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王朝雍正王朝算不算给清朝的昏君洗白?

沈静轩


我来回答:

在中国清朝历史中,康熙和雍正这两位皇帝真可谓是创造了辉煌的一生,励精图治、拓土强国、修养民生、发展国力,一生清明,是两位有才能治国有方的皇帝。

从乾隆皇帝继位以来,其中将中国封建王朝的经济文化推向了顶峰,这是他值得后人肯定的一面。但乾隆皇帝也是最被后人诟病的封建帝王之一,他积极拓取在缔造辉煌之同时,也因夜郎自大,固步自封而毁灭辉煌于一旦。

闭关锁国政策的全面施行,更是乾隆皇帝一生执政错误之最,这一政策不但为大清王朝之灭亡埋下伏笔,更是将清朝拖入了落后挨打的无尽深渊,后世皇帝更替继位,一代比一代差,是一代不如一代,清朝逐渐走向灭亡,1860年鸦片战争的开始就证明国家已经沦陷。以及向西方列强割地求和,签约赔款,丢尽了国人的尊严,使中国经济停滞不前倒退百年,清朝官员向西方列强卑躬屈膝,百姓更是苦不堪言,任由西方列强屠杀,在历史的长河中国家和百姓最受屈辱的也莫过于此了。

如此看来,康熙和雍正就算有再大的丰功伟绩也洗不尽他们后世子孙这百年给国家带来的耻辱,先辈就算再怎么励精图治,如何清廉,如果后世子孙出几个昏君,暴君,所有的一切努力将功亏一篑。


名士张海


康熙王朝,雍正王朝算不算给清朝的昏君洗白?

题主这样问,应该是受近年来拍摄的清宫剧的影响。

熟悉大清历史的人,对于康熙,雍正两任皇帝的评价可以说是可圈可点,根本上跟昏君丝毫不沾边,更谈不上去洗白!

为什么这样说?



一,康熙和雍正的执政。

自从清朝的建立,无论是顺治,还是康熙…,再到雍正,都在为了朝庭的统一和老百姓安居乐业不懈的追求。

像康熙时期的:多次远征蒙古,确保疆域的安宁。像削三藩收服台湾的祖国统一,像专门治理黄河举全国之力……为清朝历史上的康乾盛世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像雍正时期:励精图治的改革,像引土归流,像火耗归公……摊丁入税,都是有利于社稷发展,民生发展的正确之举。

特别是黄河的治理,无论是康熙还是雍正,都非常的重视!因为黄河泛滥既让百姓流离失所,又让朝廷拔大批银子善后,于国于民都是头等大事。也就安排能臣专门治理,收效巨大。

这些举措,如果是昏君能有此作为?!



二,不能一叶障目。

当然,在封建社会时期,君主治政有时由于需要采取措施,和非常规的手腕,也在所难免。

像康熙时期的:诛杀鳌拜,削三藩,收服台湾,到晚年的九子夺嫡……

像雍正时期的:圈兄屠弟,忍负骂名的改革……

这些都带来了不少的负面影响和言论,但都是为了巩固政局的非常之举。特别是有些改革,触及了一些豪强的利益,他们的抵触和采取负面的对抗,也就丑化了雍正皇帝的形象。

所以,对待历史,更不能一叶障目。

客观的说,雍正执政期间,延续康熙正确的布局,对康乾盛世起到了关键性承托作用。



由此可见:康熙,雍正,都不是昏君,如果以历史上的政绩来看,都可以称得上明君。毕竟执政期间朝廷的稳固,百姓的安居乐业就是最具说服力的事实!

【古今多少事,都在历史中!欢迎关注。我是媚之夭夭。】


媚之夭夭


不算,如果没有康熙王朝、雍正王朝为后期康乾盛世打下基础和铺垫,就不会有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康乾盛世出现,应该说是一次全面的、正确的解读和研究。


鲁迅783


可以说,清朝历代国君没有昏庸无能的。再厉害的君王也阻挡不了时代的车轮。而且天下大事,物极则必反


刘杨胤祥


这要看从哪个角度来说了。

从维护王朝稳定,扩大疆域,发展经济,人口增长来说,康雍乾时期是封建统治时代的顶峰,从康熙时期的三藩之乱、收复台湾,到乾隆时期镇压大小金川,特别是乾隆时期采用种族灭绝的手段扫灭了准葛尔蒙古汗国的存在,有统计认为屠杀了将近100万人,天山南北尽入中国版图,几千年来西域首次彻彻底底的被中原王朝统治,北方草原民族的威胁被彻底解决。这个时候,整个疆域北至外兴安岭,南至南海诸岛,西至巴尔喀什湖,东至库页岛,边疆少数民族被彻底纳入中央政府统治,这也是历史上实际统治疆域最广的时期。

历史上威胁皇权的无非是敌国威胁,农民起义,权臣专权,太监篡权,后妃干政,外戚乱政,朋党之争,地方割据。在乾隆朝这些问题都被消灭在萌芽状态,封建统治历史上头一次把这些问题解决的如此彻底,整个大清王朝都在乾隆一人统治之下,统治集团内部的各种分裂势力被解决,真正做到了乾纲独断。整个官僚体系效率很高,执政能力强,皇帝的决策可以得到有力的贯彻。

乾隆时期,大清朝是世界第一经济强国,GDP占世界三分之一,财政储备到乾隆五十五年存银8000万两,因此乾隆时期多次免天下钱粮,也是因为乾隆时期国家财政充裕,有底气,经济基础雄厚。

