候,骨感而不温柔,也很薄凉!

但能用自己内心的强大,温养自己,在漫漫人生前行的路上,用艰辛不易来升华自已,终有一日会宠辱不惊地,站在那属于自己的舞台上!

人生当如西游记,艰难险阻不畏惧。

风里雨里昂首走,且歌且行且珍惜。





阔海6013


唐僧以慈悲为怀,以善其心,悟空刚正不恶,同妖魔作斗争,天不怕,地不怕,我们生活在幸福的今天,是否该出手时就出手,同斜恶斗争吗?


邰社江


有五点启示:

1.相信专业领域的人的话,隔行如隔山,比如,孙悟空让唐僧呆在圆圈里,因为他识破了白骨精。

2.合作才能共赢,《西游记》里每个人各有分工,少了谁都不行,孙悟空斩妖除魔,猪八戒负责惹是生非,沙僧负责挑行李。

3.很多时候要让徒弟们相互牵制,不至于一头权利过大。

4.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孙悟空再厉害,上面还有如来佛祖,告诉我们:做人做事要低调。

5.做领导要有大格局,就像唐僧一样,做徒弟也要各司其职,办实事的才会受到重用。

以下图片均来自网络





语言营


四大名著自有其诲人之处,但《西游记》中的警句又尤多了。揭露世情又不乏幽默,可读性极强,关于教育,略举几处读书笔记。

1、假如你见别人有,不要求他?别人见你有,必然求你。你若畏祸,却要传他;若不传他,必然加害:你之性命又不可保。(不可炫耀)

2.古人有云,珍奇玩好之物,不可使见贪婪奸伪之人。倘若一经入目,必动其心;既动其心,必生其计。汝是个畏祸的,索之而必应其求可也;不然,则殒身灭命,皆起于此,事不小矣。(因人赏物)

3、你自小时走到老,老了再小,老小千番也还难。只要你见性志诚,念念回首处,即是灵山。(这是主旨,用今天的话来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4、若是天魔,解与玉帝;若是土魔,解与土府。西方的归佛,东方的归圣。北方的解与真武,南方的解与火德。是蛟精解与海主,是鬼祟解与阎王,各有地头方向。(事情总有解决的办法,悟空总是乐观。)

5、老孙比在前不同,烂板凳高谈阔论了;如今保唐僧,不得身闲。容叙!容叙!(责任感)

倘若孩子挨骂,也需有个教法,不若教他这句——

6、我恨不得囫囵吞他下肚,化作大便喂狗!(好骂人手段!hhh)

教育孩子的一大重要保障是为人父母师长者,万望记得——

7、师父也忒护短,忒偏心!罢了,象老孙拿去时,你略不挂念,左右是舍命之材;这呆子才自遭擒,你就怪我。也教他受些苦恼,方见取经之难。(莫护短偏心)




象牙山金学研讨会


说到《西游记》,我们几乎每个人都很熟悉。

那么具体到《西游记》对关于子女教育方面的启示,下面是我的一些感悟。

首先,反问一个问题,孙悟空喜欢西天取经吗?不喜欢。为什么还能坚持到底?因为有一个他最怕但又解除不了的东西——紧箍咒。对子女的教育,也需要这个紧箍咒。

没有紧箍咒约束的孙悟空,当然更愿意在花果山当他的美猴王。当美猴王舒服自在,但成不了正果。如果没有紧箍咒的约束,孙悟空很可能永远是一只顽性不改的猴子。到西天得正果的时候,他才会深深感谢,但取经路上被师傅念咒念得头痛欲裂满地打滚时,要说心中对唐僧没有怨恨,恐怕是不可能的。

现在的孩子,不也是无法无天的美猴王吗?家庭是他的花果山。天天有吃有喝有玩,大人对他宠爱,百依百顺。让他学习,他一百个不愿意。这时他也需要一个紧箍咒。但谁都不愿意戴,何况一个孩子。

即使唐僧多么慈悲,也感化不了孙悟空。没有紧箍咒,孙悟空早就逃之夭夭了。那么紧箍咒是谁给的呢?如来佛。如来佛了解孙悟空,知道如果不用强制性手段收束他,他就不会老实听话跟唐僧去取经。

如来佛也理解唐僧的困难,因为唐僧的修为虽然可以当师父,但毕竟还没有得道,法力还不够。给孙悟空戴上紧箍咒,体现了如来佛的慈悲和智慧。

父母,其实是孩子的如来佛。真正关心孩子的,毕竟还是父母。孩子不管走多远,也走不出家长的心,就像风筝不管飞多高,线永远牵在家长手中。孩子学习的动力最终来自于家长。

但家长不能自己教孩子,必须把孩子交给老师。就像如来佛虽然要度化孙悟空,还是得把他交给唐僧。如来佛像大老板,把握大方向,他不做具体的事。如来佛的高明,是给孙悟空选一个好师父,还给了师父念紧箍咒的权利。

因为他知道人性的复杂和现实的艰难,知道唐僧光凭慈悲降不住孙悟空,“没有教不好的徒弟,只有不会教的师父”,只是对老师理想中的勉励语,不能简单地作为现实中硬性的要求。

每个家长都盼望老师把他的孩子培养成才,但在今天,大多数家长却不愿意给老师念紧箍咒的权力。不但不让老师念紧箍咒,还总是提防老师对孩子太严格。孩子不好学,他们就怪老师没爱心,没本事。

他们忘了老师并不是神仙。他们只有小情小爱,没有如来佛的大慈悲;只有小心计,没有大智慧。于是老师束手无策,教育难见实效,老师家长互相欺骗敷衍,孩子永远是无法无天的孙猴子。

所以家长老师要摆正位置,尤其是家长,因为你是在背后掌控一切的如来佛。家长一定要尊师重道,信任老师,赋予老师权力。老师以育人为天职,以成就人家子弟为心,念兹在兹,兢兢业业,像慈悲为怀、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唐僧。

家长老师各正其位又默契配合,才能保障孩子走上取经之路,克服九九八十一难到达西天。如果是这样,教育其实是简单的。

《西游记》真是一部伟大的小说。读懂《西游记》,就读懂了人性,懂得了教育。




巷囗的那只猫


《西游记》作为四大古典名著,承载着中华文化独有的精神内涵和人文思想,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加之受影视剧推动,在四大名著中,可以说《西游记》是最受老百姓欢迎和熟知的作品。首先,从唐僧排除艰险一路西行、寻求真经佛法劝导世人这个层面来说,她倡导的是让人们勇敢追求梦想实现梦想,人们对小说的喜爱暗合了对梦想的崇拜;其次,从孙悟空出生到大闹天宫,她提倡的是人生而平等,不为强权折腰、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反抗精神,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老百姓饱受权贵压迫的怨气得到声张;第三,师徒四人一路披荆斩棘降妖除魔,战胜一切妖魔鬼怪取得真经,告诉人们,正义终究会战胜邪恶,正义或许会迟到,但决不会缺席;第四,团结一心的团队对事业成功很重要,唐僧的正直善良和把控全局防止冒进的能力,大师兄刚直不阿嫉恶如仇而且本事很强,二师兄憨直与呆萌,还有些小贪念,提现的是人性的原始本真,但他服从、听话且有些本事,关键时刻能起大作用,三师弟忠厚老实、吃苦耐劳、安生本分、任劳任怨,是团队的老黄牛,可以说四人组合是最合理最科学的组合。事实上,也许吴承恩先生想表达的是,师徒四人正是一个人的四种潜质与状态吧!


宁夏石嘴山国动人


在古典四大名著中,《西游记》是唯一一部适合不同年龄段的人阅读,同是也被所有人群喜爱的作品,同时有它改变的影视剧更是数不胜数,而且收视率颇高,所以说《西游记》是近现代中国第一大IP,是丝毫没有夸张的。

西游记对中国人思想文化的塑造是显而易见的。同时,我们对《西游记》也要以现代眼光批判的来看,毕竟它成书于中国专制皇权,走向成熟的明代,其中的思想糟粕也不是不少。我们要尽量给孩子汲取讲解其中符合现代人文精神的元素:

一 团队和平台很重要

马云曾经说过,最成功的团队就是西天取经团队,唐僧是主管战略的,决定方向和愿景。孙悟空是掌管战略执行的,猪八戒和沙和尚是一般执行者。

有了团队就有了角色和分工,要想团队的目标能够成功,做好分内的事情很重要,但是团结协作也很重要。

要知道个人的成功往往是建立在组织成功的基础上的,试想如果没有取经团队的成功,那么孙悟空再有天大的本事,也就是一个五百年前大闹天宫的妖猴。

个人的能力的获得必须依靠相应的平台,才能有所发展和收获。

二 个人边界和成长试探都重要

我们过去,常常强调西游中孙悟空的反抗精神,那么问题是孙悟空也有滥杀无辜的时候,也有犯错的时候,这就说明了我们现在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那就是个人的边界。

一个人的本我是什么都想要的,但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实现的,就算是孙悟空,他的欲望无穷大的时候,也会被压在五行山下。

国人因为个人边界的不清晰,所以经常公共空间和私有空间不分,闹出不少“巨婴”事件。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如西游记中那样,在孙悟空的成长中,他的探索精神和学习精神的可贵之处。我们可以鼓励孩子,多学习,合理的探索,试想不去菩提老祖那里学习,孙悟空也就是个石猴而已。

三 对目标的不放弃、对队友的不抛弃

西游团队的目标是很清楚的,去西天取得真经,教化大唐百姓,可是一路上有艰险,有诱惑,还有散伙的危险,可是他们最后取得成功的关键,还是在于对目标的执着,所以那句老话说的非常有道理,“要立长志,而非常立志”。

西游团队的每个人都很清楚,每个人的价值,同时也会为团队的利益,做出贡献和牺牲,虽然有分歧,可是更多的时候,是团结和不抛弃。

总的来说,我们要用现代眼光看传统,继承其优点。


鸿客行


西游记取经团队一共四个人一匹马,其中核心是唐僧,他代表的是一颗做事的恒心;孙悟空代表的是孩子的思维和头脑,心猿意马,小孩子虽然聪明但是很难专心做一件事情;猪八戒代表的是孩子的惰性,好吃懒做,每个孩子的天性都是如此;沙僧代表的是脚踏实地的做事情;每个孩子都有这个小团队代表的缺点或者优点,只要好好引导他们专注于目标,最终一定会取得真经。


董木勺


《西游记》中有教育启示的点有很多,想要得到什么启示,就要看你用什么心态去看!

一、心猿意马

《西游记》孙悟空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唐僧西天取经也是十万八千里。这只无所不能的“猴子”就是唐僧西天取经的心!路有多远,唐僧的心就能飞多远!暗喻人的心是可以到处飞的,人的心是像孙悟空一样无所不能的。我们的心可以去任何地方,可以十万八千里,我们的心会七十二般变化,我们的心就像孙悟空一样力量巨大,能力巨强,但是破坏力也最强!

二、欲望无邪

《西游记》中猪八戒是欲望的代表!我们知道唐僧是一个特别自律的人,见到好吃的也不动心,见到女人也不动心,唐僧的欲望都体现在了猪八戒身上,所以不论猪八戒多么的好吃,多么的好色,唐僧都不会太生气,因为猪八戒就代表着唐僧贪念的心!克服了自己贪念的心,克服了自己的贪欲才能取得真经!

三、理性逻辑

《西游记》中沙僧是坚定的,是理性的,是永远只说实话,只说对的话。沙僧是唐僧的理性和逻辑。拥有绝对的理性和缜密的逻辑是取得真经的必备条件!但是沙僧也是无趣的,他只会挑着行李,跟在后面。这也说明理性和逻辑的坚持是艰难的,是无趣的。无趣的东西坚持下来了,便是自律!

《西游记》中的教育启示有很多!只要我们本着学习的心态认真研读,就可以发现很多可学之处!


小强爱写作


读懂了《西游记》,你也就懂得了世间所有苦难的真谛,也就懂得了整个人生的真谛。

《西游记》作为四大名著之首,而且它还是世间最伟大的一部成功学。看似是打妖怪的故事,其实是告诉人们如何战胜心魔的成功学。

吴承恩通过西天取经的神话故事,引领我们在人生路上不断地去克服内心、战胜心魔,最终取得真经、成就人生。

《西游记》中,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和尚、白龙马这师徒五人,其实只是一个人。

孙悟空是人的心,唐僧是人的身,猪八戒是人的情欲,沙和尚是人的本性,白龙马是人的意志力。

《楞严经》上说心有七十二相,悟空也就有七十二变。

世人的心非常善变,瞬息间七十二变。

金箍棒一万三千五百斤,《黄帝八十一难经》上说“人昼夜呼吸一万三千五百息”,所以金箍棒是气。

什么东西能够上至三十三天,下至十八层地狱;大能通天,小之则如绣花针呢?

就是人的气度。

炼心能使人的心眼明亮,灼亮心眼,所以八卦炉烧不死反而能让孙悟空炼成火眼金睛。

悟空的眼睛明亮了,象征着心眼明亮了。

孙悟空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也逃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

五行山压住悟空,象征着世俗世界的金木水火土那样强大地压住了那颗上天入地的心。

五行山也象征着佛学中的“贪、嗔、痴、慢、疑”。

佛祖说这五个字,概括了一切人的身行心念。

即便是孙悟空,依旧逃不出这五个字。

闹天宫时的孙悟空,正是被这五毒所困。

现实中,又有多少佛门弟子,自以为有所悟,精心力修“戒、定、慧”,到头来依旧不离“贪、嗔、痴”,只因不了解“贪、嗔、痴”的本质。

五行山后为两界山,过了这一山,曾经那颗骚动不安的心终于跳出三界了。

孙悟空一个筋斗就十万八千里,正好是灵山的距离,什么意思呢?

意思就是:灵山再远也就是心的一个念头就到了!善恶只在一念之间,一念就可成佛,一念也可成魔。

师徒五人在西天路上打妖怪,其实指的就是一个人在人生路上除心魔,取经就是一个修心的过程。

真正的灵山,就在我们的心中。

这也就是孙悟空常常对唐僧说的那句话:

“只要你见性志成,念念回首处,即是灵山。”

还有唐僧刚开始踏上取经路时,乌巢禅师传授他一部《心经》,并且也对他说:“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

但是唐僧听不懂啥意思,最后直到抵达灵山,由孙悟空点醒了他之后,他才明白。

因为要靠心来点醒自己,才能明白,而且那时候心魔全都除掉了,也就领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