乾隆六年全国人口一亿四千万,到了乾隆六十年人口总是达到两亿九千万,这是历史上少有的人口爆炸时期,稳定的政治统治和红薯、玉米等农作物的引用,以及乾隆对农民阶级的剥削减轻,都是人口剧烈增长的原因。乾隆先后五次免全国钱粮,少收农民农业税白银1.4亿两,也大大减轻了农业负担。

但是从整个世界角度来说,这也是中国开始落后于世界发展的开端。乾隆即位前三年,1733年,英国人发明了飞梭,从此开启了工业革命时代。工业革命使得英国的经济蒸蒸日上,英国平民的收入也得到了增长。乾隆朝人口剧烈增长的结果,就是人均粮食占有量非常低。农民阶级的生活水平并没有得到增长,处于刚刚脱离贫困线的状态。而地理大发现使得西方国家在全世界建立殖民地,把全世界纳入自己的市场。在政治上,乾隆时期的思想控制也达到了登峰造极,文字狱使得知识界不敢越雷池一步,两朝老臣张廷玉退休回家以后还遭遇了抄家,只是因为他一生谨慎没有留下可以治罪的片纸,才免于不得善终。整个知识界都处于人人自危状态。同时枪打出头鸟,乾隆二十二年,出巡到山东时候,当地退休官员彭家屏举报河南夏邑官员救灾不力,也遇到了两个农民告御状,也是同样的事情。虽然最后查实确实如此,但是乾隆却非常讨厌这种民告官的行为,告御状的农民被严刑拷打,招认出来背后指使的秀才等人被抄家,在其家搜出禁书,凌迟处死。彭家屏被逼自尽,其子斩首,没收家产,其家土地分给百姓,同时免了夏邑灾区钱粮,百姓无不欢呼雀跃。

在乾隆时期,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国力已经衰弱,英国尚未开始在东亚的大规模扩张,这是历史上给中国留下的一个机会,一个空窗期。1793年,英国使臣马嘎尔尼访华,本身就是一个东西方互相了解的机会。马嘎尔尼在访华期间,发现中国平民普遍贫困,英国使团扔掉的变质食物被当地百姓哄抢,乾隆王朝的统治下百姓表现出一种冷漠、麻木的国民性格。大清朝宣示武力,结果被英国人发现用的还是英国已经淘汰的火绳枪,还有200年前明末时期葡萄牙人使用的大炮。英国人要求通商的要求被驳回,英国人献上的太阳系模型、地球仪、牛顿望远镜等物品被扔进库房,英国人带来的热气球和热气球驾驶员根本没有施展的机会。乾隆根本没有兴趣了解英国,了解工业革命,了解欧洲国家在全世界的殖民进度,关闭了对外开放的大门。而大清朝的虚弱被英国使团尽收眼底,仅仅过了47年,1840年,英国人就用枪炮打开了大清朝的大门。可以说,乾隆时期的狂妄自大,闭目塞听,闭关锁国也是中国最终被工业革命远远落在后面的原因。


身轻如雁


每个朝代都有圣主 每个朝代也都有昏君

不能因为子孙的无能 而否定祖宗的功绩!


聊聊家常123


不要想偏了。这些影视只不过是以清朝为背景,系统阐述官场生态而已。谈不上洗白或摸黑。

至于昏君明君的这种争论,没有必要。第一,标准难以统一,这大概就是引起争论的根本原因。鸡同鸭说乱糟糟的。第二,人是个复杂体,皇帝更是如此,简单的以昏或明来贴标签,不现实。看看历代皇帝的谥号,越来越长,到了清代,二十几个字都打不住。


东望临江


清朝对皇子们的教育非常严格,所以无论是否当上皇帝,他们的个人素质,文化修养都很高,所以清朝是没有绝对意义上的昏君的

清王朝走向灭亡是历史大势所趋。如果仅仅把导致割地赔款、对外战争失败的君主当作是昏君,未免太过于绝对。清朝在康熙雍正朝就已显露出清朝的对外决策,康熙精通西方的天文历法,他也深知西方文明的先进,可他却没有将自己所学知识加以普及,他在对外交往的思维中也凸显保守的思想。到后面的雍正朝,西北战争结束后,封存火器不再使用、制造更为先进的火器。就火器发展而言,明朝末期已经达到世界同时期先进水平,而清朝因为各种原因停滞发展。乾隆朝更是大力推行闭关、海禁政策。所以说这不是清末统治者的失误,是整个清王朝从建国初就遗留或者说既定国策失误的问题。

从一个好的方面来讲,康熙、雍正王朝能够表现出两位帝王的许多历史功绩,除过他们个人本身的智慧努力、作为一位决策者的修养外,当下的历史环境、因素也造就了两位帝王,清中后期统治较为稳定,且一直处于闭关国内较为安定时期,能够体现决策者修养的机会也较少。

任何的电视剧都会扩大剧中主要人物的光辉形象,康熙王朝、雍正王朝史剧改编二月河的小说,小说作者也承认把人物形象写得太好了,是因为小说创作需要,这无可厚非。


浪尖小麦


专治者都对天下都随兴而治,天下人感受只两种安定与恐惧,决于专治者个人的品行,修养,文化;清历代君主对自已的普天下都很尽力,但所谓康乾盛世颂扬大于真实,专治都是丛林,人民都很痛苦,生活都不愉快!


分享到:


相關文章: